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程学习差异性研究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so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同一个教学班学生课程学习效果存在差异这一现象,本文分析了课程初期学生差异对学生采用深层学习法还是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影响,以及最终对学生获得不同学习效果的影响。研究表明,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激情。
  关键词:学习效果;深层学习法;表层学习法;学习兴趣
  一、前言
  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尽管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相同,享受的教学资源相同,面对相同的教师,但他们的学习效果却有很大的不同,原因何在?在学生所面对的外在环境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因素只有学生的差异了。那么,学生的哪些差异会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比格斯(Biggs)提出的学生学习模式如图1所示。
  在预测阶段,由于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先修课程、成长环境的种种差异,造成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各不相同。院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的教学环境及教师所营造的课程教学氛围,会使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不同的感知。正是这种感知的差异,促使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进行课程学习,最后得到不同的学习结果。从图1逆向分析可见,学习结果取决于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采用的学习方法至关重要。
  比格斯在研究中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会采用两种不同的学习方法,即“深层学习法”和“表层学习法”。
  深层学习法以理解思想和探寻意义为目的。学生对学习具有一种内在的兴趣,并希望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深层学习法特点是,善于找出规律以及潜在原理,把学习任务同已知知识联系起来,找出所学内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采用深层学习法的学生关注学习目的、意义,善于学习策略的思考,懂得意义是通过词语、文本或者公式来传达的。
  表层学习法把学习看作是来自外界的一种强制性任务,因而试图去应付这些要求。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学生的学习动机具有实用性、工具性的特点,想花尽量少的工夫来完成学习要求。表层学习法的特点是,关注最基本的知识,尽可能准确地去复制这些基本知识,为了考试而不是为了理解而死记硬背。表层学习法的学生似乎对学习十分关注,他们把学习重点放在词语、文本和公式本身,而对学习目的、学习策略缺乏思考。
  为了促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采用深层学习法,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就必须了解学生现有的学习經验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结合院系课程体系建设提供的教学环境及教师所营造的课程教学氛围,使学生产生对于课程感知的差异;了解这些差异对于学习方法选择的影响。我们在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发展基金项目资助下,基于“工程图学Ⅰ”课程开展了相关研究和探讨。
  二、学生课程学习差异性研究
  1.课程初期学生差异分析
  为了了解学生的差异情况,我们针对“工程图学Ⅰ”课程设计了调查问卷,并在开学第一讲课后发放。问卷内容是:(1)迄今为止,你接触过工程图学相关课程吗?(2)你认为工程图学是什么?你有哪些相关知识? (3)你准备如何学习这门课?第一个问题希望了解学生先修知识方面的差异。第二个问题希望反映出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差异,以及对自身所具有相关知识优势的梳理。第三个问题希望反映出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期望和对课程学习心理准备方面的差异,并从中了解学生是否对课程学习感兴趣的信息。
  从返回的问卷看,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已经对课程学习产生了兴趣。这部分学生处于积极主动而非被动应对的状态,极有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法进入课程学习,易于获得好的学习效果。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学习过三视图的画法以及空间几何的基础知识,具有图学的先修知识,这一点对于今后的学习应该是有利的。还有部分学生对课程学习没有表现出兴趣和热情 。
  可以看出,在课程初期、第一讲过后学生的差异明显存在,主要体现在先修知识和学习兴趣方面。这种差异是由学生的先有知识和教师第一讲所营造的氛围作用后给每个学生产生的不同感知造成的。
  2.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差异
  我们在课程中期进行了第二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学习方法的差异。问卷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学习本课程所采用的学习方法是什么?(2)你求出立体表面上的点,完成解题后,会花时间想象立体形态及表面上点的位置吗?(3)截交线、相贯线求解是如何进行的,凭感觉?求点?求解完成后还会思考哪些问题?
  第一个问题可以直接反映学生采用的是深层学习法还是表层学习法。第二个问题便于了解学生对教师所营造的教学环境的感知。第三个问题是针对截交线、相贯线学习,通过学生对解题过程的描述,以及解题前后的思考内容,分析判定学生正在使用深层学习法,还是表层学习法。
  从问卷反馈情况看,一部分学生不仅满足于解题的完成,还会有更多的思考,这显然具备了深层学习的特质。这些学生大多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对课程学习表现出明显的兴趣。还有部分学生喜欢步骤式学习,没有主动思考。即使思考,也仅仅停留在解题对错上,而没有对类似结构、类似题型的更深层次思考,这显然是表层学习的表现。这部分学生在前期问卷调查中尚未对课程学习表现出兴趣。
  3.学生学习结果的差异
  经过为期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每个学生以各自不同的学习方法完成课程学习。从期末考试成绩看,在平时学习中采用深层学习法的同学,他们的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明显高于采用表层学习法的同学的成绩。
  可见学生对于课程学习是否感兴趣、有激情,将直接影响学生采用的学习方法,最终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十分明显的。
  虽然先修知识有利于课程的学习,但是先修知识对于学习效果的影响并非直接关系。如果学生的先修知识和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没有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通常这些学生就不会采用深层学习法,而只是被动地完成课程任务,学习效果不会理想。只有当学生的先修知识和教师所营造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探索,深刻思考,进入深层学习状态,获得好的学习效果。学习效果与学生先修知识的多少没有直接关系。学生先修知识只有和教师营造的课堂氛围融合,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学生就可能采用深层学习法,从而获得好的学习效果。   当学生对课程学习产生兴趣,对课程学习充满期待、有激情,他总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这些学生会调动强大的内动力,积极主动学习,不断寻求适合自己的最佳学习方法。他们在利用课程知识解题时,往往善于通过归类、类比进行思考,易于进入深层学习状态,最终会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
  而那些对课程学习没有产生兴趣、缺乏激情的学生,只是被动应付各种要求,就可能只是被动地、勉强地去学习,学习使他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很难进入深层学习状态。这样的学生常常采用表层学习法,难以获得理想的学习效果。这也验证了古人的一句话:“教人未见其趣,必不乐学。”
  学生课程学习兴趣的差异对学习结果将产生重大影响,教师的早期引导与干预就尤为重要。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关系到课程教学的成功与否。
  三、提升学生课程学习兴趣方法探讨
  1.课程第一讲兴趣点引导
  对于课程第一讲,学生往往都带着好奇心走进教室,如何将学生的这份好奇转化为兴趣和激情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尽可能多视角展示课程特点,力求从不同的角度吸引学生的眼光。使学生了解课程学习与专业的关系、课程学习的特点、课程会提升哪些能力等,寻求学生不同的兴趣点进行激励,力求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课程。
  课程第一讲对于激发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至关重要。但是,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没有得到激发。在接下来的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关注他们,寻求其他方法继续激发他们的课程学习兴趣。
  2.建立学习团队
  为学生组建由4~5名同学组成的学习团队。要求上课时团队同学尽可能坐在一起,方便讨论。在课堂教学环节遇到难点问题,团队同学可以通过讨论给出解答。课后,学习团队作为学习伙伴,可以针对难点问题讨论。思想的碰撞和相互激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激情。
  团队学习不仅使课程中的难点得以及时解决,更为重要的是,在提问和讨论过程中能够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激情。同时,能够了解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便于同学间建立积极的互助、伙伴关系,享受团队学习的乐趣,有助于提升课程学习的兴趣。交流沟通的过程也是联络感情、增进友谊的过程,有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建立,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锻炼和提升。
  3.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找问题、提问题、解答问题,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教师通过提问、解答方式,引导学生找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使学生在“一问一答”过程中主动自然地梳理章节重点、难点,更加透彻地理解教学内容。结合团队方式提问、回答,获得个人学习所无法达到的深度和难度,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易于进入深层学习状态。
  4.及时反馈学生作业信息,并给予适当的评定
  作业批改不仅仅给出对错,要指出错误。学生拿到批改后的作业能够知道错在哪里,能够从作业反馈中获得收获。对于作业完成好的学生,不仅给予等级,必要时给出文字性的评语或特殊评语,并加以鼓励。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学习的结果,这会起到激发学习动力的作用。当学生知道自己的状况、成绩,可以激起进一步学好的愿望,同时又可通过反馈的作用及时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改正,并激发起上进心。
  5.积极的心理暗示
  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心理上亲近课程,让学生给自己心理暗示:“我有兴趣学好这门课”“我喜欢这门课”等,以一种好奇眼光看待这门课程。寻找积极的情绪体验情感是滋生兴趣的催化剂,积极的情感体验会使人将一种行为进行下去。要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调节好自己的情感,不是抱着消极的或应付的态度去学习,而是努力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乐趣和满足,寻找课程学习对自己成长的种种帮助。这些都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高。
  6.引导学生关注课程的过程学习
  课程学习有难度往往是把双刃剑,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和斗志,也可以使学生产生紧张和焦虑。有些学生甚至在课程开始就关注课程考试,梦想获得一个理想的分数,似乎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就是为了过考试这一关。这种学习状态对学习效果影响很大,教師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课程的过程学习,享受过程学习的快乐。
  四、结束语
  学生间的差异可能是多方面的。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激情的差异,则是对学生课程学习产生重大影响的差异。教师要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学习的不同阶段寻求采用不同的方法激励不同的学生。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各自对课程学习的兴奋点,并点燃它。教师有激情教授这门课,就会感染学生有激情学习这门课。
  参考文献:
  [1][澳]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 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 潘红,陈铿明,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李旦,王娜君,陈明君. 引导—激发—鼓励式课程设计指导方法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3]贺阳. 语言学概论教学与理论运用能力培养[J].中国大学教学,2015(11).
  [4]凌斌. 改造我们的教学:以法学教育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0(2).
  [5]马丽霞,唐景林. 机械类专业电气控制技术试验课的探讨与实践[J].教学研究,2007,30(6).
  [6]彭熙伟,廖晓钟,冬雷. 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6(1).
  [责任编辑:夏鲁惠]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工科背景下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是每个仪器类专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本文以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为例,分析了新工科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和地方高校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理念的仪器类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以实际案例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新工科;仪器类专业;产出导向;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新工科视域下的人才培养改革不仅需要创新一批新专业,而且需要通过工科专业
期刊
摘 要:概述了国内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背景和建设历程,结合国际发展趋势,以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发展走向为切入点,深入解析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地球科学自身的学科特点,阐明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课程基础和目标成果等,为实质性推动我国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群建设、扩大和深化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提高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奠定基础。  关键词:地球科学;在线开放课程;课程群建设  随着
期刊
摘 要:当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学习技术不断成熟,从基础设施、计算模式、信息资源、信息应用等多个维度的技术进步来看,信息社会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对中国的计算机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新的思考、评估与重构。本文旨在以上海交通大学软件工程專业为具体案例,讨论并探索当前中国计算机类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类本科专业知识体系发展的三个阶段
期刊
摘 要:思维导图作为近年来新兴的可视化辅助教学技术手段,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设计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结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的多年教学实践,将思维导图模式应用到环境工程专业课程的本科教学中,优化了课程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创新思维能力、归纳总结及总体规划能力。  关键词:环境工程;思维导图;教学方法;能力素质提升;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发散性思维具体化的方
期刊
摘 要:本科教学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居于核心地位。为全面推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改革,需要设计并开展全程、全面、全员参与的教学影响力评估。本文基于近年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在新建实验课程中的实践并结合国外相关报道的经验,围绕评估全程、全面和全员参与的三个原则展开讨论。在总结国内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强调了在教学影响力评估中容易被忽视的若干方面,希望能为营造全方位的融合育人氛围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学
期刊
摘 要:复杂软件能力培养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一项核心任务,特别是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软件能力内涵丰富,涉及需求、设计、实现、测试和维护等多维度能力。依托作者团队所负责的本科生“面向对象设计与构造”课程,对复杂软件能力的内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一种大小周期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方法,其中大周期强调实践作业间的迭代,小周期强调一次作业中的过程控制。最后,通过实际教学所
期刊
摘 要:采用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探讨教师中心和学生中心两种教学法对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堂教育的教学效果。发现相对于体育课程班,学生中心教学法的实验班能显著提升学生心理素养,教师中心的心理讲授班使学生心理资本下降,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验式教学;教师中心;学生中心  一、前言  从教学法发展的角度来说,当下大学教育有两种教学取向:“教师中心”和“学习者中心”[1,2]。“教师中
期刊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创客教育理念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基于应用型人才创客的十大特质,为对接区域产业需求,确立了“创客型人才”的分类标准及内涵。通过聚焦“创客式教育”的五大内涵,探索重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创客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当前,我国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面临着新形势变化。全国现有普通本科高校1 000余所,其中90%是地方高校,成为人
期刊
摘 要:任务教学法是翻译教学中较为流行的方法,但目前学界研究的焦点都集中在教学过程与学生身上,而对教师角色的探讨则显得相对滞后。一般论者都将教师定位为任务的设计者与课堂的组织者,笔者认为,这不过是课堂上的表面现象,实际上教师不仅要在课后做大量的准备工作,还要在课堂上发挥启发者、评点者的职责。启发的方式有追问式、可视化等多种形式,而评点的主要形式则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因事说理”。  关键词:任务
期刊
摘 要: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技术带动新经济与新产业的迅猛发展,全球化经济与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革,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改革,新工科应运而生。为了支持我国在新时代的创新能力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培养一大批具有可持续竞争力的创新人才。随着我国新工科建设的不断深化,当前的高校教育体系与教学模式在进行着深刻变革。本文从面向可持续竞争力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探讨实现新工科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视角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