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已经开展十一年了,作为评委我也参加了整整十一年。在这十一年中,经常会有教师甚至家长问我:究竟让孩子做一个什么内容的作品?我总是回答:让他们做他们最喜欢、最有感受、最有收获的作品。不少人疑问:这样行吗?能获奖吗?于是,每年都有很多选题相近的作品出现。如2004年出现了许多神舟五号的作品;2008年最多的选题是北京奥运会和改革开放三十年;2009年出现了许多反映我国南方冰雪灾和汶川大地震的作品;2010年集中出现了很多关于低碳生活的作品。对此,我一方面感到我们的教师、家长和学生,真的非常关心国家、全人类的大事;另一方面,我又有点疑问:这些选题都是中小学生自己确定的吗?我不想说不是,因为孩子们在大人的指导下,确定这样的选题并没有错误。但是,我也很难去鼓励。因为,我觉得这些可爱的孩子还小,他们很难驾驭这么大的选题。
我主张对于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选题指导,还是要从孩子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出发,先让学生想一想:我最熟悉的是什么?最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我最想做的是什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不要给他们肩上压上太重的担子,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读了苏乔花老师的《<破茧成蝶>背后的选题故事》后,更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苏老师九年前就开始指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她把九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归纳为两条:第一,要从生活中来,到心灵中去;第二,要从实践中来,到活动中去。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实践?苏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也是教师自己的生活与实践。从苏老师的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那个可爱而又勇敢的小女孩,她是获奖电子报刊作品《雪后心晴》的作者。她曾因父母离异心事重重,失去了豆蔻少年应有的欢乐。我们也认识了那个因被开水烫伤而伤痕累累的黎景承,他曾因满面伤痕而感觉自卑。正是这样两个境况特殊的孩子,克服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战胜了自我,勇敢地将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通过电脑作品展示给大家。在制作电脑作品的时候,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版式设计、学习美术加工、学习写文章……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实践。从苏老师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位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对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为孩子的不幸而悲伤、为孩子的成绩与成长而快乐的教师的生活与实践。我想,在苏老师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帮助孩子摆脱困境,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怎样使所有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她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得奖。
“到心灵中去”、“到活动中去”指的同样也是师生两个方面。要想使学生的作品能够反映自己的心声,指导教师必须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必须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老师是信息技术教师,从她看到一位女生趴在课桌上哭,到她发现这个孩子由于父母离异产生了心理负担,到这个女生将自己厚厚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到这个孩子决定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沟通,这个孩子能这么信任苏老师吗?能够毫无保留地向苏老师敞开心扉吗?能够向大家打开心灵的窗口,“勇敢地扬起爱的风帆”吗?再说黎景承同学,如果没有苏老师的爱,没有苏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他乐于助人、思维敏捷、聪明能干、勤奋刻苦等优点何以得到展现?他又怎能竞选上信息技术课的总助教并拿下了全国一等奖?我想,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是心灵的真实反映;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最好的心灵医师!
今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答辩活动中,在听了黎景承同学的阐述之后,看着这个坚强、乐观的孩子,我十分动情地讲了两句话:黎景承同学是在用自己的心在创作!它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读了苏老师的这篇文章后,我同样十分感动,我要说:苏老师的这篇文章是用心在写!在孩子们真实的成长历程中,饱含着苏老师实实在在的心血与汗水!我要向苏老师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
我主张对于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的选题指导,还是要从孩子的学习、生活与社会实践出发,先让学生想一想:我最熟悉的是什么?最令我感动的是什么?我最想做的是什么?一定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脚踏实地,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不要给他们肩上压上太重的担子,因为他们还是孩子!
读了苏乔花老师的《<破茧成蝶>背后的选题故事》后,更坚定了我的这个想法。苏老师九年前就开始指导学生创作电脑作品。她把九年的探索与实践经验归纳为两条:第一,要从生活中来,到心灵中去;第二,要从实践中来,到活动中去。
什么是生活、什么是实践?苏老师的文章告诉我们:这不仅仅是学生的生活与实践,也是教师自己的生活与实践。从苏老师的文章中,我们认识了那个可爱而又勇敢的小女孩,她是获奖电子报刊作品《雪后心晴》的作者。她曾因父母离异心事重重,失去了豆蔻少年应有的欢乐。我们也认识了那个因被开水烫伤而伤痕累累的黎景承,他曾因满面伤痕而感觉自卑。正是这样两个境况特殊的孩子,克服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战胜了自我,勇敢地将自己心灵深处的情感,通过电脑作品展示给大家。在制作电脑作品的时候,他们学习信息技术、学习版式设计、学习美术加工、学习写文章……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实践。从苏老师的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到那位对学生无微不至地关心、对学生孜孜不倦地教诲,为孩子的不幸而悲伤、为孩子的成绩与成长而快乐的教师的生活与实践。我想,在苏老师指导自己的学生进行创作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怎样帮助孩子摆脱困境,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怎样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怎样使所有孩子都能够健康成长!她首先想到的一定不是怎样帮助这些孩子得奖。
“到心灵中去”、“到活动中去”指的同样也是师生两个方面。要想使学生的作品能够反映自己的心声,指导教师必须能够深入学生的心灵,必须成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苏老师是信息技术教师,从她看到一位女生趴在课桌上哭,到她发现这个孩子由于父母离异产生了心理负担,到这个女生将自己厚厚的一本日记交给了她,到这个孩子决定参加电脑制作活动……如果没有心灵上的沟通,这个孩子能这么信任苏老师吗?能够毫无保留地向苏老师敞开心扉吗?能够向大家打开心灵的窗口,“勇敢地扬起爱的风帆”吗?再说黎景承同学,如果没有苏老师的爱,没有苏老师的鼓励和帮助,他乐于助人、思维敏捷、聪明能干、勤奋刻苦等优点何以得到展现?他又怎能竞选上信息技术课的总助教并拿下了全国一等奖?我想,一个优秀的作品,必须是心灵的真实反映;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是最好的心灵医师!
今年在武汉举办的全国第十一届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答辩活动中,在听了黎景承同学的阐述之后,看着这个坚强、乐观的孩子,我十分动情地讲了两句话:黎景承同学是在用自己的心在创作!它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读了苏老师的这篇文章后,我同样十分感动,我要说:苏老师的这篇文章是用心在写!在孩子们真实的成长历程中,饱含着苏老师实实在在的心血与汗水!我要向苏老师学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网络和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