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族音乐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爱乡教育、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手段。本文从丰富课堂教学,指导民歌创作实践、采用多种教学途径广泛地开展乡土音乐教育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乡土民族音乐教育,以提升学生的素质,拓宽乡土音乐视野,激发爱国热情,进一步弘扬、传承和振兴民族音乐文化。
关键词:民族音乐;蒙山山歌;乡土文化
前 言
民族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手段。乡土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并绵延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蒙山话山歌是流传于蒙山县域(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除外),用蒙山县内各民族公共使用的地方方言蒙山话咏唱的一种民歌。起源于唐代初期,成形于唐代中期,流传至今已有1200多年。蒙山话山歌歌词结构基本形式是七言四句体,也有一部分第一句是三言,押腰脚韵,遵从中国诗歌平仄规律,音律和谐,为徵调式蒙山话山歌,曲调简洁优美、极易上口。蒙山话山歌咏唱内容主要有咏物、叙事、爱情、赞誉、时政等,极其广泛。好的歌手编唱的歌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赋、比、兴技巧运用自如。
让乡土民间音乐“蒙山山歌”进音乐课堂,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爱国、爱乡情感,进一步弘扬、传承和振兴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乡土音乐的热情
1.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乡土音乐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蒙山山歌内容广泛,总括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歌咏者由物生感,见感生情,信口拈来,即兴咏唱,完全是发自歌咏者的内心感叹,所以歌调雄壮高昂,悠扬动听。像劳动歌:“去归休,去归锄地种桐油。妹种桐油冇结籽,哥种柚油双打收。”和牧歌:“看牛弟,朝朝脚步到牛栏,个朝起早话侬好,明朝起晚话侬奸。”这些山歌,不但动听悦耳,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教学中,我适当引入丰富多样、生动谐趣的蒙山山歌,令新一代的中学生耳目一新。注意结合本地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如奇特的婚恋风俗、神秘的宗教文化、独特的喜庆习俗等,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施教民间歌谣《乞巧歌》时,有这样一段:
学生通过演唱,不仅感受到本地民歌那独具韵味的曲调,更通过欣赏本地原生态的乞巧歌舞,了解了本地七月七乞巧风俗的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但较好完成课堂的学唱内容,还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
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分享民间各异的风土人情。如学唱新民歌《相约壮乡》,当唱到
分析歌词“花灯”时,我就结合当地风俗,讲到每逢正月初二、初三,乡民云集,村村场场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锣鼓喧天、龙狮欢腾中,几个壮年小伙子舞着草龙,扛着花灯逐村逐场舞动,热闹非凡。说到这时,一学生说:“老师,我是陈塘人,我爷爷就是制作花灯的艺人,他扎的花灯五彩斑斓,有三米多高。”此言一出,全场轰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抓紧时机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节日欢庆的录像。鼓乐升平、万人齐欢的盛况,还有精致华美的大花灯令学生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使乡土音乐课堂活跃、充满激情,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长期的渗透,学生大多比较关注蒙山本地的原生态歌舞、熟悉本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并且对本土艺术有了强烈的认同。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乡土音乐的感悟与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在乡土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够给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感悟与体验。如在欣赏本土歌曲《蒙山美名四海扬》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蒙山景美秀丽、风景如画的视频,出现在大家眼前熟悉的景色,在优美的旋律的流淌中,在打动心弦的歌词中,学生们体念到了家乡历史的悠久、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交融,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我还借鉴了其他地方的优秀民歌,我把《抢老爷》、《洋媳妇》、《“百元”祭》等优秀的民歌剧表演录像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声、色、画等形式立体展现在课堂上,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印象深刻。富于哲理的剧情、本地著名民歌手谭国本、民歌新秀黄飞燕等生动谐趣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学生,令学生回味无穷。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当,“土”音乐文化也能让学生津津乐道。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探索乡土音乐的热情。
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民族音乐的热情。如先后组织了“比一比,谁唱的民歌最原汁原味”、“家乡风情展示”等音乐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之前,鼓励学生向民间艺人学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这些活动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中,我还经常开展“家乡的民歌在你心中的地位如何?”、“在传承乡土音乐文化中你能做点什么?”等讨论,引导学子们对家乡音乐文化的重视和思考。我相信,只要学生对我们的乡土音乐多一点点关注,对我们的乡土音乐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先辈们所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二、鼓励民歌创作实践,弘扬乡土音乐文化
“创造是艺术及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表现。”在乡土音乐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生动活泼的民歌创编氛围,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创编和展示作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并增进学生对家乡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振兴家乡音乐文化。
1.营造和谐创作氛围,激发创作乡土音乐的热情。
在民歌创编活动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是促进学生大胆创作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注意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神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作。如在以“校园”为题材的“小卖鸡” 创作中,有的同学写出“校园真美丽,教育发展快,桃李芬芳满天下,爱国爱乡心又齐。”而有的同学则写为“校园建设佳,教育上台阶,优秀学子遍世界,热爱家乡心最齐。”对于学生的创作,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学生更加坚定信心,大胆演唱自己的作品,并带动全班一起演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创作热情持续高涨。 2.创设合作平台,开发创作乡土音乐的能力。
在民歌创编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合作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创编学习,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群体与个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如在“民歌与伴奏” 创编中,有的小组设计用擦拳、弹舌的形式为本组创编的民歌伴奏;有的小组给民歌演唱配以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舞;有的小组将民歌伴奏音乐的节奏加以改编,将民歌节奏变换成欢快的迪斯科等现代音乐节奏,并加入吉它和爵士鼓伴奏,赋予民族音乐非凡的魅力,给民歌增添了时尚元素。开放活泼的合作创编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空前的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探究学习、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拓展乡土音乐视野
加强乡土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乡土音乐的课堂教学,还要做到课内外相互促进,校内外相互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地开展乡土音乐教育,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乡土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使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渗透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广泛收集获奖乡土民族音乐素材,激发民族自豪感。
“美丽蒙山有八景,天书峡谷最惊奇……” “蒙山人民好幸福,养老补助有保障……”“这边唱来那边和,你唱蒙山美景,我说蒙山新政。”蒙山山歌的歌手们以歌声唱响新时代的蒙山风貌,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千年的蒙山山歌古调唱出他们心中的歌、唱出他们心中的情。多年来,我也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对蒙山山歌进行调查、搜集,并整理出适合中学音乐教学之用的民歌素材及其演唱形式,并在歌曲内容中引导学生把生活化的元素引入课堂中来,这些教学素材丰富了学生对蒙山民歌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灿烂,特别是学生创作的歌曲在音乐课堂中唱响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课响起了热情和自豪的掌声。
2.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普及乡土音乐活动。
利用校园宣传栏,定期展出有关乡土民族音乐活动的系列图片。利用学校广播定时播放本地乡土音乐,推介本校或本地的民歌新作,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民乐队、民歌表演、合唱队等,来配合音乐课的教学。组织班际、校际的民歌演唱、民乐演奏比赛,民歌创作作品展览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乡土民族音乐教育。
结束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的根。让乡土音乐走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日积月累,民族音乐就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然而,弘扬乡土音乐文化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相信,有广大艺术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乡土民族音乐教育将会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04年2月12日出版
[2]《中国民间音乐》,周青青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关键词:民族音乐;蒙山山歌;乡土文化
前 言
民族音乐教育是中小学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民族文化传承教育的重要手段。乡土民族音乐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共同创造、积累并绵延传承的民族民间文化,凝聚着民族音乐艺术的精华。蒙山话山歌是流传于蒙山县域(蒙山县长坪瑶族乡除外),用蒙山县内各民族公共使用的地方方言蒙山话咏唱的一种民歌。起源于唐代初期,成形于唐代中期,流传至今已有1200多年。蒙山话山歌歌词结构基本形式是七言四句体,也有一部分第一句是三言,押腰脚韵,遵从中国诗歌平仄规律,音律和谐,为徵调式蒙山话山歌,曲调简洁优美、极易上口。蒙山话山歌咏唱内容主要有咏物、叙事、爱情、赞誉、时政等,极其广泛。好的歌手编唱的歌词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浓厚,赋、比、兴技巧运用自如。
让乡土民间音乐“蒙山山歌”进音乐课堂,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质,激发爱国、爱乡情感,进一步弘扬、传承和振兴民族音乐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者为此进行了多年的教学实践,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丰富课堂教学,激发学习乡土音乐的热情
1.丰富教学内容,增强学习乡土音乐的趣味性与综合性。
蒙山山歌内容广泛,总括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歌咏者由物生感,见感生情,信口拈来,即兴咏唱,完全是发自歌咏者的内心感叹,所以歌调雄壮高昂,悠扬动听。像劳动歌:“去归休,去归锄地种桐油。妹种桐油冇结籽,哥种柚油双打收。”和牧歌:“看牛弟,朝朝脚步到牛栏,个朝起早话侬好,明朝起晚话侬奸。”这些山歌,不但动听悦耳,且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因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在教学中,我适当引入丰富多样、生动谐趣的蒙山山歌,令新一代的中学生耳目一新。注意结合本地异彩纷呈的民俗文化,如奇特的婚恋风俗、神秘的宗教文化、独特的喜庆习俗等,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与综合性,拓宽学生的视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施教民间歌谣《乞巧歌》时,有这样一段:
学生通过演唱,不仅感受到本地民歌那独具韵味的曲调,更通过欣赏本地原生态的乞巧歌舞,了解了本地七月七乞巧风俗的整个过程。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不但较好完成课堂的学唱内容,还使教学内容得到拓展和延伸。
我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交流、讨论,共同分享民间各异的风土人情。如学唱新民歌《相约壮乡》,当唱到
分析歌词“花灯”时,我就结合当地风俗,讲到每逢正月初二、初三,乡民云集,村村场场彩旗招展,家家户户张灯结彩,在锣鼓喧天、龙狮欢腾中,几个壮年小伙子舞着草龙,扛着花灯逐村逐场舞动,热闹非凡。说到这时,一学生说:“老师,我是陈塘人,我爷爷就是制作花灯的艺人,他扎的花灯五彩斑斓,有三米多高。”此言一出,全场轰动,学生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我抓紧时机用多媒体播放有关节日欢庆的录像。鼓乐升平、万人齐欢的盛况,还有精致华美的大花灯令学生啧啧称奇、赞叹不已。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使乡土音乐课堂活跃、充满激情,大大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通过长期的渗透,学生大多比较关注蒙山本地的原生态歌舞、熟悉本地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并且对本土艺术有了强烈的认同。
2.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丰富乡土音乐的感悟与体验。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等优点。在乡土音乐教学中合理运用,能够给学生展示一个全新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学生对乡土音乐的感悟与体验。如在欣赏本土歌曲《蒙山美名四海扬》的时候,我用多媒体播放蒙山景美秀丽、风景如画的视频,出现在大家眼前熟悉的景色,在优美的旋律的流淌中,在打动心弦的歌词中,学生们体念到了家乡历史的悠久、家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交融,心灵产生了强烈的震撼,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同时我还借鉴了其他地方的优秀民歌,我把《抢老爷》、《洋媳妇》、《“百元”祭》等优秀的民歌剧表演录像资料制作成课件,以声、色、画等形式立体展现在课堂上,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印象深刻。富于哲理的剧情、本地著名民歌手谭国本、民歌新秀黄飞燕等生动谐趣的表演,深深吸引着学生,令学生回味无穷。实践证明,只要引导得当,“土”音乐文化也能让学生津津乐道。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探索乡土音乐的热情。
在教學中,有目的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索民族音乐的热情。如先后组织了“比一比,谁唱的民歌最原汁原味”、“家乡风情展示”等音乐活动。在举办这些活动之前,鼓励学生向民间艺人学唱“原汁原味”的民歌,发动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集当地的民俗风情,或者上网查阅相关的资料。这些活动引起学生很大的兴趣。在课堂中,我还经常开展“家乡的民歌在你心中的地位如何?”、“在传承乡土音乐文化中你能做点什么?”等讨论,引导学子们对家乡音乐文化的重视和思考。我相信,只要学生对我们的乡土音乐多一点点关注,对我们的乡土音乐感兴趣,主动参与探究,先辈们所创造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就能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二、鼓励民歌创作实践,弘扬乡土音乐文化
“创造是艺术及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表现。”在乡土音乐教学中,我注意创设生动活泼的民歌创编氛围,为学生创造多种参与创编和展示作品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创造力,并增进学生对家乡音乐文化的理解、尊重和热爱,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振兴家乡音乐文化。
1.营造和谐创作氛围,激发创作乡土音乐的热情。
在民歌创编活动中,营造轻松和谐的创作氛围,是促进学生大胆创作的关键。在教学中,我注意巧妙应用激励性语言、神态,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写作。如在以“校园”为题材的“小卖鸡” 创作中,有的同学写出“校园真美丽,教育发展快,桃李芬芳满天下,爱国爱乡心又齐。”而有的同学则写为“校园建设佳,教育上台阶,优秀学子遍世界,热爱家乡心最齐。”对于学生的创作,我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热情的鼓励。在大家热烈的掌声中,学生更加坚定信心,大胆演唱自己的作品,并带动全班一起演唱,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创作热情持续高涨。 2.创设合作平台,开发创作乡土音乐的能力。
在民歌创编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合作平台。开展小组合作创编学习,让小组成员相互交流、共同探索,增强学生的协作能力与团队意识,使群体与个体的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如在“民歌与伴奏” 创编中,有的小组设计用擦拳、弹舌的形式为本组创编的民歌伴奏;有的小组给民歌演唱配以热情奔放的舞蹈动作,边唱边舞;有的小组将民歌伴奏音乐的节奏加以改编,将民歌节奏变换成欢快的迪斯科等现代音乐节奏,并加入吉它和爵士鼓伴奏,赋予民族音乐非凡的魅力,给民歌增添了时尚元素。开放活泼的合作创编活动,使学生的思维达到空前的活跃,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探究学习、合作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三、采用多种教学途径,拓展乡土音乐视野
加强乡土民族音乐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民族音乐素质,是一项全面的系统工程,既要注重乡土音乐的课堂教学,还要做到课内外相互促进,校内外相互结合,采用多种途径广泛地开展乡土音乐教育,让学生全方位地认识乡土民族音乐的博大精深,使民族音樂文化的精髓渗透入学生的心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广泛收集获奖乡土民族音乐素材,激发民族自豪感。
“美丽蒙山有八景,天书峡谷最惊奇……” “蒙山人民好幸福,养老补助有保障……”“这边唱来那边和,你唱蒙山美景,我说蒙山新政。”蒙山山歌的歌手们以歌声唱响新时代的蒙山风貌,他们凭着自己的聪明智慧,用千年的蒙山山歌古调唱出他们心中的歌、唱出他们心中的情。多年来,我也利用工作以外的时间,对蒙山山歌进行调查、搜集,并整理出适合中学音乐教学之用的民歌素材及其演唱形式,并在歌曲内容中引导学生把生活化的元素引入课堂中来,这些教学素材丰富了学生对蒙山民歌的了解,让学生感受到乡土文化的灿烂,特别是学生创作的歌曲在音乐课堂中唱响的时候,我们的音乐课响起了热情和自豪的掌声。
2.营造浓郁文化氛围,普及乡土音乐活动。
利用校园宣传栏,定期展出有关乡土民族音乐活动的系列图片。利用学校广播定时播放本地乡土音乐,推介本校或本地的民歌新作,增强学生对乡土音乐的了解。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组织民乐队、民歌表演、合唱队等,来配合音乐课的教学。组织班际、校际的民歌演唱、民乐演奏比赛,民歌创作作品展览等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普及促提高,以提高带普及,使学生普遍接受乡土民族音乐教育。
结束语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能脱离乡土文化的根。让乡土音乐走进校园,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感受到浓郁的民族音乐氛围,日积月累,民族音乐就能在学生心中扎根、开花、结果。然而,弘扬乡土音乐文化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我相信,有广大艺术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乡土民族音乐教育将会出现一片崭新的天地。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2004年2月12日出版
[2]《中国民间音乐》,周青青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