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课”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社会上引起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广泛讨论,大家对“微课”的认识也从最初的陌生到慢慢的熟悉,最终尝试着如何将“微课”运用到实践教学当中。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应用微课促进大学语文的教学成为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关注的热点。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教学;应用;大学语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微信”“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到“微课”,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被这些紧紧环绕。随着2012 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也开始关注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有益的补充。
一、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并且可以将知识更快并范围更广地传播出去。它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完全取代,以下将从二者的特点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所进行分析。
1.形式上的差别
(1)微课“小而精”,传统课堂系统性更强
微课从“微” 字入手,对于高校课堂而言,一堂微课最佳的时间为10-20分钟,便于将知识点讲解清楚。而传统课堂一节课45分钟,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一般会将一次课也就是90分钟作为完整的授课时间,这样能系统的梳理该课程的脉络,这就是传统课程的绝对优势。但是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期集中,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够生动,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长就会打折扣,这也是传统课堂为什么要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因所在。
(2)微课更有趣生动
微课因为是视频教学,所以在后期制作上可以有很多试听上的享受,比如视频、背景音乐以及旁白的应用,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浙江传媒学院刘超老师讲授的“语言表达技巧之《节奏的运用》”,从刘老师教学风采的展示,到课堂之上与学生的绝佳互动,再加上完美的拍摄场地、设施,以及视频、专业配音朗诵的使用,都让这节获奖课程当之无愧。反观笔者所处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时机合适,我们也会在课堂上使用视频之类的网络资源,一般这种时刻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唯一受制约的就是资源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能有合适的视频资料展示,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
2.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不同
因为微课时长短、视觉效果佳、解决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所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或者课后,借助于网络或者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来学习微课。时间可以自行选择,灵活性大。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教室)和规定的时间(课时)开展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要实现某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讲授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这是被千百年来教学实践所证明的。”1而且,课堂教学有着微课难以拥有的特点,那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微课都是视频资源,虽然在视频中我们能看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也有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但那些都是设计好的,即使没有特别的设计,视频中的学生跟看视频的学生对老师所讲授内容的反应肯定不会一样,这是个体差异问题。而作为老师能对学生的不同反应作出相应教学细节的调整,也是其展现个人魅力的时机,是对其课堂随机反应能力的考验,这个过程修炼的就是教学的艺术。
所以,从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特点出发,微课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但传统课堂可以应用优秀的微课资源来优化教学效果,微课更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生课外的自学时间里。
二、 微课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通过对两次微课大赛作品的深入解析,发现大学语文类的微课大多集中在对短篇诗歌的分析上。既然微课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那么下一步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制作成微课就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以承担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做了如下探索:
1.侧重难点知识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对于大学语文而言,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古文,如果我们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提前制作成微课视频,这在短时间里抓住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还是很有效果的。以本校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文中重点句子“刑不上大夫”是我们教学讨论时的重点,如果我们把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微课视频,不仅从视听效果上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同时老师也可以从讲解中跳脱出来,避免了听觉疲劳,更有益的是放到网上后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再次复习。
2.情境性、艺术感的微课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
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尤其大学生。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司马迁、杜甫等都曾经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对他们后来的成就起着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客观限制没有去过实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情境性的微课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比如微课《走走张继的枫桥》,它的形式非常好,将文学的气息融入到日常的游玩中,不仅丰富了游玩的内涵,更是教会了大家一种读书和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讲到作者生平,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图片或者游览视频(这个有些困难)制作成微课,比如说杜甫草堂、孔孟故居、司马迁祠墓等等,经过这样的补充,学生才能将作者了解得更为饱满,更具个性,不会学完了之后回想觉得每个名人的生平都那么相似。
充满艺术感的文学欣赏类的微课更能促進大家的学习,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目前做的还比较超前,如李平教授的“《荷塘月色》的烦恼”。该课采取了一条“唯美化”的路线:首先,邀请专业的播音员分三段朗诵了作品的原文;其次,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最后,设计了对比强烈的男女声作为讲授和旁白。经过这样的 “艺术” 加工,一节原本浅显枯燥的常识性的学习课程,就变成了一个抒情优雅的艺术性的欣赏节目。
总之,微课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挑战,比如制作微课的场地、设备、技術水平,这都是实际困难。另外,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很关键,如果制作太粗糙的话,则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如何做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效结合,不仅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能在多种形式的启发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则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努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2]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http://weike.enetedu.com.
[3]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4]吴蝉,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
【关键词】:微课;传统课堂教学;应用;大学语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悄悄地发生了变化,从“微信”“微电影”“微访谈”“微小说”到“微课”,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被这些紧紧环绕。随着2012 年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的开展,越来越多的高校教师也开始关注这一新的教学方式。微课,能够很好的促进大学语文课堂的教学,是有益的补充。
一、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关系
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形式,需要依托于互联网和移动终端设备。通过互联网这个媒介,能够促进课堂教学与互联网相结合,并且可以将知识更快并范围更广地传播出去。它的出现对传统课堂有一定程度的冲击,但更多的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而不是完全取代,以下将从二者的特点以及各自适用的场所进行分析。
1.形式上的差别
(1)微课“小而精”,传统课堂系统性更强
微课从“微” 字入手,对于高校课堂而言,一堂微课最佳的时间为10-20分钟,便于将知识点讲解清楚。而传统课堂一节课45分钟,对于大学语文这门课程,一般会将一次课也就是90分钟作为完整的授课时间,这样能系统的梳理该课程的脉络,这就是传统课程的绝对优势。但是从课堂效果上来看,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长期集中,如果教师的讲课不够生动,那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时长就会打折扣,这也是传统课堂为什么要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因所在。
(2)微课更有趣生动
微课因为是视频教学,所以在后期制作上可以有很多试听上的享受,比如视频、背景音乐以及旁白的应用,极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浙江传媒学院刘超老师讲授的“语言表达技巧之《节奏的运用》”,从刘老师教学风采的展示,到课堂之上与学生的绝佳互动,再加上完美的拍摄场地、设施,以及视频、专业配音朗诵的使用,都让这节获奖课程当之无愧。反观笔者所处学校的大学语文课堂教学,只要时机合适,我们也会在课堂上使用视频之类的网络资源,一般这种时刻学生的注意力都会被吸引,唯一受制约的就是资源有限,不可能每节课都能有合适的视频资料展示,所以,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的问题。
2.学习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不同
因为微课时长短、视觉效果佳、解决的问题更有针对性,所以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或者课后,借助于网络或者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来学习微课。时间可以自行选择,灵活性大。而传统课堂教学不同,“课堂教学是在一个封闭的空间(教室)和规定的时间(课时)开展的有明确目标的教学活动。 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空间内要实现某个明确的教学目标, 教师讲授是一种最有效、最经济的方式,这是被千百年来教学实践所证明的。”1而且,课堂教学有着微课难以拥有的特点,那就是师生间的互动。微课都是视频资源,虽然在视频中我们能看到真实的教学场景,也有师生间的教学互动,但那些都是设计好的,即使没有特别的设计,视频中的学生跟看视频的学生对老师所讲授内容的反应肯定不会一样,这是个体差异问题。而作为老师能对学生的不同反应作出相应教学细节的调整,也是其展现个人魅力的时机,是对其课堂随机反应能力的考验,这个过程修炼的就是教学的艺术。
所以,从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的不同特点出发,微课不能取代传统的课堂,但传统课堂可以应用优秀的微课资源来优化教学效果,微课更可以作为教学资源补充到学生课外的自学时间里。
二、 微课应用于大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
通过对两次微课大赛作品的深入解析,发现大学语文类的微课大多集中在对短篇诗歌的分析上。既然微课是对传统课堂的有益补充,那么下一步选择什么样的题材、内容制作成微课就是我们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笔者以承担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为例,做了如下探索:
1.侧重难点知识的微课应用于课堂教学
对于大学语文而言,教学内容包含大量的古文,如果我们对于一些重难点知识提前制作成微课视频,这在短时间里抓住学生注意力,调节课堂气氛还是很有效果的。以本校为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选择了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文中重点句子“刑不上大夫”是我们教学讨论时的重点,如果我们把这个知识点的讲解制作成微课视频,不仅从视听效果上带给学生新鲜的体验,同时老师也可以从讲解中跳脱出来,避免了听觉疲劳,更有益的是放到网上后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可以再次复习。
2.情境性、艺术感的微课作为课堂之外的补充
对于知识的学习不能局限于课堂,尤其大学生。古人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像司马迁、杜甫等都曾经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这对他们后来的成就起着重要的影响。当学生因为客观限制没有去过实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情境性的微课让他们如同身临其境。比如微课《走走张继的枫桥》,它的形式非常好,将文学的气息融入到日常的游玩中,不仅丰富了游玩的内涵,更是教会了大家一种读书和生活的态度和方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讲到作者生平,那么我们也可以采用一些图片或者游览视频(这个有些困难)制作成微课,比如说杜甫草堂、孔孟故居、司马迁祠墓等等,经过这样的补充,学生才能将作者了解得更为饱满,更具个性,不会学完了之后回想觉得每个名人的生平都那么相似。
充满艺术感的文学欣赏类的微课更能促進大家的学习,国家开放大学“5分钟课程网”目前做的还比较超前,如李平教授的“《荷塘月色》的烦恼”。该课采取了一条“唯美化”的路线:首先,邀请专业的播音员分三段朗诵了作品的原文;其次,配以优美的画面和音乐;最后,设计了对比强烈的男女声作为讲授和旁白。经过这样的 “艺术” 加工,一节原本浅显枯燥的常识性的学习课程,就变成了一个抒情优雅的艺术性的欣赏节目。
总之,微课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还有很多的挑战,比如制作微课的场地、设备、技術水平,这都是实际困难。另外,微课的教学设计也是很关键,如果制作太粗糙的话,则会影响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如何做到微课与传统课堂的有效结合,不仅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而且让学生能在多种形式的启发下获取更多的知识,则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努力的过程。
参考文献:
[1]王竹立,微课勿重走“课内整合”老路——对微课应用的再思考[J],远程教育杂志,2014(5):34-40.
[2]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进展说明[EB/OL].http://weike.enetedu.com.
[3]刘世能,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应用策略[J],教育信息技术,2013(4).
[4]吴蝉,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教导刊,2013(1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