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方法探析

来源 :教育前沿·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lxxl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礼仪教育,提高大学生文明素养,是高校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入手,探析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文明礼仪教育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47-01
  
  在当代社会,礼仪是个人良好形象的表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它作为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在各个不同的时期和领域,始终约束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对于提高人的素养,促进社会和谐、文明与繁荣,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文明礼仪教育可以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的学习、交往、沟通和求职。可见,在大学生中深入开展礼仪教育,重塑中华民族"文明礼仪"的新形象,培养自觉遵守文明礼仪的新一代,是十分必要的。
  
  一、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要性
  
  1、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个知书不达礼、知识水准和道德水准严重不协调的学生,不可能成为建设祖国美好未来的优秀人才。许多高校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学生接受的是高层次教育,而其行为却连基本道德水平也达不到,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正是缺乏必要的文明礼仪教育。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教育,使其掌握基本的行为准则,不仅可以丰富文明礼仪知识,掌握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礼仪规范,而且还可以把内在的道德品质和外在的礼仪形式有机地统一起来。
  2、文明礼仪教育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讲文明、懂礼貌是人们精神文明程度的实际体现,文明礼仪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体系中最基础的内容。普及和应用文明礼仪知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通过文明礼仪教育,使大学生明确言谈、举止、仪表和服饰都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想修养、文明程度和精神面貌。通过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礼仪修养,培养大学生的交际能力,养成良好的礼仪习惯,具备基本的文明修养。文明礼仪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育引导全体公民自觉遵循社会主义礼仪规范以及相应的礼仪形式,所以,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养成文明行为的良好习惯,将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3、文明礼仪教育是大学生顺利实现社会化的前提
  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人,就被人们认定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反之,一个人如果不能遵守社会生活中的礼仪要求,他就会被视为缺乏修养的人,就会受到人们的排斥。孔子认为“不学礼,无以立”;荀子认为“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而今许多的青年人入世的时候都因为缺少礼仪,而吃了苦头。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交际范围不断扩大,交际节奏和频率不断加快,这不仅对大学生的文化知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社会的发展越来越需要既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又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的文明大学生。然而,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过分注重学生的课业成绩,导致学生高智商、低情商,不会做人,不会处世。因此,给大学生补上礼仪教育这门课已经刻不容缓。
  
  二、加强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开设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课
  学校应该开设大学生文明礼仪修养课,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礼仪基本理论和具体规范的教育。课堂教学是系统学习训练的良好途径,文明礼仪教育与思想道德修养有机结合,既可以丰富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内涵,又能教会他们如何规范自身行为、塑造良好的仪表形象。事实上受过良好文明教育或礼仪行为训练的人,无论是内在素质还是外在行为方式,都与缺少训练的人截然不同。所以,加强文明礼仪教育首先应把文明礼仪教育引入课堂。
  2、加强大学教师文明礼仪的培养
  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应将它引入课堂,纳入教学计划,而且应从转换教师教育理念入手,加强教师文明礼仪的培养,重点建设一支能够适应现代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师资队伍。高校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体,他们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他们的人格力量和表率作用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学校应从教师为人师表方面入手,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再由教师带动、感染、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做到: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注重并不断提高自己的文明礼仪素养,不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渗透,提高文明礼仪教学和研究的水平。
  3、将文明礼仪融入校园活动中
  通过校园各种媒介形式,将文明礼仪文化融入校园活动中,形成良好氛围。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必须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我完善的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明礼仪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通过网站、报纸、广播、宣传栏等媒介介绍名人修身轶事,树立优秀的学习榜样,在校园内掀起文明修身之风,形成人人学礼仪,处处用礼仪的风气;通过举办校园不文明现象评选,对校园内不懂礼、不讲礼的丑陋现象进行披露,引起大家共鸣,不断提高学生认知,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及时改正,使不文明行为无处藏身;制定相应的校园礼仪规范,规范学生的行为,指导学生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外,学校还可以举办以“文明礼仪”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通过征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明礼仪的内涵。同时,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礼仪活动和社会公共活动,不断积累文明礼仪实践经验,最终将学生培养为知书达礼的“礼仪之民”。
  4、利用网络开展礼仪修养教育实践
  文明礼仪具有丰富的内容和内涵,而网络信息的丰富性、即时性和开放性,使得网络礼仪教育能更好地与时代接轨,让小小教室与大千世界紧密相联。网络环境下的礼仪修养教育有助于贴近学生、贴近社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校可以有针对性地建立健全校园网主页,鼓励德育工作者个人设立网页,制作生动直观的德育软件用于礼仪教学,采取“网上”聊天、辩论和咨询等方式,在网上进行思想道德和文明礼仪教育,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快乐体验,健全其人格。
  
  参考文献:
  [1]卢法现.当代大学主危机[M].中国物资出版社.1998.2
  [2][3]杨新起,吴一平.校园文化建设导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4]李亚主编.新世纪大学生素质提升[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2
  [5]殷路琳主编.校园文化与高校德育[M].河南人民出版社.2000.1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语言沟通及心理护理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焦虑症患者的护理效果及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5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观察,共80例焦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焦虑症患者随
摘 要:开展好辅导员工作是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条件之一,而辅导员“三化”建设是目前完善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途径。本文针对当前辅导员队伍三化建设进行了分析,认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存在管理不当、职业认可度不够、角色定位不明确等各种问题,提出了一些可操作性的建议,为辅导员“三化”建设提供可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辅导员 职业化 专业化 专家化 可操作性  中图分类号:G451.8文献标识码:A文
摘 要:本文介绍近年来我们在拓展软件工程专业技术转移方向上的探索与实践,分析了软件工程专业的广域性和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特征,提出了培养复合型技术转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课程设置,讨论了技术转移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  关键词:软件工程 技术转移 复合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44-01     软件工程专业是二十世纪
目的:探讨精细化护理管理在呼吸内科患者正确使用气雾剂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4月-2019年5月呼吸内科住院患者52例,按随机投掷法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参照组实施常规护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50-01     推进素质教育涉及方方面面,但勿庸置疑的是,高效性学习必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课题。作为一名高中数学教师,笔者结合教学实际,对高中数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粗浅探索。    一、影响高中数学高效性学习因素分析    1、教师在培养学生数学高效性学习方面存在认识上和方法上的欠缺。尽管许多数学
摘 要:导师制是一种教育制度,与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由来已久,早在十九世纪,牛津大学就实行了导师制,根据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的特点;在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负责制,也是适应研究型大学办学的整体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研究型大学旨在培养出高层次精英人才。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实施导师制有着它的必然性,本文也谈了它的实施特点以及管理体制的完善。  关键词:研究型大学 本科教育 导师制 
摘 要:近几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在中小学中普及开来,随着国家经济不断的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是我国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的设备和资金的投入,给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为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国家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却没有达到我们预想的结果,信息技术教育仍面临的一些问题:虽然开了这门课,但质量不高,教学只是为了应付会考。我们不禁要问:
摘 要:经济政治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对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他们身上出现了新的特质和禀赋。全面及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成为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关键词:“90”后 大学生 思想特征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