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抽象性、逻辑性强等特点。因此一些学生在学习时感觉枯燥,兴趣淡然,视为畏途,甚至讨厌至极放弃学习。这些情况的出现都使得老师家长很伤脑筋。于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苦苦探索,力求找到一个突破口。我们都知道,孩子为什么对动画片情有独钟百看不厌呢,就是他们对动画片有兴趣。是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任何事物只要有了兴趣就能产生学习的冲动,取得好的效果。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不感兴趣,究其原因无非是没有体会到数学中蕴含的奇趣与美妙。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能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变生活,但数学却能够提供上述一切。”为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使同学们早日迈入数学的殿堂,我在教学中尝试引进数学游戏,提高兴趣,效果很好,真的像找到了一把开启数学皇宫的钥匙。现将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总结如下:
一、运用游戏的目的要“明”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因此,在使用游戏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例如我在教学7以内加法时设计的游戏名称为:加法连连看速算游戏。
游戏目的:巩固新知7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游戏方法:
利用孩子们对网上游戏动物连连看的喜爱设计数字加法连连看。老师在电脑前操作,题目出现在大屏幕上。左边是数字7,右边是不同的数字方块如5、2、1、3、4、6、0、7.
游戏效果反馈:
回答的又对又快的同学上前面谈体会,说方法。(目的是共享)
巩固练习设计中常常有快速计算这一项。在过去,我因为学生计算速度慢,态度不认真觉得无所适从。在分析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比赛的心理特点之后,设计了加法连连看速算比赛的游戏。学生对速算的兴趣大大增加,计算正确率也提高了。这个游戏不仅在个人之间展开比赛,也在小组之间展开比赛,因此也培养了学生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
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实施游戏的时机要“巧”
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景来巧设计。例如在复习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甲拿着口算卡片“4×6”说:“我是4×6,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乘法口诀卡片“四六二十四”说:“我是四六二十四,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甲继续说:“我是9×3,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乙举起卡片说:“我是三九二十七,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是顺向思维的训练。还有就是根据结果说口诀。
四、教学游戏要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超市调查500克食盐,500克白糖,225克薯条,500可食用醋等日用品的单价,上课时在黑板上出示这些物品的名称,点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物品单价,并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否则,会出现课堂的混乱。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尊属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麦戈尼格尔说:游戏改变世界!在这里我想说,游戏改变教育!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回归,以一种高度紧张并快乐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产生“心流”,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效。学生才会真正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
【作者单位:沧州市实验小学 河北】
一、运用游戏的目的要“明”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之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从事的游戏活动,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在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的甚至于枯燥无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有机的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充分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因此,在使用游戏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例如我在教学7以内加法时设计的游戏名称为:加法连连看速算游戏。
游戏目的:巩固新知7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
游戏方法:
利用孩子们对网上游戏动物连连看的喜爱设计数字加法连连看。老师在电脑前操作,题目出现在大屏幕上。左边是数字7,右边是不同的数字方块如5、2、1、3、4、6、0、7.
游戏效果反馈:
回答的又对又快的同学上前面谈体会,说方法。(目的是共享)
巩固练习设计中常常有快速计算这一项。在过去,我因为学生计算速度慢,态度不认真觉得无所适从。在分析低年级学生爱玩,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比赛的心理特点之后,设计了加法连连看速算比赛的游戏。学生对速算的兴趣大大增加,计算正确率也提高了。这个游戏不仅在个人之间展开比赛,也在小组之间展开比赛,因此也培养了学生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设计游戏时构思要“精”
一个好的游戏,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应该对学生产生强烈的吸引力。也就是说,设计游戏要树立精品意识,满足学生喜欢惊奇、讨厌呆板的心理。所以在设计游戏时,一要注意不断地推陈出新,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教学中的游戏构思新点子越多,游戏过程越有新意,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也就越高涨。其次还要善变,千篇一律的东西不但不能引起人的注意,还会使人感到疲劳。此外,还要注意求活,在组织开展游戏时,强调教师的组织作用,更要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充分运用直观的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三、实施游戏的时机要“巧”
教学游戏的运用并不意味着整个课堂充满了游戏,也不意味着每一节课都非要安排游戏不可。不同的课中,不同的游戏所运用的时机不同。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课堂教学的具体情景来巧设计。例如在复习学习乘法口诀时,学生甲拿着口算卡片“4×6”说:“我是4×6,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们想出答案举起乘法口诀卡片“四六二十四”说:“我是四六二十四,你的朋友在这里。”学生甲继续说:“我是9×3,我的朋友在哪里?”学生乙举起卡片说:“我是三九二十七,你的朋友在这里。”这是顺向思维的训练。还有就是根据结果说口诀。
四、教学游戏要生活化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生活结合在一起,从而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在生活情境中学到数学知识。例如,在教学小数的认识时,我让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到超市调查500克食盐,500克白糖,225克薯条,500可食用醋等日用品的单价,上课时在黑板上出示这些物品的名称,点学生到黑板上板书物品单价,并说出是几元几角几分。
五、组织游戏时秩序要“严”
游戏的顺利开展,需要较为完备、严密的规则,否则,会出现课堂的混乱。游戏规则是根据游戏任务而提出的,每个游戏参加者必须尊属行为规范及行为结果的评判处理规定。它是游戏中控制学生认识活动和游戏进行的主要武器。通过游戏规则来引导游戏朝既定的方向发展,通过游戏规则把教学任务有机地结合起来。此外,组织游戏过程要完整、善始善终。游戏之前要讲明有关规定,游戏过程中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游戏结束后要结合游戏开展评讲。
麦戈尼格尔说:游戏改变世界!在这里我想说,游戏改变教育!只要我们心中有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精心设计游戏,让儿童在游戏中回归,以一种高度紧张并快乐的状态投入到学习中,产生“心流”,那么,我们的教学将会更加贴近学生,更加有效。学生才会真正得到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 。
【作者单位:沧州市实验小学 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