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观近几年高考的一些作文题,要求学生在写作的时候“既要联系现实,又要有科学思维”。这样就使那些读书多、知识面宽、思维活跃的学生会发挥得好。作文教学如何让学生学得主动活泼,智力得到开发,能力得到培养,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
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审题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深刻的思辩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思辨,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作文理性美的亮点之一。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为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作文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学生可以从“有限与无限”、“时间与路程”等方面入题,写出对人生价值、意义的理解与思考。这对作文教学是很好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思辨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平时写作指导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审题,注意思辨性。
二、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前提条件,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特别重视语言表达中的遣词造句,尤其加强了句子的仿写训练。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王勃模仿庾信,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仿写是根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修辞、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采取这一方法,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仿写会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个时候的仿写就不仅仅是仿写了,而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真正达到了“以仿促创”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再由模仿到灵活的化用,并注意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仿写,使学生在仿写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写有关“成熟”的作文时,先要求学生仿写,自然就有了下面的语句: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再要求学生去构思作文,立意肯定是创新的。
三、重视观察思考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源,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许多学生见到作文题,不知从何写起,冥思苦想、搜尽枯肠勉强开了个头,又不知往下写什么了,或者干脆就像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好不容易凑成五六百字的文章,回过头来问他在此文章里写了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肚里没有积蓄所需要的写作教材,所以笔下就无话可说了。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要解决这一症结,就要解决好学生的材料积累问题,扩大学生的材料库存。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只有抓住了生活,才会有源头活水,学生作文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积累包括生活阅历的积累、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具体材料的积累。积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写提纲、作摘录、札记、手册、记卡片等,采取哪些积累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定。总之,学生只有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了丰富的“花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四、提倡博览群书、精读名著,占有材料为我所用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品位。”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的关于读书与写作的古训。写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坐井观天,孤陋寡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阅读的范围要开阔。鲁迅告诫我们:“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书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一个人只有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样样都知道点,做到“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博览有益于开阔眼界,但是只有博览还不够,还必须精读一些作品,把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精读就是对一些好文章熟读深思、仔细揣摩、反复研究、了然于心,有的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精读,可以学习其取材、构思、布局、谋篇,大大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品尝作文带给我们的乐趣。
那么教师应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重视审题意识,培养思辨能力
通过议论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深刻的思辩性,是《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议论文,必须以思想性见长,否则是绝难进入高分区的。思辨,是近年来高考作文关注的焦点之一,也是作文理性美的亮点之一。2012年福建省高考语文卷的作文题为根据冯骥才的一段话“运动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路程内看你使用了多少时间;人生中的赛跑,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看你跑了多少路程”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作文材料本身具有较强的思辨性,学生可以从“有限与无限”、“时间与路程”等方面入题,写出对人生价值、意义的理解与思考。这对作文教学是很好的引导,能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意识地培养思辨能力,提高思维的深度。平时写作指导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审题,注意思辨性。
二、重视语言积累,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前提条件,是驱使学生智力和能力发展的内驱力,对学生的写作起着最直接的作用,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要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我特别重视语言表达中的遣词造句,尤其加强了句子的仿写训练。朱熹说:“古人作文写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王勃模仿庾信,写出了千古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韩愈模仿孟子,成为“唐宋八大家”;欧阳修又模仿韩愈,成为一代宗师。仿写是根据一段或一篇文章的修辞、结构、语言、表现手法等有目的地进行模仿的一种写作训练方法,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采取这一方法,应该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因为很多时候仿写会促动学生的思维,引发他们的思考,这个时候的仿写就不仅仅是仿写了,而是融入了学生自己的创造,真正达到了“以仿促创”的目的。
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模仿,再由模仿到灵活的化用,并注意力求达到形神兼备的仿写,使学生在仿写时“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如写有关“成熟”的作文时,先要求学生仿写,自然就有了下面的语句: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惆怅。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凄凉。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洒脱。
因为有了成熟,才有了“秋阴不散霞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
再要求学生去构思作文,立意肯定是创新的。
三、重视观察思考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生活是作文之源,离开生活,作文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种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许多学生见到作文题,不知从何写起,冥思苦想、搜尽枯肠勉强开了个头,又不知往下写什么了,或者干脆就像挤牙膏,想一句写一句,好不容易凑成五六百字的文章,回过头来问他在此文章里写了什么,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究其原因就是肚里没有积蓄所需要的写作教材,所以笔下就无话可说了。古语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是这个道理。要解决这一症结,就要解决好学生的材料积累问题,扩大学生的材料库存。生活中有取之不尽的素材,只有抓住了生活,才会有源头活水,学生作文才会有事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积累包括生活阅历的积累、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具体材料的积累。积累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写提纲、作摘录、札记、手册、记卡片等,采取哪些积累方法,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而定。总之,学生只有从多彩的生活和浩渺的书海中采集了丰富的“花蜜”,积累了丰富多彩的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来。
四、提倡博览群书、精读名著,占有材料为我所用
《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广泛的阅读兴趣,努力扩大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学品位。”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作诗须多诵古今人诗,不独诗尔,其他文字皆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是已经为人们所熟悉的关于读书与写作的古训。写作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坐井观天,孤陋寡闻,是写不出好文章的。阅读的范围要开阔。鲁迅告诫我们:“大可以看看各样的书,即使和书本专业毫不相干的,也要泛览。”一个人只有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如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样样都知道点,做到“博采众家,取其所长”,写作起来才会得心应手。博览有益于开阔眼界,但是只有博览还不够,还必须精读一些作品,把泛读与精读结合起来。精读就是对一些好文章熟读深思、仔细揣摩、反复研究、了然于心,有的甚至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精读,可以学习其取材、构思、布局、谋篇,大大有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发挥教师的教学机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从而品尝作文带给我们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