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对外交往的日益频繁,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之后,研究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的问题对我们英语教学意义更加重大。我们应把英语语言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抓住主体障碍、误解和冲突的焦点,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把跨文化交际列为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这样,英语教学才不失其完整性,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语言
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在这一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分别受到其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因而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因此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断。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学生中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掌握交际功能为目标,日常生活为重点,语言媒体为外语(Experience of communication: function-oriented,daily life focused,FL medium),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了解,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都分。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国外英语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作用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并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强语感的同时,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
二、开展研究性课程
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研究性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根据学生的选题,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帮助其制定研究计划,即该研究课题的目标、意义、通过研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就拿研究课题"英语中的谚语与汉语的对应"这一小组来说,制定研究计划之后,分头去收集材料,去图书馆,去资料室,去电脑室上网查寻,还可以去书店。随后把收集的材料再集中整理,并相互研讨。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而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还可相互推广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
三、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英文化差异有很多层面,可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特征、家庭的结构特点、各种社会职业活动等,可具体到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1、了解国家民族的精神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比如谈到英国人这一特殊的民族群体,我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绅士风度。绅士风度的最大特征就是:conservation(保守),politeness(礼貌),以及showing respect to females(尊重女士)。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free talk),即使同他们聊天(casual talk?),他们也是很有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politness principle)。西方有一句谚语:“英语人的家就是他们的城堡。天气永远是他们不变的话题,一则是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天气变化瞬息万变;二则是The weather will hurt none.英国绅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沉默。外出旅行,一般人都喜欢带份报纸,拿本书,以慰闲余。“Silence is gold.”是他们永恒的主题。尊重女士也是审视的一大特点。Lady first就体现了这一点。
2、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虽不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以适当了解。比如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北美人不喜欢碰触。好朋友之间会偶尔碰一下对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间也许甚至会把一个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但是点头之交决不会拥抱。北美人通常只是给爱人和母亲亲吻。有时在亲近的女亲属之间亲吻。但是两个男人很少亲吻。 北美人偶尔礼节性地举杯或碰杯相互祝酒。但是在婚礼上,男傧相所要承担的几乎就是祝酒。
3、日常交际用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在隐私方面,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在交际时涉及到了英美人视为隐私(privacy)的话题。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隐私观。英美人一般视个人生活圈子、行动去向、年龄、收入、婚姻及家庭状况、所购物件的价格以及其它私生活为隐私,不愿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个人自由。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给予良好的建议以表示自己的关心和友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你睡得太晚了,下次一定要好好休息”,“你不该穿这件衣服,出去会冷的”,“生病了吧,多喝些水,多穿点衣服”等。但许多英美朋友却不喜欢类似命令式的劝告,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不顾及他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这对于独立意识很强的英美人,是很难接受的。因此,他们不仅不领情,反而会生气。此外,不同民族之间总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但对应并不等于对等,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目前,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已引起了许多同行的注意,但笔者认为,它还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仅要转换教学观念,即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为语言、文化并重的模式,同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又对我们教师的文化素质及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平克虹:《英语词语与英美文化》,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
2.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载《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学 语言
跨文化交际就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在这一交际过程中,信息的发出者和接受者来自不同的文化环境,分别受到其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影响,因而产生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等语境因素。在交流中人们总喜欢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因此就可能对对方的话语作出不准确的推断。交际的成功与否,除了取决于双方对中介语的应用能力外,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制于对异域文化的敏感性和容忍度,即了解对方思维习惯、认知模式、合作态度等的程度如何,当然也包括对交际对象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的了解。因此,就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其最终的交际能力的高低也取决于他对英美及西方文化的了解程度。换言之,其交际能力应确切地表述为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学生中建立跨文化交际的意识
在外语教学中一定要有文化内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掌握交际功能为目标,日常生活为重点,语言媒体为外语(Experience of communication: function-oriented,daily life focused,FL medium),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逐步了解,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组成都分。文化内涵是语言交际的具体内容,文化意识是语言交际的思维基础。国外英语教学的成功之处在于它强调了语言的交际属性和文化属性。语言的结构规律是在语言交际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语言的交际行为则是在社会文化活动中完成的。不掌握语言的结构规律,就无法进行正确的交际;没有文化内容,就无法进行有意义的交际。语言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其特殊作用表现在:它是学习文化的主要工具,人在学习和应用语言的过程中获得文化,因此不了解文化,就无法正确了解并运用这种语言进行交际。我们应不断引导学生自觉地了解并适应英美国家的文化,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在增强语感的同时,提高其对英美文化的感悟。
二、开展研究性课程
拓展学生文化知识面研究性课程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的课题,独立开展研究、主动获取知识。根据学生的选题,由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教师帮助其制定研究计划,即该研究课题的目标、意义、通过研究要达到怎样的目的、解决什么问题。就拿研究课题"英语中的谚语与汉语的对应"这一小组来说,制定研究计划之后,分头去收集材料,去图书馆,去资料室,去电脑室上网查寻,还可以去书店。随后把收集的材料再集中整理,并相互研讨。在这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很多英美文化方面的知识,还开拓了视野、启发了思维,而各个小组的研究成果还可相互推广交流,有利于共同提高。
三、加强中西文化差异比较
中英文化差异有很多层面,可包括一个国家民族的精神特征、家庭的结构特点、各种社会职业活动等,可具体到约会、打电话、饮食起居等。英语教学中,教师不应只重视语言教学而忽视语用教学。如果忽视了语言文化环境,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导致交际失败。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
1、了解国家民族的精神特征。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精神特征,而每一种精神特征都必然蕴藏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及其形成这种精神特征的历史根源。比如谈到英国人这一特殊的民族群体,我们首先会想到他们的绅士风度。绅士风度的最大特征就是:conservation(保守),politeness(礼貌),以及showing respect to females(尊重女士)。英国人非常讨厌喋喋不休的“侃大山”(free talk),即使同他们聊天(casual talk?),他们也是很有讲究的;家庭、身份、年龄、工作、甚至事业都被认为是他们的私人生活(private life),别人无权干涉过问,否则,就违背了他们的礼貌原则(politness principle)。西方有一句谚语:“英语人的家就是他们的城堡。天气永远是他们不变的话题,一则是与其地理位置有关,天气变化瞬息万变;二则是The weather will hurt none.英国绅士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沉默。外出旅行,一般人都喜欢带份报纸,拿本书,以慰闲余。“Silence is gold.”是他们永恒的主题。尊重女士也是审视的一大特点。Lady first就体现了这一点。
2、肢体语言。肢体语言虽不属于语言教学的范畴,但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加以适当了解。比如北美人在见面时握手相互致意,他们从儿童时代起就学会握手时要紧紧地有力握一下。当向人致意或和人交谈时,北美的小孩就已知道要正视对方。如果不看着对方,这通常被认为是羞怯或者是缺乏热情,或者甚至更糟:是懦弱。北美人不喜欢碰触。好朋友之间会偶尔碰一下对方的前臂或肘部。非常好的朋友之间也许甚至会把一个手臂围着对方的肩膀。但是点头之交决不会拥抱。北美人通常只是给爱人和母亲亲吻。有时在亲近的女亲属之间亲吻。但是两个男人很少亲吻。 北美人偶尔礼节性地举杯或碰杯相互祝酒。但是在婚礼上,男傧相所要承担的几乎就是祝酒。
3、日常交际用语。"comrade"是社会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称呼,在英语国家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们和英语国家的人以comrade相称,他们将会感到莫明其妙。在隐私方面,一位美国学者曾指出:中国人常常因为谈话方式的不恰当而使西方人感到尴尬,甚至造成反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在交际时涉及到了英美人视为隐私(privacy)的话题。每种文化都有自己的隐私观。英美人一般视个人生活圈子、行动去向、年龄、收入、婚姻及家庭状况、所购物件的价格以及其它私生活为隐私,不愿告诉别人的目的是不愿别人干涉自己的个人自由。
在中国文化中,朋友之间给予良好的建议以表示自己的关心和友好是一种习以为常的行为方式,正如我们经常听到的:“你睡得太晚了,下次一定要好好休息”,“你不该穿这件衣服,出去会冷的”,“生病了吧,多喝些水,多穿点衣服”等。但许多英美朋友却不喜欢类似命令式的劝告,他们往往认为这是不顾及他们对是非对错的判断能力,这对于独立意识很强的英美人,是很难接受的。因此,他们不仅不领情,反而会生气。此外,不同民族之间总存在着词汇的对应关系,这是跨文化交际的基本条件。但对应并不等于对等,即使表达的理性概念相同,但由于文化的不同往往产生不同的联想意义,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评价。
目前,教学中文化的渗透已引起了许多同行的注意,但笔者认为,它还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重视,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广大英语教师不仅要转换教学观念,即从单纯的语言教学转为语言、文化并重的模式,同时这种观念的转变又对我们教师的文化素质及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 考 文 献
1.平克虹:《英语词语与英美文化》,载《中小学外语教学》,2001.5
2.杜现臣:《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载《中学英语教学参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