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英语语感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kkdd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所谓语感,就是读者或听者在长期的语言实践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的感悟力。而且语感是一种修养,是在长期的规范语言运用和语言训练中养成的一种对语言文字比较直接、迅速、灵敏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语言训练熟能生巧、灵活运用的表现。语感是凭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在长期的刻苦训练中自然形成的,对英语教学和运用起着重要作用。
  那么,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感,应该如何着手和从哪里开始呢?
  一、重视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
  语言基础知识的学习应该全面抓起:首先要精通课文,熟读或背诵精彩的段落。教师应从各种问题的材料中精选出部分内容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指导把理解了的语言材料变成一种习惯,一种自然,一种感觉。这样学生在大量语言信息的刺激和阅读揣摩后,逐渐理解到英语材料中抽象的情态、语气等语言要素,从而形成一种语言定式并加以创造发挥。这种感觉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感。
  其次,加强课外阅读,在学生阅读量上给予一定的扩充。英语泛读在复习与巩固旧词、学习新词、扩大词汇量、激发学生 的兴趣、锻炼思维方式、提高阅读速度与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抓好精读的前提下,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大量阅读各种文体的英文读物(包括故事、诗歌、小说、游记等),先慢后快,先简后繁,先易后难,先死后活,循序渐进,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的融会贯通,逐渐达到精、泛读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独立体验和感受语言材料所蕴含的美感。
  第三,训练学生的听力,培养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和语言交际能力。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用简单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养成英语的思维习惯。鼓励学生定期收听BBC或VOA,收看CCTV-9英语新闻等节目,每天坚持半小时,以收听大意为主,长期坚持,英语听力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第四,加强写作训练,提高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语感的形成,写作时语感的最佳体现。写作时语言的最高境界,是语言综合能力强的表现。所以写作训练时英语学习中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写作由被动到主动,由分散到整合,由内在的思想转化为内在的行动。要学好英语,培养更全面的英语语感,就要多写。写作要从点滴做起,从早做起,坚持不懈才能写出优美通顺的文章。
  二、创设校园英语教学环境,融入情景,直接体验语感。
  学习语言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在学校里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环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提高英语教学的效果。例如,在校园内,所有名人名言、标语牌、指示牌采用中英两种文字,面向学生发布通知、公告、决定,采用中英文两种文字;指导学生查字典把自己的生活用品、自然学科教材中常用的术语标记在物品上;充分利用校园广播系统,课余、午间播放英文歌曲、英语笑话;用英文播放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校园新闻和学生稿件;利用校园英语廊、英语角、英语晚会,在校园内广泛的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文化意识,发展语言的感受能力。
  三、重视音形义结合的方法,挖掘教学内容,在会话教学中领悟语感。
  “万丈高楼平地起”,一座高楼大厦,如果缺少坚固的基础,它是不会牢固的。一个人如果想要自己的语感好,就必须掌握一定数量的单词与语法知识。通常在教学中,会发现有些学生用汉语拼音给英语单词注音的现象,结果说出来的英语汉语味十足,听起来别扭生硬。在教学中,要强调它的音形义来进行,这样可以形象地帮助学生把字母与读音联系起来。用音形义结合的方法,学生不仅能顺利准确地给单词标注音标或根据音标读音读准单词,而且有助于学生在听到读音或能读出、想起读音的情况下,准确地写出或头脑中马上就能反应出该词的拼写形式,并能准确地读出单词,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很有好处。
  四、多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差异,在活动中发展语感。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不了解所学语音的文化背景,可能会在实际交流中产生歧义,也就不可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语感。人们常说的汉语式英语是指仿照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法产生的不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句式或表达法,其中就包括由于没有考虑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而出现的貌似正确实则错误的表达。要使学生积累大量使用的英语语言材料,扩大视野,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风俗人情、历史地理知识等,使他们的眼耳口等感觉器官同时参与学习,综合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经常性得组织学生观看《走遍美国》或英语配音的电影、风土人情介绍。提倡每天看看英語节目,多听多读多看,自然而然就形成了语感。
  总之,语感是一种难以名状,但有实实在在存在着的非常有意义的对语言的感觉。教师不能忽视学生语感的培养。搞好英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英语语感的必要前提。
  (作者单位:山西省长治市沁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不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方向指明了道路,还让教育者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学生综合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更加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期望能够让学生通过有限的课堂学习,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和探究精神,以推动教学质量和成效的发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们通过对建构主义的研究和学习,尝试和构想了在该理论下开展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希望能借此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
期刊
【摘 要】新课改对小学教学效率的重视,促进了教师教学方法和学生学习模式的转变,加上新课标要求教学必须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的需求,小学数学中有关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面,也备受关注。本文尝试就小学数学在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方面加以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的工作者提供一些教学思路。  【关键词】数学思路;多媒体;情境教学  当前,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
期刊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并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得到发展”,由此可见,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教学的目标,需要数学教师采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深挖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的个体特征得到有效发展,才能有效发展学
期刊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发展迅速。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本文立足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现状,对如何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明确提出了要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提倡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可以看出,如今的教育已不仅仅
期刊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能借助多媒体播放直观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多媒体情境中探索物理的微观世界,掌握物理概念,发展物理思维能力。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教师要立足于物理教材的内容,精心选择多媒体素材,使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学得开心,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让初中物理教学在活跃的氛围中进行,打造高效的多媒体物理课堂。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教学;实施策略  1在
期刊
【摘 要】汉语是中华民族独有的语言,而语文则是民族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学习语文就是对中国文化的传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学科性质决定了其中的丰富内涵,教师需要在对文本完全了解的基础之上,将其中所需要表达的意思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精神上有所充实,通过课堂的教学让语文能以另一种形式传播下去。我国众多的语文教师对于教学仅仅是从个人主观上来判断,但是这样就忽视了学习者,也就是学生。现如今时代的不断发展,新课
期刊
整合教学可以通过一组文章的比较阅读,丰富的阅读视野,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掌握阅读方法,提高理解和表达能力,提升语文素养。因此在进行整合教学的选文时 就要特别注重文章之间的内在联系,只有这样,才会有利于学生掌握阅读方法,也有利于老师进一步探索阅读教学的方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等等。  我尝试以一定的主题重组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内外古诗词,进行古诗词的整合阅读教学,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
期刊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多媒体已广泛被用于教学领域。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生动、形象、具有强烈感染力的情境,能变静态为动态,变无声为有声,变抽象为具体,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从而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促进了师生互动与情感交流。  【关键词】小学数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技术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
期刊
【摘 要】加强学校法治教育是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落实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举措。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实施法制教育势在必行,让法制教育之花盛开在语文教学之中,促使小学生从小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让他们健康成长,既是新理念教育的内容,也是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在。  【关
期刊
【摘 要】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介绍了数学游戏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关系,阐述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作用,探究了数学游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数学游戏;小学数学;减法游戏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这就造成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等问题,所以可以通过数学游戏的方法来提高学生数学课堂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学习变得更具活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