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介绍了工矿用地导致耕地撂荒现状的调查,阐述了目前的现状和导致耕地撂荒的几个主要原因,包括监管不力、粗放使用、土地污染、矿业开采等。并对耕地撂荒的控制方法减少撂荒数量,增加耕地面积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工矿用地;耕地;撂荒;土地修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加剧了建设用地的紧张程度,导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良田的事情不断发生。而另一方面,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工矿用地,又导致了大量的耕地撂荒。两方面都导致了耕地的不断减少,已经逼近耕地红线。我国是个资源大国,工矿用地很大,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也较大。研究其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和探讨如何在工矿用地区进行撂荒地的修复,产生经济价值对我国的用地具有很大的意义。
1.工矿用地导致耕地撂荒现状调查
1.1工矿用地
工矿用地指工业、采矿、仓储业用地。在三级地类中,包括:①工业用地。工业生产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②采矿地。采矿、采石、采砂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③仓储用地。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2工矿用地现状
我国城镇和工矿用地总面积已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4.3万平方公里的工矿用地,近70%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成果来看,近年来,各地工矿用地增长较快,目前已占面积超过全国城镇建成区的四成。按照国土资源部先前制定的《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10年,独立工矿用地仅能增至3.3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比1996年的2.77平方公里计划增加0.53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独立工矿用地即已增加了0.89万平方公里,超出规划指标67.24%。长期以来,工矿用地一直是我国的用地大户,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矿用地增长很快。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工矿用地集约水平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使得我国本已十分紧张的土地供应短缺进一步恶化。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占40%。实际上,从国土资源部2005年开始修订的《2006-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所透露的信息来看,1997-2005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中独立工矿用地比例基本稳定在40%以上,部分地区高达60%,高于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其他各种类型用地。
然而,现实当中却存在着大量工矿用地闲置和浪费现象。工矿用地仅70%都分部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地区,上述地区“地广人稀”,可以开辟出更多的土地用作工矿用地,另一方面,上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来加快发展的期望更加迫切。这种看似“两全其美”的前景,缺位工矿建设用地粗放浪费和闲置埋下了祸根。
1.3工矿用地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
工矿用地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耕地,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导致土地的撂荒。导致土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价格低廉,使用粗放。如前面所述,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土地的价格相对低廉,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即可买到较大的用地,所以在使用中并不会精打细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使用,而多是采用多占多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不管是工业用地还是仓储用地,都向“短、平”方向发展,因为在其看来,土地并非稀缺资源,即使用不了,也可以多占多用。这种粗放型的使用和管理模式,并未得到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因为用土地换投资往往是其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
(2)缺少科学规划,用途变更导致土地撂荒。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地区,政府仍然把GDP和形象工程当做政绩的主要体现,很多决策并非通过严谨科学的研究做出,而是在行政战胜科学的情形下做出,好大喜功,盲目建设。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和方向,导致项目下马,土地荒置。山东省日照市岚山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失败,导致上千亩的耕地被征用十几年后一直闲置成为荒地,既不能种植农业作物,又不能规划利用产生价值。
(3)采矿导致土地撂荒。采矿导致土地撂荒很严重。很多的采矿区由于多度开采,出现了地表下沉甚至坍塌,地下水被污染,导致耕地无法使用,只能撂荒。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矿区出现大面积的坍塌,很多土地无法使用。而有些地区露天开采矿藏,粗放型挖掘,挖掘后即废弃,导致耕地被破坏。近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在耕地内采砂,首先挖开表层的土壤,然后挖出土下厚达10几米的砂层,挖完后及废弃。很多地方都是满目苍夷,土地被挖成一个个深坑,被废弃。即便有些地方可以回填土,但墒情很差,农作物产量很低。
另外,露天采矿导致的污染同样会导致土地撂荒。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黄红色的污水淹没了大量的农田,仅矿下三村就因污染导致1000余亩土地荒废。除了附近的农田被污染不能耕种,导致撂荒。而且污染导致地下水污染,当地成了“癌症村”。从2002年开始,当地的癌症发病率大幅提高。山下第三村阳河村、第一村凉桥村每年都有十几人换上肺癌、眼癌等疾病。截止2012年,三个村共发生各类癌症152例,土地撂荒3500余亩。
(4)工业污染,导致“棕土”产生,耕地废弃。“棕土”的概念是从国外传来,指的是通过卫星或航空拍摄地表污染没有植被而显示棕色、红色的土地,实际上就是被工业污染物所污染的土地。原来的工业发展,环保理念低下,先污染后治理,或者光污染不治理,导致大量的土地被废水、废渣、废气所污染,成为棕土地块。棕土地块内化学成分复杂、重金属超标,即使能够耕种,但农产品内含有明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含量是普通作物的几百倍甚至是几千倍,上万倍。这种农作物导致人产生各种病痛,如在日本有“痛痛病”、“猫舞蹈症”。1956年日本熊本县入江村5岁女孩儿田中静子发现了口齿不清、走路困难、突然狂叫等症状,医院于5月1日正式上报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怪病”。病况急速恶化,一个月后双眼失明,全身性痉挛,不久死亡。后村里又有多名村民出现了类似的病症。日本政府直到1968年9月才正式认定窒素公司排污致病,但已造成延误。截至2001年3月,环境省认定2265名患者,其中1784人已经死亡。这都是工业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化工厂、造纸厂、化肥厂、农药厂等。这种污染对土地的影响年限可能存在几十年、上百年,即使工厂被移除,影响仍然存在,未经过修复的土地是不能安全使用的。 2.撂荒地块的保护、修复措施
要想解决撂荒地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包含耕地,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2.1加强土地使用科学规划,严格用地审批手续,从源头上保护耕地
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和效果,必须从源头上加大保护力度,就是在对新增工矿用地,要加强土地使用的科学规划,严格用地审批手续,加大问责制,对违反用地制度和指标的要严格处理。土地使用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杜绝先建后批、建大批小、虚报土地用途套取土地等现象。严格控制工矿用地规模,严控在用地总量40%以内,并且要逐年降低。
对于工矿项目,也要加强审批和监管,对工业用地,必须做好污染治理设施的配套,废水、废渣、废气严禁无处理直接排放,必须制定最严格的环保措施,保证工业项目不污染周围土地。对高污染、淘汰产能的工业项目,要坚决不审批。
对于采矿业,要进行审批,严禁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只开采富矿不开采穷矿的现状。提高采矿业的设备,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严格控制采矿规模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土地塌陷和污染地下水源。
对于仓储用地,要加大土地利用效率,向立体化仓储、智能化仓储发展,减少占用土地规模,提高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等一系列手段,减少用地。
对于囤积土地不使用的,要进行强制收回,再次进行使用,避免土地撂荒。
2.2复垦
对于工矿用地,在有条件的地区,要记性复垦。具备复垦的条件的撂荒耕地一般是未经使用、仓储用地等轻微扰动的土地或者是矿区经过修复的土地。复垦要注意土地的安全性。
2.3建设湿地、湖泊、发展经济农业
对于塌陷区或修复难度大的采矿区,可以建设湿地、湖泊,发展经济农业,发展渔业等经济性产业,提高产出,降低投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利用铁矿塌陷区,建设成湿地,即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又增加一处人工景观。
2.4污染土地修复
污染土地的危害性比较大,未经修复严禁直接使用,进行复垦、湿地建设。使用前必须利用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土地的修复。有机污染,可以采取高温焚烧的技术:把污染的土清除,在水泥厂的高温罐内焚烧,如果监测到排出的气体不超标,即可认定是有效的方法。对于重金属污染,只有采取异地埋填,即把受污染的土地到异地采取深埋封存的办法进行处理。土壤修复最经典的案例是广州氮肥厂,治理估价在五千万左右。
3.小结
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平均人均土地少,而人均耕地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从耕地控制和撂荒耕地修复两方面入手,减少工矿工地对耕地的影响。而在我国,这样任务还任重道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由于建筑的生命周期都在50年左右,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好、规划好、使用好,才能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工矿用地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保证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参考文献:
[1]佚名,我国工矿用地不断扩张的同时存在大量闲置和浪费[J].国土资源,2010.2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彭群;土地整理与其产业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
【关键词】 工矿用地;耕地;撂荒;土地修复
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展开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基础建设,加剧了建设用地的紧张程度,导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良田的事情不断发生。而另一方面,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工矿用地,又导致了大量的耕地撂荒。两方面都导致了耕地的不断减少,已经逼近耕地红线。我国是个资源大国,工矿用地很大,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也较大。研究其对耕地撂荒的影响和探讨如何在工矿用地区进行撂荒地的修复,产生经济价值对我国的用地具有很大的意义。
1.工矿用地导致耕地撂荒现状调查
1.1工矿用地
工矿用地指工业、采矿、仓储业用地。在三级地类中,包括:①工业用地。工业生产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②采矿地。采矿、采石、采砂场、盐田、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③仓储用地。用于物资储备、中转的场所及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1.2工矿用地现状
我国城镇和工矿用地总面积已达10万平方公里,其中4.3万平方公里的工矿用地,近70%集中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获悉,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初步成果来看,近年来,各地工矿用地增长较快,目前已占面积超过全国城镇建成区的四成。按照国土资源部先前制定的《1997-201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的要求,至2010年,独立工矿用地仅能增至3.3万平方公里。这一数据比1996年的2.77平方公里计划增加0.53万平方公里。但实际上,到2005年底,全国独立工矿用地即已增加了0.89万平方公里,超出规划指标67.24%。长期以来,工矿用地一直是我国的用地大户,尤其是今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工矿用地增长很快。然而,由于长期存在的工矿用地集约水平不高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使得我国本已十分紧张的土地供应短缺进一步恶化。
据统计,“十五”期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3285万亩,其中新增独立工矿用地1315万亩,占40%。实际上,从国土资源部2005年开始修订的《2006-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所透露的信息来看,1997-2005年,我国新增建设用地中独立工矿用地比例基本稳定在40%以上,部分地区高达60%,高于房地产开发用地及其他各种类型用地。
然而,现实当中却存在着大量工矿用地闲置和浪费现象。工矿用地仅70%都分部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相对东部沿海地区,上述地区“地广人稀”,可以开辟出更多的土地用作工矿用地,另一方面,上述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通过招商引资来加快发展的期望更加迫切。这种看似“两全其美”的前景,缺位工矿建设用地粗放浪费和闲置埋下了祸根。
1.3工矿用地导致耕地撂荒的原因
工矿用地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耕地,使用不当就有可能导致土地的撂荒。导致土地撂荒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地价格低廉,使用粗放。如前面所述,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由于土地的价格相对低廉,使用者可以用很小的代价即可买到较大的用地,所以在使用中并不会精打细算,提高单位土地面积的使用,而多是采用多占多用的粗放型管理模式。不管是工业用地还是仓储用地,都向“短、平”方向发展,因为在其看来,土地并非稀缺资源,即使用不了,也可以多占多用。这种粗放型的使用和管理模式,并未得到当地土地管理部门的有效监管,因为用土地换投资往往是其发展经济的主要手段。
(2)缺少科学规划,用途变更导致土地撂荒。在很多地区尤其是基层地区,政府仍然把GDP和形象工程当做政绩的主要体现,很多决策并非通过严谨科学的研究做出,而是在行政战胜科学的情形下做出,好大喜功,盲目建设。不适合当地经济发展条件和方向,导致项目下马,土地荒置。山东省日照市岚山港的建设过程中,由于规划失败,导致上千亩的耕地被征用十几年后一直闲置成为荒地,既不能种植农业作物,又不能规划利用产生价值。
(3)采矿导致土地撂荒。采矿导致土地撂荒很严重。很多的采矿区由于多度开采,出现了地表下沉甚至坍塌,地下水被污染,导致耕地无法使用,只能撂荒。山东省泰安市新泰矿区出现大面积的坍塌,很多土地无法使用。而有些地区露天开采矿藏,粗放型挖掘,挖掘后即废弃,导致耕地被破坏。近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报道了山东省济宁市汶上县在耕地内采砂,首先挖开表层的土壤,然后挖出土下厚达10几米的砂层,挖完后及废弃。很多地方都是满目苍夷,土地被挖成一个个深坑,被废弃。即便有些地方可以回填土,但墒情很差,农作物产量很低。
另外,露天采矿导致的污染同样会导致土地撂荒。广东韶关大宝山矿山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废水,黄红色的污水淹没了大量的农田,仅矿下三村就因污染导致1000余亩土地荒废。除了附近的农田被污染不能耕种,导致撂荒。而且污染导致地下水污染,当地成了“癌症村”。从2002年开始,当地的癌症发病率大幅提高。山下第三村阳河村、第一村凉桥村每年都有十几人换上肺癌、眼癌等疾病。截止2012年,三个村共发生各类癌症152例,土地撂荒3500余亩。
(4)工业污染,导致“棕土”产生,耕地废弃。“棕土”的概念是从国外传来,指的是通过卫星或航空拍摄地表污染没有植被而显示棕色、红色的土地,实际上就是被工业污染物所污染的土地。原来的工业发展,环保理念低下,先污染后治理,或者光污染不治理,导致大量的土地被废水、废渣、废气所污染,成为棕土地块。棕土地块内化学成分复杂、重金属超标,即使能够耕种,但农产品内含有明显对人体有害的物质,其含量是普通作物的几百倍甚至是几千倍,上万倍。这种农作物导致人产生各种病痛,如在日本有“痛痛病”、“猫舞蹈症”。1956年日本熊本县入江村5岁女孩儿田中静子发现了口齿不清、走路困难、突然狂叫等症状,医院于5月1日正式上报这种“中枢神经系统怪病”。病况急速恶化,一个月后双眼失明,全身性痉挛,不久死亡。后村里又有多名村民出现了类似的病症。日本政府直到1968年9月才正式认定窒素公司排污致病,但已造成延误。截至2001年3月,环境省认定2265名患者,其中1784人已经死亡。这都是工业污染造成的,主要有化工厂、造纸厂、化肥厂、农药厂等。这种污染对土地的影响年限可能存在几十年、上百年,即使工厂被移除,影响仍然存在,未经过修复的土地是不能安全使用的。 2.撂荒地块的保护、修复措施
要想解决撂荒地块,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包含耕地,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
2.1加强土地使用科学规划,严格用地审批手续,从源头上保护耕地
提高耕地保护效率和效果,必须从源头上加大保护力度,就是在对新增工矿用地,要加强土地使用的科学规划,严格用地审批手续,加大问责制,对违反用地制度和指标的要严格处理。土地使用严格履行审批程序,杜绝先建后批、建大批小、虚报土地用途套取土地等现象。严格控制工矿用地规模,严控在用地总量40%以内,并且要逐年降低。
对于工矿项目,也要加强审批和监管,对工业用地,必须做好污染治理设施的配套,废水、废渣、废气严禁无处理直接排放,必须制定最严格的环保措施,保证工业项目不污染周围土地。对高污染、淘汰产能的工业项目,要坚决不审批。
对于采矿业,要进行审批,严禁无证开采、盲目开采,只开采富矿不开采穷矿的现状。提高采矿业的设备,减少对土地的污染。严格控制采矿规模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土地塌陷和污染地下水源。
对于仓储用地,要加大土地利用效率,向立体化仓储、智能化仓储发展,减少占用土地规模,提高周转效率,减少库存等一系列手段,减少用地。
对于囤积土地不使用的,要进行强制收回,再次进行使用,避免土地撂荒。
2.2复垦
对于工矿用地,在有条件的地区,要记性复垦。具备复垦的条件的撂荒耕地一般是未经使用、仓储用地等轻微扰动的土地或者是矿区经过修复的土地。复垦要注意土地的安全性。
2.3建设湿地、湖泊、发展经济农业
对于塌陷区或修复难度大的采矿区,可以建设湿地、湖泊,发展经济农业,发展渔业等经济性产业,提高产出,降低投入。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利用铁矿塌陷区,建设成湿地,即改善了周边生态环境,又增加一处人工景观。
2.4污染土地修复
污染土地的危害性比较大,未经修复严禁直接使用,进行复垦、湿地建设。使用前必须利用土壤修复技术进行土地的修复。有机污染,可以采取高温焚烧的技术:把污染的土清除,在水泥厂的高温罐内焚烧,如果监测到排出的气体不超标,即可认定是有效的方法。对于重金属污染,只有采取异地埋填,即把受污染的土地到异地采取深埋封存的办法进行处理。土壤修复最经典的案例是广州氮肥厂,治理估价在五千万左右。
3.小结
在我国,人口基数大,平均人均土地少,而人均耕地更少。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从耕地控制和撂荒耕地修复两方面入手,减少工矿工地对耕地的影响。而在我国,这样任务还任重道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进行研究和探索。由于建筑的生命周期都在50年左右,从一定意义上说,土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只有从源头上控制好、规划好、使用好,才能实现土地的有效利用,才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重视工矿用地对耕地撂荒的影响,保证耕地红线不被突破。
参考文献:
[1]佚名,我国工矿用地不断扩张的同时存在大量闲置和浪费[J].国土资源,2010.2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彭群;土地整理与其产业化[N];甘肃经济日报;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