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造时代,寻找新风口
陈继武:智造发展,源于理念,兴于科技,成于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背景下,安徽如何把握智能制造风口下的时代机遇?
洪清华:智造时代风口到底在哪里?总结起来就是ABCDE,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E是物联网、互联网。这些技术都需要应用场景、需要产业化。文旅产业一定是下一个大的“风口”。预计中国GDP到2020年达到104万亿元,随着文化与旅游真正实现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十三五”期间,仅文化产业就达到GDP的10%左右,也就是10万亿元。旅游产业去年是5.4万亿元。中国有50万亿人次出游,文化和旅游产业共计17万亿元左右,占GDP的16%—18%。中国现在有三千万个私人护照,出境游一亿人次。
除了市场端的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也让驴妈妈赶上了“风口”。目前,很多景区的效益没有上来,各地的供给端要进行新的消费升级,这是另外一个大的“风口”。
袁华:工业4.0概念是德国在2013年提出的,为什么5年前提出这个概念?而不是20年前?因为过去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没有这个基础。到了2010年,随着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德国制造业必然要走工业4.0这条路,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中国要做工业4.0,能不能照搬德国的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因为我们的基础跟它不一样,我们必须结合国情来做中国的工业4.0。
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德国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做得非常好、具备了基础的情况下才做工业4.0,而我们工业3.0还没有做好,甚至有些方面工业2.0还没有做好,现在要做工业4.0必然困难很多。所以我们要去做工业4.0,但不能像德国人那样做。我们需要“补课”,有些领域可以边补课边做,有些领域需要先补课再做。总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是“强基工程”,把基础打好,把通往工业4.0的道路铺好,提质增效,推动技术转型升级。
黄化锋:铜陵是中国典型的工业之城、制造之城。智造时代,如何寻找风口?对铜陵这种传统工业城市特别有意义。
回顾铜陵62年的城市成长史,前30年产业发展主要基于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铜的采选冶炼。1988—2016年的30年,则是基于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资本劳动和技术积累不断创新的工业强市阶段,发展了有色、化工、建材、火电、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萌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
展望未来30年,对铜陵来说,新“风口”尤为重要,而且需要来自东南西北中所有方向的“风”。首先,我们要在铜的其他属性上做足文章,铜不仅是一种工业制造基础金属,而且具有很强的电子属性和金融属性。第二,是把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结合起来。我们近期和阿里云、科大讯飞、中软国际包括安太科技等很多互联网企业积极沟通,探索开展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特别是工业大脑建设。第三是大力发展新经济。过去卖铜,现在可以卖铜文化、铜理念,所以一个工业城市理念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文化的积淀,创新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习惯带来的产业创新,将为我们插上新经济的翅膀。
智造时代,发现新经济
陈继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安徽如何在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下发现新经济?
刘刚:在经济转型中,安徽是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发源地,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安徽要更好发展智能经济,一是需要开放应用场景,智能经济的计算和数据资源必须与应用场景开放相匹配。二是需要开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平台,吸引企业和开发者。三是数据生态优势和成熟的算法也非常重要。
夏迎松:通过40年的发展,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从地方型企业走向世界型的企业,从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逐步向技术领先型、引导型的企业转型。我们如何做到的?主要是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的。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我觉得海外并购是比较好的捷径,行业中很多国外企业已经是百年以上的企业,通过对它的收购并购,能进行技术融合,同时能使品牌实现提升。
收购以后怎么管理?我们的经验是充分信任、充分授权、严格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和数据的收集与积累,是收购海外公司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在行业快速增长上,通过严格监控和技术引进,我们实现了反向投资的体系,从海外收购公司以后,我们让海外公司到中国来投资,解决了整个行业的资本运作和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安徽制造型企业如何实现价值,海外并购是可以尝试的路。
王厚亮:安徽制造业在全国是有地位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对安徽赞誉有加,指出安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安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制造大省,就必须要明确大的方向。现在电子信息是中国最大的产业,去年的产值是18.6万亿元,居于第一位。安徽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非常快,连续3年在全省41个工业中贡献率都是最高的。去年的总产值达到4600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0%。2018年尽管形势比较严峻,4月份仍然实现了19%的增速。应该说安徽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拥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这一产业发展还涉及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省里对这此有明确部署,已经制定半导体产业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安徽省支持集成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支持智慧经济的产业政策,还在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
智造时代,注入新动能
陈继武:智能制造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力量长期共同努力的复杂系统工程,提升安徽智能制造支撑能力,离不开金融资本、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合力支持。在智造时代,如何为安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厚文:当下中国不缺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真正缺的是顶级的投行高手。它们在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当下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经济结构、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与金融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提升综合经营服务能力,助力地方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在此过程中自身业务也稳步发展。
秦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新经济、新产业、新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区域竞争力提升。对于高端服务业而言,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務业的发展,一定是智能化、集群式的方式发展,这是产业生态的最核心驱动力。融合创业是未来产业创新重要环节,过去的创业前辈们是利用自己的自有资本发展,未来的大趋势则是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创业。
企业家们需要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思考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的推动和实现融合创新,用资本工具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余竹云:制造引领物流新变革,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危机感。马云说商业地产要下滑,为应对市场变化,我认为电子商务发展得再快,也离不开物流,离不开基础建设的投资,这种危机感让我们转型。物流是除了房地产行业外的第二大产业,行业规模达到12万亿,占GDP20%。中国制造、智能制造生产得再好,如果物流领域成本降不下来,7、8个点的净利润就没有了。所以物流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中国中小微物流企业将会非常多。
第二是生根。合肥市肥东物流园区在全国走在前列,也得益于合肥的优势。我们这3年和肥东县政府合作,建立了非常好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物流基地,给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园区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在全国有8个物流园区,明年计划把全国的省会城市布满,最终形成骨干的物流网,再加上信息化的技术,为制造业提供基础服务。
陈继武:智造发展,源于理念,兴于科技,成于产业。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宏观背景下,安徽如何把握智能制造风口下的时代机遇?
洪清华:智造时代风口到底在哪里?总结起来就是ABCDE,A是人工智能,B是区块链,C是云计算,D是大数据,E是物联网、互联网。这些技术都需要应用场景、需要产业化。文旅产业一定是下一个大的“风口”。预计中国GDP到2020年达到104万亿元,随着文化与旅游真正实现融合,产业发展前景可期。“十三五”期间,仅文化产业就达到GDP的10%左右,也就是10万亿元。旅游产业去年是5.4万亿元。中国有50万亿人次出游,文化和旅游产业共计17万亿元左右,占GDP的16%—18%。中国现在有三千万个私人护照,出境游一亿人次。
除了市场端的消费升级,供给侧改革也让驴妈妈赶上了“风口”。目前,很多景区的效益没有上来,各地的供给端要进行新的消费升级,这是另外一个大的“风口”。
袁华:工业4.0概念是德国在2013年提出的,为什么5年前提出这个概念?而不是20年前?因为过去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没有这个基础。到了2010年,随着新兴技术产业发展,德国制造业必然要走工业4.0这条路,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中国要做工业4.0,能不能照搬德国的这种方法?显然不能,因为我们的基础跟它不一样,我们必须结合国情来做中国的工业4.0。
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准备工作?德国是在前三次工业革命都做得非常好、具备了基础的情况下才做工业4.0,而我们工业3.0还没有做好,甚至有些方面工业2.0还没有做好,现在要做工业4.0必然困难很多。所以我们要去做工业4.0,但不能像德国人那样做。我们需要“补课”,有些领域可以边补课边做,有些领域需要先补课再做。总之,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是“强基工程”,把基础打好,把通往工业4.0的道路铺好,提质增效,推动技术转型升级。
黄化锋:铜陵是中国典型的工业之城、制造之城。智造时代,如何寻找风口?对铜陵这种传统工业城市特别有意义。
回顾铜陵62年的城市成长史,前30年产业发展主要基于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发展铜的采选冶炼。1988—2016年的30年,则是基于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资本劳动和技术积累不断创新的工业强市阶段,发展了有色、化工、建材、火电、纺织等五大主导产业,并在此基础上萌生了一批具有特色的现代产业。
展望未来30年,对铜陵来说,新“风口”尤为重要,而且需要来自东南西北中所有方向的“风”。首先,我们要在铜的其他属性上做足文章,铜不仅是一种工业制造基础金属,而且具有很强的电子属性和金融属性。第二,是把传统制造业和互联网 、智能制造、人工智能,以及大数据结合起来。我们近期和阿里云、科大讯飞、中软国际包括安太科技等很多互联网企业积极沟通,探索开展智慧城市的城市大脑特别是工业大脑建设。第三是大力发展新经济。过去卖铜,现在可以卖铜文化、铜理念,所以一个工业城市理念的创新、意识的创新、文化的积淀,创新习惯的养成,特别是习惯带来的产业创新,将为我们插上新经济的翅膀。
智造时代,发现新经济
陈继武: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安徽如何在智能制造的“机会窗口”下发现新经济?
刘刚:在经济转型中,安徽是智能产业和智能经济发源地,走在全国前列。未来,安徽要更好发展智能经济,一是需要开放应用场景,智能经济的计算和数据资源必须与应用场景开放相匹配。二是需要开放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农业等平台,吸引企业和开发者。三是数据生态优势和成熟的算法也非常重要。
夏迎松:通过40年的发展,安徽中鼎密封件股份有限公司从地方型企业走向世界型的企业,从一个传统制造型企业,逐步向技术领先型、引导型的企业转型。我们如何做到的?主要是通过海外并购实现的。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技术和管理水平?我觉得海外并购是比较好的捷径,行业中很多国外企业已经是百年以上的企业,通过对它的收购并购,能进行技术融合,同时能使品牌实现提升。
收购以后怎么管理?我们的经验是充分信任、充分授权、严格管理。信息化的管理和数据的收集与积累,是收购海外公司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手段。在行业快速增长上,通过严格监控和技术引进,我们实现了反向投资的体系,从海外收购公司以后,我们让海外公司到中国来投资,解决了整个行业的资本运作和技术问题。因此,我们认为,安徽制造型企业如何实现价值,海外并购是可以尝试的路。
王厚亮:安徽制造业在全国是有地位的,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对安徽赞誉有加,指出安徽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大省。安徽要想成为一个真正的制造大省,就必须要明确大的方向。现在电子信息是中国最大的产业,去年的产值是18.6万亿元,居于第一位。安徽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也非常快,连续3年在全省41个工业中贡献率都是最高的。去年的总产值达到4600亿元,增长速度达到20%。2018年尽管形势比较严峻,4月份仍然实现了19%的增速。应该说安徽省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拥有非常好的发展机遇。
此外,这一产业发展还涉及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省里对这此有明确部署,已经制定半导体产业规划,目前正在制定安徽省支持集成产业发展具体政策、支持智慧经济的产业政策,还在制定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
智造时代,注入新动能
陈继武:智能制造是一项需要多方面力量长期共同努力的复杂系统工程,提升安徽智能制造支撑能力,离不开金融资本、现代物流、工业设计等方面的合力支持。在智造时代,如何为安徽经济转型发展注入新动能?
李厚文:当下中国不缺好的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真正缺的是顶级的投行高手。它们在发达国家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当下中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战略发展方向。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是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优化经济结构、助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在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公司成立以来,积极对接国家和地方经济与金融战略部署,紧紧围绕不良资产经营主业,不断提升综合经营服务能力,助力地方防范金融风险、服务实体经济,在此过程中自身业务也稳步发展。
秦君: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是新经济、新产业、新企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之一。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助力区域竞争力提升。对于高端服务业而言,技术服务业和科技服務业的发展,一定是智能化、集群式的方式发展,这是产业生态的最核心驱动力。融合创业是未来产业创新重要环节,过去的创业前辈们是利用自己的自有资本发展,未来的大趋势则是利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创业。
企业家们需要具有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思考技术创新的同时,不断的推动和实现融合创新,用资本工具促进企业更快更好的发展。
余竹云:制造引领物流新变革,主要有两点。第一是危机感。马云说商业地产要下滑,为应对市场变化,我认为电子商务发展得再快,也离不开物流,离不开基础建设的投资,这种危机感让我们转型。物流是除了房地产行业外的第二大产业,行业规模达到12万亿,占GDP20%。中国制造、智能制造生产得再好,如果物流领域成本降不下来,7、8个点的净利润就没有了。所以物流行业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未来中国中小微物流企业将会非常多。
第二是生根。合肥市肥东物流园区在全国走在前列,也得益于合肥的优势。我们这3年和肥东县政府合作,建立了非常好的服务于中小微企业的物流基地,给他们提供一条龙服务,目前园区已经非常成熟。我们在全国有8个物流园区,明年计划把全国的省会城市布满,最终形成骨干的物流网,再加上信息化的技术,为制造业提供基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