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是一门抽象的理论学科,其中概念、数学语言、逻辑、数学思想等方面,让学生难于理解。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接受与认同。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接受与认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近观我们的课堂的现状却发现还有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可在教学时,不考虑教材的编排意图与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片面地追求课堂热闹与生动,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又如:“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学效率之所以低,原因就在于学生有效参与的缺失,学生缺少独立学习的时间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思维没有真正激活起来.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好似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现就自己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增强吸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点设计的优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及一堂课的效果.确定教学起点时,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经验的储备、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从而让教学起点符合学生的“现实状态”.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可将教材中几个细小问题合并,放大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对钟面熟悉吗?能在纸上画出钟面来吗?”此时的学生肯定跃跃欲试,教师则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找准教学起点.而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斥力
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名学生.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让学生轻松越过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的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若片面地追求“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壮观场面,而人为地增设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原本简单而快乐的数学学习,却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孩子“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偏离了教学主题,丢失了数学本色.其实环节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简.我们应追求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简约化流程,千万别让环节设置形同虚设、舍本逐末.
三、保持张力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双方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好比足球场上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具有指挥和评判的职能,而学生是运动员,球(问题)在学生之间踢,教师是不能轻易上场踢球的.比如,在教学“分桃子”这一内容时,提出:“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怎么分?”全班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动手操作,结果同学们发现答案很多,这时引导:怎样分才公平呢?从而强调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然后,提出:“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有什么不一样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有多有少,不公平;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同样多,很公平.就这样,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四、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评价时还应关注:
①尊重个性差异: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②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其次,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在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又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准备齐“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叶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一是总结教师教的“亮点”,积累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二是反思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记录下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真正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高效
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是学校、家庭、社会的希望,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其从“学会”到“会学”的一项有效教育方法.新课程改革理念是实现高效课堂的重要依据.在实行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新的教学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接受与认同,教师的教学观念和行为已经有了一定的改进,但近观我们的课堂的现状却发现还有些不和谐的现象.如:“为了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发展的核心理念,可在教学时,不考虑教材的编排意图与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片面地追求课堂热闹与生动,学生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与提高.又如:“让学生参与教学”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教学效率之所以低,原因就在于学生有效参与的缺失,学生缺少独立学习的时间和充分表现的机会,思维没有真正激活起来.
数学教学是整个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好似数学教学的核心,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主渠道.现就自己从事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尝试:
一、增强吸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起点设计的优劣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及一堂课的效果.确定教学起点时,不仅要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还应全面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相关经验的储备、对新知识掌握的情况等,从而让教学起点符合学生的“现实状态”.如在教学“认识时分”时,可将教材中几个细小问题合并,放大成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同学们对钟面熟悉吗?能在纸上画出钟面来吗?”此时的学生肯定跃跃欲试,教师则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认识基础,找准教学起点.而不能按部就班地照着教材的编写意图,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学生哪有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消除斥力
教师要把爱撒向每一名学生.课堂上,运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特别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应给予热情、耐心的帮助,让学生轻松越过学习中的障碍;在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发现、体验时,给予客观的评价、热情的鼓励,珍视学生的点滴收获与进步.教学环节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若片面地追求“五彩斑斓、绚丽多姿”的壮观场面,而人为地增设了许多不必要的环节,原本简单而快乐的数学学习,却因“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而使孩子“忙于追赶、疲于应付”,变得“茫然不知所措、忙碌而无所作为”.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教学时间,而且偏离了教学主题,丢失了数学本色.其实环节预设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简.我们应追求具有“四两拨千斤”之功效的简约化流程,千万别让环节设置形同虚设、舍本逐末.
三、保持张力
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师生双方互相作用、互相影响构成了一个学习的共同体,教师在这个共同体中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好比足球场上的教练员和裁判员,具有指挥和评判的职能,而学生是运动员,球(问题)在学生之间踢,教师是不能轻易上场踢球的.比如,在教学“分桃子”这一内容时,提出:“8个桃子分给两只小猴,怎么分?”全班同学针对这个问题动手操作,结果同学们发现答案很多,这时引导:怎样分才公平呢?从而强调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然后,提出:“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有什么不一样呢?”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有多有少,不公平;平均分每一份分得的同样多,很公平.就这样,通过检查反馈,精讲点拨启发学生的思路,教师归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指导方法,补充知识规律,实现整合和升华.
四、因材施教
小学数学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知识,使得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着不同的发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当是一个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当能够根据数学问题情境的特点,组织教学。有些问题需要学生独立解决;有些问题需要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交流;有些问题需要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
评价时还应关注:
①尊重个性差异:教学中能否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②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能否在课堂教学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切实的帮助;
③教学方法与手段:合理有效地使用教学方法与手段。
其次,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也是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如:在教学“组合图形”时,可让学生自制七巧板等学具,课上用来拼一拼、量一量、算一算,抓住求“面积和”“面积差”展开教学.又如: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准备齐“三棱锥、正方体、长方体、六棱柱、球、圆柱、圆锥、圆台等等”,课上让学生从实物去理解,胜过用语言去抽象说明这些立体图形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叶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的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一是总结教师教的“亮点”,积累经验,找准不足之处,并进行分析,找到应对的策略,记录下这些策略,对以后的教学帮助会更大;二是反思学生,从学生的角度,记录下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教育方法.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了高效的课堂教学,学生才会受益,才会实现师生双赢,学生对于学习数学才会乐学、好学、自主地学、创造性地学,才会真正明白“授人以渔”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