一个生态村的诞生

来源 :走近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imay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济镇是四川省彭州市的一个重镇,是去龙门峡谷的必经之地。
  龙门山脉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线上,处于中国南北地震带上。龙门山地带是相对稳定的区域,可是2008年5月12日的8.0级大地震,龙门山脉东南麓一个有400多年历史的大坪村,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距汶川25公里的大坪村是典型的川西山村,283户人家,900多人分成11个村民小组,散居在8平方公里海拔1000多米的大坪山上。
  地震前大坪村有三项经济收入,开石灰矿、种植黄连、外出打工。每天有五六十村民在大平矿山做工,这是村里三分之一家庭的重要收入来源。多年来种植黄连支撑着大坪村的经济,四年前黄连跌价后这项产业逐渐衰退。
  地震后,村民得到各方面的援助,一向与外界少有沟通的人们,因为这场地震有了那么多可以讲述的故事。
  村民A:政府每天补助10元钱、一斤粮食,我们用来买菜等日常开销。
  地震后,通济镇最大的农贸市场为全镇3万多人提供粮食、蔬菜,大坪村人也要往返半天从这里背回口粮。
  通济镇政府对灾民的及时救助,使老百姓生活很快稳定下来,大约两个月后,通济镇开始实施灾后重建计划。
  钟大钧(通济镇党委书记):过去不管是煤、木材,还是石灰,都经营了很多年,并没有使我们彭州山区变富。一个重要的问题是,这种生产方式是资源消耗型的,是环境破坏型的,那么它注定是短命的。我们灾后应该用另外一种活法儿,正在这个时候她来了。
  廖晓义是北京一家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和其他志愿者一样来到灾区,她想帮助灾区建设包括房子、绿色产业在内的生态村庄。2008年7月8日,她在朋友的引荐下见到钟大钧。
  钟大钧:廖老师讲我们应该建立一个乐和家园。
  廖晓义(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主任):我说的乐和家园,是一种顺应自然的生活方式。人们居住生态房屋,发展生态产业,以自然养生的方式保健,还要从山体到水源全面保护好青山绿水的环境。
  廖晓义对新家园的描述与钟大钧对灾后重建的想法不谋而合。
  钟大钧:这是我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多少年的事情,我再也不需要去挖矿石了。要把我们的山绿起来,把环境维护好,把农副产品真正搞好。
  钟大钧推荐大坪村最高处的两个村民小组做试点。当廖晓义坐车到大坪村时才明白,4公里的路程才刚到村口,还要再走5公里的泥路才能到达山顶。廖晓义遭遇了没想到的困难,这么难走的路,将来盖房子的材料怎么运上去?4个多小时后,她终于爬上有200多亩坝子的谢家坪。
  廖晓义:第一次到谢家坪时,全村人都围过来,他们叫我廖嬢,我一下有一种特别亲和的感觉。他们的质朴、热情和对未的来希望,我觉得这就是乐和家园。
  谢恩棋是村里最早认识廖晓义的人。初中毕业后一直在家务农,是村里谢姓恩字辈辈分最高的人。
  谢恩棋(大坪村10组、11组组长):当时我是队长,廖嬢看了地震过后倒塌的房屋,看了这儿的山水,给我一本环保读本。她讲到保护山、水,保护环境,对大家的教育很大。
  离开大坪村廖晓义飞回北京,一周后,7月15日,她向红十字基金会递交大坪村第十组、十一组乐和家园项目申报书,项目资金支持房屋建设,但修路的费用还得继续筹集。
  留在村里的村民正处在留下还是搬走两难的十字路口。政府出台了统规统建、货币安置、原址重建等五种重新安置方案,由村民自愿选择。其中只有原址重建不需要搬家,谢家坪45户人家、133口人故土难离,人人内心非常矛盾。
  男村民:我们90%以上的人都去统规统建,一搬走大坪山就没有人了。
  女村民:我们在这儿土生土长几十辈子了,祖祖辈辈在这儿,舍不得这个山,舍不得这个地方。
  如果不搬走,凭着这样的路,房子怎么盖得起来?材料怎么运到山上呢?卿立秀是村里最年长的老人,今年84岁,因为患肺气肿很多年没有单独下过山了。
  卿立秀(村民):我都十几年没赶过场(集)了。
  老人的长子谢启云从年轻时就跟着大人一起修路,修过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因为个人能力有限,路最终还是没有修好。
  谢启云:我年轻时从城里回来要背200斤磷肥,路窄得走都走不过。
  他希望村里有个学校,可是这样的路哪个老师愿意来呢?
  谢启云:我的小孙子还没有读书,又没钱又没啥子。所以我就喜欢修路,做梦都想把路修好。
  要想把大坪村建成生态村,当务之急就是修一条能把建筑材料运到山上的路。
  乐和家园申请书发出后,廖晓义带着一批又一批人到大坪村,有搞民居设计的,有搞地质评估的。忽然来了这么多外乡人,小山村变得热闹起来。
  谢恩棋:一开始说乐和家园我理解为和谐、邻里不打架,但是以后又说到建房的这一块,从政府补贴到红十字基金会的补贴,给每一户人盖新房,这一点真好。
  和睦、房子、补贴让村民们高兴,可是没有路,村民们觉得加入乐和家园还是没有希望。
  向红香(村民):我们加入乐和家园,就得把路修通,我们老百姓就希望这个路,什么都不想。
  2008年8月6日红十字基金会批准大坪村乐和家园项目。一周后,红十字基金会和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签约,民间机构在大坪村灾后重建中开始扮演执行人角色。
  犹豫不决的45户村民选择了原址重建,集体加入了乐和家园。村民们横下心来,无论有多大困难也要修好这条路。2008年10月16日,正在自发修路的村民遇到了彭州市长韩轶。
  韩 轶(彭州市长):我很感动。它显示出了一种力量,大家团结起来为一个目标共同奋斗的力量。
  受到感动的市长当下做出一个决定,政府出资为大坪村修路。
  雷蕾是地震中留在通济镇的镇党委副书记,并不精于项目申报的她只用了两天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半个月才能完成的修路报批手续。
  雷 蕾:有一个大爷说这是我们百年都没圆的梦,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感人,就觉得冲着他这句话,咱们多跑点路也是应该的。
  彭州养路队开进大坪村。按照规定村路镇管,但是灾后重建特事特办,彭州市交通局派出了修路工人和修路机械,眼看着路一米一米修到村子最高处。
  村民说,路有多长希望就有多大。
  路修好不久,廖晓义发现有人挖路基旁的煤矸石卖给砖厂。
  离挖煤矸石那地方不到一米就是路基,看着维系乐和家园的生命之路,廖晓义急了。
  廖晓义:我跟他说再这样子挖下去,路就会垮掉了,你还乐和家园?
  平日里细声细语的廖晓义像变了一个人。因为这条路对于大坪村建设生态村庄非常重要。
  村 民:我们村里没人挖煤矸石了,我们要保护路基,保护我们的路。
  记 者:村民认识到这条路的重要性,很多村民说再挖这煤矸石对不住住在上面的乡亲,这是大坪村人祖祖辈辈盼望的一条路。
  路通了希望就来了,无论是廖晓义还是大坪村的村民都觉得乐和家园似乎不那么遥远,生态村庄越来越近了。
  地震过后,每个人都关注新房子抗不抗震的问题。在同一震级下,不同结构、不同材料、不同年代、不同地点的房子,它们的表现各不相同,出现了一些令人羡慕最“牛”的房子。
  大坪村也有一座这样的房子,这座房子已有57年的历史,房子的主人是一个德高望重的老木匠。老木匠名叫谢恩祥,今年68岁。
  最牛的房子的特点是用传统的榫铆结构,整个房子没用一根钉子。所以当我们摇门板时,会感觉既柔韧又非常坚固,正是这样的一种榫铆结构,当地震波来临的时候,它最大化地缓解了地震波的冲击力。
  祖父在谢恩祥11岁时盖的房子有点旧,但良好的抗震能力博得了村民们的青睐。
  大坪村的房屋像被风吹落的树叶,零零散散飘落在海拔900米到1200米的山上,祖祖辈辈传下来的这种依山而居的生活方式,是川西民居的一大特色——漂积形态。
  乐和家园从有原址再建的想法时就认定了一个目标。
  廖晓义:在大坪村建乐和家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生态民居,既然地震已经把房子震塌了,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的钱,再建不可持续的那种建筑呢?所以我们一定要建的是生态民居,一定要生态民居的专家来督导。
  民居专家们一次次地来到大坪山考察。
  刘加平教授,曾经对陕西窑洞、云南彝族民居、藏族民居等传统民居做过生态民居改造示范工程,成功推进了中国传统民居向生态民居的转型。
  周伟博士,作为建筑设计师有着丰富的生态民居实践经验。
  刘加平(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用老百姓的话说,凡是砖混结构的房屋或模仿城市的房屋基本上都倒塌了,而传统的木结构的房屋都保留下来了。
  刘教授最感兴趣的是那座祖屋。谢老汉告诉刘教授他20岁就学会了木匠活儿,后来木工手艺越做越好,成为远近闻名的主体木工。
  谢恩祥:我原来修木头结构的房子,后来他们修砖木结构的房子,他们年轻人来做,我们就没有木工活儿做了,就没有木头结构的了,我就只有搞装修。
  木结构房子没有市场了,谢老汉从一个主体木工变成了装修工。地震唤醒了村民的安全意识,他又干起了老本行。
  目前在农村,各种各样的生态民居正在成为乡村建筑潮流。新民居点多是把分散的居民集中安置,为了保持大坪村川西民居的漂积形态,建筑师们大胆地在规划设计上实现突破。
  周伟(昆明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 总设计师):我们考察了大坪村的地势后,认为在这地方的规划不能照搬城里那种行列式建筑。因为按照行列式建设,房子一排一排的,像电影院的座椅一样。污水会由管道集中排出,在这个地方是不适用的。所以我们按照依山就势的方式,分散建房子,这样污水就可以分散处理,这样就保护了环境。
  专家们只花了20天时间为急等建设的村民设计好了防震、保温、通风、低价的生态民居设计方案,让村民提意见。对村民来说这真是件新鲜事儿。
  谢商民:你看这个檐口,阳台要飘水的,这种情况下,檐口不能太高,又刮风又下大雨的时候,都到房檐下了,为什么不敢修楼房就是这个原因。
  谢恩祥:新房子比较省工,老房子虽然费工,但老房子寿命长一些。
  木结构房屋得到专家和村民的一致肯定。木头来自哪里?大坪村十组、十一组周围是林区。1976年大集体时期村民栽种了松树,80年代林场改制,每户分到数额不等的林地。如果盖木结构房屋,村民可以自己解决木材。有人提出使用木材还算得上是生态民居吗?
  刘加平:生态建筑的基本概念中有这么一条就是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大坪村处在林区,木材非常充足,所以适度地采伐一些林木建生态房,是符合生态原理的,而且这些木材可以继续再生。
  刘教授留下图纸要走了,临走前告诉廖晓义,他们为村庄所设计的民居不要一分钱。
  廖晓义:他们把图纸交给了我,他们的活儿告一段落了,您就找人把它建起来吧。哎呀我拿那个图都傻眼儿了,我怎么把这个图纸变成房子?
  怎么把图纸变成房子?廖晓义想不明白了。算算手里的钱,政府补助户均2万元,红十字基金会每人补助5000元左右,每户大约可以得到3万元补助。
  谢恩祥:3万不够,只够建房子的墙面。
  2008年8月下旬,到处找能用3万块钱把图纸变成房子而没有结果的廖晓义,在成都遇到了有30多年建房经验已经退休的建筑工程师盛自成。
  盛自成(乐和家园总工程师):我都60多了,已经退休了,有机会能为灾民做点贡献,我很高兴就同意来了。
  9月1日盛工来到大坪村。因为村民可以自行解决木头,留给盛工的难题就是怎么把3万多元分配在人工和其它材料上。
  盛自成:为了节约建房成本,我们就采取了“乡土工程师”这个办法,自己的房屋自己造,不等不靠,相互帮工,我做技术指导。
  廖晓义和盛工只用一天时间就把“乡土工程师”的操作模式想清楚了。第二天晚上,当廖晓义把这个消息告诉村民时,村民的反应出乎廖晓义预料。
  廖晓义:有村民说“我们怎么能够当工程师嘛!我们……”,他们认为工程师是一个特别伟大的名字。我说怎么了,我说你能够把一个房子从图纸变成房子你就是工程师!
  “乡土工程师”的头衔让村民们很有成就感,每个建房的人都有机会亲自把自己的房子盖起来,这样就可以节省30%~40%的人工费。乐和家园终于可以建示范房了,45户人家只有3户,通过抓阄确定。
  2008年9月以后的3个月,大坪村乐和家园每天都在发生变化。2008年9月3日,三户样板房选址动工;2008年10月13日,第一户样板房主体框架站立起来;2008年10月27日,乐和家园第一户样板房落成。
  随着第一栋生态民居的落成,大坪村作为一个生态村庄的容貌渐渐清晰了起来。
  在这些主体结构大致相同的新房中,村民在细节上融进了自己的创意,加上一层20厘米宽的房檐,赋予新民居个性。
  村民的老房子墙壁只有一层砖厚,冬天不保暖,夏天不隔热,新民居很巧妙地改造了这一点。
  盛自诚:我们搞的双层的竹胶板,中间加上聚苯板,聚苯板可以达到夯土墙45厘米厚的保暖作用,这种墙壁相当实惠经济,而且竹胶板防腐相当好。
  家家户户都建木结构房子,现在的谢老汉是村里最忙的人,回归主体木工让老人家觉得受人尊敬很体面。
  何顺清:他是我们这里最好的老木匠,因为他修得好,我是专程来请他。
  何顺清是大坪村7组第一位加入乐和家园的村民。自从大坪村2008年8月,45户村民加入乐和家园后,第5组、8组、9组选择原址重建的人也加入了乐和家园。
  截止到2009年的4月,大坪村乐和家园70户生态民居的主体结构已全部完工,有11户仍在建。采访乡亲们打算什么时候搬新家?他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说打算2009年5月12日。
  大坪村有人搬进了新房,有人还在建着,接下来的问题就是今后靠什么营生?
  2009年春节后,通往四川省彭州市通济镇大坪村的路修好了,生态房子正在建设中,村民发现是该考虑生计的时候了。
  大坪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黄连。四年前,黄连每千克可以卖到60元,现在只有十四五元,而种黄连的成本提高到了每千克二三十元,这项买卖是赔本的。所以黄连在大坪村作为经济支柱已经渐渐衰落。很多村民都说种完这一茬就不再种了,而这一茬的地里也是杂草丛生。另一个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石灰石矿。每天大概有五六十人在那里工作,成为很多家庭主要收入。还有一些年轻人外出务工。这就是震前整个大坪村的经济结构。人均年收入大概2000元。地震后乐和家园建立生态村庄的理念走进了大坪村,这将会使他们传统的生计发生怎样的改变?
  大坪村有三分之一人的生活靠在矿山打工,地震并没有影响矿山开工。
  男矿工:我从2000年就开始在这儿打工,最高拿到1100元,最低工资一二百元,五六百元也有。
  女矿工:如果洪水天气一到,六七八这三个月还没有钱,就是种点洋芋(土豆)了,去年已经卖不出去了。
  尽管这样,这笔收入还是大坪村人的主要经济来源。谢商禄没有当矿工,很会营生的他是村里有名的“脑子灵光的人”,地震一完他马上外出打工。听到乐和家园的消息后他又回到村里,当时村里人都在传说从北京来帮助村民建乐和家园的廖晓义要关矿山。
  谢商禄:听说关那个矿山嘛,喊些人去挡矿山的路。
  廖晓义:决定在大坪山搞乐和家园的时候,我都不知道附近有两个矿山,其中有一个矿山直接影响这个山体。我知道后,就决定立即行动,用各种办法跟有关人说,请地质部门评估,就是想停了这个矿山。
  2008年8月大坪村283户中,靠矿山为生的村民听到要关矿的消息后充满担忧。
  老矿工:真要停我们的矿,我们要吃饭,她总要给我们找个工作嘛。
  女矿工:年轻人出去打工去了,剩下老的老,小的小,只有靠在矿山挣点钱维持生活。
  如果乐和家园解决不了大坪村可持续生计问题,充其量只是个生态民居的建设。廖晓义的到来曾经带给村民希望,他们一直憧憬着廖晓义说的那个乐和家园。
  男村民:我听到廖老师说过要开发旅游。
  何家万(村民):参加乐和家园就是把整个宅基地拿出来入股,赚钱分红。
  大坪村村民从没开过这么多的会,他们无数遍听到产业、民居、道德、生态、感恩。当生计活路到了村民必须考虑的时候,廖晓义发现马上关闭矿山并不现实。
  廖晓义:毕竟矿山牵扯很多村民的生计,有几个队是靠矿山维系灾后这段时间的生活,应该尽快找到一种能够替代或者置换矿山的新产业。
  廖晓义找到的第一个产业项目是“绿手绢”。2008年7月手工作坊开张了。向洪香和大女儿成为绣工,一时间手拿绷子绣手绢的妇女在大坪村随处可见,成为大坪村一景。
  廖晓义:长期以来人们过度使用餐巾纸,丢掉了小手绢,是个大问题,搞绿手绢行动,既可以帮助城里人搞环保,又可以帮助村里人搞生计,挺好的。
  记 者:现在卖得好吗?
  廖晓义:挺好的,现在手绢脱销,供不应求。
  记 者:多少钱一块?
  廖晓义:一块10元,你看这是村民绣的“家”字。
  绣手绢为向洪香只出不进的生活添了点菜钱。向洪香的家离村口最远,却离林区最近,不方便的生活也有了令他们满意的一面。烧柴维持着他们取暖、做饭,一成不变的生活习惯直到2009年2月才被打破。
  和师傅:我是丽江纳西族人,廖老师请我们到这里来推广节能灶。
  村里人没有想到,廖晓义本该忙活他们的生计,还有多余的时间考虑烧柴火的事儿。谢商禄夫妇盘算着手中的钱,他们没有多余的钱买节柴灶,但是看看修好的路、房子、绣手绢,他们还是咬咬牙支持使用节柴灶。
  大坪村人传统的生活方式随着从普通村庄向生态村庄过渡,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对于大坪村的村民来说,2009年4月11日是个特别的日子,他们订的82台节柴灶到村里了。节柴灶,顾名思义就是节省柴火的灶台,过去大坪村人做一天的饭要用10公斤柴火,现在节柴灶用一把柴火可以做两菜一汤还带一锅米饭。可以节省大概四分之三的柴禾,大大节省了能源,从根本上改变了大坪村村民的生活方式。
  节约低耗原本是生态村庄最终要解决的难题,但不是当下,这么快就在283户中的82户人家实现,对乐和家园的村民是一次很好的激励。
  并不善于经营的廖晓义亲自到市场调研,因为乐和家园的生计到该起步的时候了。
  廖晓义:农地农田是农民的根本,我觉得这么好的地方完全可以引导村民走上生态农业的道路,生态农业是大坪山的产业之本。
  廖晓义在成都发现了一个可以帮助大坪村的人,罗宇。
  八年前,证券操盘手罗宇看准有机市场,在成都郊区承包了一片五十亩的山坡。他用了六年时间,改良土壤,种植有机蔬菜,与成都市社区的一千多名市民签定送菜合同,现在他已经成立了有机农场。每天下午,罗宇把一份份配好的有机蔬菜送到成都的会员家中。
  廖晓义带着几位村民代表到罗宇的有机农场参观,受“乡土工程师”启发,罗宇成为“乡土农艺员”老师。第一次接触这种农业产品经营方式的村民很难判断它的市场。
  罗宇对有机农产品高价格收购的承诺并没有唤起大家的热情,因为他们知道与高价位匹配的不光是辛苦,还有方法、技术,仅凭他们现有的能力能够做到吗?
  廖晓义:我们搞一个实验基地,我们投资,给村民青苗费不让他们受损失。看有没有人买我们的产品。一旦这个集体的有机小农场做起来了,很多村民就会跟进来。
  对于不想冒太大风险的谢商禄来说这是个不错的主意,他接受了乐和家园让他养猪、养鸡的邀请,但有个条件,他要出租他的两亩地。
  谢商禄:他们租两亩多地,一亩一年租金500块钱,两亩多地1000多块钱,另外我还有收入。我不想冒险。等于是我在我的地里挣钱,另外还要拿1000块钱。
  何家万操持的是实验地里的有机小农场,家里四亩地种上了十多种蔬菜。适应了用复合肥、磷肥种菜,一下子改用羊粪施肥,他心里没底也很不适应。
  何家万:过去我们施的是复合肥、磷肥,羊粪没有化肥见效快,根本的土地有机转换期还没有到。
  记 者:转换期需要几年?
  何家万:三年,所以就要减少产量。
  记 者:估计会减少多少?
  何家万:可能减少三分之一多。
  记 者:你减少的这一部分怎么办?
  何家万:乐和家园这边廖嬢说给我们一定的补偿。
  记 者:怎么补偿你知道吗?
  何家万:根据原来的产量,估计一亩产五百斤玉米,有机产量三百斤玉米,补偿两百斤。
  有机农业的实验在大坪村刚刚开始,三年的有机土地转换期内产量降低了,作物却不能按照有机农产品享受较高的价格。所以对老百姓来说搞好今后的生计并不轻松,有了害虫不能再打农药了,锄草也要花费几倍于过去的人工。实现有机农业他们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谢商禄、何家万现在的角色有点像农场工人,但是无论什么角色,他们还是愿意发展有机农业,因为这是大坪村一条长久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个崭新的大坪村乐和家园对生态村庄建设的探索在进行中。
  目前世界上对于生态村庄这个概念没有统一标准,乐和家园根据大坪村村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条件,建起了全新的属于自己的生态村庄。虽然这里的有机种植才刚刚起步,但是就像绿手绢这个充满希望的名字一样,我们有理由相信未来一定会有一个生机勃勃的大坪村乐和家园。
其他文献
一夜之间她的舞蹈红遍全国  五十年来经久不衰  四年时间徒步进藏  一千四百个日夜毕生难忘    1964年4月8日,一年一次的全军文艺汇演在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拉开帷幕。舞台上一个内容新奇的舞蹈吸引住了大家的目光,谁也没有注意到,在后台,有一个人的眼睛正专注地盯着台上的演员,脚下在不由自主地打着节拍,直到表演结束,观众发出热烈的掌声,她才发现自己刚才一直都紧紧地攥着拳头。  观众的掌声让来自西
期刊
好莱坞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执导的最新科幻大片《阿凡达》正在全球热映。实际上,卡梅隆还是美宇航局的科学顾问,参与研究用于火星探测任务的相机,他对待科学的态度素来严谨,《阿凡达》中展现的先进科技场景或多或少有其现实世界的科学依据。  (新华科技)    重机械外骨骼战争机器  《阿凡达》描述:为了工作、战斗和穿越“潘多拉”雨林地区,人类穿上了“增强机动平台”(Amplified Mobility Pl
期刊
巍峨的紫禁城,中国历史与现实的光阴坐标。  作为中国封建文明史上最后一个顶峰的标识,它见证了古老与现代的更迭。  古都北京的防卫城墙被源于西方的近现代科学技术攻破,  随之而来的是席卷中国的贸易殖民掠夺。  苦难中,古老的华夏文明开始探索重生之路。  有了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也有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近现代文明的实践。    上篇   东经122度,北纬35度附近,中国黄海的一片深水海域,因颜色墨
期刊
两个病人遭受重度核辐射,生命垂危。一位和死神赛跑的医生决定把抢救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他是否可以在这次抢救中突破放射病的死亡禁区?    2004年10月21日深夜,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夜空。一辆从山东连续行驶了十多个小时的救护车直接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救护车送来两位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的病人,陪伴他们的是专程赶到山东接他们的艾辉胜主任(图1)。  艾辉胜(309医院血液病移植科全军放射病中
期刊
它们隐蔽在高山海岛、戈壁荒漠,时刻捍卫着祖国的每一寸天空。  两院院士、雷达与通信系统专家王越50余年的潜心研究都与它们息息相关。     77岁的雷达专家王越时刻关注着当代雷达的最新动态、关注着中国雷达的每一步进展。  1950年,王越刚考进大连大学工学院电讯系,朝鲜战争爆发了。当时中国没有自主研制雷达的能力,新中国的雷达仓库里,都是国民党留下的二战时期的美式雷达和苏联提供的警戒雷达。但这批国籍
期刊
彩云之南     在滇西高原与横断山脉相交的地方,有一个叫祥云的县城,西南丝路的东线五尺道与西线灵关道就在这里交汇。  离开云南的省会昆明之后,考察队驱车赶往祥云境内的云南驿。据说那里是云南之源,也里中原文化传入云南的桥头堡。  路过乡村集市时,一些马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它们曾经是西南丝绸之路上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在市场里,有人在叫卖木炭。她们从大山里来,赶着牲口驮着百十斤的东西翻山越岭几十里。
期刊
· “尽管手机广告目前还没有形成规模,但未来一定会走上同互联网广告一样风光的道路”。   ·“在中国,手机媒体的兴起已经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无论是产品形式还是市场规模。但客观来说,相比PC互联网的规模,中国无线互联网还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中国的无线互联网精彩 才刚刚开始”……   ——杨宁    对于“唔箜搜索”的LOGO——一只充满时尚元素的“暴力猴”,杨宁解释:“孙悟空这个形象已经诞生了500年
期刊
从伦敦沿泰晤士河逆流而上100公里,就可以到达一座名叫牛津的小镇,虽然这座小镇只有十多万常住人口,却因拥有英语国家最古老的大学牛津大学而闻名于世。自11世纪末牛津大学建校以来,已有无数个科学发明在这里诞生、无数个自然发现在这里公诸于世。在1860年,牛津大学还见证了世界科学史上最著名的大辩论之一——牛津大学进化论辩论,对阵双方的两位领军人物是年轻科学家赫胥黎和牛津主教威尔伯福斯(图1)。  185
期刊
在山西省新绛县城西北17公里处的光村,藏着一处国宝——福胜寺。福胜寺是唐朝贞观年间李世民下诏书敕建的。寺区占地面积近5600平方米,这里林荫蔽日,寺址高耸,建筑高低层迭,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庙里的佛祖、天王、罗汉彩塑,虽然都是后世的宋、金、元、明几个朝代塑造的,但也有千八百年的历史了,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特别是“善财童子拜观音”的悬塑,更是宝贝中的宝贝,在全国,仅在晋南地区,还保留着几个。1992
期刊
孔子想做官吗?   想。  多想?   非常想。  孔子不但自己想从政,   他还介绍自己的学生从政。  但他做官是有原则和底线的。  他做官的底线是什么?   他想做官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孔子和他的学生子贡,有一段对话能够证明他想做官。有一天子贡去问孔子,老师,现在有一块非常好的玉,咱们是找个地方把它藏起来,还是找个人把它卖了呢?子贡是会做生意的,是孔子学生当中最有钱的。但孔门弟子和老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