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首先深入分析了肇庆市中心城区路名现状特点;然后紧密结合中心城区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分区,进行路名空间总体布局;最后重点对路名的通名体系和专名采词进行系统规划,为中心城区提供一个可供直观辨识的道路标示体系。
关键词:路名规划;通名;专名;系统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1.1路名概念
路名是“人们对具体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道路赋予的专有名称”,是道路的定位符号和指称工具,是社会交往媒介和信息载体,也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文化形态。
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覆盖范围与《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一致,包括端州区和鼎湖区。
2 路名现状特点
2.1山水特色明显
肇庆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圣地,自古便有七星岩、北岭山、鼎湖山等著名景区,且西江穿城而过,丰富的山水资源造就了城区为数众多的与山、水相关的路名,如七星岩周边的“七星路”、“星湖大道”,北岭山脚下的“北岭路”,西江边的“滨江路”,代表山水的“岗”、“岭”“湖”等字也在路名中出现较多。
2.2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由于端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又曾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城区内有梅庵、阅江楼、宋城墙、崇禧塔等历史文化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街巷格局和面貌。城区内“府前路”、“米仓巷”、“中衙巷”等路名极具历史特征,体现了端州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鼎湖城区紧靠鼎湖山风景区,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因而鼎湖城区的道路多以带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等寓意的字词命名,如“万福路”、“顺景路”等路名,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2.3路名数量大幅增加、时代特征显著
随着端州和鼎湖的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城市道路系统不断完善,路网密度增加,路名的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为新的路名增添了时代感,如“建设路”、“前进路”、“创业路”等。
3 路名空间分区布局
根据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功能分区,对路名进行总体空间布局。在城市路名网络已形成的布局特点基础上,将路名空间布局分为端州、鼎湖两大区域,并细划分为11个片区,端州区分为:三榕工业物流片区、龟顶山居住新城片区、北岭山麓风貌片区、火车站商贸居住片区、旧城综合片区、星湖风景区周边片区以及城东新城中心片区。鼎湖区分为:坑口综合片区、桂城综合片区、政治文化中心片区、城市新功能综合片区。规划根据不同片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命名,增强路名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 路名系统规划
路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通名表示若干路名之通性,为同类或同级诸路名所共有,如“大道、路、街”;专名表示某一路名之特性,为该路名所专有。
4.1道路通名规划
(1)道路通名的种类
规划将道路通名分为:“大道”、“路”、“街”、“巷”。
(2)道路通名划分的基本原则
1)老城区及已批准的道路通名,维持现行通名的使用习惯,基本不作调整,以保持地名系统的稳定性。
2)新建城区内道路的通名应统一使用“大道”、“路”、“街”、“巷”。中心城区范围内道路不使用“公路”、“马路”作通名。
3)新建成区快速路统称为“大道”;主次干路,沿用传统习惯,统称为“路”;支路可以不分走向,也统称为“路”;支路以下道路统称为“街”、“巷”。
(3)道路通名等级与量化要求
规划将道路通名划分为三个等级:大道、路、街(巷)。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对道路宽度和等级划分的相关要求,综合确定各通名量化要求如下:
1)大道:红线宽度在45米以上的快速路或红线宽度在60米以上、道路长度在10000米以上的主干路。
2)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上(含10米)15米以下(含15米)、道路长度300米以上(含300米)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5米以上20米以下(含20米)、道路长度在200米以上(含200米)的道路;红线宽度在20米以上(除大道以外)的所有道路。(现状已命名为“街”的可不按此规定)。
3)街:红线宽度在5米以上(含5米)10米以下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上(含10米)15米以下(含15米)、道路长度在300米以下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5米以上20米以下(含20米)、道路长度在200米以下的道路。
4)巷:红线宽度在5米以下的所有住宅区内部道路。
4.2道路专名规划
(1)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时代特征
路名实质上是城市的一种文化形态,不同的城市发展史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进行路名专名命名时,要挖掘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出肇庆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风物民情、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点和个性,与原有路名的命名传统和风格相一致,展现鲜明的肇庆历史文化特色。
为反映群众的美好愿景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附着时代印记的地名。当面临新的形势背景,以新观念命名的路名定会应运而生。在进行路名专名命名时,要彰显肇庆的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社会特征并符合当代精神文明要求,贴近现代生活。
(2)方便实用,清晰明了
路名使用率高,传播范围广,因此路名命名一定要讲究实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一方面要易认、易写、易听、易记,读之朗朗上口,视之清晰明了。注意音、形、义巧妙结合。“音”,要声、韵、调相互协调,合理组织,避免声韵和声调相同或相近;“形”,要字形搭配匀称统一、结构合理,避免出现笔画较多的字和生僻字;“义”,要用字精确,寓意高雅,避免谐音不雅。另一方面要考虑肇庆方言的特殊性,避免出现语音难辨的路名。
(3)保持原有路名的稳定性
原有路名使用已成习惯,若修改涉及社会及路名本身一系列连锁反映,如工商注册、门牌号码、户籍等众多基础资料的变动。因此,对原有路名不宜作改动,保持路名的稳定性,特别对老路名的更改更需慎重,应做好年代久远、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路名的保护和传承。
(4)实现系列化和序列化
路名分布要有规律,便于识别,可以将专名分门别类设计成数个甚至十数个各具特色的路名集群,如历史文化系列,或本地山水系列、或名胜古迹系列、或风物特产系列、或吉祥美愿系列等,也可根据某些山体、水体分布的具体位置,或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顺序排列,不要给人产生杂乱无章、颠倒错位的印象和感觉,实现路名的系列化和序列化。
(5)道路網比较密集,可以通过相邻或相交的主、次干路派生命名
主、次干路不用纯数序语词,但在道路网较密集的地区,可以使用主要道路名称加数序派生的方法,产生路、街名称。即以主要道路的专名语词(或词根),作为公用专名语词或词根,并配以数序组合成专名,命名路、街。次要街路采用以与之相交的某一条主(或次)干路名称派生命名时,一律按“从东,从南”的规律。即东西走向的次要道路,采用与其东端相接的主、次干路的名称派生;南北走向的次要道路,采用与其南端相接的主、次干路名称进行派生。
(6)避免雷同,易于辨识
不同的道路名称,如果音近与雷同,就会“撞名”,导致使用者不易区别,按照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同一城市中地名不能重名,并应避免音同、音近。因此,即使反映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区片之间,也应在采词的角度、方向或渠道上有所区分,避免雷同,以体现清晰的指向、指位功能。
5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信息。路名规划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历史、地理、文化传统有机融合,以构筑一个易于接受、辨识、记忆和流传的路名标示系统。
参考文献:
陈初才.城市规划和城市地名规划[J].城市规划,1989,(3):58-59.
蒲欣梅,韩娇,杨永春.路名规划的方法探索——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5).
朱秋凤.关于路名规划编制的原则与启示[J].中国地名,2010,(10).
范今朝,黄吉燕.城市地名规划及命名规则[J].城市问题,2005(1):2.
关键词:路名规划;通名;专名;系统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引言
1.1路名概念
路名是“人们对具体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道路赋予的专有名称”,是道路的定位符号和指称工具,是社会交往媒介和信息载体,也是一种最为大众化的文化形态。
1.2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覆盖范围与《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确定的中心城区一致,包括端州区和鼎湖区。
2 路名现状特点
2.1山水特色明显
肇庆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圣地,自古便有七星岩、北岭山、鼎湖山等著名景区,且西江穿城而过,丰富的山水资源造就了城区为数众多的与山、水相关的路名,如七星岩周边的“七星路”、“星湖大道”,北岭山脚下的“北岭路”,西江边的“滨江路”,代表山水的“岗”、“岭”“湖”等字也在路名中出现较多。
2.2历史悠久、人文底蕴深厚
由于端州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又曾是两广总督府所在地,城区内有梅庵、阅江楼、宋城墙、崇禧塔等历史文化建筑,形成了独特的街巷格局和面貌。城区内“府前路”、“米仓巷”、“中衙巷”等路名极具历史特征,体现了端州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鼎湖城区紧靠鼎湖山风景区,山上有历史悠久的岭南“四大名刹”之一的庆云寺,因而鼎湖城区的道路多以带有“吉祥如意”、“风调雨顺”等寓意的字词命名,如“万福路”、“顺景路”等路名,体现了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景。
2.3路名数量大幅增加、时代特征显著
随着端州和鼎湖的城区空间不断拓展,城市道路系统不断完善,路网密度增加,路名的数量大幅增加。同时,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为新的路名增添了时代感,如“建设路”、“前进路”、“创业路”等。
3 路名空间分区布局
根据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对城市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结构功能分区,对路名进行总体空间布局。在城市路名网络已形成的布局特点基础上,将路名空间布局分为端州、鼎湖两大区域,并细划分为11个片区,端州区分为:三榕工业物流片区、龟顶山居住新城片区、北岭山麓风貌片区、火车站商贸居住片区、旧城综合片区、星湖风景区周边片区以及城东新城中心片区。鼎湖区分为:坑口综合片区、桂城综合片区、政治文化中心片区、城市新功能综合片区。规划根据不同片区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命名,增强路名规划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4 路名系统规划
路名由通名和专名两部分组成,通名表示若干路名之通性,为同类或同级诸路名所共有,如“大道、路、街”;专名表示某一路名之特性,为该路名所专有。
4.1道路通名规划
(1)道路通名的种类
规划将道路通名分为:“大道”、“路”、“街”、“巷”。
(2)道路通名划分的基本原则
1)老城区及已批准的道路通名,维持现行通名的使用习惯,基本不作调整,以保持地名系统的稳定性。
2)新建城区内道路的通名应统一使用“大道”、“路”、“街”、“巷”。中心城区范围内道路不使用“公路”、“马路”作通名。
3)新建成区快速路统称为“大道”;主次干路,沿用传统习惯,统称为“路”;支路可以不分走向,也统称为“路”;支路以下道路统称为“街”、“巷”。
(3)道路通名等级与量化要求
规划将道路通名划分为三个等级:大道、路、街(巷)。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肇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各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肇庆市地名管理实施办法》对道路宽度和等级划分的相关要求,综合确定各通名量化要求如下:
1)大道:红线宽度在45米以上的快速路或红线宽度在60米以上、道路长度在10000米以上的主干路。
2)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上(含10米)15米以下(含15米)、道路长度300米以上(含300米)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5米以上20米以下(含20米)、道路长度在200米以上(含200米)的道路;红线宽度在20米以上(除大道以外)的所有道路。(现状已命名为“街”的可不按此规定)。
3)街:红线宽度在5米以上(含5米)10米以下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0米以上(含10米)15米以下(含15米)、道路长度在300米以下的道路;红线宽度在15米以上20米以下(含20米)、道路长度在200米以下的道路。
4)巷:红线宽度在5米以下的所有住宅区内部道路。
4.2道路专名规划
(1)传承历史文化,彰显时代特征
路名实质上是城市的一种文化形态,不同的城市发展史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积淀。在进行路名专名命名时,要挖掘和继承优秀的文化传统,体现出肇庆的历史背景、人物事件、风物民情、宗教习俗等方面的特点和个性,与原有路名的命名传统和风格相一致,展现鲜明的肇庆历史文化特色。
为反映群众的美好愿景和社会的文明进步,不同时代都会产生附着时代印记的地名。当面临新的形势背景,以新观念命名的路名定会应运而生。在进行路名专名命名时,要彰显肇庆的时代气息,反映时代的社会特征并符合当代精神文明要求,贴近现代生活。
(2)方便实用,清晰明了
路名使用率高,传播范围广,因此路名命名一定要讲究实用,方便人们生产生活。一方面要易认、易写、易听、易记,读之朗朗上口,视之清晰明了。注意音、形、义巧妙结合。“音”,要声、韵、调相互协调,合理组织,避免声韵和声调相同或相近;“形”,要字形搭配匀称统一、结构合理,避免出现笔画较多的字和生僻字;“义”,要用字精确,寓意高雅,避免谐音不雅。另一方面要考虑肇庆方言的特殊性,避免出现语音难辨的路名。
(3)保持原有路名的稳定性
原有路名使用已成习惯,若修改涉及社会及路名本身一系列连锁反映,如工商注册、门牌号码、户籍等众多基础资料的变动。因此,对原有路名不宜作改动,保持路名的稳定性,特别对老路名的更改更需慎重,应做好年代久远、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路名的保护和传承。
(4)实现系列化和序列化
路名分布要有规律,便于识别,可以将专名分门别类设计成数个甚至十数个各具特色的路名集群,如历史文化系列,或本地山水系列、或名胜古迹系列、或风物特产系列、或吉祥美愿系列等,也可根据某些山体、水体分布的具体位置,或从南到北、或从东到西顺序排列,不要给人产生杂乱无章、颠倒错位的印象和感觉,实现路名的系列化和序列化。
(5)道路網比较密集,可以通过相邻或相交的主、次干路派生命名
主、次干路不用纯数序语词,但在道路网较密集的地区,可以使用主要道路名称加数序派生的方法,产生路、街名称。即以主要道路的专名语词(或词根),作为公用专名语词或词根,并配以数序组合成专名,命名路、街。次要街路采用以与之相交的某一条主(或次)干路名称派生命名时,一律按“从东,从南”的规律。即东西走向的次要道路,采用与其东端相接的主、次干路的名称派生;南北走向的次要道路,采用与其南端相接的主、次干路名称进行派生。
(6)避免雷同,易于辨识
不同的道路名称,如果音近与雷同,就会“撞名”,导致使用者不易区别,按照地名管理的有关规定,在同一城市中地名不能重名,并应避免音同、音近。因此,即使反映相同或相近功能的区片之间,也应在采词的角度、方向或渠道上有所区分,避免雷同,以体现清晰的指向、指位功能。
5结语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路名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基础信息资源和社会公共信息。路名规划应紧密结合城市规划,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与城市历史、地理、文化传统有机融合,以构筑一个易于接受、辨识、记忆和流传的路名标示系统。
参考文献:
陈初才.城市规划和城市地名规划[J].城市规划,1989,(3):58-59.
蒲欣梅,韩娇,杨永春.路名规划的方法探索——以深圳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8,(5).
朱秋凤.关于路名规划编制的原则与启示[J].中国地名,2010,(10).
范今朝,黄吉燕.城市地名规划及命名规则[J].城市问题,20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