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休闲娱乐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而娱乐新闻报道则因其轻松活泼的形式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但娱乐新闻报道在内容选择和报道形式上容易受受众猎奇、窥私心理的影响,使娱乐新闻报道有低俗化趋势,甚至出现假新闻。面对着娱乐新闻报道这一发展迅猛又利弊明显的新闻品种,我们必须及时总结娱乐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以利于推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娱乐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
(一)娱乐新闻成明星新闻
娱乐新闻因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征,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人的喜爱,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明星的追捧和社会造星工业的快速发展,娱乐新闻几乎成了明星新闻的代名词。翻开报纸上或点开网页中的娱乐版块,标题醒目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地均是关于明星名人的报道。如某明星和某明星传绯闻、明星结婚生子等。特别是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更是在娱乐界掀起轩然大波,本是一位男明星与多位女明星之间的私事,却在顷刻间震惊了全世界,从娱乐界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再到司法部门的介入,该事件不仅是小小娱乐圈的事了,进而演变为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大事,直到两年后才得以平息。某些媒体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理,甚至不顾社会道德专以揭露明星隐私为主,只为争夺更多受众眼球。
(二)假新闻大行其道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娱乐新闻,为的就是缓解日常工作压力,满足窥私心理等,但所需仍是真实的娱乐新闻,面对娱乐圈里的是是非非、随意炒作,人们不得不睁大了眼睛并频繁关注。如2009年初,香港某女艺人大爆料香港无线(TVB)某男艺人是“魔术咸猪手”,紧接着又有不少女艺人站出来亲身爆料证实此事,结果几经猜疑之后发现只是一番炒作,倒是TVB旗下的所有男女艺人们又被人们重新关注了一遍,甚至某些人因此借机得以重新上位;还有某国际女影星与外籍男友扑朔迷离的婚讯,着实让人们被牵着鼻子来来回回了好些回合。面对如此多的娱乐假新闻,人们本是想通过娱乐新闻享受一下,放松心情,反而得花更多的脑力和精力来辨别报道是否属实,并开始怀疑娱乐圈的娱乐精神,对媒体逐渐失去信心。
(三)内容趋向低俗化
为取悦读者和市场,一些媒体故意降低品味和格调,特别是一些游走在道德边缘的娱记、狗仔,欲以低俗不堪的新闻内容创造可能的收视狂潮,皆以星、腥、性来吸引受众,内容低俗,暴力色彩浓,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破坏社会道德观、价值观,造成是非混淆、趣味下降,造成人们对社会的真实状态产生扭曲。如清华某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某硕士虐杀小猫等,甚至还附带将整个虐猫过程的视频传上网络。如某晚报在报道一篇关于女性减肥的新闻时,使用了这样的新闻标题:《小姐,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在报道春节期间,面对突破一亿条短信的新闻时,又使用了《信生活,一年一次高潮》的标题。无论是新闻标题到文字内容或是网络视频,内容都让人“惨不忍睹”。
二、娱乐新闻报道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面对突来的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自然更愿意选择轻松的、娱乐性强的新闻来缓解压力,于是当普通的刺激不足以满足所有的欲望时,猎奇心理又促使人们不断去追求更离奇、更匪夷所思的东西。因此“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尤其在受到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媒介出现低俗化倾向的影响后,追求新鲜和刺激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争相以谈论他人,尤其是外表光鲜艳丽的名人隐私为乐。
(二)受众需求的变化。
受众最广泛的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如好奇心、求异心理等,说到底,与性爱、冲突、猎奇等本能有关,这些兴趣是人的“原始兴趣”,虽然因政治背景、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心理个性、地域特点不同而有些个体差异,但总的趋势和方向性基本一致。人们除了想知道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状态,也想了解外表穿着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离开公共场合后又是什么样子,于是媒体报道的娱乐新闻为人们的“原始兴趣”带来了极大地满足。
(三)媒体观念的偏差。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大部分传媒机构纷纷走向产业化经营的轨道,采用纯商业化的运作机制,自负盈亏成为传媒机构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面对利润的诱惑,媒体更愿意选择成本低且受欢迎的娱乐新闻来取代严肃的政治、经济类的新闻;并且随着某些媒体人责任感的淡化,只知一味地追求高收视率或点击率,全然不顾事件的真实性,甚至为了创收,不惜编造虚假新闻欺瞒受众的事情屡屡发生。
(四)新兴的网络表现形式。
在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人们渴望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并参与到讨论当中,而网络博客、播客、微博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恰好为有这样需求的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博客等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一对多”,是所谓的“集市”模式。这种交互传播,使得博客等有可能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因为某种一致性或相关性,自发地联系起来,形成信息共享。信息的发布或发表有着极大地自由,这导致有些人为了获得关注而发布一些内容、格调低俗的信息,从而污染了整个网络环境。
三、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要想营造一个和谐、高雅的娱乐新闻生产空间,与信息源、传播媒介、受众是密不可分的。解决娱乐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应该从报道对象,报道媒体和受众三方面共同入手:
(一)报道对象方面。
低俗的娱乐新闻与当下娱乐的低俗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明星又是娱乐新闻的主要制造者,艺人们一方面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出镜率,另一方面又为宣传自己的演绎作品,以求得到更多的利润,有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自我炒作,正面形象要树立,反面消息也“曝光”,借助媒体报道以争得更多受众眼球,而媒体也能借助明星隐私、绯闻等新闻报道获得“双赢”,如此恶性的循环,只会让娱乐新闻越来越变相,整个娱乐新闻生产环境越来越糟糕。因此,明星应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尊重艺术、尊重喜爱他们的受众,特别对青少年应给予正面、健康的形象引导。
(二)媒体方面。
传播者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发起者”,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众传播中的低俗化的产生就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假新闻方面,对于用惯此类伎俩的明星们来说见怪不怪,但对于享有知情权的受众来说,伤心受骗事小,对媒体失掉信任感才事大。因此,当面对促使娱乐新闻变相的经济利益摆在面前时,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人员,应该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筛选报道的内容,提供给受众多一些社会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事件;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写出真正具有娱乐精神的文字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三)受众方面。
受众看似是在被动地接收娱乐信息,但有时也会无形地加速事实恶化。如2008年的艳照风波说到底就是公众侵犯个人的事件。群众往往是无意识集体,也正是因为无意识,力量才特别地强大。若不是电脑维修者恣意传播那些私人照片,而其他网民们也争相传播的话,也许事情不会演变成最后无法收拾的结局。其实该道歉的不应是那些受伤害的女明星,而应是传播照片的公众。因此,受众也应该懂得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播和发表合理范围内的东西。
四、小结
娱乐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担者精神产品的生产。因此,媒体向受众提供的娱乐新闻,并不是单纯地提供明星隐私、纠纷或是桃色事件,它应该更多地关注娱乐产品本身,不要让它一再地变相而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东西,也是娱乐产业最应该突出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浩.娱乐新闻低俗化现象探析[J].青年记者,2008(5).
(作者简介:潘艳,女,汉族,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
一、娱乐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
(一)娱乐新闻成明星新闻
娱乐新闻因其娱乐性、趣味性、通俗性的特征,受到了大众尤其是广大青年人的喜爱,特别是随着人们对明星的追捧和社会造星工业的快速发展,娱乐新闻几乎成了明星新闻的代名词。翻开报纸上或点开网页中的娱乐版块,标题醒目的头版头条无一例外地均是关于明星名人的报道。如某明星和某明星传绯闻、明星结婚生子等。特别是2008年的“艳照门”事件,更是在娱乐界掀起轩然大波,本是一位男明星与多位女明星之间的私事,却在顷刻间震惊了全世界,从娱乐界到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再到司法部门的介入,该事件不仅是小小娱乐圈的事了,进而演变为涉及社会安全稳定的大事,直到两年后才得以平息。某些媒体正是抓住了人们的好奇心理,甚至不顾社会道德专以揭露明星隐私为主,只为争夺更多受众眼球。
(二)假新闻大行其道
人们之所以如此关注娱乐新闻,为的就是缓解日常工作压力,满足窥私心理等,但所需仍是真实的娱乐新闻,面对娱乐圈里的是是非非、随意炒作,人们不得不睁大了眼睛并频繁关注。如2009年初,香港某女艺人大爆料香港无线(TVB)某男艺人是“魔术咸猪手”,紧接着又有不少女艺人站出来亲身爆料证实此事,结果几经猜疑之后发现只是一番炒作,倒是TVB旗下的所有男女艺人们又被人们重新关注了一遍,甚至某些人因此借机得以重新上位;还有某国际女影星与外籍男友扑朔迷离的婚讯,着实让人们被牵着鼻子来来回回了好些回合。面对如此多的娱乐假新闻,人们本是想通过娱乐新闻享受一下,放松心情,反而得花更多的脑力和精力来辨别报道是否属实,并开始怀疑娱乐圈的娱乐精神,对媒体逐渐失去信心。
(三)内容趋向低俗化
为取悦读者和市场,一些媒体故意降低品味和格调,特别是一些游走在道德边缘的娱记、狗仔,欲以低俗不堪的新闻内容创造可能的收视狂潮,皆以星、腥、性来吸引受众,内容低俗,暴力色彩浓,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破坏社会道德观、价值观,造成是非混淆、趣味下降,造成人们对社会的真实状态产生扭曲。如清华某学生用硫酸泼熊;复旦某硕士虐杀小猫等,甚至还附带将整个虐猫过程的视频传上网络。如某晚报在报道一篇关于女性减肥的新闻时,使用了这样的新闻标题:《小姐,你的肉多少钱一斤?》;在报道春节期间,面对突破一亿条短信的新闻时,又使用了《信生活,一年一次高潮》的标题。无论是新闻标题到文字内容或是网络视频,内容都让人“惨不忍睹”。
二、娱乐新闻报道现存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面对突来的生活、工作的巨大压力,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自然更愿意选择轻松的、娱乐性强的新闻来缓解压力,于是当普通的刺激不足以满足所有的欲望时,猎奇心理又促使人们不断去追求更离奇、更匪夷所思的东西。因此“道德没有了,审美没有了,剩下的只有与大脑相脱离的感官和肉身。感官与大脑脱离,全部活动就变成对视听觉的刺激,以及各种变着花样的刺激。”尤其在受到二十世纪90年代美国媒介出现低俗化倾向的影响后,追求新鲜和刺激似乎成为一种时尚,人们争相以谈论他人,尤其是外表光鲜艳丽的名人隐私为乐。
(二)受众需求的变化。
受众最广泛的兴趣是非社会属性的,如好奇心、求异心理等,说到底,与性爱、冲突、猎奇等本能有关,这些兴趣是人的“原始兴趣”,虽然因政治背景、社会地位、职业特征、文化水平、心理个性、地域特点不同而有些个体差异,但总的趋势和方向性基本一致。人们除了想知道周围其他人的生活状态,也想了解外表穿着光鲜亮丽的明星们在离开公共场合后又是什么样子,于是媒体报道的娱乐新闻为人们的“原始兴趣”带来了极大地满足。
(三)媒体观念的偏差。
由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我国大部分传媒机构纷纷走向产业化经营的轨道,采用纯商业化的运作机制,自负盈亏成为传媒机构面临的首当其冲的问题。面对利润的诱惑,媒体更愿意选择成本低且受欢迎的娱乐新闻来取代严肃的政治、经济类的新闻;并且随着某些媒体人责任感的淡化,只知一味地追求高收视率或点击率,全然不顾事件的真实性,甚至为了创收,不惜编造虚假新闻欺瞒受众的事情屡屡发生。
(四)新兴的网络表现形式。
在网络资源发达的今天,人们渴望及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了解其他人的想法,并参与到讨论当中,而网络博客、播客、微博等新的传播形式的出现恰好为有这样需求的人们提供了更大的方便。博客等的传播方式颠覆了传统媒体的“一对多”,是所谓的“集市”模式。这种交互传播,使得博客等有可能把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因为某种一致性或相关性,自发地联系起来,形成信息共享。信息的发布或发表有着极大地自由,这导致有些人为了获得关注而发布一些内容、格调低俗的信息,从而污染了整个网络环境。
三、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
要想营造一个和谐、高雅的娱乐新闻生产空间,与信息源、传播媒介、受众是密不可分的。解决娱乐新闻报道的现存问题,应该从报道对象,报道媒体和受众三方面共同入手:
(一)报道对象方面。
低俗的娱乐新闻与当下娱乐的低俗化是密不可分的,而明星又是娱乐新闻的主要制造者,艺人们一方面为了提高知名度和出镜率,另一方面又为宣传自己的演绎作品,以求得到更多的利润,有时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进行自我炒作,正面形象要树立,反面消息也“曝光”,借助媒体报道以争得更多受众眼球,而媒体也能借助明星隐私、绯闻等新闻报道获得“双赢”,如此恶性的循环,只会让娱乐新闻越来越变相,整个娱乐新闻生产环境越来越糟糕。因此,明星应不断提高艺术修养,尊重艺术、尊重喜爱他们的受众,特别对青少年应给予正面、健康的形象引导。
(二)媒体方面。
传播者作为整个传播过程的“发起者”,对信息的选择和传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众传播中的低俗化的产生就和媒体从业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价值观有很大关系。尤其是假新闻方面,对于用惯此类伎俩的明星们来说见怪不怪,但对于享有知情权的受众来说,伤心受骗事小,对媒体失掉信任感才事大。因此,当面对促使娱乐新闻变相的经济利益摆在面前时,作为“把关人”的媒体人员,应该担起社会责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格筛选报道的内容,提供给受众多一些社会道德风气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健康、积极、向上的娱乐事件;同时努力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写出真正具有娱乐精神的文字来陶冶人们的情操。
(三)受众方面。
受众看似是在被动地接收娱乐信息,但有时也会无形地加速事实恶化。如2008年的艳照风波说到底就是公众侵犯个人的事件。群众往往是无意识集体,也正是因为无意识,力量才特别地强大。若不是电脑维修者恣意传播那些私人照片,而其他网民们也争相传播的话,也许事情不会演变成最后无法收拾的结局。其实该道歉的不应是那些受伤害的女明星,而应是传播照片的公众。因此,受众也应该懂得自律,增强社会责任感,传播和发表合理范围内的东西。
四、小结
娱乐已经成为我们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承担者精神产品的生产。因此,媒体向受众提供的娱乐新闻,并不是单纯地提供明星隐私、纠纷或是桃色事件,它应该更多地关注娱乐产品本身,不要让它一再地变相而一发不可收拾,这才是我们真正应该关心的东西,也是娱乐产业最应该突出的东西。
参考文献:
[1]李良荣.新闻学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张浩.娱乐新闻低俗化现象探析[J].青年记者,2008(5).
(作者简介:潘艳,女,汉族,武汉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在职硕士研究生,长江大学文理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新闻传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