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略“追问”后的精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shijiw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两年来,在“轻负高效”成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大背景下,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笔者也在积极地探索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途径。经过两年来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渐渐明白: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甚至高效。而追问又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可以通过“追问”来实现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以“追问”引路搭桥,突破重难点
  虽然对“有效课堂”的评价指标有多项内容,但最本质的一条是对于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因此,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是优化课堂教学,实现有效课堂的重要方面。而突破教学难点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课堂上以“追问”引路搭桥。
  例如,执教《背影》这篇课文中,“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深沉的父子之情”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较为贴近,所以在设计问题时,要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实践。先让学生在课文中圈出父亲为“我”买橘的动词,并且想象当时的场景。设计问题:父亲为“我”买橘容易吗?在学生讨论过后再追问:(1)你认为哪个动词最能体现父亲为我买橘的艰难?(2)为什么父亲买橘会这么困难呢?(3)既然这么困难,他为什么不让“我”去呢?这几个追问很自然地使学生真切地感悟到父亲与儿子之间的深情“父爱子、子爱父”。也正是这一有效的追问,突破了这篇课文教学的难点。
  二、以“追问”抽丝剥茧,加深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长期以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很多问题都被有意无意地概念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常表现出孤立、肤浅的思维特征。学生在学完作品之后,对于作家作品的认识与理解往往停留在比较模糊的层面,常用贴标签的方法去解读文本。在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借助对学生的追问,引导学生加深对某个问题的理解。
  下面是本人在参加语文骨干教师培训时,记录的一则鲁迅《故乡》课堂实录的部分内容。
  师:刚才带领大家梳理了文章的结构层次,下面请大家在课文原标题“故乡”二字之前加一个定语,并解释你加这个定语的理由。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内成员纷纷发表见解。)
  师:看来,大家讨论得很投入,下面就请各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结果。
  生:我们组认为加萧条、衰败这两个词比较合适,因为第二自然段中的景物描写到:“天气阴晦、冷风呜呜地响、苍黄的天、萧索的荒村”,说明故乡的景象衰败而荒凉。
  生:我们组认为……
  师:前面两个组是根据小说的环境描写来加定语,大家能不能换个角度,如从故乡的人,回故乡时“我”的感受等角度来考虑?
  生:……
  师:你是说很多地方表现了故乡人的迷信,不止这一处吗?
  生:……
  师:这是从人的精神状态方面来考虑的,还有其他答案吗?
  …………
  上述案例中,教师正是通过这些有效的追问,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进行探究。学生自然也就在教师追问的引领下,把思维的方向向深处延伸,从而也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培养。正如有位教学专家所说:“追问能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针对某一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与研究,提供展示思维过程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也正是有效的追问,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加深对问题的理解,才能创造出真正有效的课堂。
  三、以“追问”有效指导,激发反思
  事物的发展是曲折的,学生的成长道路也是坎坷的。在学生学习的道路上也同样存在波折。所以,学生在探索知识的旅途中,同样也会发生错误。不过,有时正因为在师生对话中,学生出现的小错误、小插曲,却使语文课堂充满生机和活力。对于这样的小错误,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教学智慧,通过“追问”进行有效指导,激发学生去自我反思,则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背影》一课教学中,投影:我看见他____着黑布小帽,___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____到铁道边,慢慢____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____过铁道,要____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__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__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师:请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动词。
  学生在动词填空时出现了错误,教师把握时机,及时实施追问:(1)“倾” 和“侧”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2)那么,你认为用哪个词更符合父亲的动作呢?并在学生作出解答后,要求学生用动作表演来加深理解。
  教师的这一追问,让学生通过对问题的反思纠正了错误,提高了学生对字词的品味能力。由此可见,“追问”是激发学生反思、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课堂”的一项重要的教学策略。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事的变迁,偶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偶像是一种精神,一种榜样,它可以作为一种奋斗的动力,或是作为一种精神的支柱,或是作为一种前进的榜样。它是人类不可缺失的食粮,催促和鼓励人们永不懈怠地向前。在五花八门的价值观的当下,偶像有了它的新意义并有着巨大的魅力。  当下,90后中学生这一代都有一种共性的叛逆特征,都有着自己心中的偶像,比如什么体坛明星,什么歌坛明星,什么文坛明星,什么影视明
期刊
“空白”是接受美学里的一个重要概念,指文学本文中未实写出来的或未明确写出来的部分,它们是文学本文已实写部分向读者所暗示或提示的东西。它具有召唤性。这里所说的“空白”,是指文学作品中写得含蓄,留给读者充分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的地方。这些地方,往往是作品中最精彩、最吸引人的“经典之笔”,较耐咀嚼,意味无穷。格式塔心理学告诉我们:不完全的形(即“空白”)呈现于眼前,会引起读者的一种完形心理,产生追求完整、
期刊
初中语文教学涉及的领域广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博学多才,而农村的初中语文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很少,网络则弥补了这个不足。由于网络没有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我们通过网络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料,每位初中语文教师都可以参与到网络初中语文教研活动中来。我们通过网络探讨每一篇课文教学的成功和失败,也可以寻求别人的帮助,让我们的教研活动不再局限于同事之间。网络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教学模式,有着巨大的天然优
期刊
口语交际是一种融听说能力、交往能力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能力。它不仅要求训练每个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要在口语交际中规范口头语言,培养语言交际、待人处事、举止谈吐、临场应变、传情达意等综合能力和基本素质。口语是人们赖以交际和沟通思想的最常用,最快捷的工具。因此,加强口语交际教学,完善课堂教学方法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让学生敢说  学生口语交际中自信心的培养直接影响他们口语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是:“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培养学生说话、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写作的必备前提。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那么怎样正确而高效的培养和发展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就我结合
期刊
古人攻坚,讲求突破,攻其要害,任你金城汤池,只要一点突破,便可土崩瓦解。讲析课文,抓住文眼,任它纷繁复杂,随之牵引,即可化难为易,直接进入阅读氛围,走入作者内心,同时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迅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而文章的标题,往往被称作文章的“题眼”,它是文章精要内容的提炼、概括与浓缩。往往好的标题能透射出文章的内容概要,能使人从这“眼睛”中窥探到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时
期刊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深刻领会“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并在实践中体现它。因为语文这门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她集工具性、人文性于一体。由此我在语文教学中努力去关注学生身心的发展,从备课,上课一直到课下的批改作业,时时刻刻体现人文精神,贯穿以人为本的原则。  (一)备课时不仅参透教材更要吃透学生  参透教材对一个有着扎实专业知识的语文老师来说应该不是难事,再加上科学的发展,高科技已经进入教育领域,教师
期刊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典诗词以其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愫传唱千年不衰,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初中语文新教材也注重了对我国古典诗词的积累,每单元都有诗词诵读,力图通过长期的吟诵、累积来丰厚学生的古文学底蕴。但传统的诗歌教学方法往往比较注重教师的讲解分析、细嚼后的强行灌输,此种做法不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积淀,训练学生的鉴赏能力,更不利于丰富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期刊
新课程标准强调“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每一个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条件和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促进学生特长和个性的发展。”可见,新课标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提高课堂效率,而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课堂语言的运用。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应该是一种载体,一座桥梁,是引导学生走向语言百花园的魔针,是点化学生思维的魔杖。  然而,在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只注重教学
期刊
语文课是很多学生颇感头疼和伤脑的事情,对多数语文教师而言,也是费九牛二虎之力没有收效,甚至从教多年,越教越无头绪,没有好的方法。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学科,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对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有重要影响;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对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解决实际问题也影响颇深。为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继续发展,必须学好语文,打好基础。  笔者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及进行相关的研究,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