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T U 986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景观无障碍化水平的高低,是环境景观整体质量与精神内涵的重要评价标准,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深刻反映。本文在分析无障碍设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究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景观设计;应用
1.无障碍设计概述
无障碍设汁的概念是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的,指的是针对各种有障碍的人所进行的消除障碍的环境和产品设计,其服务人群包含了老年人、儿童和一切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全社会的“无障碍化”,主要是指物质上的无障碍化与心理上以及在信息的交流上的无障碍。1989 年 4 月,我国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无障碍建设方面的规范,建筑及城市环境设计方面引入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发展较为迅速。
现阶段我国景观无障碍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系统化,缺乏相关的景观无障碍设计法律规范,教育、科研不足,设计者对无障碍的意识不够,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力使得无障碍设施遭到破坏。值得庆幸的是新建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得到较大重视,如南京明孝陵景区、南京盲人植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等项目的落成,正是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良好体现。2010 年 5 月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引入了多种无障碍设施,首次设立了残疾人专馆,方便了行动不便者参观的需求,提高了人们关注残疾人的意识。
2.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怎样使人们在景观空间里更好的行动,并感到舒适、自在、被尊重、被保护,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在这其中无障碍设计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障碍设计是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设施、标识导示系统、道路系统、植物配置等方面。
2.1环境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环境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座椅、路灯、垃圾箱、电梯系统、停车场、扶手、通道入口、儿章游戏设施等。公共座椅是景观环境内提供人们休息的重要设施,无障碍座椅设计应注意座面、座背、椅腿、扶手的尺度关系,要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的使用要求。照明作为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既要符合夜景使用要求,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低位灯具对视力退化的老年人和坐轮椅的残疾人帮助较大,步行和散步道路灯可避免造成视觉的障碍,干道路灯设计要考虑控制光线投射角度,以防止对场所以外的环境造成光的干扰。在电梯厅的显著位置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电梯厅的呼叫按钮高度为90 —110 cm,在电梯入口的地面设置盲道提示标志,告知视觉残疾者电梯的准确位置和等候地点,电梯内楼层指示要设有盲文指示说明,方便盲人使用;电梯厢内三面需设高85 cm的扶手。公共厕所应该设无障碍标志作为引导,入口的坡道设计应便于轮椅出入坡度不应该大于1/12,坡道宽度为120 cm,入口的平台和门的宽度不小于120 cm和90 cm。在男女厕所内至少设一座轮椅可以进入的坐便器专用位,安全抓杆设在厕所的坐式便器、蹲式便器、小便器的周围及洗手盆、盆浴间、淋浴间的周围。
2.2标识导示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环境与设施中如何不借助于任何他人帮助,只通过科学的指示识别系统清晰、准确的传达各个公共设施的位置,建立良好的方向认知。在无障碍指示识别系统设计吋空间关系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设计时应以景观环境内已有建筑景观、绿化为参照物,具体分析不同个案的独特性,最终得出合理标识的尺寸模数。标识导示系统应满足24小时全天候需要,必须配有盲文识别系统;可考虑加入听觉、味觉等其它感官系统作为辅助传达信息的手段;在满足功能使用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应使导示系统尽量具有艺术感染力。
2.3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景观道路系统是最能够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这是方便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及正常健康者行走的重要措施。残疾人需要无阻力的人行道,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连接需用坡道代替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2m;人行道上需铺设盲道,为盲人行走进行指引和提示,宽度一般为0.3m至0.6m。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处应设置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在楼梯两端应设置肓道为视残者提供指引,楼道和坡道两侧应设置扶手栏杆,楼梯踏步处应采取防滑措施。公共汽车站站台处应设计高位站台,车站牌应添加盲文指示牌。
2.4植物配置的无障碍设计
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创造宜人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空间层次,营造不同氛围的场所。景观无障碍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注意:忌用有刺激性、有异味或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植物,如漆树、夹竹桃、黄婵等。老年人喜欢绿化环境较好的场所。因此,尽量提高老龄化城市公共环境质量,重视坏境的植物配置。老年人更注重实用性,植物配置宜采用冠幅较大、遮阴的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儿童游戏场内不宜种植不利于儿章健康和安全的植物,植物的选择应按照季节的更替而变换,使孩子们在空间中体会时间、感受自然;多种植趣味性树种,激发孩子想象力,引导儿童对树木成长的认识。
3.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无障碍环境建设幵始更多的考虑怎么让残疾人和老年人可以有尊严的生活,得到他人的尊敬,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在景观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上,设计者及相关人员应努力探索,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和规范,为景观无障碍设计奠定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景观的无障碍设计应尽可能照顾到各种类型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基本设施,而且要注重无障碍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使得人人尤其是残障者和老年人顺利、愉悦地体验环境景观。
4.结语
无障碍化程度的高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公众的意识。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关切的背景下,景观无障碍设计日趋成熟。我们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无障碍设计的规范,还要加大无障碍理念的宣传,增强公众意识。无障碍设计应能到达环境景观内所有可达之处,应能涉及环境景观内所有设施,使残障人士到达、进入、使用建设环境所有设施时不感到是被怜悯的对象,体现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0.
[2]吴冬梅.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7.5
[3]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碑设计概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03
作者简介:王芳龙,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郭连业,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摘要:景观无障碍化水平的高低,是环境景观整体质量与精神内涵的重要评价标准,更是城市文明程度的深刻反映。本文在分析无障碍设计相关概念的基础上,探究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总结无障碍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障碍设计;景观设计;应用
1.无障碍设计概述
无障碍设汁的概念是1974年联合国组织提出的,指的是针对各种有障碍的人所进行的消除障碍的环境和产品设计,其服务人群包含了老年人、儿童和一切行动不便者。无障碍设计的理想目标是全社会的“无障碍化”,主要是指物质上的无障碍化与心理上以及在信息的交流上的无障碍。1989 年 4 月,我国颁布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试行)》,这是我国第一部无障碍建设方面的规范,建筑及城市环境设计方面引入了无障碍设计理念,发展较为迅速。
现阶段我国景观无障碍建设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无障碍设施不够完善、系统化,缺乏相关的景观无障碍设计法律规范,教育、科研不足,设计者对无障碍的意识不够,无障碍设施管理不力使得无障碍设施遭到破坏。值得庆幸的是新建园林景观中的无障碍设计得到较大重视,如南京明孝陵景区、南京盲人植物园、大连森林动物园等项目的落成,正是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良好体现。2010 年 5 月开幕的上海世博会引入了多种无障碍设施,首次设立了残疾人专馆,方便了行动不便者参观的需求,提高了人们关注残疾人的意识。
2.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
怎样使人们在景观空间里更好的行动,并感到舒适、自在、被尊重、被保护,是设计师努力的方向,在这其中无障碍设计扮演着重要角色。无障碍设计是残障人士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的基本条件,其在景观设计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环境设施、标识导示系统、道路系统、植物配置等方面。
2.1环境设施的无障碍设计
环境设施主要包括:公共座椅、路灯、垃圾箱、电梯系统、停车场、扶手、通道入口、儿章游戏设施等。公共座椅是景观环境内提供人们休息的重要设施,无障碍座椅设计应注意座面、座背、椅腿、扶手的尺度关系,要满足残疾人、老年人、儿童的使用要求。照明作为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既要符合夜景使用要求,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低位灯具对视力退化的老年人和坐轮椅的残疾人帮助较大,步行和散步道路灯可避免造成视觉的障碍,干道路灯设计要考虑控制光线投射角度,以防止对场所以外的环境造成光的干扰。在电梯厅的显著位置应安装国际无障碍通用标志,电梯厅的呼叫按钮高度为90 —110 cm,在电梯入口的地面设置盲道提示标志,告知视觉残疾者电梯的准确位置和等候地点,电梯内楼层指示要设有盲文指示说明,方便盲人使用;电梯厢内三面需设高85 cm的扶手。公共厕所应该设无障碍标志作为引导,入口的坡道设计应便于轮椅出入坡度不应该大于1/12,坡道宽度为120 cm,入口的平台和门的宽度不小于120 cm和90 cm。在男女厕所内至少设一座轮椅可以进入的坐便器专用位,安全抓杆设在厕所的坐式便器、蹲式便器、小便器的周围及洗手盆、盆浴间、淋浴间的周围。
2.2标识导示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环境与设施中如何不借助于任何他人帮助,只通过科学的指示识别系统清晰、准确的传达各个公共设施的位置,建立良好的方向认知。在无障碍指示识别系统设计吋空间关系应该是首要考虑因素,具体设计时应以景观环境内已有建筑景观、绿化为参照物,具体分析不同个案的独特性,最终得出合理标识的尺寸模数。标识导示系统应满足24小时全天候需要,必须配有盲文识别系统;可考虑加入听觉、味觉等其它感官系统作为辅助传达信息的手段;在满足功能使用和技术规范的要求下,应使导示系统尽量具有艺术感染力。
2.3道路系统的无障碍设计
景观道路系统是最能够体现设计者“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的,这是方便残疾人、老人等弱势群体及正常健康者行走的重要措施。残疾人需要无阻力的人行道,人行道与马路之间的连接需用坡道代替台阶,其宽度不得小于1.2m;人行道上需铺设盲道,为盲人行走进行指引和提示,宽度一般为0.3m至0.6m。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处应设置坡度不大于1:12的坡道,在楼梯两端应设置肓道为视残者提供指引,楼道和坡道两侧应设置扶手栏杆,楼梯踏步处应采取防滑措施。公共汽车站站台处应设计高位站台,车站牌应添加盲文指示牌。
2.4植物配置的无障碍设计
合理的植物配置是创造宜人的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可以增加空间层次,营造不同氛围的场所。景观无障碍设计中的植物配置应注意:忌用有刺激性、有异味或引起过敏性反应的植物,如漆树、夹竹桃、黄婵等。老年人喜欢绿化环境较好的场所。因此,尽量提高老龄化城市公共环境质量,重视坏境的植物配置。老年人更注重实用性,植物配置宜采用冠幅较大、遮阴的树种,特别是乡土树种。儿童游戏场内不宜种植不利于儿章健康和安全的植物,植物的选择应按照季节的更替而变换,使孩子们在空间中体会时间、感受自然;多种植趣味性树种,激发孩子想象力,引导儿童对树木成长的认识。
3.无障碍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展趋势
无障碍环境建设幵始更多的考虑怎么让残疾人和老年人可以有尊严的生活,得到他人的尊敬,实现其自身社会价值。在景观无障碍设计的标准和规范上,设计者及相关人员应努力探索,制定更加人性化的标准和规范,为景观无障碍设计奠定更加充实的理论基础。在实践方面,景观的无障碍设计应尽可能照顾到各种类型的残障人士,为他们提供基本设施,而且要注重无障碍设计的功能与形式的结合,使得人人尤其是残障者和老年人顺利、愉悦地体验环境景观。
4.结语
无障碍化程度的高低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它并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涉及公众的意识。随着残障人士融入社会需求的增长、人口老龄化加剧,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全社会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要求日益关切的背景下,景观无障碍设计日趋成熟。我们不仅要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无障碍设计的规范,还要加大无障碍理念的宣传,增强公众意识。无障碍设计应能到达环境景观内所有可达之处,应能涉及环境景观内所有设施,使残障人士到达、进入、使用建设环境所有设施时不感到是被怜悯的对象,体现文明社会的“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周文麟.城市无障碍环境设计[M].科学出版社,2000.
[2]吴冬梅.无障碍设计原则中的人文主义精神[J].艺术百家,2007.5
[3]刘连新,蒋宁山.无障碑设计概论[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2
[4]陈挺.园林中的无障碍设计探讨[J].中国园林,2003
作者简介:王芳龙,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
郭连业,现在烟台南山学院人文学院艺术设计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