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走好读写结合之路,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也是写作的一条捷径。具体方法可以是读中学写,课内得法;运用迁移,实践写作;学为主体,指导深入。学生学习作文,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
关键词:阅读 作为教学 读写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与习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过程。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走好读写结合之路,做到“以作促读,以读导作,长期训练,不断提高”。
一、读中学写,课内得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因素,抓好每篇课文中写作知识的渗透,这样在长期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潜移默化,逐步提高。
(一)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我们要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如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我启发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的特点是:先总括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特点,然后按四季的顺序分别去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最后概括出“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中训练学生如何组织材料、编写简要提纲的能力。
(二)阅读中渗透写作技法。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议一议重点段跟文章中心的关系,以及作者如何详写重点段等,从中训练学生确定文章详略和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的能力。随着对课文的讲析,使学生获得一些写作技巧。
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体会“弯”“拉”“紧”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我展示了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二、运用迁移,实践写作
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一)经典处仿写(说)。读写结合还表现在要经常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教材的训练重点为支点,把握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法。
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等经典片段,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又如三年级《荷花》,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领悟作者在描写荷花时,是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学习课文后,指导学生采用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习得很多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体悟写作的基本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结尾处续写(说)。如学习《给予树》后,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写20年后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人间真爱的温暖。这类练习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
(三)深刻处扩写(说)。一些古诗词,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二年级的《赠汪伦》、四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的《清平乐·村居》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四)留白处补写(说)。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惹不尽。有的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如六年级《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书写,探知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信;又可以根据凡卡爷爷的境况判定爷爷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还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梦注定不能实现,等待他的是更悲惨的命运。如果就此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或者《凡卡的美梦》为题进行续写,学生能够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来。
(五)换角度改写(说)。如《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除了孙膑的办法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再如学习《景阳冈》后,假如武松来到我们中间,他会想做什么工作呢?请你尝试给武松写一份现代版的求职工作简历。变换角度来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三、学为主体,指导深入
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原理,每次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要摒弃“讲——写”两段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作文课堂的教学流程。例如“写一件完整的事”的作文。教师先要提出作文的目的要求:应较完整地记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要有中心,然后进行习作指导。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发生经过、发展过程和结果,它同时又与一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分不开的,因此,记事就要按照这个过程,像我们刚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几篇课文一样,把事情发展的这六个因素都写得很清楚。接着出示下文(或选其它例文)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感知写作的知识和技巧。
正像新课程标准指出的“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应把作文能力老老实实地看作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辩证统一的智力技能。“学生学习作文,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尽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会有很多,但我还要说:“写作水平要提高,读写结合须走好。”
关键词:阅读 作为教学 读写结合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程标准》要求:“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的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参与、理论指导与习作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的过程。作文必须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走好读写结合之路,做到“以作促读,以读导作,长期训练,不断提高”。
一、读中学写,课内得法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除了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作文因素,抓好每篇课文中写作知识的渗透,这样在长期阅读教学中,学生写作能力潜移默化,逐步提高。
(一)阅读中渗透写作知识。我们要以文本为依据,从文本中选择借鉴点,读中悟写,读中学写。如教学人教版第五册第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思路后,我启发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了解到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的特点是:先总括小兴安岭的美丽和特点,然后按四季的顺序分别去写小兴安岭的美丽和富饶,最后概括出“小兴安岭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从中训练学生如何组织材料、编写简要提纲的能力。
(二)阅读中渗透写作技法。在重点段的教学中,有目的地让学生议一议重点段跟文章中心的关系,以及作者如何详写重点段等,从中训练学生确定文章详略和如何把文章写具体的能力。随着对课文的讲析,使学生获得一些写作技巧。
教学人教版第七册第6课《爬山虎》一课,在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这部分内容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爬山虎的脚触着墙时的一系列变化:“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变成小圆片,巴住墙”;细丝原先是直的,巴住墙就弯曲了,“把爬山虎的嫩茎拉一把,使它紧贴在墙上”。体会“弯”“拉”“紧”等因果关系:由“直”到“弯”,缩短了距离,所以产生了拉力;由于产生了拉力,使它在墙上贴得很紧。为了突破这一理解上的难点,我展示了爬山虎紧贴着墙往上爬的课件,通过直观形象的手段让学生弄清楚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二、运用迁移,实践写作
在阅读课上,特别是中高年级的阅读课上,要有练笔的意识和策略。从读学写、读写结合,可以是文章写法之类宏观的,更多的可以是微观的。读写结合训练的形式很多,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选取恰当的训练方式。尤其要关注训练点的衔接,不要零碎进行,要通盘考虑。
(一)经典处仿写(说)。读写结合还表现在要经常运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写作,以教材的训练重点为支点,把握课文的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从范文中学习写法。
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的“月下刺猹”“雪地捕鸟”等经典片段,我们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仿写。又如三年级《荷花》,引导学生通过品读课文领悟作者在描写荷花时,是由荷花的形状写到荷花的颜色,由荷花的整体写到荷花的局部,条理清楚,语言朴实,给人一种美的感觉。学习课文后,指导学生采用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喜欢的花。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很好地把课文中的写作方法迁移到自己的习作中来。长期进行这样的训练,不仅可以训练学生的观察,习得很多表达方法,还能让学生体悟写作的基本技巧,更能训练学生的语言及书面表达能力。
(二)结尾处续写(说)。如学习《给予树》后,可以创设情景让学生替小女孩写几句感谢的话;学习《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后,给学生创设情景,让学生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写20年后两个人见面的情景,让学生体会人间真爱的温暖。这类练习费时不多,可以收到加深理解内容和灵活练习表达的双重效果。
(三)深刻处扩写(说)。一些古诗词,隽永短小,令人回味。让学生把古诗扩写成故事不失为古诗教学的创新之举,这同时又能训练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想象表达的能力。如二年级的《赠汪伦》、四年级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五年级的《清平乐·村居》等都是扩写的好材料。
(四)留白处补写(说)。一篇好文章,常常会使人觉得言虽尽而惹不尽。有的写人记事的课文不写结局,留下艺术空白,让读者去思考,更富有感人的艺术魅力。如六年级《凡卡》的结尾只写凡卡在邮筒里投送他写给爷爷的信,回来后睡觉时做了一个甜蜜的美梦,留下了一串省略号——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回顾信封上的书写,探知凡卡的爷爷肯定收不到信;又可以根据凡卡爷爷的境况判定爷爷即使收到信也不能接他回家;还可以根据时代背景推知凡卡的美梦注定不能实现,等待他的是更悲惨的命运。如果就此引导学生延伸开去,以《凡卡投信以后》或者《凡卡的美梦》为题进行续写,学生能够悟出作者留下的空白,写出合乎情理的文章来。
(五)换角度改写(说)。如《草船借箭》《田忌赛马》等课文,我们可以让学生假设曹操不上当;除了孙膑的办法之外,还有其他办法吗?再如学习《景阳冈》后,假如武松来到我们中间,他会想做什么工作呢?请你尝试给武松写一份现代版的求职工作简历。变换角度来改写,既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
三、学为主体,指导深入
根据“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原理,每次的作文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要摒弃“讲——写”两段式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优化作文课堂的教学流程。例如“写一件完整的事”的作文。教师先要提出作文的目的要求:应较完整地记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及起因、经过和结果,并要有中心,然后进行习作指导。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一个发生经过、发展过程和结果,它同时又与一定的时间、地点、人物分不开的,因此,记事就要按照这个过程,像我们刚学过的《狼牙山五壮士》等几篇课文一样,把事情发展的这六个因素都写得很清楚。接着出示下文(或选其它例文)师生共同分析,进一步感知写作的知识和技巧。
正像新课程标准指出的“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作文教学应把作文能力老老实实地看作是认识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辩证统一的智力技能。“学生学习作文,必须以阅读为基础,读写结合。”尽管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途径会有很多,但我还要说:“写作水平要提高,读写结合须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