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认识人物、了解出处,阅读评价、激发欲望,走进故事、感知人物,课外拓展、感受人物这四个环节来给学生讲解《郑燮传》的主要内容,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文言、字词,把握人物形象。
【关键词】郑燮;人物形象;县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了解郑燮的主要事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初读—品读—诵读课文,从性格志趣等多方面把握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郑燮如竹般坚贞不屈,如兰般清新隽永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了解郑燮的主要事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性格志趣等方面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扬州八怪吗?扬州八怪是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中国清代中期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那有的同学要问了,老师,是因为他们人奇怪,还是长得奇怪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扬州八怪”之首——郑燮,或许我们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人物,了解出处
1.人物简介: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汉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年,享年七十三岁,与曹雪芹、蒲松龄同时代人,他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主要成就:书画家和文学家,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2.关于县志:那些为当地人民带来诸多利益的清正廉明的地方官员,即便他们的任职时间不长,官位也不是很高, 也许生前历经诬陷排挤,仕途充满坎坷,修志人员都会给予他们高度关注与重视,并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惩恶扬善、勇于斗争的事迹,将其写成传记后,编入地方史志。于是,他们的品格和业绩得以一代代流传下来。
第二环节:阅读评价,激发欲望
过渡语:了解了郑燮和县志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郑燮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才会被写进兴化县志。
1.下面大家通读全文,正确读准字音,并勾画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对于理解上有障碍的字词,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字词由学生之间互相解答,老师给予纠正指导。
2.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郑燮的,试着找出文中对郑燮的评价性语句。
明确:1)爱民如子;2)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3)文宏博雄丽,词尤工妙。随意挥洒,笔趣横生。
3.简短的一段文字,作为人物传记,它不可能方方面面,从小到大,详尽人物一生。作者记录的一定是人物一生中某个突出的闪光点。大家已经找到了人物的这些闪光点,下面我们根据这些闪光点,总结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的?
明确:为官 性情 志趣
第三环节:走进故事,感知人物
找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试着在文中找出答案。
1.首先我们看郑燮是如何为官的,都做了哪些事?
明确:1)开仓赈贷,捐廉代输;2)助贫家子读书;3)无留犢,无冤民。这里有两个词大家需要注意:
知:作动词,担任……的知县
苞苴(j$):本为裹鱼肉的草包,后为送礼行贿的代称。
2.大家看,在开仓赈贷时,郑燮说了一句话,也是文中唯一的一处语言描写,是哪句?
明确:“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
在这里,俟:等到;(有遣我)任(之):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怎么理解呢?
明确:首先“此何时?”一句可以看出郑燮有大局观念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其次“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可以看出郑燮“以民为本,博爱众生”的思想。最后“有遣我任之。”更可以看出郑燮身上那种为民请命、勇于献身的责任感和担当感,他是真的“爱民如子”的一代好官。
背景链接:乾隆十一年,郑板桥被调到潍县担任知县,时年五十四岁。他到任后,面对的挑战就是鲁东连年灾害。鲁东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这一连串的严重灾情,饥民们的悲惨境遇深深震撼了板桥的心灵,他饱含着对饥民的热爱与同情,作诗《逃荒行》,这是一幅让人惨不忍睹的流民图。
3.郑燮的性情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性旷达,不拘小节,体现在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捐廉代输,取券焚之。
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输:此处意为百姓要交的赋税。
4.在写郑燮为官和他的性情时,作者用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句,大家看是哪一句?
明确: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接下来,郑燮辞官后,作者主要写了郑燮的志趣和才能,大家看课文,郑燮有怎样的才能?
明确: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慎郡王极敬礼之。外服亦争购之。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感受人物
仅仅通过文字的表述,恐怕同学们对板桥的艺术造诣理解的还不够深刻,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郑板桥的书画作品。
1.主要通过郑板桥的作品《画竹》,体会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
2. 通过欣赏字画“难得糊涂”和 《墨竹》图体会郑板桥性情旷达和归隐之心。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郑板桥,知道他并不是一位奇怪的人,作品也并不奇怪。那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呢?其实也并不止八个人,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15人,他们在社会观、艺术思想、艺术风格上基本一致,具有极高的审美眼光,他们勇于创新,而人们的审美方式往往是守旧的,只要和传统艺术作品不一样,有创新,人们就认为是奇怪的,所以他们这一画派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
九、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燮传》,对于这样一个为官清廉、为人高雅的书画家,你是否已经喜欢上他了呢?大家回去写一篇小练笔《我眼中的郑板桥》。
(编辑:龙贤东)
【关键词】郑燮;人物形象;县志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言字词,疏通文意,了解郑燮的主要事迹。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初读—品读—诵读课文,从性格志趣等多方面把握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习郑燮如竹般坚贞不屈,如兰般清新隽永的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字词,了解郑燮的主要事迹。
三、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自己的阅读感受,从性格志趣等方面把握人物形象。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点拨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扬州八怪吗?扬州八怪是活动于扬州地区的中国清代中期一批风格相近的书画家的总称,或称扬州画派。在中国画史上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艺术活动多在扬州,故有“扬州八怪”之称。那有的同学要问了,老师,是因为他们人奇怪,还是长得奇怪呢?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扬州八怪”之首——郑燮,或许我们能在其中找到答案。
七、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人物,了解出处
1.人物简介: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也称郑板桥,汉族,生于康熙三十二年,卒于乾隆三十年,享年七十三岁,与曹雪芹、蒲松龄同时代人,他历经康、雍、乾三朝盛世。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画家、书法家,乾隆时进士,曾任潍县县令。主要成就:书画家和文学家,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
2.关于县志:那些为当地人民带来诸多利益的清正廉明的地方官员,即便他们的任职时间不长,官位也不是很高, 也许生前历经诬陷排挤,仕途充满坎坷,修志人员都会给予他们高度关注与重视,并搜集他们的有关资料,特别是惩恶扬善、勇于斗争的事迹,将其写成传记后,编入地方史志。于是,他们的品格和业绩得以一代代流传下来。
第二环节:阅读评价,激发欲望
过渡语:了解了郑燮和县志的相关内容,我们可以知道,郑燮一定有他的独特之处,才会被写进兴化县志。
1.下面大家通读全文,正确读准字音,并勾画出重要的文言字词。对于理解上有障碍的字词,一会儿我们共同探讨。字词由学生之间互相解答,老师给予纠正指导。
2.接下来我们看看作者是如何评价郑燮的,试着找出文中对郑燮的评价性语句。
明确:1)爱民如子;2)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3)文宏博雄丽,词尤工妙。随意挥洒,笔趣横生。
3.简短的一段文字,作为人物传记,它不可能方方面面,从小到大,详尽人物一生。作者记录的一定是人物一生中某个突出的闪光点。大家已经找到了人物的这些闪光点,下面我们根据这些闪光点,总结一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人物的?
明确:为官 性情 志趣
第三环节:走进故事,感知人物
找同学朗读课文,同学们思考,作者是通过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的呢?试着在文中找出答案。
1.首先我们看郑燮是如何为官的,都做了哪些事?
明确:1)开仓赈贷,捐廉代输;2)助贫家子读书;3)无留犢,无冤民。这里有两个词大家需要注意:
知:作动词,担任……的知县
苞苴(j$):本为裹鱼肉的草包,后为送礼行贿的代称。
2.大家看,在开仓赈贷时,郑燮说了一句话,也是文中唯一的一处语言描写,是哪句?
明确:“此何时?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有遣我任之。”
在这里,俟:等到;(有遣我)任(之):责任,这句话的意思我们怎么理解呢?
明确:首先“此何时?”一句可以看出郑燮有大局观念和审时度势的眼光。其次“俟辗转申报,民无孑遗矣。”可以看出郑燮“以民为本,博爱众生”的思想。最后“有遣我任之。”更可以看出郑燮身上那种为民请命、勇于献身的责任感和担当感,他是真的“爱民如子”的一代好官。
背景链接:乾隆十一年,郑板桥被调到潍县担任知县,时年五十四岁。他到任后,面对的挑战就是鲁东连年灾害。鲁东赤地千里,饿殍遍地。这一连串的严重灾情,饥民们的悲惨境遇深深震撼了板桥的心灵,他饱含着对饥民的热爱与同情,作诗《逃荒行》,这是一幅让人惨不忍睹的流民图。
3.郑燮的性情在文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明确:性旷达,不拘小节,体现在公余辄与文士觞咏,有忘其为长吏者。捐廉代输,取券焚之。
翻译时我们需要注意,输:此处意为百姓要交的赋税。
4.在写郑燮为官和他的性情时,作者用了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句,大家看是哪一句?
明确:燮有奇才,性旷达,不拘小节,于民事则纤悉必周。
接下来,郑燮辞官后,作者主要写了郑燮的志趣和才能,大家看课文,郑燮有怎样的才能?
明确:书出入汉隶中而别开生面。慎郡王极敬礼之。外服亦争购之。
第四环节:课外拓展,感受人物
仅仅通过文字的表述,恐怕同学们对板桥的艺术造诣理解的还不够深刻,下面我们一同来欣赏几幅郑板桥的书画作品。
1.主要通过郑板桥的作品《画竹》,体会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爱民之心。
2. 通过欣赏字画“难得糊涂”和 《墨竹》图体会郑板桥性情旷达和归隐之心。
八、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郑板桥,知道他并不是一位奇怪的人,作品也并不奇怪。那为什么被称为“扬州八怪”呢?其实也并不止八个人,文艺理论家最后把“扬州八怪”归纳为15人,他们在社会观、艺术思想、艺术风格上基本一致,具有极高的审美眼光,他们勇于创新,而人们的审美方式往往是守旧的,只要和传统艺术作品不一样,有创新,人们就认为是奇怪的,所以他们这一画派被人们称为“扬州八怪”。
九、作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郑燮传》,对于这样一个为官清廉、为人高雅的书画家,你是否已经喜欢上他了呢?大家回去写一篇小练笔《我眼中的郑板桥》。
(编辑:龙贤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