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板万村的再生思考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yua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村落独特的民俗文化、建筑艺术体现了乡村独具魅力的发展脉络,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乡建热推动着乡村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模式,本文通过研究吕晶晶在布依族板万村的规划设计来探讨传统村落的再生与保护。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与开发;板万村
  古村落是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有机结合体,是在特定历史中形成并保存至今的传统乡村聚居地。[1]随着工业化时代的推进,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方式的现代化让乡村传统生活方式发生转变,随之而来的地域传统文化与传统村落民族特色也遭到破坏。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举步维艰的现状令人担忧,另一方面,保留着民族文化的物质文化遗产也面临衰败,而这两者,是传统村落的灵魂。
  板万村根植于传统布依文化之下,是在稻作文化上发展起来的农业村落,对传统的锦绣、土陶、酿酒以及布依戏等也是有着根深蒂固的民族情怀。板万古寨是众多布衣部落中的一支,但并不是最典型的代表,也不像望谟县石头寨一样饱受青睐,它地势偏远,村落日渐衰败,也正是如此,它就像一个世外桃源,无论是自然还是人文都安静祥和的保留了最质朴的部分。
  1、古寨现存问题
  板万村布依古寨只是丫他镇板万村的局部,由约108户布衣人家分布于山腰为主体而形成的古寨景观,村中至今保留着丰富的布依族传统文化,经历百年风雨洗礼的古寨建筑摇摇欲坠,现存建筑也无法满足现代生活,再加上经济压迫导致的劳动力人口流失让古寨过半居民外迁,留下的居民多为劳动能力弱的中老年人以及稀少的留守儿童,除了唯一的学校之外,公共空间的缺失也让活力丧失,古寨现存建筑形式主要分为两种:干栏式夯土吊脚楼、钢筋混凝土楼房,这两种建筑形式的混搭让整个古寨的整体建筑风貌遭到破坏。
  2、衰败原因浅析
  村落的存在除了场地与文化历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村民,无论是土地的根植还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都需要年轻人的参与,原动力的损失让古村落丧失驱动力。此外板万古寨现存的传统干栏式夯土吊脚楼将近一半的现状条件较差,建筑自然老化比较严重,有部分甚至已经不能居住,村内水电等基础建设也存在严重问题,大部分都不能满足现代生活条件。同时新农村建设对传统村落的冲击使现代汉文化在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条件对板万布依村落的影响加深,追求较好的生活品质与日渐老化及不适应现代生活的传统夯土建筑之间的矛盾促成了现代混凝土建筑在村落整体性中的破坏。
  3、板万的再生
  吕晶晶教授说“传统村庄的复兴,不单是保护传统民居建筑风貌,更重要的是保护布依文化。”项目重点先行打造板万村小学、民俗博物馆、锦绣坊等承载传古村落非物质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公共空间,同时针对性打造的酿酒人家、土陶之家对吸引人流返乡创业作出示范改造模式,主推板万古寨布依族具有标志性特征传的统文化,同时对一户典型的吊脚楼以及一户现代砖房建筑进行示范改造。
  整个项目改造重视古寨的整体风貌与环境的协调统一,形式设计沿袭古寨原有的干栏建筑的建造手法,新建的学校与改造的公共空间都呈现出简单质朴的特点,在功能上满足了现代生活所需的条件,风格上融合了板万古寨的布依文化,同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高度关注。板万古寨的改造不仅为了保护,更是为了传承发展。项目组把板万村打造成对外开放的旅游市场,提升村寨经济、增加活力、发扬传统文化。随之而来的质疑便是其现实意义,板万古寨之所以像是隐藏于世的世外桃源根源于其偏远的地理位置与完整的布依风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旅游开发是现在众多村落转型主要的方式,但正是千篇一律的旅游村落打造丧失了对传统村落改造更多可能性的思考。
  吕教授为了统一整个古寨的整体风貌,对古寨中的现代混凝土建筑进行了形式化的处理,即在原有混凝土皮肤上重新覆盖一层外衣,这种掩盖实质的做法治标不治本,并不是对传统建筑的发展,但这其中也基于现实考虑,房子并不是拆修自如的,吕教授用最节约成本的方式达到了古村落整体风貌的统一。
  4、传统村落转型时期的村落保护
  国际遗产学有四个原则对古村落的保护很有参考性:真實性、可识别性、可逆性与最小干预性。它高度概括了我们对待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基本态度。
  4.1村落改造的思考
  中国传统村落特别关注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即“天人”关系。[2]古村落建筑改造最恰当的方式就是尊重传统建筑与传统建筑艺术,用本土的方式回应本土建筑,万丽跟随团队在四川马鞍桥做的土房子改造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传统建筑不能适应现代生活是衰败的重要原因,人文关怀才是建筑存在最初始的意义,所以改造之中不能盲目完全按照传统的方式,剔除糟粕保留精华才能真正打造适宜现代人居的建筑,才真正做到了传统建筑以及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文化是传统村落的灵魂,它存在于村落的每户人家、每幢建筑、每件服饰、每句语言、每个角落。村落的公共开放空间是人类与自然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流的重要场所,是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和知识体系的重要载体。[3]同样,公共空间也是传统文化展示的一个大型物质载体,古村落中公共空间打造是一个关键点,只有它才能恢复村落最原始的聚居属性,再现原始生活状态。
  4.2引入式旅游开发再思考
  国内目前较好的古村落改造案例大概有寺登村、诸葛村、乌镇,其中寺登村与诸葛村做得最好,专家团队长期跟踪,对生态修护、建筑修护、文化保护都进行了全面规划,都进行了引入式旅游开发,这是最快速为村落注入活力的方式,也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效果,也有像批判乌镇过渡开发的现象。在日本有一个观点,过渡旅游总比没有旅游要好,至少居民生活问题能得到解决,就像日本人认为真实性不一定是完全是原来的存在的东西,在同样的环境中模仿打造的就不存在真实性,这种观点为古村落全面新建找到了支撑点。对于村落建筑来说建筑的建造技术工艺比建筑本身更重要,所以日本在真实性上的解释可以站得住,但是对于过渡旅游在古村落保护中造成的破坏实则是在加速古村落衰败,整个过程中我们人为修复古村落再把人流引入破坏(尤其是超过当地景观荷载),对于真正的保护,鲜少思考。
  4.3开发方式探索
  抛开外来影响因素,古村落本身的自我蜕变是恢复--保护--传承--创新的过程,除了传统的名录保护之外,目前有两种新的观点,即建立古村落保护区,通过点面的方式集中保护,再有就是建立文化博物馆,对于物质文化遗产的可操作性比较强,但对于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出于各方面的原因仍显棘手。除了目前普遍式旅游开发,对古村落保护发展的方式是否还有其他可能,目前的互联网+产业在乡村发展中做出了良好的示范,产业输出也可以为村落注入活力,这就是创新在村落蜕变、保护与传承之后所起到的发展变革。
  参考文献:
  [1]吕倩倩.地域文化在古村落景观中的表达研究[D].上海大学,2015,TU982.29
  [2]姜树人.基于传统村落景观营造思想的现代农村景观设计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5,TU982.29
  [3]王云才,孟晓东,邹琴.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A].《中国园林》 2016(11):44-49,TU 986
其他文献
【摘要】: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使得布包的造型逐渐趋于同质化,技术和功能表现突出,造型和设计符号却表现匮乏。布包产品是跟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产品,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造成沟通的减少,人们对布包产生一种情感意义的需要。为了满足新时期布包产品的造型意象和意义内涵的要求,引入并应用产品语意学。  【关键词】:产品语意学;布包;创意  一、产品语意学  1、1产品语意学定义  语意学是一门
期刊
【摘要】:民族舞具有繁多的种类,而且不同的类型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表现特征。我国多元化的民族舞蹈是在通过我国悠久的发展历史积淀而成的,其具有非常丰富的种类,如藏族舞和蒙古舞等,这些民族舞蹈的特色和艺术魅力都是非常独特的。只有将民族舞的表现特征准确的把握住,才能够对民族舞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以及对民族艺术更好的把握。所以本文就是对把握民族舞表现特征的措施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民族舞;表
期刊
【摘要】:家具是室内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造型特征更是室内设计风格表现形式的主要载体。每一种典型的室内设计风格出现时,必然会有一类家具与之匹配,而这类家具的造型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又成为了室内设计风格有力的表达形式,为室内环境的渲染和气氛的烘托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室内设计风格;家具造型;作用;  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进行
期刊
所谓空间是指相对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常通过视觉的七要素表现出来,即形状、线条、明暗、色彩、质感和立体感表现出来,是物质存在的广延性和伸张性的表现。从古至今空间问题始终没有离开过人们的视野,空间和时间一样具有客观性,都是相对出现的一种形式。空间的基本要素是富有抽象意义和变化的点、线、面、体。阿恩海姆借鉴现代物理对于“空间”的解释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艺术心理学中空间的概念,概括起来就是,空间是被事物本身所
期刊
【摘要】:在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形势下,思考和研究民族艺术的创新传承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在此,本文以刘三姐文化品牌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互联网时代下刘三姐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以及如何更好的发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艺术。  【关键词】互联网+;刘三姐;创新发展;传承思考  一、“互联网+”时代下的民族艺术  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是二姐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互联网+”计划,
期刊
【摘要】:跨界就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艺术方式之间的联姻将是未来艺术设计的一种趋势。如今的舞台美术己不单单停留在剧场内,有一些设计很难说清究竟属于环艺设计还是舞美设计。本文针对布景设计与景观设计作品中展现出的对传统与现代的思考,分析两者之间跨界借鉴的意义。  【关键词】:布景设计;景观设计;跨界  目前,舞台艺术与建筑的跨界研究与实践较多并相对深入,与景观设计的跨界研究则相对较少。近些年我国许多传统
期刊
引言  设计作为一种文化活动,其作品也必须具有文化性,一种能反映设计者自身民族的文化。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智慧的结晶,现如今时代快速发展,传统文化与设计相结合是当今中国设计的主要发展趋势,但要想将其真正的发扬,必须对本土文化充分的了解与掌握,经过反复不断地提炼,最终去芜存菁,与现代的思想理念不断地融合,将其纳入现代的语境理解,从而实现传统图形的现代化。渗透在现代语境下的传统图形“意象”美,
期刊
【摘要】:本文通过对《溪山琴况》中“和”况的简要分析,针对蔡仲德在《中国音乐美学史》中对《二十四琴况》的解析进行讨论,结合传统古琴音乐美学理论中对“和”的解读,从徐上瀛个人背景、原文和中国音乐美学传统三个方面分析,阐述《溪山琴况》中“和”况中大篇幅介绍的古琴演奏技法,并非没有反映当时的时代状况,徐上瀛在大篇幅介绍技法的背后所隐含了对于晚明时期琴风的态度,并借此传达其政治和音乐理想。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演艺空间一般用作艺术表演、会议报告等用途,其特殊的作用决定了它对声学设计的要求,室内设计师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到建筑外形和内部的声学效果,以期达到两者的平衡。演艺空间室内的建筑声学设计主要包括噪音的控制和音质的设计,通过选址、隔音材料的运用来尽量隔绝外界的噪音干扰;通过墙面、顶棚等方面设计来保证室内的音质与音响设备相匹配。  【关键词】:声学设计;噪音的控制;音质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
期刊
【摘要】:抚宁太平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公元618年——649年在位)东征高句丽时(公元645年)传入,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历经唐、五代十国、宋、元,到明、清时达到兴盛时期。  【关键词】:抚宁太平鼓;妞;;音乐鼓点  抚宁太平鼓是表演者一边击鼓一边舞蹈的古老艺术形式,属于鼓舞类。鼓是有柄的单面鼓,因鼓面常常书写“天下太平”四字,所以群众习惯称其为“太平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