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丑陋的中国人》一书而蜚声海内外的台湾著名作家柏杨,拥有庞大的读者群。但是,人们对他的爱情生活知之甚少。实际上,柏杨一生有过五次婚姻,这些婚姻不仅照见其人生经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历史的沧桑与变迁。
只为孝心,没有感情
柏杨,原名郭定生,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39年12月,高中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柏杨被父亲召唤回家,等待他的,是一场以“冲喜”为名义的封建包办婚姻。柏杨的新婚妻子叫艾绍荷,比他大三岁。
柏杨结婚后没几天,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艾绍荷是个温顺、善良的农村女子,在一片混乱当中,她不声不响地操持着家务,并希望用自己温存、朴实的心,挽留住新婚丈夫。
可是柏杨希望出去闯一番事业,也存着一丝尽快从包办婚姻里逃离出去的念头。所以,婚后不到一个月,柏杨就告别艾绍荷,离开了家乡。
柏杨从河南辉县到了林县,担任国民党“三青团”分部主任。一年后,柏杨收到姐姐的来信,告诉他艾绍荷生了一个女儿,并嘱咐他务必要请假回家看看了。柏杨给妻子回了信,为女儿起名为冬冬。此时,随着战事吃紧,柏杨接到命令去重庆中央训练班受训。
可是,在重庆的集训班,柏杨因自己的口无遮拦得罪了上司,被集训班除名了。
一见钟情,一别永诀
就在柏杨穷途末路之时,遇到一位叫崔秀英的姑娘,她是河南息县人,在老家时就听说过柏杨是辉县有名的才子。
在崔秀英的帮助下,柏杨在重庆沙坪坝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并找了几份短工。在和崔秀英三个多月的交往中,崔秀英对他的关爱,早已超过了一般的同乡之谊。可是,让柏杨为难的是,自己已有妻女,又如何继续发展和崔秀英的感情呢?崔秀英却坚定地说:“定生,我不在乎你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我看重的是你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所以,我才觉得你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就这样,柏杨和崔秀英同居了。
抗战胜利后,崔秀英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毛毛。看着毛毛,柏杨想到了老家的艾绍荷和冬冬,这让他觉得既对不起结发妻子,也有愧于崔秀英。无奈,柏杨决定去东北,而崔秀英带着孩子先回河南老家。
1947年1月,柏杨出发去东北,路过辉县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得知柏杨马上又要离开家去东北,艾绍荷想带着女儿和丈夫一起走,但是柏杨坚决不同意,他让她在家守着老宅,等他回来。
柏杨一个人在东北打拼了两年。期间,他和崔秀英一直靠书信联系,但是由于战事,他们的信件往往要耽搁很久才能送到对方的手上。战乱让他和崔秀英永远失之交臂了。
性格不合,劳燕分飞
柏杨离开东北后,辗转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瞬息万变的战事让他无处容身。万般无奈之下,他跟着恩师吴文义去了台湾。结果,这让他和在大陆的两个妻子、两个女儿,被永远地分隔在海峡两岸。
在台湾,柏杨的处女作《人民》发表并获了奖。这给柏杨带来了转机,他在一所中学任国文教员,此时他已经开始在台湾各地的报刊上陆续发表作品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终于为他打开了。
除了事业上的发展,那篇处女作还为柏杨带来了一段姻缘。台湾当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齐铁恨先生的女儿齐永培对柏杨很有好感。两人在交往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不久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然而,几年的婚姻生活中,柏杨发现,齐永培是一个追求事业胜于关注家庭的女性。后来,夫妻间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彼此不断碰撞,不断摩擦,伤害也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
恋情艰难,狱中离异
一个飘着细雨的冬日,齐永培听到了一个让她吃惊和无法忍受的消息:柏杨和一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女学生产生了恋情!
女学生叫倪明华,是柏杨的老读者,心中早就充满了对他的崇拜和敬仰。1958年冬天,在柏杨组织的“冬令营”上,二人认识。面对齐永培的质问,柏杨痛苦地说:“我也不想瞒你了,永培,我再也不想过这没有爱情的生活了,不如就让我们分开吧……”
1959年深秋,柏杨和倪明华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柏杨接到了台湾艺术專科学院的大学聘书,倪明华也到《中国日报》上班了。但他们谁都没预料到,一场灾难正悄悄向他们袭来。
1968年1月2日,《中国日报》“妇女版”刊载了柏杨翻译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第152期。这一期的内容是说父子二人流落到荒岛上。就是这期漫画,柏杨被打上了“恶意攻击最高领袖”的罪名,他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2年,被关押在绿岛(火烧岛)特别监狱里。
柏杨出事后,倪明华几乎被压垮了,她因为受到牵连被迫辞职,失去了生活依靠。在最后一次去探望柏杨的时候,倪明华流着眼泪说:“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离婚吧……”
诗书结合,奇妙姻缘
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经国上台伊始,就宣布大赦。于是,1977年4月1日,在狱中度过了9年26天的柏杨获释。此时他已经57岁了,不再是当年的潇洒作家,而是一个历经沧桑的的中年人。
6月里的一天,柏杨参加了老友发起的文学聚会。就是在这次酒会上,柏杨结识了他的第五位妻子——张香华。
其实,柏杨在监狱的时候,就记住了女诗人张香华的名字,那是因为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她的诗作《春天》,里面有一句话触动了他,“可以听得到地下种子抽芽的声音”。柏杨激动地告诉张香华,正是这句话,让他一颗被灰暗笼罩的心产生了希望,陪伴他度过了一个个难挨的日日夜夜。
柏杨大胆写下第一封短信,拉开了他们忘年恋的帷幕。在后来的不断交往中,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天,柏杨收到张香华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她写的著名诗篇:《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柏杨的手颤抖了,他看到了一颗正在向自己慢慢靠拢的心……
1978年2月4日,柏杨和张香华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摘自《老年文汇报》)
只为孝心,没有感情
柏杨,原名郭定生,1920年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
1939年12月,高中毕业后在国民党军队服役的柏杨被父亲召唤回家,等待他的,是一场以“冲喜”为名义的封建包办婚姻。柏杨的新婚妻子叫艾绍荷,比他大三岁。
柏杨结婚后没几天,他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艾绍荷是个温顺、善良的农村女子,在一片混乱当中,她不声不响地操持着家务,并希望用自己温存、朴实的心,挽留住新婚丈夫。
可是柏杨希望出去闯一番事业,也存着一丝尽快从包办婚姻里逃离出去的念头。所以,婚后不到一个月,柏杨就告别艾绍荷,离开了家乡。
柏杨从河南辉县到了林县,担任国民党“三青团”分部主任。一年后,柏杨收到姐姐的来信,告诉他艾绍荷生了一个女儿,并嘱咐他务必要请假回家看看了。柏杨给妻子回了信,为女儿起名为冬冬。此时,随着战事吃紧,柏杨接到命令去重庆中央训练班受训。
可是,在重庆的集训班,柏杨因自己的口无遮拦得罪了上司,被集训班除名了。
一见钟情,一别永诀
就在柏杨穷途末路之时,遇到一位叫崔秀英的姑娘,她是河南息县人,在老家时就听说过柏杨是辉县有名的才子。
在崔秀英的帮助下,柏杨在重庆沙坪坝附近租了一间小房,并找了几份短工。在和崔秀英三个多月的交往中,崔秀英对他的关爱,早已超过了一般的同乡之谊。可是,让柏杨为难的是,自己已有妻女,又如何继续发展和崔秀英的感情呢?崔秀英却坚定地说:“定生,我不在乎你有没有钱,有没有地位,我看重的是你有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所以,我才觉得你是个可以托付终身的人!”就这样,柏杨和崔秀英同居了。
抗战胜利后,崔秀英生下了他们爱情的结晶毛毛。看着毛毛,柏杨想到了老家的艾绍荷和冬冬,这让他觉得既对不起结发妻子,也有愧于崔秀英。无奈,柏杨决定去东北,而崔秀英带着孩子先回河南老家。
1947年1月,柏杨出发去东北,路过辉县的时候,回了一趟老家。得知柏杨马上又要离开家去东北,艾绍荷想带着女儿和丈夫一起走,但是柏杨坚决不同意,他让她在家守着老宅,等他回来。
柏杨一个人在东北打拼了两年。期间,他和崔秀英一直靠书信联系,但是由于战事,他们的信件往往要耽搁很久才能送到对方的手上。战乱让他和崔秀英永远失之交臂了。
性格不合,劳燕分飞
柏杨离开东北后,辗转于北平和上海之间,瞬息万变的战事让他无处容身。万般无奈之下,他跟着恩师吴文义去了台湾。结果,这让他和在大陆的两个妻子、两个女儿,被永远地分隔在海峡两岸。
在台湾,柏杨的处女作《人民》发表并获了奖。这给柏杨带来了转机,他在一所中学任国文教员,此时他已经开始在台湾各地的报刊上陆续发表作品了,文学殿堂的大门终于为他打开了。
除了事业上的发展,那篇处女作还为柏杨带来了一段姻缘。台湾当时著名的诗人、书法家齐铁恨先生的女儿齐永培对柏杨很有好感。两人在交往中擦出了爱情的火花,不久便举行了隆重的婚礼。
然而,几年的婚姻生活中,柏杨发现,齐永培是一个追求事业胜于关注家庭的女性。后来,夫妻间思想上的差距越来越大。彼此不断碰撞,不断摩擦,伤害也成了在所难免的事情。
恋情艰难,狱中离异
一个飘着细雨的冬日,齐永培听到了一个让她吃惊和无法忍受的消息:柏杨和一个比他小十几岁的女学生产生了恋情!
女学生叫倪明华,是柏杨的老读者,心中早就充满了对他的崇拜和敬仰。1958年冬天,在柏杨组织的“冬令营”上,二人认识。面对齐永培的质问,柏杨痛苦地说:“我也不想瞒你了,永培,我再也不想过这没有爱情的生活了,不如就让我们分开吧……”
1959年深秋,柏杨和倪明华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柏杨接到了台湾艺术專科学院的大学聘书,倪明华也到《中国日报》上班了。但他们谁都没预料到,一场灾难正悄悄向他们袭来。
1968年1月2日,《中国日报》“妇女版”刊载了柏杨翻译的美国漫画《大力水手》第152期。这一期的内容是说父子二人流落到荒岛上。就是这期漫画,柏杨被打上了“恶意攻击最高领袖”的罪名,他最终被判有期徒刑12年,被关押在绿岛(火烧岛)特别监狱里。
柏杨出事后,倪明华几乎被压垮了,她因为受到牵连被迫辞职,失去了生活依靠。在最后一次去探望柏杨的时候,倪明华流着眼泪说:“我再也坚持不下去了!我们离婚吧……”
诗书结合,奇妙姻缘
1975年,蒋介石病逝,蒋经国上台伊始,就宣布大赦。于是,1977年4月1日,在狱中度过了9年26天的柏杨获释。此时他已经57岁了,不再是当年的潇洒作家,而是一个历经沧桑的的中年人。
6月里的一天,柏杨参加了老友发起的文学聚会。就是在这次酒会上,柏杨结识了他的第五位妻子——张香华。
其实,柏杨在监狱的时候,就记住了女诗人张香华的名字,那是因为他在一张报纸上看到了她的诗作《春天》,里面有一句话触动了他,“可以听得到地下种子抽芽的声音”。柏杨激动地告诉张香华,正是这句话,让他一颗被灰暗笼罩的心产生了希望,陪伴他度过了一个个难挨的日日夜夜。
柏杨大胆写下第一封短信,拉开了他们忘年恋的帷幕。在后来的不断交往中,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一天,柏杨收到张香华寄来的一封信,里面有她写的著名诗篇:《我爱的人在火烧岛上》。柏杨的手颤抖了,他看到了一颗正在向自己慢慢靠拢的心……
1978年2月4日,柏杨和张香华举办了盛大的婚礼。
(摘自《老年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