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家与官仓鼠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某种程度上讲,两者冥冥中却有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甚至可以完美地体现在一个人身上,比如李斯。
对于李斯而言,公元前210年那个夏天,可谓他人生中最大的坎,经营了一辈子政治的他,再一次面临重大抉择。他的“一念之差”,可以让他继续享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也可以让他和他的家族万劫不复。
走在钢丝绳上,李斯随时都可能掉下来。难以置信的是,正是他“官仓鼠理论”结出的果,让他掉下去了,让他的家族,让大秦帝国完全改变了模样。
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趙高发动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将秦始皇幼子胡亥推上帝位。然而,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李斯就以大逆谋反之罪被押解到咸阳市街腰斩处死,并“夷灭三族”。一代丞相,落得如此下场。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原本是混迹于里巷市井的小吏,成天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有一天,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们争先恐后地抢吃粪便,而一旦有人来或听到狗咬,便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他捂住鼻子来到官仓(相当于现在的粮站)办事,不巧他又在这里发现了老鼠,但不同的是,这里的老鼠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却还悠然自在,闲庭信步,既没有狗来咬它们,人来了也无动于衷。
两相对照,聪明的李斯感慨之余,悟出了让他一生引以为傲的“官仓鼠理论”——大家都同为老鼠,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他不由想到了自己,成天低头献媚,听人差遣,忙忙碌碌却生怕丢掉了这个鸡肋般的饭碗;而那些达官贵人,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怡然自得,高枕无忧。
“我自己不就是一只茅厕里抢粪便的老鼠吗?”夜里,李斯翻来覆去一夜难眠。他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当一只官仓里的成功老鼠。”就这样,李斯弃吏为学,拜当时最负盛名的荀子为师,潜心学习帝王治国之术。
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政客所必备的审时度势和口若悬河,李斯都很快练得精熟,站在荀子肩上“一览众山小”的他,已经有了高远的理想和宏图大志,他没有留恋江河日下的家乡楚国,径直来到如日中天的秦国。
其间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李斯凭借其超人的韧劲和智谋,入了吕不韦的法眼,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有吕不韦这棵参天大树庇护,“官仓”里的李斯可谓如鱼得水——他一步步向上攀爬,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继而成为大秦帝国的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大法官)。春秋战国接近尾声,东方六国一个个烟消云散之际,因离间各国君臣有功,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李斯最终取代了他的主人吕不韦,成为天下最富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国丞相。
李斯天然地认为,这一切利好,都缘于他那颠扑不破的“官仓鼠理论”。
秦汉时代,那些将相大臣谴责问罪时,往往都会杀身取义,以保持不辱的尊严。比如与李斯一同问罪的右丞相冯去疾等,毫不迟疑地愤然而死,唯李斯宁愿入狱受审苟且偷生,也不轻言杀身成仁。他的这种选择,与其“官仓鼠理论”无不相关。
李斯一生三次有名的上书,可谓篇篇经典,篇篇也都成为他人生转折的标签。秦王十年,秦政府下令驱逐在秦国的诸侯国人,李斯上了有名的《谏逐客书》,不仅让自负的秦王破天荒地收回王命,他也由此在政坛上扬名发迹。秦二世二年,二世胡亥拒绝他轻徭薄赋的建议,并下诏严厉谴责,还要追究其子李由通贼罪名,李斯再次危机公关,上了有名的《奏请二世行督责书》,此“书”引经据典,颠倒黑白,以行文老道深峻,论理紧凑有序,极尽阿谀奉承,博得二世欢心,其地位方得以保全。在他以大逆谋反之罪身陷囹圄时,他“以认罪方式为自己评功摆好”,却落到了早已有所准备的赵高手里,难逃厄运。
想当年,在门主吕不韦的教化恩遇和秦王嬴政的权势之间,李斯选择了后者;在扶苏即位的正统和胡亥篡夺的利益之间,李斯也选择了后者。对待同学韩非子,他出于权势利害的计量,全面接受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却坚决阻止韩非子参与秦国政治,直接策划了迫使韩非子自杀的冤案。
性格即命运。历代史家评论李斯,称他为“古今第一热衷富贵之人,为求富贵而取得成功,也为求富贵而苟折毁灭,可为名利场中人的千古明鉴。”客观地看,李斯一生留下了不少闪光之处——他贡献给秦国最大的功劳,就是“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还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老子·九章》中的名句。意思说,功成名就而抽身隐退,这是常理天道。“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只知前进,不知退守,是《易经》乾卦中一种过分的卦象,必然盛极而衰。
身为帝国最高行政长官,李斯应该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只不过沉睡其中感觉太好,没有人能将其叫醒。
李斯曾在一次大型家宴上感慨地说:“我本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已经白发苍苍的李斯,对同判死刑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对于李斯而言,公元前210年那个夏天,可谓他人生中最大的坎,经营了一辈子政治的他,再一次面临重大抉择。他的“一念之差”,可以让他继续享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荣华富贵,也可以让他和他的家族万劫不复。
走在钢丝绳上,李斯随时都可能掉下来。难以置信的是,正是他“官仓鼠理论”结出的果,让他掉下去了,让他的家族,让大秦帝国完全改变了模样。
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于沙丘,趙高发动政变,与丞相李斯合谋,将秦始皇幼子胡亥推上帝位。然而,仅仅过了两年时间,李斯就以大逆谋反之罪被押解到咸阳市街腰斩处死,并“夷灭三族”。一代丞相,落得如此下场。
大行其道的“官仓鼠理论”
李斯是楚国上蔡人(今河南省上蔡县),原本是混迹于里巷市井的小吏,成天从事抄抄写写的工作。有一天,李斯发现厕所里的老鼠们争先恐后地抢吃粪便,而一旦有人来或听到狗咬,便吓得惊慌失措,四处逃窜。他捂住鼻子来到官仓(相当于现在的粮站)办事,不巧他又在这里发现了老鼠,但不同的是,这里的老鼠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却还悠然自在,闲庭信步,既没有狗来咬它们,人来了也无动于衷。
两相对照,聪明的李斯感慨之余,悟出了让他一生引以为傲的“官仓鼠理论”——大家都同为老鼠,只是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他不由想到了自己,成天低头献媚,听人差遣,忙忙碌碌却生怕丢掉了这个鸡肋般的饭碗;而那些达官贵人,成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却怡然自得,高枕无忧。
“我自己不就是一只茅厕里抢粪便的老鼠吗?”夜里,李斯翻来覆去一夜难眠。他暗自发誓,“我一定要当一只官仓里的成功老鼠。”就这样,李斯弃吏为学,拜当时最负盛名的荀子为师,潜心学习帝王治国之术。
无论是书本知识,还是政客所必备的审时度势和口若悬河,李斯都很快练得精熟,站在荀子肩上“一览众山小”的他,已经有了高远的理想和宏图大志,他没有留恋江河日下的家乡楚国,径直来到如日中天的秦国。
其间的过程当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李斯凭借其超人的韧劲和智谋,入了吕不韦的法眼,成为吕不韦的“门客”。有吕不韦这棵参天大树庇护,“官仓”里的李斯可谓如鱼得水——他一步步向上攀爬,劝说秦王政灭诸侯、成帝业,被任为长史。继而成为大秦帝国的廷尉(相当于最高法院大法官)。春秋战国接近尾声,东方六国一个个烟消云散之际,因离间各国君臣有功,在秦王政灭六国的事业中起了较大作用,李斯最终取代了他的主人吕不韦,成为天下最富国家的最高行政长官——秦国丞相。
李斯天然地认为,这一切利好,都缘于他那颠扑不破的“官仓鼠理论”。
三次“上书”徒留后人品评
秦汉时代,那些将相大臣谴责问罪时,往往都会杀身取义,以保持不辱的尊严。比如与李斯一同问罪的右丞相冯去疾等,毫不迟疑地愤然而死,唯李斯宁愿入狱受审苟且偷生,也不轻言杀身成仁。他的这种选择,与其“官仓鼠理论”无不相关。
李斯一生三次有名的上书,可谓篇篇经典,篇篇也都成为他人生转折的标签。秦王十年,秦政府下令驱逐在秦国的诸侯国人,李斯上了有名的《谏逐客书》,不仅让自负的秦王破天荒地收回王命,他也由此在政坛上扬名发迹。秦二世二年,二世胡亥拒绝他轻徭薄赋的建议,并下诏严厉谴责,还要追究其子李由通贼罪名,李斯再次危机公关,上了有名的《奏请二世行督责书》,此“书”引经据典,颠倒黑白,以行文老道深峻,论理紧凑有序,极尽阿谀奉承,博得二世欢心,其地位方得以保全。在他以大逆谋反之罪身陷囹圄时,他“以认罪方式为自己评功摆好”,却落到了早已有所准备的赵高手里,难逃厄运。
想当年,在门主吕不韦的教化恩遇和秦王嬴政的权势之间,李斯选择了后者;在扶苏即位的正统和胡亥篡夺的利益之间,李斯也选择了后者。对待同学韩非子,他出于权势利害的计量,全面接受韩非子的政治主张,却坚决阻止韩非子参与秦国政治,直接策划了迫使韩非子自杀的冤案。
性格即命运。历代史家评论李斯,称他为“古今第一热衷富贵之人,为求富贵而取得成功,也为求富贵而苟折毁灭,可为名利场中人的千古明鉴。”客观地看,李斯一生留下了不少闪光之处——他贡献给秦国最大的功劳,就是“反对分封制,坚持郡县制”。还拆除郡县城墙,销毁民间兵器,参与制定了法律,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制度。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这是《老子·九章》中的名句。意思说,功成名就而抽身隐退,这是常理天道。“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只知前进,不知退守,是《易经》乾卦中一种过分的卦象,必然盛极而衰。
身为帝国最高行政长官,李斯应该是懂得这个道理的,只不过沉睡其中感觉太好,没有人能将其叫醒。
李斯曾在一次大型家宴上感慨地说:“我本是个平民百姓,今天做了丞相,可以说是富贵到了极点。但物盛则衰,我还不知道将来会有什么样的结局呢。”在押赴刑场的路上,已经白发苍苍的李斯,对同判死刑的儿子说:“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