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诗歌教学中的意境创设

来源 :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392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小学诗歌教学中要注重意境的创设,本文结合《瀑布》一诗探讨诗歌意境的创设。首先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品读文字,再现画面。最后创设情景,感受诗美。这个环节包括: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感性认识,合理联想。欣赏美,创造美,感性到理想的升华。回忆品味,重塑诗歌。
  关键词:
  小学诗歌  教学  意境  创设
  【分类号】G623.2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情感、奇特的想象、富于韵律的节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吟诵而历久不衰。古人有云,诗是艺术的语言,最高的语言,最纯粹的语言。小学语文教师在诗歌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创设诗歌的意境,古诗词之美,美在意境。学习诗歌,通过诗中出现的形象,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头脑中生成一个个故事,在眼前出现一幅幅画面,从而体会诗中鲜明、独特而感人的艺术形象,进而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师根据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写作意图,配上恰当的背景音乐,或者播放合适的视频,营造和诗歌中相同的意境。下面我结合《瀑布》一诗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现代诗歌,全诗共三节,分别描写听见瀑布的声音、远看瀑布及近看瀑布的情景。这首诗语言简练,韵味十足,比喻生动,词句贴切,描绘了瀑布的雄伟壮丽,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由于诗词在表达上极其凝练、丰厚,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授课,学生不容易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利用多媒体集图、文、声、像于一体,以及它丰富的表现力,快速的信息传递,充分的资源共享性等优势整合语文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得直观丰富的欣赏角度,有利于学生自主、个性化地阅读。我搜集了许多关于瀑布的美丽图片,以其丰富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更好的理解、欣赏诗歌。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刘勰说:“观文者披文以入情。”阅读是先感知语言形式,后理解思想内容。因此,教学伊始先让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诗歌。当学生读完了,我问:“同学们自己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样的感受?”学生们从字里行间已经体会到了瀑布的美丽、雄壮。这是文章理解的奠基工作,是不可缺少的。
  二、品读文字,再现画面
  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首好诗,犹如一幅画面,一幅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艺术画面。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在学生的头脑中再现诗歌的画面。将古板、抽象的文字形象化、艺术化。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的范读,并且用心想象老师读到得每一处。然后回答问题“你好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的学生说仿佛听到了瀑布巨大的声音,看到了千丈青山,感觉到了咆哮翻腾的瀑布……我知道接下来,我该带着学生神游在这美丽、雄壮的景色之中了。
  三、创设情景,感受诗美
  欣赏是诗歌理解的进一步深化。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读、瀑布材料的感性刺激以及情景的创设,使学生感受、并体验诗歌的内涵。
  1. 创设情景,改变学生学习的角色。开始欣赏诗歌时,我就注意把学生“拉进来”,在教学中我多次使用“我们”。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什么感受,看到瀑布的全身,我们要怎样去描写等等。把学生带进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欣赏诗歌。而不是以旁观者、学习者的角度去欣赏。这样更加拉进了学生与文章的距离。更能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想法。有利于学生准确恰当的理解诗歌。
  2. 感性认识,合理联想。只有想象力才能给诗歌添加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张力。引导学生根据可闻所构成的感官画面进行合理的联想,拓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深刻地理解诗句。比如在第一小节中,“瀑布的声音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帮助学生在领会字面意思的基础上,我用语言创设情景:“瀑布的声音就像那一层一层的海浪,凶猛的冲上来,撞击着岸滩上的沙石,发出了巨大的声音。哄……哗……”随着我声音的感染,与手势的配合,学生仿佛已经感受到了瀑布响亮的声音。继而,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真实地听听瀑布的声音,并且让学生听后思考“你觉得瀑布的声音还像什么?”学生充分的展开了想象。有的说瀑布的声音想一车石头滚下山,有的说瀑布的声音想万马奔腾,……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思维、积累了词汇、理解了诗句,而且再现了美、感受到了美,同时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我说:“听到瀑布的声音,我们的心情如何?接下来你最想干什么?”学生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真想快一点看到瀑布”。很好,我顺利的导入下一个教学环节中,远看瀑布的全身,近看瀑布的壮丽。
  3. 欣赏美,创造美,感性到理想的升华。欣赏是古诗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深化。在我的不断的图片展示于意境的创设中,学生和我都陶醉在这美丽的瀑布景色之中。最后我发自肺腑的说:“看到这样美丽的景色,我简直陶醉了,我真想说,大自然,你可真神奇啊!”还没等我的问题提出,学生纷纷举手,说出自己的心情。又一个同学很入情地说:“大自然多美丽啊,我们可千万不要破坏他!”我听了很惊讶,学生能想到这里是多么难能可贵。在此,也是我们诗歌的理性升华,自然恰当的完成了语文教学的工具性目的。
  4. 回忆品味,重塑诗歌。诗歌是特定的人在特定的环境中特定的思想情感的抒发。读者之领会其意,而难懂其神。欣赏完了《瀑布》优美的语言后,我给学生出了一道题:根据自己的理解,完成填空练习,——的瀑布。从而依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到的、欣赏到的重塑诗歌,创造艺术美。 学习诗歌,教师的情感激发是尤为重要的。想打动学生那么自己首先要打动自己,想感动别人那自己先感动。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我们在教课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充分的、深入地理解课文,用自己丰富而真实的情感唤起学生的情感需要,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把学生带入课文特定情境中。如此学生才能更好的理解诗歌内容。
其他文献
“文革”中“炮轰”南京路事件其实是张贴了一张题名为《炮轰南京路》的大字报。这张大字报从1967年11月13日出笼到11月18日晚上被覆盖,前后5天时间。在人们的记忆中可能已经淡忘了,但在当时的影响是很大的,因为它贴在了这条上海人流量最大的著名的商业大街上。每天从早到晚人头攒动,观看这张很有轰动和鼓动性的大字报。在“炮轰”大字报的影响下,已经处于动乱时代的上海,更是火上浇油,在卢湾区也快速贴出了“炮
同成分LiNbO3(LN)溶体中掺进摩尔分数为2%的ZrO2和质量分数为0.03%的Fe2O3,从不同Li/Nb摩尔比(0.94,1.05,1.20,1.38,0.85)熔体中用提拉法生长了系列Zr:Fe:LN晶体。测量了晶体
本文在全面收集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网坠实物资料的基础上,对这些网坠进行分类、分期和分区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点认识:一、目前出土的东北地区先秦时期网坠,根据栓绳方式可分为甲、乙、丙、丁等四类。分别为缺口类网坠、刻槽类网坠、穿孔类网坠以及复合类网坠,进一步分型和亚型。二、依据网坠的层位关系以及形制的始现与消失,进行分期与断年。将网坠分为三期:第一期,约BC6000-BC2070年,相当于新石器时代,只流行
父亲穆藕初(1876—1943)出生于上海的一个业棉世家,他幼年读完六年私塾后,十四岁就入棉花行当学徒,边工作边自学二十年,三十四岁赴美留学六年,归国后创业成功,一举成名。  父亲信佛,老来得子,五十九岁有我,给我取名家修或许也与此有关。父亲病逝于重庆时我刚十岁。母亲形容父亲最常用的两个关键词是“杜(大)好佬”和“两袖清风”。青年毛泽东曾称穆藕初为“新兴商人派”;父亲逝世当时的重庆《新华日报》短评
图书在医院图书馆流通时的污染与传播,以及工作人员在环境污染传播与健康防护中.提出的问题及关注举措。
2008年12月,银监会颁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银监发[2008]84号),这是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的关于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的监管条例。《指引》第二章风险评估要求商业银行评估并购战略风险需首先分析“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还应全面分析并购相关的各项风险,建立可靠稳健的财务模型,评估测算并购双方未来的现金流。《指引》中关于协同效应和现金流测算的相关
近年来,国际数学界对数学建模竞赛及数学建模课堂教学越来越重视。在此大背景下,国内数学建模的竞赛活动也日趋频繁,数学建模的课堂教学活动开展地越来越多。在中职教育阶段,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改革地不断深入,教师在课堂上有意识地渗透中职学生的数学建模知识,提升数学应用能力,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用数学模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对国内外数学建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