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结合案例分析了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在情境创设时存在的问题,并据此从情境创设应注重真实性、更加关注语言教学的整体性和有效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情境创设 问题与对策
知识只有在其产生及运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的情境设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及其分析
1.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本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十分逼真的餐厅场景和格调,为学生配备了菜单、厨师帽、钱币等道具,但却忽略了交际参与者(中国学生而非日本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国的菜名都是具体而详细的,而日本是一种国家名代表一种套餐。学生因为不了解中日菜名的差异,根本没有明白老师一直重复的“Spain”、“Japanese”是什么,面对这种超出他们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的文化差异现象,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进行对话表演,很难进行积极有效的语言交流。情境设置,应是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出发的,如果不顾情境、不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就失去了依托,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无从提取,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都会大打折扣。
2.缺乏对整体教学的认识。
(案例2)
在教学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下册Unit6 At a farm. Part A Let’s talk时,教师设置了动物园、超市、文具店和农场四个不同的情境来复习句型“Are they…?” 、“Yes,they’re. ∕No, they aren’t.”和“How many…?”。
(问题分析)
语言是—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割性的。在案例2中,教师为了复习学过的句子,看似创设了极其 “丰富”的课堂情境,完成了复习句子的任务,但课后通过对学生的采访,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完整的回忆出他们练习了哪些句子,而且回忆时语言很混乱,没有条理。究其原因,该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给学生创造在整体语言环境中感悟、运用和巩固句子的机会。学生在一个个断开的语言环境中,学到的都是零碎的语言,既不利于记忆复习,又无益于整体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3.忽视学生语言输出
(案例4)
在人教版《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的一节对话课上,目标语言是“What is…doing? It’s….”。教师在呈现新课内容后设置了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8名学生每人戴一种动物的头饰重复做一个动作,展现动物运动会的场景,然后让余下的24名同学两人一组拿着练习纸根据台上的表演做问答练习。这样的活动持续了7分钟,台上表演的8个学生完全没有语言输出。同时,台下的学生也没完全明白老师的意图,刚开始还有几个人在对话,后来都闷着头开始填空,独自补全对话。
(问题分析)
在案例3中,8名学生只做动作,语言一点也没有提高,其他24名学生的语言也没有操练到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设情境,却没有实现有效练习目标语言的目的。究其原因,还是创设的情境对于目标语言来说,本身没有多少表达空间。仔细想想,“What is…doing? It’s….”用在这个情境中并不合适,学生明明能看到动物在做什么,还要问别人。一目了然的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容易,无法引起学生更多、更积极的思考和表达。真实、有效的交流应是说话者为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进行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这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情境,实际上是在让学生进行假交际,只是一种机械练习,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对策
1.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学生不可能脱离生活环境孤立地学习,生活中说什么话、怎么说话都要依具体的情境而定。设置情境从生活中取材有益于学生把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活化的语言体系。
以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教师在输出环节设置了开放性问题:“We can use ‘What would you like?’ at the supermarket. Do you know other places where we can use them?”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如:商场购物、生日派对或者餐厅吃饭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表演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根据选择的情境添加个性化的交际用语,学生积极性很高,表演生动精彩。 (教学思考)
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清楚地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得体使用。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际。学生如果发现这些情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和生活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双向互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辅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更轻松地学习,课堂上的模拟活动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时,真实的情境就成了生活与课堂的桥梁,以此作为引起学生思考的起点,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真切地感受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重视情境创设的整体性。语言材料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载体,意义最初是一个整体,不理解其整体,意义就会失真。整体语言材料虽然表达整体的语言概念,但作为语言,它还有自己的部分和联系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其内隐因素。因此除了知觉感知、培养语感之外,还要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做到情境设置松而不散,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实践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人教版《新起点》三年级上册Unit5 Clothes的一堂复习课为例,教师引用了时下很受孩子喜爱的电影《冰雪奇缘》的片段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精心设置了三个童话情境,教学过程(见图3)。
然后,教师带学生“进入试衣间”,让学生就准备的衣物卡片进行小组对话讨论,讨论好后,大家一起来到派对现场,唱起了圣诞歌谣。
(教学思考)
本堂课教师将三个情境有机融合在整体的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分别在春天踏青、夏天海边、秋天爬山、冬天滑冰以及圣诞派对五个不同的对话场景中进行选穿衣服的互动。教师以“参观城堡”为主线,首先独具匠心地选择了童话故事情境作为背景,不仅在课堂伊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实现了后续四个季节场景的自然呈现(现实中无法实现四个季节同时同地出现,但在童话里,这样的事情却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最后为参加派对,学生们在试衣间进行真实的对话交流。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流畅自然,学生们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现学现用语言,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瞬间的好奇心和快乐体验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
3.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学习应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动的共同功能,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学习毫无意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所必须的。
以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Unit7 What will you do in Chengdu?Lesson25中Part A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对主题图的提问(见图4),精心创设了师生互动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构建了真实的课堂互动氛围:
在问到“Why does grandma can’t go with us? What will you say to her?”这一问题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Because you are too old. We can go there next time.”这一真实、“接地气”的回答。
(教学思考)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出示主题图后并没有直接描述情境,而是用问题让学生根据图片大胆猜测,让学生在师生、生生间的问答互动中身临其境。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特点,抒发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创造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在两个主题图和师生间的互动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句子并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学生思考了、表达了,然后才翻开课本学习句子。这时,课文中的语句已不再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或机械接受的知识,而是学生经过主动理解,自主建构起来的充满逻辑性的语言。学生在互动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语言知识,实现了大量的语言输出,更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三、结束语
创设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情境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和语言输出的课堂情境,并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在语言学习中感悟不同文化的魅力,进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彬.谈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8.
[3]Goodman,K.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M].Heinemann:Portsmouth NH,1986.
【关键词】小学英语课堂 情境创设 问题与对策
知识只有在其产生及运用的情境中才能产生意义。义务教育阶段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有效的情境设置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创设的情境仍存在不少问题,使得教学效率低下,不利于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
一、问题及其分析
1.脱离学生生活实际。
本堂课教师为学生创设了十分逼真的餐厅场景和格调,为学生配备了菜单、厨师帽、钱币等道具,但却忽略了交际参与者(中国学生而非日本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国的菜名都是具体而详细的,而日本是一种国家名代表一种套餐。学生因为不了解中日菜名的差异,根本没有明白老师一直重复的“Spain”、“Japanese”是什么,面对这种超出他们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的文化差异现象,学生无法按照教师的要求顺利进行对话表演,很难进行积极有效的语言交流。情境设置,应是从学习者的生活实际和认知经验出发的,如果不顾情境、不联系实际生活,学生的语言学习就失去了依托,已有的生活认知经验无从提取,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都会大打折扣。
2.缺乏对整体教学的认识。
(案例2)
在教学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下册Unit6 At a farm. Part A Let’s talk时,教师设置了动物园、超市、文具店和农场四个不同的情境来复习句型“Are they…?” 、“Yes,they’re. ∕No, they aren’t.”和“How many…?”。
(问题分析)
语言是—个整体,语言能力的发展和培养是整体性的,而不是分割性的。在案例2中,教师为了复习学过的句子,看似创设了极其 “丰富”的课堂情境,完成了复习句子的任务,但课后通过对学生的采访,发现大多数学生都无法完整的回忆出他们练习了哪些句子,而且回忆时语言很混乱,没有条理。究其原因,该教师忽视了教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未能给学生创造在整体语言环境中感悟、运用和巩固句子的机会。学生在一个个断开的语言环境中,学到的都是零碎的语言,既不利于记忆复习,又无益于整体语言和思维的形成。
3.忽视学生语言输出
(案例4)
在人教版《英语(PEP)》五年级下册Unit5 Look at the Monkeys的一节对话课上,目标语言是“What is…doing? It’s….”。教师在呈现新课内容后设置了动物运动会的情境,让8名学生每人戴一种动物的头饰重复做一个动作,展现动物运动会的场景,然后让余下的24名同学两人一组拿着练习纸根据台上的表演做问答练习。这样的活动持续了7分钟,台上表演的8个学生完全没有语言输出。同时,台下的学生也没完全明白老师的意图,刚开始还有几个人在对话,后来都闷着头开始填空,独自补全对话。
(问题分析)
在案例3中,8名学生只做动作,语言一点也没有提高,其他24名学生的语言也没有操练到位。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创设情境,却没有实现有效练习目标语言的目的。究其原因,还是创设的情境对于目标语言来说,本身没有多少表达空间。仔细想想,“What is…doing? It’s….”用在这个情境中并不合适,学生明明能看到动物在做什么,还要问别人。一目了然的问题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太过容易,无法引起学生更多、更积极的思考和表达。真实、有效的交流应是说话者为表达个人内心的真实情感而进行的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这种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的情境,实际上是在让学生进行假交际,只是一种机械练习,无益于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
二、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对策
1.注重情境创设的真实性。学生不可能脱离生活环境孤立地学习,生活中说什么话、怎么说话都要依具体的情境而定。设置情境从生活中取材有益于学生把知识学习与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生活化的语言体系。
以人教版《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5 What would you like?为例,教师在输出环节设置了开放性问题:“We can use ‘What would you like?’ at the supermarket. Do you know other places where we can use them?”这个问题激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经历,如:商场购物、生日派对或者餐厅吃饭等。然后教师让学生分小组表演不同的情境,并鼓励学生根据选择的情境添加个性化的交际用语,学生积极性很高,表演生动精彩。 (教学思考)
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紧扣学生的日常生活,将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也清楚地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得体使用。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课堂的,课堂情境的创设要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经验和生活实际。学生如果发现这些情境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就会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思考,在课堂上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和生活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双向互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可以辅助他们在课堂活动中更轻松地学习,课堂上的模拟活动又可以提高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此时,真实的情境就成了生活与课堂的桥梁,以此作为引起学生思考的起点,可以让学生在交流中真切地感受英语学习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到学以致用的乐趣。
2.重视情境创设的整体性。语言材料是表达一定意义的载体,意义最初是一个整体,不理解其整体,意义就会失真。整体语言材料虽然表达整体的语言概念,但作为语言,它还有自己的部分和联系各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其内隐因素。因此除了知觉感知、培养语感之外,还要把握语言材料的内在联系。做到情境设置松而不散,让学生在多样的情境中实践语言,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以人教版《新起点》三年级上册Unit5 Clothes的一堂复习课为例,教师引用了时下很受孩子喜爱的电影《冰雪奇缘》的片段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精心设置了三个童话情境,教学过程(见图3)。
然后,教师带学生“进入试衣间”,让学生就准备的衣物卡片进行小组对话讨论,讨论好后,大家一起来到派对现场,唱起了圣诞歌谣。
(教学思考)
本堂课教师将三个情境有机融合在整体的童话故事情境中,让学生分别在春天踏青、夏天海边、秋天爬山、冬天滑冰以及圣诞派对五个不同的对话场景中进行选穿衣服的互动。教师以“参观城堡”为主线,首先独具匠心地选择了童话故事情境作为背景,不仅在课堂伊始就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实现了后续四个季节场景的自然呈现(现实中无法实现四个季节同时同地出现,但在童话里,这样的事情却合情合理,符合学生的认知),最后为参加派对,学生们在试衣间进行真实的对话交流。整堂课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流畅自然,学生们在真实、有趣的情境中现学现用语言,在边玩边学的过程中解决了生活实际问题,瞬间的好奇心和快乐体验转化为持久的学习兴趣。
3.促成学生的语言输出。学习应是情境、文化和学习活动的共同功能,脱离个体生活的真实环境来谈学习毫无意义,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能力以及社会化所必须的。
以北京版小学五年级英语教材Unit7 What will you do in Chengdu?Lesson25中Part A的教学为例,教师通过对主题图的提问(见图4),精心创设了师生互动对话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交流,构建了真实的课堂互动氛围:
在问到“Why does grandma can’t go with us? What will you say to her?”这一问题时,学生不假思索地说出了“Because you are too old. We can go there next time.”这一真实、“接地气”的回答。
(教学思考)
在以上教学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出示主题图后并没有直接描述情境,而是用问题让学生根据图片大胆猜测,让学生在师生、生生间的问答互动中身临其境。在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特点,抒发与众不同的见解,在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也将学习过程变成一个创造过程。整个教学活动在两个主题图和师生间的互动中展开,教师引导学生看图说出句子并展开真实的对话交流,学生思考了、表达了,然后才翻开课本学习句子。这时,课文中的语句已不再是毫无意义的符号或机械接受的知识,而是学生经过主动理解,自主建构起来的充满逻辑性的语言。学生在互动中不仅熟练掌握了语言知识,实现了大量的语言输出,更养成了积极思考的习惯,提高了语言交际能力。
三、结束语
创设有效的小学英语课堂情境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教师在创设课堂情境时应从学生的学情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规律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有利于引起学生思考和语言输出的课堂情境,并注重教学的整体性,加深学生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实际语言运用能力,让学生逐渐养成积极思考、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在语言学习中感悟不同文化的魅力,进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彬.谈小学英语教学情景创设的有效策略[J].中小学外语教学,2012.8.
[3]Goodman,K.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M].Heinemann:Portsmouth NH,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