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传承,精神的弘扬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ngxiao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化的今天,文化发展形式不再是一个国家的单一传承与发展,而是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与碰撞,这樣就形成了多元文化。而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自然具有多元化特征。多元音乐为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同时也对我国传统器乐的发展构成挑战。目前,我国传统器乐在多元音乐的冲击下显得张皇失措,甚至是停滞不前(部分中国传统器乐的现状)。所以,有必要探讨新形式下我国传统器乐的传承发展之路。
  一、对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现状的思考
  笔者虽在本科阶段学习的是二胡专业,但其实对这一专业了解得不是很到位,而且毕业后并没有对这一专业进行深入学习。因为笔者对二胡这门乐器本来就没有太大的热爱,当初的选择也不是因为兴趣,甚至有时自己会对西洋乐器有极大的兴趣,但自己对此没有感到惭愧。直到看了冯满天在《我是演说家》里的演讲——《民乐,该进入21世纪了》,笔者才感到羞愧,感到震撼……
  冯满天的演讲《民乐,该进入21世纪了》是用自己的“老伴儿”中阮切入到民乐这一话题中的,没用太多华丽的辞藻,没用太多的演讲方法,却震撼人心,让人对民乐的崇敬油然而生,又给了笔者重新学习二胡这门乐器的动力。看了他的演讲,笔者不再认为二胡只是一门简单的中国传统民族乐器,而是认为二胡在古老中华文明长河中产生与发展,不单是声音的传承,更是一种精神的弘扬。
  透过冯满天的演讲,笔者认识到: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脊梁;冯满天对中阮的坚持、热爱、不妥协;现在的很多人在听过冯满天的演讲《老伴儿》后开始关注中阮,并向冯满天咨询孩子学习中阮后能不能考级(有证书)、能不能加分(上大学),关注的并不是中阮本身。他们虽在听冯满天演讲后被中阮“打动”,却并未走进中阮的精神。
  同时,笔者还认识到:现在95%的乐团生活窘迫,演出时台上的人比台下的人多,且演出曲目较少较旧;现在的民乐作曲家为了个人名利,在作曲时注重的不再是音乐内在的表达,而是作曲技巧;民族乐器的教学方式不是中国人自己的,而是参照欧洲音乐体系的教学方法;民族音乐诉说的是这个民族的价值观、民族的真实与善良、民族的勇气与爱;心生疑惑,到底是观众抛弃了民族音乐,还是民族音乐抛弃了观众。
  冯满天的演讲对笔者影响较大,因为笔者从他的演讲中看到的不单是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凄凉现状,更多的是对我国传统乐器及其乐曲——中国传统器乐如何传承和中国传统器乐精神如何弘扬的思考。思考内容如下:一是民乐精神该如何深入人心;二是民乐的教学方式、演奏方式该如何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有效进行;三是民乐的演奏曲目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这几个问题最后都指向一个总的问题,那就是——21世纪的民乐路程该如何行进。
  这个问题也是笔者在看过冯满天的演讲后想要深入了解的。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所看、所听、所知进行探讨:21世纪的民乐路程——声音该如何传承,精神该如何弘扬。
  二、探索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道路
  (一)提高大众对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认识
  目前,我国年轻人可能都不知道部分传统民族乐器的外形,或者没听过我国传统民族乐器所演奏的曲目。这并不能说明大众不喜欢民族器乐,而是我国民族器乐的传播及其与大众的交流出现了问题。所以,想要提高大众对我国传统民族器乐的认识,首先要通过各种方式普及我国传统民族器乐。
  一是我国传统民族器乐可以通过电视节目普及给观众。例如,举办一些深入了解民族民间音乐人的节目,把最有底蕴的知识和最为真实的现状普及给大众,让大众首先知道我国的一些传统民族器乐是什么,把最真实的现状展现在大众面前,可以引发大众的深入思考。
  二是影视作品可以从对我国传统民族器乐有着大贡献的音乐家角度入手进行制作。例如,《刘天华》这部作品就是通过描述民族器乐音乐家的生平,把二胡这门有着我国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民族乐器带入大众的视野。这样观众可以在观看影视作品时潜移默化地接受传统民族器乐的相关知识,而不会感到反感。
  三是把传统民族器乐作为鉴赏课必讲章节进行详细赏析,在赏析过程中通过分类,详细讲解民族乐器的形制及文化内涵,并大量聆听各种民族乐器的代表作。
  (二)激发大众对民族乐器学习的兴趣
  音乐节不单是优秀民乐艺术家演奏传统民乐的舞台,它还需要展现出多元文化环境下民乐与现代音乐、其他民族音乐的融合。经过音乐节的重新包装,中国民乐的深刻内涵可以紧扣时代的脉搏,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而这种新形式的民乐可以吸引年轻人的眼球,有助于培养一批民乐爱好者甚至是追随者。
  (三)把传统民族乐器带入课堂进行教学
  在大学非音乐专业的音乐鉴赏课中,可以把传统民族乐器带入课堂进行教学。大学生在之前接受的音乐教育里,已经对民乐有了一定的认识,通过自媒体也对民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些学生虽然没有进行某一种民族乐器的专业培训,却对民族乐器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笔者学过二胡,而且二胡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它是中国民族音乐的代表符号,有着较强的歌唱性,便于携带。所以,笔者认为,可以把二胡首先带入大学非音乐专业学生的音乐鉴赏课中。具体方法是每节鉴赏课中提到的曲子选一部分用二胡演奏,在课程还有空余时间时,用二胡演奏一些现代流行乐。学生发现、体验过二胡的“无所不能”后,一定会对这种乐器产生兴趣,甚至对我国的民乐精神产生探索欲。
  (四)没有音乐专业的高职院校可以组建民乐队
  虽然现在大部分学生学习民乐是为了考证加分升学,但这在一定程度上普及了一些民乐。所以,可以在没有音乐专业高职院校中搜寻会民乐的学生,音乐教师可以把她们集合起来,先从小的、大众普及度高的民乐合奏曲进行排练,然后根据情况逐步加大难度。这样不仅帮助他们继续民乐之路,丰富了校园音乐文化,更重要的是为民乐的传播发展做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五)合理运用教学方法
  对待民乐专业的学生时要注意教学方法,教师不能单纯使用未做改变的欧洲音乐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方法。但是,人们可以参考欧洲音乐体系的一些方法,如大量丰富的乐曲、扎实的乐理知识以及视唱练耳训练等。我国民乐有着我国的文化精神。例如,二胡虽然在刘天华的改革下使用了十二平均律,但是它的定弦使用的仍是五度相生律。二胡虽然要有音准,但更多的技巧是滑音,有时候发出的音在欧洲音乐体系是找不到的。因为民乐是要表达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表达我国的文化内涵,所以人们不能用欧洲的音乐体系严苛地对待我国民乐,这样会让我国民乐失去味道,丢失文化精髓。
  (六)组织民乐作曲比赛,评选优秀作品
  人们可以举办一些民乐作曲比赛,筛选出好的民乐作品,不能单纯地以技巧为评判标准,而要结合我国传统文化精神,关注民乐“意”的表达。
  三、结语
  中国民乐有着几千年的历史沉淀,并经历了无数的考验,中国民乐的传承和发展是当前刻不容缓、应该且必须做的事情。使用上述方法,可以使中国民乐不至于被遗忘,还可能使我国民乐更上一层楼。无论是人们所熟知的琴曲《高山流水》还是二胡曲《二泉映月》都像那潺潺的流水,可以带领人们去发现独特的声音、高尚的精神,这声音与精神都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所以,在新世纪民乐发展的过程中,人们一定要记住一个宗旨,那就是“声音要发展,精神要弘扬”。
  (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方琰(1993-),女,山西临汾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音乐与舞蹈学。
其他文献
近日,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最终获奖作品揭晓,90后新锐作家王占黑以《空响炮》摘得桂冠,从13位初选入围作家和5位决选作家中脱颖而出,成为宝珀·理想国文学奖作者名单里的最强黑马。  该奖项由阎连科、金宇澄、唐诺、许子东、高晓松五位评委共同选出,颁奖词中写道:“90后年轻作家努力衔接和延续自契诃夫、沈從文以来的写实主义传统,朴实、自然,方言入文,依靠细节推进小说,写城市平民的现状,但不哀其不幸,也不
期刊
首届南丁文学奖于2018年9月29日在河南省文学院揭晓,周大新以其长篇新作《天黑得很慢》荣获10万元大奖。  南丁文学奖是为纪念南丁先生在中原作家群建设和文学创作方面的成就,推动新时代中原作家群创作繁荣,由瓦库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出资设立的,评奖秘书处设在河南省文学院。  首届南丁文学奖共有10部作品提名进入终评,分别是《梁光正的光》(梁鸿),《吃瓜时代的儿女们》(刘震云),《寐语》(张鲜明),《
期刊
少女怀春 少男钟情  丁香树亦情窦初开  羞涩地露出美丽脸庞  敞开藏着秘密的芳心  一串串 一簇簇  白的纯洁  紫的坚贞  红的热烈  少男少女  坐在鲜花盛开的树下  情不自禁地  相拥相亲 卿卿我我  丁香花激动不已  模仿著相同姿态  他们热恋了  丁香花暗暗送出  幽幽清香
期刊
由中国作家协会和共青团中央举办的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9月24日在京开幕。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开幕式强调,个人的创作只有根植于人民生活的大地上,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养分和力量;希望青年作家向生活学习,向人民学习,向文学经典学习,珍爱文学,贴近生活,叩问良知,诚实写作。  记者从会上了解,中国各地作协(文学院)的签约作家,80%以上是有发展潜力、创作活跃的青年作家、评论家。青年作家涌现出一大批思
期刊
常青藤急匆匆爬上窗户  紫罗兰焦虑探头观望  雨不顾一切敲打芭蕉  心绪透过长空守望  惊恐的火龙乱窜乍响  一股凉风乘虚而入  吹遍全身每个角落  所有欲望暴露无遗  一阵蛙声叫停了雨神  蝉的歌声也随之嘹亮  彩虹晾開太阳心事  层层叠叠搭七色彩桥  风喘着粗气  着了迷地周旋  刚回过神的树  兴奋地披上霓裳  放飞的思绪  染上七彩炫光
期刊
李光洙作为朝鲜近代文学的先驱作家,享有无数赞美与批判,是风靡一时的人物。李光洙在文学上提出了许多新概念,也影响了很多作家的创作,对于朝鲜近现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极大的贡献,同时也奠定了韩国现代文学的基础。李光洙的小说及作品代表了当时民族资产阶级的启蒙主义和理想主义倾向,其中,启蒙主义是李光洙最具代表性的文学观。  李光洙是韩国文学现代化过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光洙的文学功绩代表了
期刊
“江南三部曲”中,格非一方面呈现中国百年乌托邦历程下的爱情悲剧,另一方面塑造了一系列极具生命力的女性形象,本文以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变迁为切入点,直指当下女性生存状态,并探究孤岛主题中隐藏的格非的女性观。  一、“江南三部曲”概述  20世纪90年代,经过早期先锋的探索,格非的作品开始回归传统,关注人物自身的细节,女性形象也一点一点从平面走向立体,新世纪的“江南三部曲”中,女性形象的饱满度随着格非作品
期刊
鲁迅在1918-1922年所创作的短篇小说集合,被称为《呐喊》。鲁迅的《呐喊》描绘出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时期的真实社会生活写照,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状态,对中国的一些陈腐思想及旧制度的抨击,充分表现出鲁迅忧国忧民、心怀天下的爱国情怀,展现出其变革旧中国制度的决心。本文从作者主观意识出发,对《呐喊》做出解析。  《呐喊》这部小说集包含鲁迅所写的14部短篇小说,这部小说集于1923年8月由北京新潮出版社
期刊
“白毛女”的故事和喜儿的形象在中国是妇孺皆知,人们根据当时革命战争的现实状况进行提炼和加工,创作了《白毛女》电影、歌剧、舞剧等。本文以1972年上海市舞蹈学校改编的芭蕾舞电影作为探讨对象,从电影的内容、形式、表演形态、音乐和舞蹈等方面做详细阐述。  一、从民间传说到电影“白毛女”  20世纪30年代末,晋察冀边区流传着“白毛仙姑”的故事。传说,在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法力
期刊
人们对柳永《雨霖铃》的传统教学理解和处理多是定位在词人浓重的离情别绪中,对于作者在离别情背后的思考不够,对文本解读不够到位。本文创新之处在于鲜明提出柳永表达的离别情里蕴有丰富的内涵——三重离别情。一是柳永表达对亲密恋人的伤心离别情,二是柳永表达对红颜知己的无奈离别情,三是表达对过去自己的痛楚离别情。通过三重离别情感的分析思考,本文旨在启发读者对《雨霖铃》有新的深度和高度解读。  柳永《雨霖铃》描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