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来源 :高考进行时·高三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dlinu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点分析】
  本考点考查的是从整体上阅读作品能力。重点考查对文章的层次、段落或整体的把握能力。
  分析作品的结构就是要求同学们在阅读时把握住一篇文章的结构,弄清它的层次关系,包括段与段以及一段内部的层次关系,这样才有可能真正理解文本。
  概括作品的主题,是在理清结构,把握思路的基础上,对文章内容作出的进一步分析和概括。对于一篇文章的主题,分析理解是基础,概括表述是关键。
  【知识汇总】
  1. 所谓“作品结构”指文章内部的组织和结构、线索、脉络、层次与段落过渡照应、开头与结尾。文章的结构往往体现了作者的思路,这里的思路是指作者写作时思维发展的线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都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篇文章的结构是写作思路的体现。而考题也是以要求同学们分析思路为考查形式的。
  2. 所谓“作品的主题”是作品中所表现的中心思想,即作者要告诉人们的最主要的意思,包含了作者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对主题的概括必须立足于对整篇文章的理解与把握。
  【考查方式】
  “分析作品结构”常见主要题型:
  1. 文章是围绕×××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 文章是如何逐层表现×××这一主旨的?
  3. 文章××部分描写了××(内容),联系全文,谈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概括作品主题”常见题型:
  1. 要求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主题。
  2. 读了全文后,文章让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本文对你有何启迪?谈谈你的体会。)
  3. 结合全文主题,谈谈你对某一句话(某一问题)的理解或看法。
  【例题讲解】(2012·重庆卷)
  太阳梦
  晓浩
  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
  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液,把世界溢成一片红色,岸,在哪里?船桨轻轻一拨,溅起一串火红的水珠,落下时它们忽然凝结成一座座山,千姿百态。
  老刘是个画家,那时候,画山画得正苦。
  听了老刘的话,我放眼望去,但见群山在我周围有节奏地起伏着,群山之上是蓝天,一轮硕日,漂泊在蓝天上,永恒地照耀着。
  记得刚到拉萨的时候,我被惊呆了,一片明晃晃的阳光,铺天盖地而来,拼命地往身体里渗透,我觉得身后的影子都透着亮儿。
  是不是在梦里?
  我走向那些经幡。五颜六色的经幡,在阳光下舞蹈着,似乎一头连着天,一头接着地,天地之间一派和谐宁静。一幢幢别致的藏式楼房和现代建筑,从绿树鲜花中冒出来,寺庙的金顶间杂其中,香火缭绕,放生羊和野狗紧昂着哲人般的头颅,在大街上踱步。
  向生活深处走去,我知道这不是梦。
  远方的亲朋好友非说这就是梦,神秘,朦胧,可想而不可及。一位女友,曾在拉萨生活数月,后移居加拿大,她来信说:“想到拉萨我就想大哭一场,那真是一个梦,温暖而又明亮,它在我睡着的时候来了,醒来,它却飞走了。”
  对于我来说,拉萨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在我那间常摇曳着烛光的小屋里,我认识了一群又一群的寻梦人。你见过一步一叩,跋涉千里而来的朝佛者吗?从某种意义上说,寻梦者的精神更为感人,他们为了追寻一个美丽的梦,翻越了无数精神意义上的大山,微笑着,走向太阳,尽管,他们的身心遍体鳞伤。
  一位年轻的战士,常年驻守在某个四季冰封雪锁的哨卡上,一天,下哨归来,迈过一个半米多的土坎,他跌倒了,再没爬起来,过度缺氧导致了他的牺牲。一位大学生,为了抢救别人,被汹涌的泥石流吞没。一次,在我出去采访的途中,车翻出十五六米,车棚碎了,我安然无恙……还有啊还有,无数恶魔张开大嘴,要吞没我们这些寻梦者。
  我常常仰望太阳,流着无法抑制的泪水,感情的大堤在瞬间决口了。想到夸父,他没追赶上太阳,却不是也为后人称颂么?幸福在于追寻这种过程本身。
  朋友老刘实现了自己的的梦。他独创了一种画派,叫西藏山水画,得到国内外普遍承认,台湾三原色艺术中心还专门为他搞了个人画展。
  我不止一次地为他的画所感动。画面上,塞满了山,绝少人间气息,那山汹涌呼啸,奔腾流动着,下降,再升腾,势不可挡。他的画里没画过一个太阳,然而,每幅画都能让人感到众山之上,那轮太阳充满理性的跳跃。
  最近,我又见到了老刘。只见他熊腰虎背,一摇一晃,整个一座山在晃动。他说他又陷入了苦闷期。他想在艺术上再上一个高峰。
  是啊。太阳只有一个,梦,是无数的。
  例1文章主要写了画家老刘的“太阳梦”,请就此梳理作者的写作思路。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思路,理清文章结构的能力。“梦“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寻梦——实现——再寻梦,按着意思归纳整理即可。
  答案(1) 艰辛寻“梦”——画山画得苦。(2) “梦”的实现——从太阳中获得灵感,独创“西藏山水画派”。 (3) 再寻新“梦”——陷入苦闷期,想再上一个艺术高峰。
  例2现实与梦的交织是本文突出的特点,请指出其具体表现。它们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和感悟。判断一篇文章的主旨主要依据有两方面:一是写作主体的态度,二是作者对主体的态度,或者说是情感与价值观。“太阳梦”是文章的题目,也是文章的线索,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内容,一定要深入思考,既要答出表层意思,又要答出深层意蕴。本题难度较大。
  答案(1) 拉萨的美景,既是现实,又是人们心中的美好梦想;人们寻梦的过程又是对人生美好理想的追求(如:老刘作画是现实,老刘的理想是梦)。(2) 对拉萨的热爱,对寻梦者的崇敬。   【方法归纳】
  分析作品的结构:
  1. 整体感知是把握结构的第一步。拿到一篇文章就要按部就班地去读。边读边给每个自然小节标上序号,以备下面做题之用。
  2. 圈点勾画中心句、过渡句。在阅读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文章的开头、结尾,每一段的起始句、收束句,这些地方往往被作者安排上中心句,以起到总领或收束内容的作用。
  3. 总结每自然段的段意。在找出中心句后,分析综合一个自然段表达的意思,给每一个段来一个总结,用一句话简明扼要地概括出本段的段意。
  4. 高度重视段与段之间的衔接,尤其要重视段落的起始句与上文的联系。对于重叠词语、重复词亦应重视。
  概括作品的主题:
  1. 解读题目法
  很多题目直接点明了主旨,是文章中心思想最精炼的概括。即使有的题目没有点明题旨,也往往是与中心意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最佳的思考切入点。
  2. 分析首尾法
  很多文章的首尾往往提示或暗含中心意思,所以一定要对首尾的语句进行重点品悟,这样往往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
  3. 分析议论抒情语句法
  散文中的议论抒情语句 (还有主旨句,过渡句),往往直接反映了作者的观点态度,抓住了这些语句,就抓住了作品主旨。
  4. 联系背景法
  有不少文章,只有了解它产生的背景,才有可能深切地理解内容的由来和作者的意图,准确地概括出它的中心思想。除了对作者和作品的写作年代予以关注外,还要特别注意在文后出现的注释等说明性文字。
  概括作品主题有一套语言模式可供参考:本文通过对……的叙述(描写),表现了……思想感情(赞美了……/批判了……)。
  5. 因文而异法
  写人叙事类散文要对人物作出评价和赞美,或揭示评价事件的意义,或从人物事件中生发出对人生等问题的感悟和认识;写景状物类散文则是借景、物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人生的某种感悟,思想认识程度也深广些,更富于理趣;哲理性散文的主旨,往往是作者对人生或生活尖锐的揭示或率直的评价,这类散文颇有论文的味道。
  现 场 练 兵
  真水无香
  潘向黎
  ①在博物馆里,看见了一方清代的印,刻的是“真水无香”四个字。
  ②我对文物、金石都全然无知,也不知道这是作者蔡仁的夫子自道,还是另有出处,可是无声地念着这四个字,就觉得像在月圆之夜步入空庭,清朗月光在刹那间照遍了全身,浸透了肺腑。一时间有莫名的感动,很想说出来,可不知道对谁说、从何说起。
  ③读过多少名言、格言,都是有智慧的,可是有哪一句比“真水无香”更宁和、透彻、充满清气?那些名言、格言,往往是教人进取、催人奋斗的,是有目标要去争,而“真水无香”却是没有目标,也不争,只是一种境界:自然、平静、清澈、淡漠无痕、空阔无边。这才是大智慧啊。回来后把这几个字翻来覆去地念,越发觉得深不可测。
  ④读一本随笔,里面提到日本古典名著《徒然草》,正听叶田谦好在里面说:追求金钱的人生是多么愚蠢,追求地位和名声同样不智。无意中发现这样的句子:“真人,无智,无德,无功,亦无名。这类真人的事迹,谁能知解,谁能传扬?此非隐德守愚,而是本已超乎贤愚得失之境。”原来我想找的,在《徒然草》里等着我呢,真人无所谓聪明,无所谓品德,无所谓建功立业,更无所谓声名远扬,难怪“名”字常和“虚”字相连,叫做了“虚名”,可是“祸”却是“实祸”。而那些超越了贤愚得失之境的真人,我们是无从得知、无从了解的。盛名、美名如同芳香,藉此我们才能了解一些古代的人中精华,但是那些真正大智大慧、超出尘俗的人,却如同纯净的水,是没有香气的,更不会远近飘扬。除非有福气接触到他们,否则我们永远不知道人可以做到那样的纯洁和一清至骨。可是那样的人,岂是我们可以得闻其名、得见其人的呢?我们可以仰慕、追随的,无非还是有香之物、有名之人罢了。如果我们拒绝,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可以仰慕、追随的了,我们心里的一个地方,只能永远是空的。至于世上所有的建功立业,所有的功成名就,若不为财富、地位,总能说出一个“名”字——无非是想让自己成为有香气的水罢了。真水无香,我们一出发就走了反方向。可是我们不出发,也许本来就不是纯净的水,还不如求些香气,掩了浊气呢。要淡、要透彻,是要大本钱的,而且是与生俱来、不可强致的。想想真是让人悲哀。
  ⑤真水无香,说到这儿,话是说透了,却也说到头了。既是高山仰止的意思,也是人至察、水至清的意思。
  ⑥忽又觉得奇怪,我怎么会由“真水”想到“真人”的呢?细细再想,原来这不相关的两处里倒是藏着绝妙的一联——上联:“真水无香”,下联:“真人无名”。其间时间和空间都跨越了很远,真是遥遥相对,玄妙无限。
  ⑦妙联天成,可是该用什么样的纸和墨来写才妥当,谁来写才能传出这几个字的神韵?若有了那么天衣无缝的一联,谁又配在自己的住处挂它呢?恐怕任谁也要从身上生生逼出伧俗来的。那样的话,岂不是风雅不得,反成祸害。有些话有些事,也许还是从来不知道的好。
  (选自《文汇报》,有删改)
  1. 文章是围绕“真水无香”展开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
  2. 结合文章主题,谈谈你对“真水无香”的理解。
  答案见官方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2098316424)
  (作者:周树凤,江苏省黄桥中学)
其他文献
我们为什么要学语文?是为了应付考试?不!我们学语文是为了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使我们“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呢?经验告诉我们:知识要一点一滴地积累,能力需一步一步地练就,情感靠日复一日地培育。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要经历吸收内化养成与实践练习提高的过程,在阅读感悟中吸收内化,在语言交际中实践练习。  语文素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  领跑信息化建设的科技明星  ——记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今年4月初,全军首个军用“软件园”落户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的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吸引了部队官兵的眼球,引发了广大“军迷”热议。  担负“软件园”筹划、设计、组织和管理工作重任的,就是南京军区某指挥自动化工作站副站长单懿。  双管齐下畅通“信息血脉”  军队信息化网络就是作战指挥的
期刊
1. 平民艺术家赵丽蓉  著名喜剧演员赵丽蓉因肺癌辞世,引起中国百姓的无限惋惜。追悼会那天,竟有近两万多不知名者赶到现场,为这位平民艺术家送行。  赵丽蓉在1989年春节晚会,以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而名扬天下。其实,她早就是一位很有成就的演员,她与评剧明星新凤霞合作的剧目《花为媒》《杨三姐告状》等无疑已成为中国艺术的瑰宝。后来,赵丽蓉连续几年参加春节晚会,不顾六七十岁的高龄,也从不摆大腕的架子。
期刊
文题亮相  作文题为第11页“本期作文”。  自我检测  你如何审题?  你如何立意?  你如何构思?  你如何选材?  你会选择哪种文体?  写作指导  一、 “平凡之美”审题  平凡之美,审题时要紧紧扣住关键词“平凡”和“美”。首先“平凡”不是简单、简约,更不是平庸,那是一种比伟大更值得尊敬的品格,写作时不能混淆概念。而“美”则是中心词,写作时一定要突出什么是“平凡之美”,“美”在何处。如此便
期刊
狄仁杰:“莫言?就是那个领诺贝尔奖发言词是‘My name is shut up’的那个?”  元芳:“这只是传说啊,大人,连莫言都不知道你可就out了哦。”  狄仁杰:“神马?莫言究竟是何方神圣?”  元芳:“禀告大人,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市,中国当代著名作家。2006年荣登中国作家富豪榜第20位,2007年问鼎中国作家实力榜第一名,2011年凭长篇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
期刊
【延伸训练一】  请以“足下的风景”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请写出你是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的。  提示这是一个偏正型的短语,在审题过程中,不仅要留意“风景”,更要关注“足下”。  “风景”可以是所见的自然风光;可以是事发现场;可以是打动人心的刹那细节;可以是社会的风气、形势……而“足下”,可以理解为脚下;亦可理解为眼前,正
期刊
推荐人语  文学即人学,语文最人文。语文特别强调对同学们情感的陶冶,对同学们审美情趣的培养。而美在哪里?美在发现,美在生活。生活中,有“大漠孤烟直”的壮美,有“执手相看泪眼”的凄美;有“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崇高之美,有“采菊东篱下”的恬淡之美;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大爱之美……生活中的“大”美总是被人们关注,然而生活中更多的是那些平凡的美,只要我们有一颗仁心,有一双慧眼,我们就能发现它们无处不在
期刊
一、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的题目。  乡下的花  孙曙  ①河岸上偶尔还可见一枝细伶仃的苇,枝头小团的苇花是枯灰的,但深邃朗蓝的天下面,迎面而来的已是春了。明媚起来的阳光和温情起来的风中,有布谷飘忽的啾鸣,有燕子轻捷的身影,温润起来如处女之腹的泥土上,麦苗和草都肥美起来。  ②便也有了花,乡下的花翩翩而来了。  ③正月末,农妇的篮中郁绿的青菜便挺出几簇淡绿的花序,一朵半朵的黄花北风淡雪中颤颤欲
期刊
“文学类文本阅读”是高考除作文之外分值最大的一个命题的板块。认真研究近年来江苏高考文学类文本的命题思路,我们发现江苏高考语文文学类文本命题特别注重答题的指向性,这种预设性和提示性的提问可以说是命题者的良苦用心,目的是在引导同学们答题的方向,做到有针对性地答题,可是“好心却没有得到好报”,到头来,弄巧成拙,导致此类题目的得分率极低。分析其原因所在,命题者的良苦用心固然没有错,关键在于同学们在复习时对
期刊
【时文呈现】  《南方都市报》联合一家网站正在推出一项“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的调查,引起了网友的关注。调查的起因,显然是受于丹女士2012年11月17日晚上在北京大学的昆曲专场上被嘘下台的“启发”。不管那天晚上有没有出现“滚下去”的声音,于丹尴尬离场是个不争的事实。“你最想轰下台的名人是谁”调查的出现,首先表明不受公众待见的名人,非独于丹而已;其次想必是要收到探底的效果,看看公众究竟对哪个名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