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炀帝杨广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也是亡国之君。那么如何评价这样一位极富争议的皇帝呢?他所在的历史时期是中国即将进入极盛时代的起点,但又是隋朝完结的终点。他好大喜功、穷奢极欲,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开创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科举制度;提出建设大运河等战略工程;开疆扩土,西巡张掖、“亲征”吐谷浑、以厚利诱使西域商贾至洛阳,征集三十万军队攻打高句丽,最终于公元611年引发民众乃至贵族大规模的起义——隋末民变,618年在江都被部下缢杀。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极富争论,可谓正负两级集于一身,不论是政治制度的制定,还是重大工程的建设,都是既开创了新的时代,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轨迹,又结束了自己的国产家业,断送了整个王朝。好像历史很爱和隋炀帝开玩笑,安排他做定科举、开运河这样推进中国历史快速前进的大事,都以加速隋朝的灭亡为代价,让叹息也无从评价。
本人对于隋炀帝和那个历史时期未有深入研究,作为浅析,仅对定科举、开运河这两件大事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请老师批评指导。
一、定科举使中国强于科举之变,亦衰于科举之变
“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科举的积极影响: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词条。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正式定为国家政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去分析隋炀帝最终确立科举制的偶然因素,就对科举制度的影响而言,它改变了中国上上下下很多人的生活,可以说至今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都是根深蒂固、极为重要的,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无论官级多高,也不为同僚和社会承认,而且多数情况是不参加科举为官几乎变成不可能的事,长此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深的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正是科举这种公平、公开的选拔人才的模式,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统治,为底层阶级进入仕途、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开辟了通道,同时市民文化的兴起也与之有关,由此,中国早于世界任何国家进入了至少算作中世纪。但是,还是因为科举制度的畸形发展,到了明清发展成了八股取士,使整个社会精英思想僵化,最终造成中国统治阶级无人可用,无路可走的历史悲剧。
二、开运河给中国解决了问题也带来了问题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
——维基百科,隋代大运河词条
隋炀帝虽然好大喜功但却留下了沟通南北方的大运河。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下,开通大运河,有效的治理了北政治、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于南北方经贸往来等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人们的交流、使北方草原文化和南方农耕文化进一步融合,使统一多民族的长久发展。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这项工程的建设,影响着日后一千多年中央集权的不断延续。直到近代以来,以农耕文明、路权思维为主体的中国被先进的工业文明、海洋国家打败,因此,我们不断思考,中国错过对外发展的原因,发现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使中国政府可以不通过海运来解决南北方协调的问题,而不发展海防,忽略海外进取的习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这样看来,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的兴衰。
我想很少有君王能像隋炀帝这样包揽大功大过,一生中做出多项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的。只能说是历史“选择”了杨广,杨广顺应了潮流。
本人对于隋炀帝和那个历史时期未有深入研究,作为浅析,仅对定科举、开运河这两件大事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想法,请老师批评指导。
一、定科举使中国强于科举之变,亦衰于科举之变
“ 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诏令文武官员有职事者,可以“孝悌有闻”“德行敦厚”“结义可称”“操履清洁”“强毅正直”“执宪不饶”“学业优敏”“文才秀美”“才堪将略”“膂力骄壮”等10科举人。”、“科举的积极影响:打破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提高官员素质与行政效率;保证了政府行政人员的来源,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公平公正;有利于重学风气的形成。消极影响:使儒学成为统治者奴化臣民的工具;官僚队伍壮大,但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词条。
隋炀帝在位期间,将科举制度正式定为国家政策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去分析隋炀帝最终确立科举制的偶然因素,就对科举制度的影响而言,它改变了中国上上下下很多人的生活,可以说至今在中国人的潜意识里都是根深蒂固、极为重要的,尤其到了宋代以后,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无论官级多高,也不为同僚和社会承认,而且多数情况是不参加科举为官几乎变成不可能的事,长此以往,一考定终身的思想深深的烙在了每个中国人的心里。也正是科举这种公平、公开的选拔人才的模式,打破了贵族的垄断统治,为底层阶级进入仕途、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开辟了通道,同时市民文化的兴起也与之有关,由此,中国早于世界任何国家进入了至少算作中世纪。但是,还是因为科举制度的畸形发展,到了明清发展成了八股取士,使整个社会精英思想僵化,最终造成中国统治阶级无人可用,无路可走的历史悲剧。
二、开运河给中国解决了问题也带来了问题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动用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对东方和南方的统治,同时也是为了从南方漕运粮食和便利对东北用兵。
隋朝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它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河流,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的开通,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隋朝大运河在其后大部分河段失去通航功能,被元世祖忽必烈所修的京杭大运河取代。”
——维基百科,隋代大运河词条
隋炀帝虽然好大喜功但却留下了沟通南北方的大运河。自魏晋南北朝开始,在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下,开通大运河,有效的治理了北政治、南经济的不平衡发展问题。由于南北方经贸往来等行为,客观上促进了南北方人们的交流、使北方草原文化和南方农耕文化进一步融合,使统一多民族的长久发展。所以,在一定意义上讲,这项工程的建设,影响着日后一千多年中央集权的不断延续。直到近代以来,以农耕文明、路权思维为主体的中国被先进的工业文明、海洋国家打败,因此,我们不断思考,中国错过对外发展的原因,发现隋代大运河的开通,使中国政府可以不通过海运来解决南北方协调的问题,而不发展海防,忽略海外进取的习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这样看来,隋炀帝修建大运河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的兴衰。
我想很少有君王能像隋炀帝这样包揽大功大过,一生中做出多项改变中国命运的决定的。只能说是历史“选择”了杨广,杨广顺应了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