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唯英语教育是美国历史上对印第安人施行的最具代表性的同化运动之一。从19世纪80年代到20世纪20年代间,唯英语教育在北美大陆上轰轰烈烈地上演了。表面上,它是为了帮助印第安人消灭其故有的野蛮文化而实现全人类的真正文明;实质上,它是白人统治阶级巩固其统治的强有力工具。同时,唯英语教育也映射出美国种族主义的丑恶嘴脸。
[关键词]强制同化 唯英语教育 寄宿学校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29-02
一、唯英语教育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620年9月23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的五月花号前往北美,船上的乘客是因为当时受到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被迫去美洲的。从此以后,其他国家的外来者相继涌入了这一片新生地带。他们分别来自于荷兰、瑞典、德国、法国,以及稍晚的苏格兰与北爱尔兰。这些人背井离乡也是因为逃避战争、宗教迫害、政治压迫或者残酷刑法等。也有一部分身份卑微的人为了寻找真正的自由与理想才离开家园。新移民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与先进的文明,同时,也严重冲击了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西进运动的推行,新兴的美利坚民族逐渐觉醒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与之俱来的是对土著黑人的进一步压迫驱逐与歧视。
美国建国之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者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语言,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压制黑人语言文化也迫在眉睫。从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联邦政府便提出了“唯英语教育”的口号,强调其目的是拯救土著印第安人落后的生活状态,消灭他们原有的野蛮文化,最终帮助他们成为美国文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1887年2月8日,美国通过了著名的《道斯法案》。依据法案,政府重新划分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并明确指出剩余土地可以出售给白人定居者,所得资金用于教育与开化印第安人。《道斯法案》是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时期的标志性文件。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同化教育的鼎盛期之一,这个时期同化政策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对印第安儿童实施的寄宿学校教育。
二、唯英语教育内容
19世纪80年代开始,“唯英语教育”在北美新大陆上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唯英语教育政策是指禁止外来移民及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印第安人说英语以外的语言的教育政策(徐冬梅,2009)。
为了达到强制同化的目的,早在美国内战期间,美国社会便掀起了一场“印第安改良运动”,这场运动自称是用“仁慈的教育同化”解救“文明”和“野蛮”的冲突。运动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充满仁慈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但从根本上无法更改其压制本土文化、加强奴役统治的本质。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将白人使用的英语强加给印第安人的要求更加迫切。以格兰特总统提出的“和平计划”为代表。1861年,为解决在边疆与印第安人冲突的问题,联邦政府组成和平委员会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语言引起双方的误解,故提出应该建立专门学校,用英语对印第安人的孩子进行教育,同时消除他们原有的野蛮语言。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同化教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显著标志是对印第安儿童实施的寄宿学校教育。从80年代起,印第安事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规定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教会学校,在教学的时候不得使用印第安语,一律用英语教学,如有违反,即刻停止政府对其的拨款支持。在1885年印第安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美国教育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那些“野蛮的孩子”每天只上6小时课,回到家里,便又进行自己的野蛮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学不到白人的文明习惯。印第安委员会还认为,儿童离开自己的父母及部落进入寄宿学校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化”办法。在寄宿学校中第一个贯彻唯英语教育的先驱是理查德·普拉特中尉。早在1875年,他就在佛罗里达开办的印第安战俘学校实行了唯英语教育。1879年,普拉特又在宾夕法尼亚创办了著名的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为了脱离印第安家庭的影响,印第安儿童在儿时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进行学习,学习英语和当时的主流文化。最关键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只能使用英语,摒弃印第安语。随后,寄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力量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显示,从1877年到1895年,全美以唯英语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印第安寄宿学校由48所发展到了157所,在校生由几百人增加到了一万多人。在美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下,这种超乎常理的寄宿教育模式在美国风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三、唯英语教育的实质
美国社会的白人统治阶层认为语言本身有善恶尊卑之分,代表着西方先进经济文化的语言被认为是最优秀、最文明的语言,应当广泛传播使用。相反,印第安语及其他土著语言被认为是最野蛮、最落后的,应当被禁止、被废除。唯英语教育表面上看来是帮助印第安人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及文化传统,其根本目的却是巩固统治者的殖民统治。因为,它的实施从根本上违背了美国一贯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更没有考虑并尊重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仅仅妄图用单一的同化措施来达到消灭其他语言的目的。在美洲大陆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原则的民族,因而他们推崇语言一致性的理念便是通过同化其他民族来维护美国的统一,以及解决民族矛盾及民族冲突。可以看出,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才是其语言政策推行的根本出发点。
另一方面,唯英语教育也映射出美国种族主义的实质。白人以“进步”为幌子,将非洲大陆居住的印第安人贬低为野蛮人,他们的语言也自然成为野蛮的语言,而把自己标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把英语视为高贵、神圣的语言。人与生俱来是平等的,不分肤色、不分种族,而美国人非要违背客观实际,把自己的民族凌驾于有色人种之上,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歧视。连美国总统托马斯·杰佛逊也认为“黑人在身体和大脑方面都比白人差。”由此可以看来,种族主义思想始终是唯英语这一运动的潜在实质,但它却被美国人戴上进步、文明的虚伪面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容易成为统治阶级宣传其统治思想的理想工具。
四、结语
唯英语教育的实施给美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带来了深远影响。在白人统治阶级的压制下,北美大陆故有的土著语言迅速地消亡了。因为语言的消亡并没有留下痕迹,因而没有办法确切地对语言消亡的速度进行计算,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的确确地一点点消失了。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在幸存的150多种印第安语中,只有几个花甲老人会说仅存的60多种语言。很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花甲老人百年之后,是否还会有人来传承这些人类曾经的文明。
归根结底,语言的冲突往往隐藏在文化冲突、宗教冲突乃至民族冲突背后。从本质上来讲,语言斗争取决于其对物质利益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争斗。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掩盖不了这种从阶级地位和种族主义出发的实质。
【参考文献】
[1]Schiffman,Harold F.Linguistic Culture and Language Polic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2]丁夏林.试论美国唯英语运动的实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8-113.
[3]宋银秋.唯英语教育—强制同化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教育政策[J].历史教学,2010(22):54-57.
[4]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
[关键词]强制同化 唯英语教育 寄宿学校
[中图分类号]G53/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3-0029-02
一、唯英语教育历史背景
从历史上看,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1620年9月23日,在牧师布莱斯特率领下的五月花号前往北美,船上的乘客是因为当时受到英国国教的残酷迫害被迫去美洲的。从此以后,其他国家的外来者相继涌入了这一片新生地带。他们分别来自于荷兰、瑞典、德国、法国,以及稍晚的苏格兰与北爱尔兰。这些人背井离乡也是因为逃避战争、宗教迫害、政治压迫或者残酷刑法等。也有一部分身份卑微的人为了寻找真正的自由与理想才离开家园。新移民的到来,带来了新的生产方式与先进的文明,同时,也严重冲击了当地印第安土著人的传统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及西进运动的推行,新兴的美利坚民族逐渐觉醒并建立了自己的国家,但与之俱来的是对土著黑人的进一步压迫驱逐与歧视。
美国建国之后,社会与经济的发展要求统治者选择一种语言作为主要的交际语言,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自己的统治,大力压制黑人语言文化也迫在眉睫。从19世纪80年代起,美国联邦政府便提出了“唯英语教育”的口号,强调其目的是拯救土著印第安人落后的生活状态,消灭他们原有的野蛮文化,最终帮助他们成为美国文明先进文化的一部分。1887年2月8日,美国通过了著名的《道斯法案》。依据法案,政府重新划分了印第安人的土地,并明确指出剩余土地可以出售给白人定居者,所得资金用于教育与开化印第安人。《道斯法案》是美国强制同化印第安人时期的标志性文件。19世纪后半期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同化教育的鼎盛期之一,这个时期同化政策最突出的体现便是对印第安儿童实施的寄宿学校教育。
二、唯英语教育内容
19世纪80年代开始,“唯英语教育”在北美新大陆上轰轰烈烈地开始了。唯英语教育政策是指禁止外来移民及少数民族,尤其是美国印第安人说英语以外的语言的教育政策(徐冬梅,2009)。
为了达到强制同化的目的,早在美国内战期间,美国社会便掀起了一场“印第安改良运动”,这场运动自称是用“仁慈的教育同化”解救“文明”和“野蛮”的冲突。运动虽然表面上看来是充满仁慈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但从根本上无法更改其压制本土文化、加强奴役统治的本质。南北战争以后,美国将白人使用的英语强加给印第安人的要求更加迫切。以格兰特总统提出的“和平计划”为代表。1861年,为解决在边疆与印第安人冲突的问题,联邦政府组成和平委员会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认为导致冲突的原因是语言引起双方的误解,故提出应该建立专门学校,用英语对印第安人的孩子进行教育,同时消除他们原有的野蛮语言。
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期是美国同化教育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的最显著标志是对印第安儿童实施的寄宿学校教育。从80年代起,印第安事务委员会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条文,规定无论是政府学校,还是教会学校,在教学的时候不得使用印第安语,一律用英语教学,如有违反,即刻停止政府对其的拨款支持。在1885年印第安事务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中提到,美国教育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那些“野蛮的孩子”每天只上6小时课,回到家里,便又进行自己的野蛮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学不到白人的文明习惯。印第安委员会还认为,儿童离开自己的父母及部落进入寄宿学校学习是最有效的“教化”办法。在寄宿学校中第一个贯彻唯英语教育的先驱是理查德·普拉特中尉。早在1875年,他就在佛罗里达开办的印第安战俘学校实行了唯英语教育。1879年,普拉特又在宾夕法尼亚创办了著名的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为了脱离印第安家庭的影响,印第安儿童在儿时就被送到寄宿学校进行学习,学习英语和当时的主流文化。最关键的是,在学校教育中,只能使用英语,摒弃印第安语。随后,寄宿教育如雨后春笋般的力量蓬勃发展起来。有资料显示,从1877年到1895年,全美以唯英语教育为主要特征的印第安寄宿学校由48所发展到了157所,在校生由几百人增加到了一万多人。在美国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管理下,这种超乎常理的寄宿教育模式在美国风行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三、唯英语教育的实质
美国社会的白人统治阶层认为语言本身有善恶尊卑之分,代表着西方先进经济文化的语言被认为是最优秀、最文明的语言,应当广泛传播使用。相反,印第安语及其他土著语言被认为是最野蛮、最落后的,应当被禁止、被废除。唯英语教育表面上看来是帮助印第安人摆脱落后的思想观念及文化传统,其根本目的却是巩固统治者的殖民统治。因为,它的实施从根本上违背了美国一贯标榜的“自由”“民主”“平等”的原则,更没有考虑并尊重少数民族不同的文化和语言背景,仅仅妄图用单一的同化措施来达到消灭其他语言的目的。在美洲大陆形成的美利坚民族是一个崇尚实用主义原则的民族,因而他们推崇语言一致性的理念便是通过同化其他民族来维护美国的统一,以及解决民族矛盾及民族冲突。可以看出,加强并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才是其语言政策推行的根本出发点。
另一方面,唯英语教育也映射出美国种族主义的实质。白人以“进步”为幌子,将非洲大陆居住的印第安人贬低为野蛮人,他们的语言也自然成为野蛮的语言,而把自己标榜为人类进步的代表,把英语视为高贵、神圣的语言。人与生俱来是平等的,不分肤色、不分种族,而美国人非要违背客观实际,把自己的民族凌驾于有色人种之上,本身就是一种不平等的歧视。连美国总统托马斯·杰佛逊也认为“黑人在身体和大脑方面都比白人差。”由此可以看来,种族主义思想始终是唯英语这一运动的潜在实质,但它却被美国人戴上进步、文明的虚伪面纱,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更容易成为统治阶级宣传其统治思想的理想工具。
四、结语
唯英语教育的实施给美国社会乃至人类文明带来了深远影响。在白人统治阶级的压制下,北美大陆故有的土著语言迅速地消亡了。因为语言的消亡并没有留下痕迹,因而没有办法确切地对语言消亡的速度进行计算,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的确确地一点点消失了。据统计,到20世纪90年代,在幸存的150多种印第安语中,只有几个花甲老人会说仅存的60多种语言。很难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当这些花甲老人百年之后,是否还会有人来传承这些人类曾经的文明。
归根结底,语言的冲突往往隐藏在文化冲突、宗教冲突乃至民族冲突背后。从本质上来讲,语言斗争取决于其对物质利益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争斗。任何冠冕堂皇的理由都掩盖不了这种从阶级地位和种族主义出发的实质。
【参考文献】
[1]Schiffman,Harold F.Linguistic Culture and Language Policy[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6.
[2]丁夏林.试论美国唯英语运动的实质[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108-113.
[3]宋银秋.唯英语教育—强制同化时期美国联邦政府印第安教育政策[J].历史教学,2010(22):54-57.
[4]徐冬梅.论美国的语言政策[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