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orevil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学习是学生在学习时表现出的自觉性、积极性、独立性特征的总和,是从事创造性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能动状态。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自主学习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自主掌握知识的技艺、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发展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激发兴趣,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心理学、教育学的角度分析,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对学习一旦产生了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令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来。 教学中可引用诗词、成语、名言警句、寓言故事、对联、俗语、名人故事等激发兴趣、丰富知识,或借教具帮助领悟。如讲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可先让学生听崔健的《父亲》,在听歌时让学生思考父亲给自己的感觉,悠扬的旋律会让学生想起生活中的情节,感人的歌词会在学生内心深处激起层层波澜,听完歌曲自然就会积极谈论自己的感受。这样,让学生对课文有兴趣,对解疑有信心,学习主动性自然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巧妙构思,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情境,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引向自主学习的意识中。
  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反应达到顶点,使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达到最佳配合状态。发现法,可以让学生主动探索,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品尝到成功的喜悦;点面结合法,是找准切入点,以教师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以学生的点带动学生的面,从而形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层次法,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设计不同的学习目标,进行分层教学,个别辅导,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
  二、鼓励质疑,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有疑问,才有学习的内驱力。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先教有疑。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启发想象,鼓励他们敢想、敢疑、敢问,重视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进而进行发现的问题教学,激励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比如语文教学中对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就要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要有什么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的,哪怕只是一点创新的火花,教师都应该予以肯定与表扬,以提高他们的创新积极性。如《孔乙己》的主题,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师教学用书》都认为小说“揭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是不是一定要这样理解才算对呢?那不一定,其实鲁迅自己只说,《孔乙已》“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对于苦人的凉薄”,定尊于一说,别无他议。千千万万的教师这样教,亿万的学生这样学,再也没有什么创见了,应该说在封建社会,爬上去的知识分子毕竟只是凤毛麟角,没有爬上去的是大量的,但为什么其他人没有成为孔乙己呢?这存在着一个自身因素的问题。孔乙己自身缺乏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学会自下而上才是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应获得的启示。
  三、唤起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想像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它能够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而发散正是创新的基础,也是一切发现和发明的基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提供机会,精心选择一些发散点,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如对有些充满活力、诗情画意的古诗文,就可让学生在读文的基础上充分展开想象,画一幅能够表达出诗意的图画。古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往往就是一幅山水画、一幅田园风光图。如在教学古诗《天净沙·秋思》时,学生就如何在画中表现“小桥流水人家”一句的诗意展开了讨论,各执一词,争执不已。有的认为应该在房子旁边画一座桥,再画一条小溪绕屋而过,有的认为小溪不应绕屋而过……所有这些争议对诗句的理解似无关联,怎么画都无所谓,但可贵的是,它能引发学生的进一步思考,能训练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不同的学生对作者当时的神态、动作的设计都有所不同:有摸着后脑一片茫然的,有仰天长叹的……学生种种表现,不正是创新的表现吗?求新、求异,就是创新精神的所在。在学生学习了古诗,对其形式、意境、构思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可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诗中的写作手法,对古诗进行改写。例如,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教学的最后,教师进行这样的启发:诗中送别的场面是如此感人,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遇到离别的场面,同学转学、亲人远行……在依依惜别之时,大家一定会有许多心里话想说。让我们都来学学作者,把心里的话写成一首送别诗,赠给自己最不舍的人。在教师的鼓励下,学生的灵感得到激发,兴趣盎然,跃跃欲试,纷纷模仿古诗书写出了自己的诗篇。我们不强求学生的诗作是否工整漂亮,但是,这样的学习过程不正是他们自我超越、自我创新的过程吗?
其他文献
就当前小学课堂教学现状看,课堂交往在某种程度上存在异化、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现象。在我们的数学课堂里,那些学困生在很多教学活动中抑或沉默不语,抑或犹豫不决,无法很好地参与讨论。课后,他们同样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游戏,或者只能成为“伙伴们最后想到的那一位”。学生交往行为的差异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业发展。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对小学数学学困生课堂交往能力的培养,我们责无旁贷。下面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
期刊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经常重要的训练,是我国传统的读书方法之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衡量小学语文教学质量高低的一项重要标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就是读的重要性,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积累词汇。要使朗读教学充分发挥上述效用,必须注意讲究朗
期刊
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这是常常困扰我们语文教师的一个共同话题。当然,其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联系初中作文教学实践,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了浅析。  一、培养收集素材的能力  首先要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很多学生一拿起笔,不知道写什么,总是感到笔下无言。广泛收集作文素材,才能确保有话可说、有物可写、有事可述、有情可表、有理可说。  1.从阅读中收集作文素材。教师应指导学生广
期刊
摘 要:文言文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是古代文化遗产。但是由于时代的差异,语言的发展,现在我们使用的汉语与文言文已经有了很大的差距,这对小学生的学习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在教学中,我总结了一些文言文的教学方法,从教学过程的五个方面降低文言文学习的坡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强化朗读、以读促悟,合理想象、体会寓意。  关键词:小学 文言文 基本教学方法  2001年颁布的语文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小学生要
期刊
数学与逻辑存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从概念上看,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理论,逻辑是人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认识客观世界的思维过程,两者都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抽象性。事实上,数学往往表现为某种思维过程,也是逻辑推演过程;数学的许多概念、命题和判断来源于逻辑学,而逻辑学的分支——数理逻辑也与数学密不可分,甚至可以说就是数学的一部分。  由各类概念、符号、公式和图形构成的数学语言,是反映数
期刊
摘 要:音乐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深深打动欣赏者的心灵,潜移默化地陶冶人们的情操。音乐教育在美育及智力开发等方面都具有良好的作用和重要意义,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把这项教育任务完成,音乐课就是我们传播知识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音乐 专业知识 主体  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为首要的基本理念,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动力,以面向学生
期刊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强调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丰富的基础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他们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青岛版《科学》教材的一大特点是:教材设计了“活动准备”、“活动过程”、“自由活动”和“拓展活动”等四个模块。这样的模块化结构使课前、课中、课后的学习活动融为整体,形成教材简洁扼要但学习过程设计开放性强、空间大,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
期刊
初中语文单元总分总教学法是把一个单元看作一个教学整体,在单元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按照单元总预习、单元课型分讲、单元总巩固的环节系统、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法。  基本流程是:单元总预习——单元课型分讲——单元总巩固。  一、单元总预习  单元总预习是依据语文教材编排的特点,在学生学习具体的课文之前,总体把握单元的编排框架、编写意图,全面了解单元学习的目标、内容、重点和难点以及单元的学习方法等
期刊
构建高效课堂,我们应大胆进行实验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让学生自由飞翔。  一、实验方案,让学生自行设计  设计实验方案是学生根据科学猜想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实验设计不仅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也能考查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它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有重要的意义。教师指导学生搞实验设计,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
期刊
摘 要:笔者认为在西藏的职业教育尤其是西藏旅游文化课程的设置是要具备民族性、科学性、专业性。 注重如何将教学与职业教育从浅表的课程设置到深层的专业能力的培养中去是职教能力的关键也是人培方案的重点,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体现职业工作过程特性,又如何将跨文化双轨式的教学服务植入到教学内涵建设是教学特色的一个重大的革新。  关键词:跨文件教育 课程设计 文化传播  一、旅游专业人培方案的重要作用  纵观西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