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从新课改以来,小学数学教师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便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学生。笔者在教学过程和不断改进反思的过程中,探讨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搭建情景,融入趣味;利用教具,实践探索;设计游戏,寓教于乐;教师让位,学生主导。希望通过采取以上教学模式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真理的一种强烈欲望。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且小学数学学习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成为教师的关注点。
以传统的教学来看,小学数学学习可以概括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练习两个部分,利用题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更多的教师从学生内部着手,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搭建情景,融入趣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尚不充足,往往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不感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要避免枯燥的直白陈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寻找适合的生活情景,创设新颖的情景,让学生有探求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这堂课,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千米为单位的物体比较少见、比较抽象,学生无法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因此笔者以情景引入,出示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座桥的长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千米有一定的概念。在课堂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实地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并且用秒表记录正常步速走完一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他们会对一千米有深刻的印象。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数学融入生活中,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有距离感。
二、利用教具,实践探索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缺乏自制力,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一直专注于课堂是较为困难的。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氣氛沉闷,教学模式呆板,再加上学习的知识过于抽象,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此时,利用好教具和学具,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能直观地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奥妙。
如教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笔者利用立体图形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立体图形,摸到立体图形的每个面,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且专门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图形拼搭。学生反馈说喜欢这样的数学课,觉得数学很有趣。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真正记住图形特点,并且这是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他们会更有成就感,从而变得更自信,更有探究精神。在教授《七巧板》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学具里的七巧板来拼各种图形,并说说故事。结果学生在一堂课里就拼出了很多作品,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笔者将他们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学生观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动手操作这一过程,顺应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让他们将这种特点融入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设计游戏,寓教于乐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多教师研究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既不抹杀学生爱玩的天性,也能达到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将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游戏中。
在课堂上融入小游戏,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能参与游戏并取得胜利,学生会认真聆听每一个知识点,努力观察与思考。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找朋友”的游戏,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学生站一起组成好朋友。这个小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时间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且提高了学生读时间的能力,巩固了重难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如在教授《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上下左右四大方向,笔者设计了一个“对着干”的小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方向,学生要指出与之相反的方向。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巩固了对方向的判断。
另外,教师在平常课堂可以多采取“找不同”“开火车”“猜一猜”等小游戏,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专注于课堂。
四、教师让位,学生主导
小学生处于一个爱表现,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阶段,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逐渐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减少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学生有上讲台发言的机会。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笔者尝试用分享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讨论后整个小组上台分享。一开始担心学生不能抓到教学的重点,但笔者发现学生说得比想象中的有条理。他们很乐于分享自己小组所讨论出来的结果,而其他学生也会根据发言提出质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有的小组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全班分享,他们在课后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理顺知识点的脉络,真正达到学生主动学、积极学的目标。在分享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便能完成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小组分享、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思考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条件整合能力。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我要学、我想学,主动学、乐于学,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也能督促有依赖性的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聆听、做题、讲解,很容易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形成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而在以学生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自学讨论并尝试解答问题,遇到不会的难题,试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解答。学生通过不同方法得出答案,互相分享、争论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模式更令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只需要最后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入手,认真研究,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随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乐于探究数学,这样,数学教学才变得有活力,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教师也能轻松达到课堂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学习兴趣;兴趣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内部动机,是学生获得知识和真理的一种强烈欲望。小学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且小学数学学习是奠定基础的阶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意学、主动学,成为教师的关注点。
以传统的教学来看,小学数学学习可以概括为教师传授知识和学生练习两个部分,利用题量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质量也会大打折扣。因此,更多的教师从学生内部着手,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在学习中感受数学的乐趣,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发展。
一、搭建情景,融入趣味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经验尚不充足,往往难以理解题目的意思,容易导致注意力不集中,对数学不感兴趣,直接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时,要避免枯燥的直白陈述,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寻找适合的生活情景,创设新颖的情景,让学生有探求的欲望。
例如在教学《认识千米》这堂课,在小学生的生活中,千米为单位的物体比较少见、比较抽象,学生无法感知一千米的长度。因此笔者以情景引入,出示武汉长江大桥的图片,让学生猜猜这座桥的长度,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也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千米有一定的概念。在课堂结束后,笔者带领学生到操场实地体验一千米的长度,并且用秒表记录正常步速走完一千米所需要的时间,他们会对一千米有深刻的印象。
在平常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生动的、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将数学融入生活中,使学生对数学不再有距离感。
二、利用教具,实践探索
小学生,特别是低年段的学生缺乏自制力,让他们在四十分钟内一直专注于课堂是较为困难的。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氣氛沉闷,教学模式呆板,再加上学习的知识过于抽象,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此时,利用好教具和学具,让学生有动手的机会,能直观地认识数学,感受数学的奥妙。
如教授一年级《认识图形》一课时,笔者利用立体图形教具,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各种立体图形,摸到立体图形的每个面,感受到立体图形的特点,并且专门用一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进行图形拼搭。学生反馈说喜欢这样的数学课,觉得数学很有趣。通过动手实践,学生能真正记住图形特点,并且这是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得出的结论,他们会更有成就感,从而变得更自信,更有探究精神。在教授《七巧板》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学具里的七巧板来拼各种图形,并说说故事。结果学生在一堂课里就拼出了很多作品,学生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笔者将他们的作品投影到屏幕上,让其他学生观赏他们的作品,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在动手操作这一过程,顺应了学生好动、好奇的特点,让他们将这种特点融入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对探索新知的兴趣,也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设计游戏,寓教于乐
随着教学方式的改革,越来越多教师研究如何让学生在玩中学,既不抹杀学生爱玩的天性,也能达到教师教学的要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内容设计一些游戏,将知识点融入一个个游戏中。
在课堂上融入小游戏,大大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了能参与游戏并取得胜利,学生会认真聆听每一个知识点,努力观察与思考。例如在教学“时、分、秒”这一课时,笔者利用“找朋友”的游戏,让拿着相同时间卡片的学生站一起组成好朋友。这个小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游戏过程中,学生认识到时间的表达方式有多种多样,而且提高了学生读时间的能力,巩固了重难点,很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如在教授《方向与位置》一课时,为了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上下左右四大方向,笔者设计了一个“对着干”的小游戏,教师说出一个方向,学生要指出与之相反的方向。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并且兴趣浓厚,在游戏中巩固了对方向的判断。
另外,教师在平常课堂可以多采取“找不同”“开火车”“猜一猜”等小游戏,为学生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学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加专注于课堂。
四、教师让位,学生主导
小学生处于一个爱表现,希望得到别人关注的阶段,他们有强烈的表现欲,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赞扬。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特点,逐渐让学生来主导课堂,这也符合新课改的要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减少教师的一言堂现象,让学生有上讲台发言的机会。
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小组讨论,笔者尝试用分享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讨论后整个小组上台分享。一开始担心学生不能抓到教学的重点,但笔者发现学生说得比想象中的有条理。他们很乐于分享自己小组所讨论出来的结果,而其他学生也会根据发言提出质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专注力有很大的提升。有的小组为了能在课堂上更好地向全班分享,他们在课后提前预习下节课的知识点,理顺知识点的脉络,真正达到学生主动学、积极学的目标。在分享式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需要做出适当的引导,学生便能完成提取信息、提出问题、讨论解答、小组分享、得出结论这整个过程,让学生自己探索学习。学生在探索过程中,提高了小组合作能力、思考探索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条件整合能力。而且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达到我要学、我想学,主动学、乐于学,做课堂真正的主人。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能活跃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表现机会,也能督促有依赖性的学生主动学习。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只是聆听、做题、讲解,很容易让基础不扎实的学生形成过于依赖教师的习惯。而在以学生中心的课堂里,学生自学讨论并尝试解答问题,遇到不会的难题,试图通过小组讨论的办法解答。学生通过不同方法得出答案,互相分享、争论的过程也是一种思考的过程,这种思考模式更令学生印象深刻。教师只需要最后适当点拨,学生就能豁然开朗。
在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在课堂的每个环节入手,认真研究,用多种方式和手段,随时调动学生的情绪和兴趣,让他们爱上数学,乐于探究数学,这样,数学教学才变得有活力,让学习数学变得轻松,教师也能轻松达到课堂目标,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