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同行一路歌

来源 :中小学德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AFFDA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是儿童成长中的重要他人。这意味着,每个儿童的身边,都需要一些亲密同伴,他们同甘共苦,相扶互助。但是,当前的独生子女很容易陷入同伴交往的尴尬境遇:不愿意分享,缺乏合作意识,缺少朋友,甘當“宅男宅女”……
  在教育场域,教师、家长如何解读并解决这一问题?一些敢于探索的教育者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他们的努力告诉我们:教育者不是儿童同伴交往的“局外人”,相反,当为儿童交往营造出一种和谐的教育“磁场”,自己也就成为了儿童成长的见证人,他们相携一路,风雨同歌……
其他文献
苏霍姆林斯基曾有个十分精彩的比喻: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美丽可爱,却又十分脆弱,一不小心露珠滚落,就会破碎,不复存在。因此,我常常想,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对学生的所作所为,都是用我们的所感所想去做评价,而不做深层次的理解,不去触摸孩子那一颗颗稚嫩的心。因而,我们对孩子的举动常有曲解,使他们的美好愿望渐趋泯灭,最终失去前进的动力。学生是一本本“活书”
实践中常会有这种现象:班主任的教育工作往往只是浮于表面,无法给予学生深层次的触动,班主任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就好像是猫和老鼠一样,“猫”在的时候,“老鼠”们很乖巧,“猫”不在的时候,“老鼠”们就变成了“老虎”。    一、关注学生的情感    [案例一]  一次午自习上,发生了这样一幕:  周(一班干部):大家好!今天老师不舒服,中午的自习课由我管理。  生:切,怎么又是你?(起哄)  周:(用尺子拍
重德是中国文化根深蒂固的传统。要是有人问,老师是干什么的?“传道授业解惑”,国人会脱口而出。这句话中,“传道”排在了“授业”“解惑”前面,成了教师最重要的责任。重德的理念,教师认同,社会认可,孩子习惯,千百年来一代代流传下来,便成了传统。  斗转星移,人类历史进入了“地球村”时代。随着古老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二千多年前“礼崩乐坏”的一幕似乎重现了。为应对危机,在“德育为首”“德育为先”
【摘要】中医术语是中医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如何准确、恰当地将其英译对中医文化“走出去”具有重要意义。零翻译作为一种逆向式翻译策略,能够最佳化地突破中医术语英译中的难译、不可译、文化缺失等问题,合理恰当地运用零翻译有助于解决中医术语英译面临的诸多问题。文章以中医典籍《伤寒论》中的术语英译为例,探讨零翻译在中医术语英译中的应用。  【關键词】零翻译;中医术语英译;伤寒论  【作者简介】朱成成,右江民族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百善孝为先。孝德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它为维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日前,一套由维扬区教育部门组织编写《新二十四孝》被广为传阅,这是全市首家开发的“孝文化”地方课程读本。教材由孩子们自主设计漫画,故事来源于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学生的生活细节,同时还配有朗朗上口的“二十四孝童谣”,受到了孩子们的喜爱。    缘起:新生活呼唤“新孝
品德与社会作为一门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以社会常识为载体,以品德形成为核心的综合性基础型课程,其学习评价有着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特点。上海市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4稿)(以下简称课标)中明确指出:“本课程学习评价的目的是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性发展,使学生感受到成长的快乐。学习评价要发挥激励、教育功能,关注个性差异,强调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实施促进学生知、情、行和谐统一的
2012年,许纪霖先生关于法国高考的一条微博引发了国人关于哲学教育的大讨论。法国将哲学作为高考必考科目,诸如“是否存在与生俱来的欲望”“没有国家我们是否会更自由”“我们是否有追求真理的义务”“人们通过劳动获得了什么”等考题,极具思辨性、批判性和开放性。这引起了我们对哲学课堂的反思。  以词源考究,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重“爱”,而非“智慧”本身。思考宇宙,问辩人生;思考运动,问辩永恒,是哲学的使命与
“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2011年10月17日,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这是该校的一项“别出心裁”的“新举措”:小学生有两种佩饰,一种是红领巾,还有一种是绿领巾。老师眼里的好学生自然佩戴鲜艳的红领巾,而那些据说是调皮、学习不好的小学生,则佩戴绿领巾,且上学、放学都不能解开。该校老师称是为激励学生上进。  真不敢
张添翼在《教育科学研究》2015年第1期撰文指出,在我国当前的德育实践中,面临着三种新变化:儿童个性更强,更要自由;教师权威部分丧失;灌输方式隐性化。因此,德育应合理看待灌输的地位与作用,不应盲目反对任何形式、直接的道德知识讲授与道德价值传递。因而应贯彻“最少灌输”的原则,反对程度较重、封闭儿童思维的灌输方式。“最少灌输”原则有四个要求:第一,灌输目的是“引导”儿童形成他律性道德。儿童的道德认知发
摘 要:知与行相统一是品德课程的要求,也是难点。对此,引入“贴姓名牌”讨论,开展基于问题解决学习的对话教学,并开展后续追踪学习,以此真正尊重学生的主体选择,促进知识的内化,强化道德行为,促进知行统一。  关键词:小学品德课程;“贴姓名牌”讨论法;知行统一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4)08-0037-03  知行统一一直是困扰品德课堂教学的难题。为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