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两个病人遭受重度核辐射,生命垂危。一位和死神赛跑的医生决定把抢救坚持到最后一分钟。他是否可以在这次抢救中突破放射病的死亡禁区?
2004年10月21日深夜,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夜空。一辆从山东连续行驶了十多个小时的救护车直接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救护车送来两位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的病人,陪伴他们的是专程赶到山东接他们的艾辉胜主任(图1)。
艾辉胜(309医院血液病移植科全军放射病中心主任):病人表现为皮肤充血,面部就像喝醉酒一样,医学称为醉酒貌,腮腺肿胀,发烧,心率很快。
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泄漏爆炸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死亡或重病缠身。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核辐射的可怕威力。
艾辉胜: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造血系统,造血系统受损进展非常快,白细胞很快掉下去。第二是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损伤非常厉害。第三胃肠系统损伤也非常明显。其他的还有心脏、肝脏、其他组织,包括皮肤,损伤持久。
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核电站的泄漏事故,救护车上这两位危在旦夕的病人是怎样遭受到大剂量核辐射的呢?
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辐射源,如今被广泛运用在医疗、工业生产、蔬菜水果保鲜、育种和食品杀菌等许多领域。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下,正确使用这些放射源的工作者是不会受到伤害的。这次山东的病人是在用放射源进行蔬菜保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操作失误造成的。
艾辉胜:他们照完蔬菜后,以为放射源已经收起来了,就来搬蔬菜。蔬菜搬得差不多了,才发现放射源还在那里,赶紧往外跑,但已经受到照射了。
接收了放射病人的307医院在立即成立了抢救小组,连夜开会讨论治疗方案。抢救小组由不同科室的专家组成,放射病科和血液科的主任艾辉胜担任抢救组组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是国内唯一能够救治重度放射病人的医院。包括艾辉胜在内的放射病专家曾经参加了国内多次意外核辐射事故的抢救工作。但是这次,经验丰富的艾辉胜也愁眉紧锁,这两位病人受到辐射的剂量太大了。
艾辉胜:目前受照剂量超过8个格瑞的病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长期存活的。就是说很可能救不活,延长存活时间都很困难。
格瑞是核辐射的计量单位,当受到低于6格瑞以下的照射,经过抢救和治疗,生存的机会很大。超过8格瑞属重度辐射,等于宣判了病人的死刑。而这两位病人受到的辐射分别是12个和23个格瑞。
虽然世界范围内8格瑞以上的重度辐射病人还从来没有抢救成功的记录,但艾辉胜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抢救。艾辉胜还有一项秘密武器,他希望可以用上自己已经研究了近六年的非清髓移植技术。这项白血病治疗中逐渐成熟的新型手术,对放射病人的治疗还没有用过。
艾辉胜:我们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国内做非清髓移植干细胞移植,我们做得最早,也是做得最多最好的。我们的水平不比美国、欧洲的差,而且比他们还要早。
艾辉胜在307医院有两个身份:血液病科主任和放射病科主任。科里每年收治几百名血液病人,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然而艾辉胜心里清楚,作为中国第一家设立放射病科的医院,这些治疗经验同时也是为突发的放射事故抢救作准备。因为受到大剂量辐射的病人首要的死亡原因正是造血功能的丧失。这个世界医学的难关还从来没有被突破。
艾辉胜:为什么救不活?第一是造血机能恢复不了,因为照射以后,白细胞很快就掉到100、200,甚至是零,造血如果不长起来,就像庄稼地没苗,你怎么收庄稼?
如果不能恢复放射病人丧失的造血功能,病人就会很快死亡。
艾辉胜:怎么办?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手段,也是目前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需先杀死病人体内全部的淋巴细胞,再进行干细胞移植,俗称“清髓移植”。这种移植对病人身体的损伤很大,年龄超过45岁或者极度虚弱的病人就无法承受。被辐射严重损害了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放射病人,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艾辉胜:但是病人移植都不成功,我们业内称之为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滑铁卢,是个惨败,这个放射移植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从1998年开始,艾辉胜就开始进行“非清髓移植”技术的研究,这种移植保留了病人体内更多的健康细胞,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七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可以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身体衰弱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艾辉胜: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好处是比传统移植的危险性减少了。我觉得当大夫的原则是无论用什么办法,第一对病人应该更安全,第二应该更有效。
由于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可供参考和比较的东西,艾辉胜对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数据都反复核对,避免任何差错发生。
尽管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然而,让艾辉胜觉得困惑和痛苦的,是当他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受到来自同行的质疑和反对。
艾辉胜:对于这项研究,大家首先怀疑它的真假,其次觉得这个行不通。
面对外界的种种杂音,艾辉胜更相信研究的客观数据和大量的临床经验。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研究。
艾辉胜:一些老专家说艾主任你又不笨,干嘛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你采用其他办法做不行吗?我说那不行,这个不单是个科学问题,它对于我们医学,对于我们血液病的治疗影响比较大。我说即使我不做,过若干年别人也会做,但是我们会少救不少人,所以这次我不再退让了。
研究从实验室动物实验开始,再转到临床治疗。艾辉胜先后进行了两百多例非清髓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75﹪,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是无法实行传统移植手术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非清髓移植在艾辉胜领导的团队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治疗手段。艾辉胜也成为实施非清髓移植手术最成功的专家。其他医院甚至国外医学界专程派专家来学习,希望能掌握这项新技术。
正是因为积累了近六年的治疗经验,在这次山东辐射事故抢救中,艾辉胜提出对病人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不选择传统的移植方法,而采用非清髓移植。这是在放射病人身上第一次使用这种移植方法。由于没有先例,抢救小组的很多成员反对艾辉胜采用这个有些冒险的方法,而艾辉胜的态度却异常坚定。治疗方案经过反复讨论,还是无法最后确定,病人的情况却越来越差。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全力支持艾辉胜的方案。他就是307医院放射病科创建时的主任,已年过八旬的叶根耀。
叶根耀:我觉得他这是个很好的方案,所以我支持他。
叶根耀是我国第一代放射病研究和抢救的专家。他曾经参加了我国五六十年代多次放射事故的抢救,为307医院放射科的治疗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放射病治疗事业。在放射病治疗上取得突破,乃至最终完全治疗放射病是他的终极梦想。他对艾辉胜十分了解,他也相信艾辉胜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叶根耀的支持让抢救小组对艾辉胜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信心。
艾辉胜:我说治疗血液病时,我们还可以失败,都成功当然最好。但是,放射科没有第二次,一次必须成功。
进行非清髓移植的决定一下,抢救小组迅速分工就位,立刻进入手术准备状态。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艾辉胜却收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手机短信。
艾辉胜:正是最紧张的时候,我弟弟给我发来个短信,告诉我奶奶不行了。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在农村长大的艾辉胜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艾辉胜: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早上上学,奶奶把我叫起来,把头天晚上煮熟的地瓜放在炉子上烤干,剥了皮用纸包好,递到我手里。奶奶对我非常好。
1974年,艾辉胜参军成了一名战士。1978年,他考入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307医院,选择了院里力量最强的放射病科和血液科。由于工作忙碌,艾辉胜回老家看奶奶的次数越来越少。
艾辉胜:我看到短信愣住了,非常痛苦。赶紧跑出来,把厕所的门关上,在里边哭了一阵子。
擦干了眼泪,艾辉胜又回到手术室继续抢救患者。
2004年10月28日下午3点,艾辉胜给两位遭受大剂量辐射的病人进行了非清髓移植手术。手术十分顺利,病人在无菌病房里休养,抢救小组严密监测着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图2)。
艾辉胜:我做完手术后,说实在话,是捏了一把汗的。
几天后,病人的造血功能图表出来了。这份图表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艾辉胜:结果非常好。第九天,病情轻的那个病人,全相合已经长到了一千以上。这是跳跃,大幅度的跳跃,最高长到一万。那个半相合的病人造血功能只比全相合的病人晚了一天半,也很快恢复到八千、一万,移植恢复得非常好。
这些数据对艾辉胜十分重要,这意味着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已经恢复到正常值,病人的造血功能完全恢复了。这无疑是放射病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在与死神争夺放射病人的拉锯战中,艾辉胜和他的同事们获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图3)。
抢救辐射事故病人的第一步,艾辉胜带领他的团队打了一场胜仗。大家紧绷的神经稍稍有些放松。就在两位病人身体逐渐恢复的时候,艾辉胜他们一直担心的最坏的可能出现了,病人分别在入院第35天和75天,开始出现器官衰竭现象,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得最为严重。
艾辉胜:虽然他的造血功能恢复得非常好,几乎可以和正常人相媲美,但是他的其他系统问题没有解决,皮肤、心肺脏器的损伤还在以原有的速度蔓延,最后是全身衰竭。
经过长时间的抢救,这两位病人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那段时间是艾辉胜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尽管如此,这两位病人的存活时间还是创造了重度辐射病人的最长存活记录。
艾辉胜:造血解决了,移植解决了,大家当然很高兴。可是医生的责任是用医学手段把人救活,最终人没有活下来,这使我深感内疚。
虽然最终没能挽救山东辐射患者的生命,但是艾辉胜和他的团队在放射病人造血功能干细胞移植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向着最终治愈大剂量放射病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由于在非清髓移植方面的成就,艾辉胜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总后科技银星的称号。而他在2006年乌克兰纪念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所作的相关报告也引起了强烈关注。
艾辉胜:我们是唯一同时有两篇大会专题报告的与会代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艾辉胜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他近乎固执的坚持、他的没人可以理解的创新思维、他糟糕的脾气、他不修边幅的衣着,这些在他的团队里,大家都深有感触。
刘广贤(307医院血液病移植科全军放射病中心副主任):就是因为他超前了很多,技术上的超前,特别是理念上的超前,就很不容易被理解。
胡凯勋(307医院血液病 博士):他有极强的斗争性,他受多少挫折,多少人扯他后腿,他会很气愤,但他从未放弃。没觉得他在某件事情上犹豫过,而且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下来,基本上都获胜了。
307医院的人都知道,艾辉胜查房的时候手机永远是关着的,这个时候就是院长来找他也要等他查房完毕。他要求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科里所有大夫都要来医院查房。他带领着他的团队用这种严格的工作标准,使血液科和放射病科的科研和治疗走在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多年从事放射病的抢救和治疗,艾辉胜总是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希望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从死神手中夺回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希望,更多事故可以避免。艾辉胜希望意外遭受核辐射的病人越少越好,同时他和同事们继续投入救治放射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中。彻底治疗放射病曾是307医院老专家的梦想,而现在它又成为了艾辉胜的梦想。
2004年10月21日深夜,救护车急促的警笛声划破了夜空。一辆从山东连续行驶了十多个小时的救护车直接进了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救护车送来两位遭受大剂量核辐射的病人,陪伴他们的是专程赶到山东接他们的艾辉胜主任(图1)。
艾辉胜(309医院血液病移植科全军放射病中心主任):病人表现为皮肤充血,面部就像喝醉酒一样,医学称为醉酒貌,腮腺肿胀,发烧,心率很快。
1986年4月,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了严重泄漏爆炸事故,导致31人当场死亡,上万人由于放射性物质远期影响而死亡或重病缠身。这场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核事故使很多人第一次认识了核辐射的可怕威力。
艾辉胜:放射线对人体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是造血系统,造血系统受损进展非常快,白细胞很快掉下去。第二是免疫系统,人体的免疫损伤非常厉害。第三胃肠系统损伤也非常明显。其他的还有心脏、肝脏、其他组织,包括皮肤,损伤持久。
我国从来没有发生过核电站的泄漏事故,救护车上这两位危在旦夕的病人是怎样遭受到大剂量核辐射的呢?
放射性物质制成的辐射源,如今被广泛运用在医疗、工业生产、蔬菜水果保鲜、育种和食品杀菌等许多领域。在严格的安全措施保护下,正确使用这些放射源的工作者是不会受到伤害的。这次山东的病人是在用放射源进行蔬菜保鲜加工的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操作失误造成的。
艾辉胜:他们照完蔬菜后,以为放射源已经收起来了,就来搬蔬菜。蔬菜搬得差不多了,才发现放射源还在那里,赶紧往外跑,但已经受到照射了。
接收了放射病人的307医院在立即成立了抢救小组,连夜开会讨论治疗方案。抢救小组由不同科室的专家组成,放射病科和血液科的主任艾辉胜担任抢救组组长。
中国人民解放军307医院是国内唯一能够救治重度放射病人的医院。包括艾辉胜在内的放射病专家曾经参加了国内多次意外核辐射事故的抢救工作。但是这次,经验丰富的艾辉胜也愁眉紧锁,这两位病人受到辐射的剂量太大了。
艾辉胜:目前受照剂量超过8个格瑞的病人,世界上还没有一例长期存活的。就是说很可能救不活,延长存活时间都很困难。
格瑞是核辐射的计量单位,当受到低于6格瑞以下的照射,经过抢救和治疗,生存的机会很大。超过8格瑞属重度辐射,等于宣判了病人的死刑。而这两位病人受到的辐射分别是12个和23个格瑞。
虽然世界范围内8格瑞以上的重度辐射病人还从来没有抢救成功的记录,但艾辉胜没有放弃,他决定继续抢救。艾辉胜还有一项秘密武器,他希望可以用上自己已经研究了近六年的非清髓移植技术。这项白血病治疗中逐渐成熟的新型手术,对放射病人的治疗还没有用过。
艾辉胜:我们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国内做非清髓移植干细胞移植,我们做得最早,也是做得最多最好的。我们的水平不比美国、欧洲的差,而且比他们还要早。
艾辉胜在307医院有两个身份:血液病科主任和放射病科主任。科里每年收治几百名血液病人,让他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然而艾辉胜心里清楚,作为中国第一家设立放射病科的医院,这些治疗经验同时也是为突发的放射事故抢救作准备。因为受到大剂量辐射的病人首要的死亡原因正是造血功能的丧失。这个世界医学的难关还从来没有被突破。
艾辉胜:为什么救不活?第一是造血机能恢复不了,因为照射以后,白细胞很快就掉到100、200,甚至是零,造血如果不长起来,就像庄稼地没苗,你怎么收庄稼?
如果不能恢复放射病人丧失的造血功能,病人就会很快死亡。
艾辉胜:怎么办?需要做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最常用的手段,也是目前成功率较高的治疗方法。但是传统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需先杀死病人体内全部的淋巴细胞,再进行干细胞移植,俗称“清髓移植”。这种移植对病人身体的损伤很大,年龄超过45岁或者极度虚弱的病人就无法承受。被辐射严重损害了造血和免疫功能的放射病人,更经不起这样的折腾。
艾辉胜:但是病人移植都不成功,我们业内称之为放射病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滑铁卢,是个惨败,这个放射移植问题一直解决不了。
从1998年开始,艾辉胜就开始进行“非清髓移植”技术的研究,这种移植保留了病人体内更多的健康细胞,适用人群范围更广,七十多岁的老年人也可以进行手术,大大提高了身体衰弱病人的手术成功率。
艾辉胜:非清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好处是比传统移植的危险性减少了。我觉得当大夫的原则是无论用什么办法,第一对病人应该更安全,第二应该更有效。
由于这项研究在国际上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可供参考和比较的东西,艾辉胜对研究过程中的每一步骤,每一数据都反复核对,避免任何差错发生。
尽管每天超负荷地工作,然而,让艾辉胜觉得困惑和痛苦的,是当他公开自己的研究成果时,受到来自同行的质疑和反对。
艾辉胜:对于这项研究,大家首先怀疑它的真假,其次觉得这个行不通。
面对外界的种种杂音,艾辉胜更相信研究的客观数据和大量的临床经验。他选择坚持自己的研究。
艾辉胜:一些老专家说艾主任你又不笨,干嘛非在一棵树上吊死?你采用其他办法做不行吗?我说那不行,这个不单是个科学问题,它对于我们医学,对于我们血液病的治疗影响比较大。我说即使我不做,过若干年别人也会做,但是我们会少救不少人,所以这次我不再退让了。
研究从实验室动物实验开始,再转到临床治疗。艾辉胜先后进行了两百多例非清髓移植手术,成功率高达75﹪,其中三分之一的病人都是无法实行传统移植手术的50岁以上的老年人。非清髓移植在艾辉胜领导的团队的实践中,逐渐成为一个成熟的治疗手段。艾辉胜也成为实施非清髓移植手术最成功的专家。其他医院甚至国外医学界专程派专家来学习,希望能掌握这项新技术。
正是因为积累了近六年的治疗经验,在这次山东辐射事故抢救中,艾辉胜提出对病人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不选择传统的移植方法,而采用非清髓移植。这是在放射病人身上第一次使用这种移植方法。由于没有先例,抢救小组的很多成员反对艾辉胜采用这个有些冒险的方法,而艾辉胜的态度却异常坚定。治疗方案经过反复讨论,还是无法最后确定,病人的情况却越来越差。关键时刻,一个人站了出来,全力支持艾辉胜的方案。他就是307医院放射病科创建时的主任,已年过八旬的叶根耀。
叶根耀:我觉得他这是个很好的方案,所以我支持他。
叶根耀是我国第一代放射病研究和抢救的专家。他曾经参加了我国五六十年代多次放射事故的抢救,为307医院放射科的治疗和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把一生都献给了我国的放射病治疗事业。在放射病治疗上取得突破,乃至最终完全治疗放射病是他的终极梦想。他对艾辉胜十分了解,他也相信艾辉胜是经过深思熟虑后才做出这样的决定。叶根耀的支持让抢救小组对艾辉胜的治疗方案有了更多的信心。
艾辉胜:我说治疗血液病时,我们还可以失败,都成功当然最好。但是,放射科没有第二次,一次必须成功。
进行非清髓移植的决定一下,抢救小组迅速分工就位,立刻进入手术准备状态。就在一切准备就绪的时候,艾辉胜却收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手机短信。
艾辉胜:正是最紧张的时候,我弟弟给我发来个短信,告诉我奶奶不行了。
由于父母工作忙碌,在农村长大的艾辉胜是奶奶一手带大的。
艾辉胜:小时候我们家里很穷,早上上学,奶奶把我叫起来,把头天晚上煮熟的地瓜放在炉子上烤干,剥了皮用纸包好,递到我手里。奶奶对我非常好。
1974年,艾辉胜参军成了一名战士。1978年,他考入上海的第二军医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307医院,选择了院里力量最强的放射病科和血液科。由于工作忙碌,艾辉胜回老家看奶奶的次数越来越少。
艾辉胜:我看到短信愣住了,非常痛苦。赶紧跑出来,把厕所的门关上,在里边哭了一阵子。
擦干了眼泪,艾辉胜又回到手术室继续抢救患者。
2004年10月28日下午3点,艾辉胜给两位遭受大剂量辐射的病人进行了非清髓移植手术。手术十分顺利,病人在无菌病房里休养,抢救小组严密监测着病人的各项生理指标(图2)。
艾辉胜:我做完手术后,说实在话,是捏了一把汗的。
几天后,病人的造血功能图表出来了。这份图表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艾辉胜:结果非常好。第九天,病情轻的那个病人,全相合已经长到了一千以上。这是跳跃,大幅度的跳跃,最高长到一万。那个半相合的病人造血功能只比全相合的病人晚了一天半,也很快恢复到八千、一万,移植恢复得非常好。
这些数据对艾辉胜十分重要,这意味着病人的白细胞数量已经恢复到正常值,病人的造血功能完全恢复了。这无疑是放射病治疗史上的重大突破。在与死神争夺放射病人的拉锯战中,艾辉胜和他的同事们获得了关键性的胜利(图3)。
抢救辐射事故病人的第一步,艾辉胜带领他的团队打了一场胜仗。大家紧绷的神经稍稍有些放松。就在两位病人身体逐渐恢复的时候,艾辉胜他们一直担心的最坏的可能出现了,病人分别在入院第35天和75天,开始出现器官衰竭现象,尤其是心肺功能衰竭得最为严重。
艾辉胜:虽然他的造血功能恢复得非常好,几乎可以和正常人相媲美,但是他的其他系统问题没有解决,皮肤、心肺脏器的损伤还在以原有的速度蔓延,最后是全身衰竭。
经过长时间的抢救,这两位病人还是先后离开了人世。那段时间是艾辉胜情绪最低落的时候。尽管如此,这两位病人的存活时间还是创造了重度辐射病人的最长存活记录。
艾辉胜:造血解决了,移植解决了,大家当然很高兴。可是医生的责任是用医学手段把人救活,最终人没有活下来,这使我深感内疚。
虽然最终没能挽救山东辐射患者的生命,但是艾辉胜和他的团队在放射病人造血功能干细胞移植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功,这意味着人类向着最终治愈大剂量放射病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由于在非清髓移植方面的成就,艾辉胜获得了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和总后科技银星的称号。而他在2006年乌克兰纪念切尔诺贝利事故2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所作的相关报告也引起了强烈关注。
艾辉胜:我们是唯一同时有两篇大会专题报告的与会代表,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轰动。
艾辉胜不否认自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他近乎固执的坚持、他的没人可以理解的创新思维、他糟糕的脾气、他不修边幅的衣着,这些在他的团队里,大家都深有感触。
刘广贤(307医院血液病移植科全军放射病中心副主任):就是因为他超前了很多,技术上的超前,特别是理念上的超前,就很不容易被理解。
胡凯勋(307医院血液病 博士):他有极强的斗争性,他受多少挫折,多少人扯他后腿,他会很气愤,但他从未放弃。没觉得他在某件事情上犹豫过,而且大大小小的战役打下来,基本上都获胜了。
307医院的人都知道,艾辉胜查房的时候手机永远是关着的,这个时候就是院长来找他也要等他查房完毕。他要求无论周末还是节假日,科里所有大夫都要来医院查房。他带领着他的团队用这种严格的工作标准,使血液科和放射病科的科研和治疗走在了国际领先的地位。
多年从事放射病的抢救和治疗,艾辉胜总是有一种矛盾的心情。一方面,他希望用自己精湛的医术从死神手中夺回病人的生命。另一方面他希望,更多事故可以避免。艾辉胜希望意外遭受核辐射的病人越少越好,同时他和同事们继续投入救治放射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中。彻底治疗放射病曾是307医院老专家的梦想,而现在它又成为了艾辉胜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