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矿业城市乌海市土地利用布局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用地分布分散,集聚效益较差。
乌海市有乌达、海勃湾、海南三个建成区,建成区面积6054.98hm2,占全市区域面积的3.98%。建成区人口为21万,其余25万人口分散在12个煤矿区,这与92%的城市化水平极不吻合。乌海市是一个矿业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建成区中心区域或高地价区域多被工业仓储用地、事业机关用地所占据。特别是原旧城区商业街都有不少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这是典型矿业城市城镇用地空间布局的弊端格局。
2、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土地资源保护不力、用地结构不合理问题尚存。
乌海市地处乌兰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包围之中,在强风作用下大多草场被沙埋压、土地荒芜、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每年以4-7米的速度向市区逼进。据兰洲沙漠研究所航体测定表明,乌海市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13333hm2,扩大到现在的8000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4%,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64333hm2,中度沙漠化土地10667hm2,重度沙漠化土地1000hm2。加之,乌海域内的土壤多属于风沙土和灰漠土,地表松散,大风多,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夏秋季常有大雨出现,造成水蚀、风蚀、沙化严重,加之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植被,更加速了水土流失。耕、园、林、渔用地比重较小,特别是林业用地面积远远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而牧草地,特别是沙化牧草地比重大,远远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从而形成自然景观荒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市林地面积3660.35hm2,有林地仅1497.57hm2,远远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未能起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
3、土地集约利用不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掠夺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特别是工矿企业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的恶化。全市独立工矿建设用地比重过大,浪费严重。独立工矿用地4756.68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36.35%以上,除大中型企业占地较合理外,乡镇企业用地极为零散,缺乏规划,尤其是矿山企业。城乡建设用地13086.68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3.73%,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3.35个百分点。大量的存量土地有待盘活,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效益低下。此外,域内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为严重,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矿业城市乌海市土地利用的战略重点
1、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保障矿业城市经济转型顺利进行。
一是改变矿城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以此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业化为核心,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明确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鼓励建设用地整理。乌海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2140.0hm2,人均用地面积465m2,远远超过城市的人均面积172.2m2。农村居民点用地成了巨大的土地储备库和浪费源。农村居民点中宅基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内部土地闲置较多、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居住环境差;规模小、布局散,基础设施薄弱。按照《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要求:“城镇建设用地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此,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步伐,按照统一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规划衔接原则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开展农村城镇化用地整理模式、中心村内部改造用地整理模式、村庄搬迁等多种整理模式,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2、统筹安排经济转型各类用地,促进矿业城市协调发展。
一是以产业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矿业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推动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所以乌海市对于第二产业要通过有选择、有重点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先行淘汰一批、调整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大力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特色冶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借助乌海市传统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物流业。建设用地的供给优先考虑主导产业和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大的产业,逐步淘汰效益低、占地面积大、污染比较严惩的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通过既有工业用地置换、整理和整合,调整用地结构,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
二是优化矿业城市存量建设用地。要借助国家实施的煤矿区沿陷区治理、矿区棚户区拆迁、矿区居民整体搬迁、矿山土地恢复治理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把散落在各矿区的所有居民和工业企业进行外迁。人口进城,企业入园,为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事业提供建设用地。要借助旧城改造的大环境,把旧城区中占据建成区中心地域或高地价区域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工厂外迁,实现“退二进三”经营城市的目的。要借助建设滨河新区的最佳时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按照“三个集中”战略和“人口向城区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示范区集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集约高效用地。针对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打破城乡分割,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形成乌达、海勃湾、海南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主城-新城-镇”的三级城镇空间体系;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社区-农业生产基地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模式。
1、城市用地分布分散,集聚效益较差。
乌海市有乌达、海勃湾、海南三个建成区,建成区面积6054.98hm2,占全市区域面积的3.98%。建成区人口为21万,其余25万人口分散在12个煤矿区,这与92%的城市化水平极不吻合。乌海市是一个矿业城市,由于历史的原因造成建成区中心区域或高地价区域多被工业仓储用地、事业机关用地所占据。特别是原旧城区商业街都有不少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这是典型矿业城市城镇用地空间布局的弊端格局。
2、土地沙化、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土地资源保护不力、用地结构不合理问题尚存。
乌海市地处乌兰和沙漠、库布其沙漠和毛乌素沙漠包围之中,在强风作用下大多草场被沙埋压、土地荒芜、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乌兰布和沙漠每年以4-7米的速度向市区逼进。据兰洲沙漠研究所航体测定表明,乌海市沙漠化土地面积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13333hm2,扩大到现在的80000hm2,占土地总面积的34%,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其中:轻度沙漠化土地64333hm2,中度沙漠化土地10667hm2,重度沙漠化土地1000hm2。加之,乌海域内的土壤多属于风沙土和灰漠土,地表松散,大风多,地势南高北低,东西高中间低,夏秋季常有大雨出现,造成水蚀、风蚀、沙化严重,加之人类活动严重地破坏了自然植被,更加速了水土流失。耕、园、林、渔用地比重较小,特别是林业用地面积远远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而牧草地,特别是沙化牧草地比重大,远远低于自治区平均水平,从而形成自然景观荒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全市林地面积3660.35hm2,有林地仅1497.57hm2,远远低于全国和全区平均水平,未能起到调节气候、美化环境的作用。
3、土地集约利用不够,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掠夺式的土地经营方式,特别是工矿企业乱占滥用土地现象十分严重,造成土地资源严重浪费和生态的恶化。全市独立工矿建设用地比重过大,浪费严重。独立工矿用地4756.68hm2,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的36.35%以上,除大中型企业占地较合理外,乡镇企业用地极为零散,缺乏规划,尤其是矿山企业。城乡建设用地13086.68hm2,占建设用地面积的83.73%,高出自治区平均水平的13.35个百分点。大量的存量土地有待盘活,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低,效益低下。此外,域内水土流失、沙漠化等地质灾害现象较为严重,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
二、矿业城市乌海市土地利用的战略重点
1、优化城乡用地布局结构,保障矿业城市经济转型顺利进行。
一是改变矿城二元结构、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健康发展。在城镇化建设中,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以此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改变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而造成的土地利用状况和利用方式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在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应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摆到突出的战略位置,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以工业化为核心,城镇化为支撑、农业现代化为基础,进一步促进城镇化、工业化的健康发展。
二是积极整合农村居民点用地,明确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和规模鼓励建设用地整理。乌海市农村居民点总面积2140.0hm2,人均用地面积465m2,远远超过城市的人均面积172.2m2。农村居民点用地成了巨大的土地储备库和浪费源。农村居民点中宅基地面积大、土地利用率低、内部土地闲置较多、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居住环境差;规模小、布局散,基础设施薄弱。按照《国务院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决定》要求:“城镇建设用地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为此,解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当务之急是加快农村居民点整理步伐,按照统一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规划衔接原则以及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原则,开展农村城镇化用地整理模式、中心村内部改造用地整理模式、村庄搬迁等多种整理模式,政府要在政策和资金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2、统筹安排经济转型各类用地,促进矿业城市协调发展。
一是以产业升级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矿业城市土地是城市经济的基础,城市经济的发展又推动城市土地的开发利用。矿业城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改变原有土地利用结构向更合理的方向发展。所以乌海市对于第二产业要通过有选择、有重点的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先行淘汰一批、调整一批、提升一批、引进一批,大力发展煤化工、氯碱化工特色冶金等高新技术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借助乌海市传统产业的优势,大力发展会展业、物流业。建设用地的供给优先考虑主导产业和附加值较高、技术含量较大的产业,逐步淘汰效益低、占地面积大、污染比较严惩的企业;运用市场机制配置土地资源,通过既有工业用地置换、整理和整合,调整用地结构,达到合理高效利用的目的。
二是优化矿业城市存量建设用地。要借助国家实施的煤矿区沿陷区治理、矿区棚户区拆迁、矿区居民整体搬迁、矿山土地恢复治理项目建设的有利契机,把散落在各矿区的所有居民和工业企业进行外迁。人口进城,企业入园,为第三产业和公共服务事业提供建设用地。要借助旧城改造的大环境,把旧城区中占据建成区中心地域或高地价区域的机关事业单位和工厂外迁,实现“退二进三”经营城市的目的。要借助建设滨河新区的最佳时機,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按照“三个集中”战略和“人口向城区集中、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农业向示范区集中”,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促进集约高效用地。针对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的土地利用现状特点,根据国民经济发展需要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打破城乡分割,整合空间资源,优化产业布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提高土地利用整体效益,形成乌达、海勃湾、海南各具特色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主城-新城-镇”的三级城镇空间体系;集中化、规模化、集约化的工业发展模式;建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社区-农业生产基地的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