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方式与其他学科有很大的不同,涉及的内容比较体贴近于学生们的生活,因此,在品德与社会这门学科的学习中,我组织了大量的实践活动来充实和丰富课本,使学生们在实践中感悟和体会,提升自身的品德和学科素养。
一、“美丽家乡”,躬亲调查
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们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单纯地对家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忆,并没有任何的体验和情感,而这种教育结果也使学生们逐渐对品德学科失去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躬亲调查,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努力,全面了解家乡的情况,从而激发出自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11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中,这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们通过教材内容的点拨,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且进行任务布置:“同学们,下面大家六个人一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和统计,要求必须是独立完成,不可以让家长代替。”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我教给学生们调查的方法:“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实际了解等方式对我们的家乡进行调查和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同时针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我的任务布置完后,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纷纷融入调查之中,通过对家乡的调查和了解,体会到家乡的魅力,产生了对家乡的崇敬之情。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知识领悟,在教学中,适时地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变,将更多的实践活动适時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里体会到品德的魅力,逐步引导孩子们走向高尚的品德之路。
二、“民风民俗”,渗透人文
小学品德教育涵盖面比较广,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迪,更在于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教育和补充,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对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地掌握知识,我在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我喜欢的××x民风(民俗、节日)”的演讲比赛,并且向同学们讲解了活动的内容:“同学们,下面我们举行演讲比赛,主题围绕我们的民风民俗,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你比较喜欢的节日、民俗习惯等进行演讲,演讲内容要说出你的喜爱之处和它的独特之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动起小手开始查找资料,将自己喜欢的民风、民俗和节日进行详细描述。在准备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民风民俗的内容,以此来升华自身的品德思想。
人文教育是现阶段小学品德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人類文化的一根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小学生思维处于发育时期,对道理的领悟能力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课文中浅层次的道理能够分析出来,而更深层次的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使其慢慢地渗透。
三、“和谐沟通”,亲子无限
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现在的沟通教育中,家长和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实践,能够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沟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把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改善和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交流。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的疼爱》,这部分内容主要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父母自己的照顾和疼爱,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将这种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沟通活动,在课堂上,我首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讲解,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纸上,回到家中对父母念出来,也可以直接与父母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敞开心扉,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实践教育是巩固知识的基础,任何知识离开了实践的证明都是一纸空谈。一个学生如果只懂得课本上的知识而对实际生活一无所知,终究只会浮在知识海洋的表面。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经常地组织生活实践,使学生们明白,真正的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他们能够经常地对生活进行自省,总结出自己受到的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
作为一名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绝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要坚持以“实践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让教学思想与时代同步前进,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体味生活,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
一、“美丽家乡”,躬亲调查
在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就是让学生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中,学生们只能依靠教师的讲解,单纯地对家乡的各方面情况进行记忆,并没有任何的体验和情感,而这种教育结果也使学生们逐渐对品德学科失去兴趣。为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对所学内容进行躬亲调查,通过自己的调查和努力,全面了解家乡的情况,从而激发出自身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11课《请到我的家乡来》中,这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们通过教材内容的点拨,对自己的家乡有进一步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了能够让学生们真正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我在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且进行任务布置:“同学们,下面大家六个人一组,对自己的家乡进行调查和统计,要求必须是独立完成,不可以让家长代替。”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我教给学生们调查的方法:“每个小组可以通过查找资料、向他人实际了解等方式对我们的家乡进行调查和记录,最后进行统计,同时针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在我的任务布置完后,学生们都非常兴奋,纷纷融入调查之中,通过对家乡的调查和了解,体会到家乡的魅力,产生了对家乡的崇敬之情。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们在实践中可以得到更加深刻的知识领悟,在教学中,适时地对课堂教学形式进行改变,将更多的实践活动适時地融入教学中,使学生们在实践过程里体会到品德的魅力,逐步引导孩子们走向高尚的品德之路。
二、“民风民俗”,渗透人文
小学品德教育涵盖面比较广,教育目的不仅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启迪,更在于对学生方方面面的教育和补充,使学生能够开阔眼界,拓宽思路,在了解和掌握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品德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以节日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对学生们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下册第6课《我们的民风民俗》,这部分内容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对自己家乡的民风民俗进行充分了解和掌握。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地掌握知识,我在讲解的过程中,组织开展了“我喜欢的××x民风(民俗、节日)”的演讲比赛,并且向同学们讲解了活动的内容:“同学们,下面我们举行演讲比赛,主题围绕我们的民风民俗,学生们可以针对一个你比较喜欢的节日、民俗习惯等进行演讲,演讲内容要说出你的喜爱之处和它的独特之处。”在我的鼓励下,学生们都动起小手开始查找资料,将自己喜欢的民风、民俗和节日进行详细描述。在准备资料和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在不知不觉中渗透民风民俗的内容,以此来升华自身的品德思想。
人文教育是现阶段小学品德教育中的重点内容之一。学习教科书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学生学习人類文化的一根拐杖,是调动学生进行心理活动、思想活动,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建构的一个手段。小学生思维处于发育时期,对道理的领悟能力尚且处于初级阶段,对于课文中浅层次的道理能够分析出来,而更深层次的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培养,使其慢慢地渗透。
三、“和谐沟通”,亲子无限
沟通是架起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桥梁。现在的沟通教育中,家长和学生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都需要老师进行正确引导和培养,在培养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老师的指导和自身的实践,能够充分和准确地表达出自身的情感,从而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我经常组织学生们进行沟通的互动活动,让学生们能够把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改善和促进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和交流。
例如,苏教版思想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10课《父母的疼爱》,这部分内容主要希望学生们能够真正地体会到父母自己的照顾和疼爱,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从而通过与父母的沟通,将这种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我组织学生们进行沟通活动,在课堂上,我首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了讲解,然后留出时间让学生们进行思考,将自己想对父母说的话写到纸上,回到家中对父母念出来,也可以直接与父母进行沟通。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们敞开心扉,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增进学生与家长之间的沟通。
实践教育是巩固知识的基础,任何知识离开了实践的证明都是一纸空谈。一个学生如果只懂得课本上的知识而对实际生活一无所知,终究只会浮在知识海洋的表面。我们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经常地组织生活实践,使学生们明白,真正的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中,让他们能够经常地对生活进行自省,总结出自己受到的教育,这样才能真正地成长。
作为一名作为新时代下的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师,我们绝不能局限于传统教学,要坚持以“实践教育”为主要教学方式,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让教学思想与时代同步前进,引导学生们在实践中受到教育,在教育中体味生活,提升自身的学科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