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媒体也逐渐普及,我们的课堂教学也越来越多的离不开多媒体设备,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色不少,但是多媒体手段不是万能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受教师的言传身教影响要远远大于多媒体中图文,故而我们有必要好好冷静的思考、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关键词:多媒体; 有效课堂; 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
多媒体的应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但是,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让语文课成为“四不象”。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进行冷静的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在语文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语言文字,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主要媒介。而课堂上,教师常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如《草原》一文描绘的迷人的草原景象的同时还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光靠图片多媒体资料用局限住学生的思维想象,凭借文字的阅读,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可老师呢,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常此以往,我们的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文水平将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二、在语文教学中不忍舍弃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有一些老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还有一些低年级老师上公开课教学生字时,总喜欢把生字制作成课件,来一笔一笔的展示,有这必要吗?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轻重失度掌握不好多媒体
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教师要从四十分中去要质量,要讲究教学效果。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这样才体现出了教学效果。可教学中,由于媒体使用时机把握得不当,常出现轻重失度的现象。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课件,在课前学生目睹了“告别”的电影片断,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学到课文,再用这个片断来激发学生情感时,就怎么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了。
由于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人就否认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这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火车刚发明时,比马车跑得还慢,人们都称之为“怪物”,但今天它在交通方面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对于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应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用科学的方法使用它。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正确使用它呢?笔者认为:
一、 找准适当时机切入
所谓最佳切入点是指在最适宜的地方运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如教古诗《夜书所见》时,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难理解的词“萧萧”和“客情”,然后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动听乐曲配音中听诗歌朗读,观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看音像课件,并与课文对照,化难为易。教学中认真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大自然从秋天晚上的美景,欣赏儿童“挑促织”的情景,领会深秋夜晚实在非常可爱,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很有益处。
二、抓住最佳时机引导
最佳引导时机就是根据不同的教材确定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以求得“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因为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一个愉快的、直观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带到”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去,让他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就最佳。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我先放课件——几幅西沙群岛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让其去读文本。这样学生就能抓住“海水”,“海底”,“海滩”,“岛上”等重点表示地点词语再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从而真正理解西沙群岛的确是“可爱的地方”。又如一位老师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后,问学生:“大家想不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一幅幅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走进了小兴安岭。学生们在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在必要的时候反复用
课件放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从有限的播放时间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胧的、浅显的、模糊的,若要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有个清晰的印象,教学时有必要反复播放课件,再现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如《赵州桥》这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赵州桥。在学习完这两个自然段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把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凭借课件镜头直观的帮助,对赵州桥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0
关键词:多媒体; 有效课堂; 教学效果; 学习效果
多媒体的应用给现代课堂注入了许多鲜活的血液,尤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能创造出一个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为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形象的表达工具。同时能有效地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激发学习兴趣,真正改变传统教育单调模式,使学生真正地喜欢学习,乐于学习。但是,随着多媒体手段使用的越来越频繁,也出现了一些值得人们思考的问题,如果不恰当地使用多媒体,不但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反而是画蛇添足,让语文课成为“四不象”。面对许许多多的问题,也促使人们对多媒体手段的应用进行冷静的思考,并作出相应的改革。
一、在语文教学中过度依赖多媒体
语文教学的主要媒介是语言文字,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语文教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水平的主要媒介。而课堂上,教师常急于使用课件,直化语言,替代学生的感悟。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个性化感悟,阻碍了学生独特的想象与体验,如《草原》一文描绘的迷人的草原景象的同时还表达了蒙汉人民的深情厚意,光靠图片多媒体资料用局限住学生的思维想象,凭借文字的阅读,不同的学生会重构出不同的具体化形态。正如霍拉勃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中所说:“既定作品的具体化形态,由于读者不同便会不同。甚至同一读者的这次阅读与下次阅读也不同。”可老师呢,常常是每教一段,就迫不及待地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相关景物的照片,常此以往,我们的学生的感悟能力,语文水平将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二、在语文教学中不忍舍弃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超越传统媒体的局限,变抽象为形象,化繁为简,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建构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实现教学的最优化。可我们有一些老师制作的课件,画面背景复杂,按钮奇形怪状,并且使用大量的动画和音响;还有一些低年级老师上公开课教学生字时,总喜欢把生字制作成课件,来一笔一笔的展示,有这必要吗?这些“花哨”、“好玩”的课件,画蛇添足、喧宾夺主,违背了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在一定时间内只能接受其主要信息的认知规律,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三、在教学中轻重失度掌握不好多媒体
课堂教学是40分钟的艺术,教师要从四十分中去要质量,要讲究教学效果。教师要灵活运用多媒体,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调控好课堂教学的氛围,是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语文知识,理解课文要表达的中心,这样才体现出了教学效果。可教学中,由于媒体使用时机把握得不当,常出现轻重失度的现象。如《再见了亲人》一文的课件,在课前学生目睹了“告别”的电影片断,激动得热泪盈眶。当学到课文,再用这个片断来激发学生情感时,就怎么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了。
由于多媒体在使用过程中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一些人就否认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这是思想认识上的错误。火车刚发明时,比马车跑得还慢,人们都称之为“怪物”,但今天它在交通方面已经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了。对于多媒体这一新的教学手段,我们应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用科学的方法使用它。那么如何走出多媒体使用的误区,正确使用它呢?笔者认为:
一、 找准适当时机切入
所谓最佳切入点是指在最适宜的地方运用。课堂教学时,运用多媒体手段,有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深化。如教古诗《夜书所见》时,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难理解的词“萧萧”和“客情”,然后演示课件,让学生在动听乐曲配音中听诗歌朗读,观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歌的意境,通过学生看音像课件,并与课文对照,化难为易。教学中认真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大自然从秋天晚上的美景,欣赏儿童“挑促织”的情景,领会深秋夜晚实在非常可爱,从而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这对提高学习效果很有益处。
二、抓住最佳时机引导
最佳引导时机就是根据不同的教材确定多媒体使用的时机,以求得“四两拔千斤”的作用。因为要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牢固掌握,教师在教学时,必须创造一个愉快的、直观的学习情景,把学生“带到”作者所描绘的环境中去,让他们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学习效果就最佳。如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概括描写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为了使学生更加直观感受西沙群岛的风景优美,我先放课件——几幅西沙群岛图,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让其去读文本。这样学生就能抓住“海水”,“海底”,“海滩”,“岛上”等重点表示地点词语再现西沙群岛的美丽和物产丰富,从而真正理解西沙群岛的确是“可爱的地方”。又如一位老师教完《美丽的小兴安岭》这篇课文后,问学生:“大家想不想去小兴安岭看一看?”学生的积极性立即被调动起来,一幅幅的美丽画面,让学生走进了小兴安岭。学生们在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感悟,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三、在必要的时候反复用
课件放映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从有限的播放时间中所得的影像是大多是朦胧的、浅显的、模糊的,若要学生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或景物有个清晰的印象,教学时有必要反复播放课件,再现人物形象或景物景象,以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内容。如《赵州桥》这篇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详细介绍了赵州桥。在学习完这两个自然段后,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把赵州桥的坚固和美观用图片和视频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凭借课件镜头直观的帮助,对赵州桥的美丽有了更深的认识,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有了更深的感悟。
总之,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最忌“该用而不用,不该用而滥用”。在教学中,我们要深入研究和恰当地设计、开发、运用多媒体课件,使之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H·R·姚斯.R·C·霍拉勃.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3-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