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了国家战略的突出位置,而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其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甘肃境内沙漠化的遏止、黄河和长江上游地区水源涵养林的保护、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内陆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等造就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甘肃生态环境脆弱,面临着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草场超载放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缺乏等诸多生态问题使甘肃生态文明建设十分紧迫;干旱缺水等脆弱的生态条件、落后的经济基础和资源依赖型的发展模式严重限制了各种建设措施的实施,造就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艰巨性。
关键词:甘肃 生态文明 重要性 艰巨性
The Importance and Arduousness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i huai-sheng
( Gansu Province Jingtai Wufo middle school ,Jingtai , Gansu 730400 )
Abstract: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on the prominent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Gansu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and strategic channel in China's northwest region ,also Gansu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it created the importance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Preven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Gansu Province,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protecti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land river bas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creating a complex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ansu;I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faces serious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over-grazing pasture, biodiversity loss, water scarcity, and many other ecological problems created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rgency;The fragile ec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the backward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dependent mode severely limi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building measures, creating the arduous nature of thei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Gansu,Ecological Civilization,Importance,Arduousness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发展和边疆稳定,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重要性,而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复杂,生态问题严重造就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1.重要性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又是一个内陆河密集的省区,承担了我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保护、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南部的甘南山地及绵延千余公里的祁连山,位于地球“第三级”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构筑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第一门户和天然屏障。甘南山地是黄河重要水原涵养补给区,以占黄河流域4%的面积向黄河补水11.4%,是确保黄河流域环境安全的“中华水塔”和生态屏障;祁连山处在“冰源水库”和河川水系之间,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成为河西走廊生命之源,是甘、青、蒙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上千万人民生产生活的命脉;河西走廊几条内陆河将西北三大大沙漠合拢之势阻断,构成了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陇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占黄河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了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陇南山地“两江一水”流域(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水土流失关系到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直接影响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方面,甘肃地处我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内陆通往西部几乎所有省区和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咽喉,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文化交流要道,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中东部联接西北、西南的枢纽,又是进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青藏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带的必经之路,是联接祖国内陆与西部边疆的战略要地,是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战略纵深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互补化的宏观态势下,甘肃承载着联通西部、建设西部、发展两部、维护两部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甘肃不仅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核工业、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基地。还是西部主要粮油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甘肃建设生态文明,探求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保持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复杂性
甘肃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跨越亚热带、暖温带、温带3个热量带,正好处于全国几大自然地区的交汇处,是全国唯一同时占有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其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区域分异明显,自然生态条件纷繁复杂。森林、草甸、草原、丘陵、山地、高原、平川、沙漠、绿洲、戈壁和冰川冻土等地貌交错分布,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及走廊北山山地等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大,年降水量从36.6毫米到734.9毫米,无霜期陇南河谷地带在280天左右,而甘南高原则只有140天。
干旱缺水,森林、草场、湿地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工业与农业环境污染,居民贫困等各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在甘肃均有发生。甘肃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节约水资源,在东部季风区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还要在青藏高原区恢复草场湿地,抚育森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还要在西北干旱区治理严重的沙漠化;还要解决重点城市的环境污染和民族地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影响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影响发展的民族地区发展滞后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简单的措施方法难以奏效,需要针对具体区域的生态问题,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内容与措施,既要宏观还要微观,既要有高度,还要有深度。实施规划内容要科学、全面、系统、细致。由于甘肃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造就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
3.紧迫性
甘肃作为西北内陆省份,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温总理多年关注的甘肃四大生态环境问题(石羊河、黑河、民勤、敦煌生态恶化问题);众院士多次联名呼吁应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涵养水源功能退化问题;中日韩多次商谈应对的沙尘暴问题;受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祁连山冰川退化严重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河西内陆河流域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问题;被联合国关注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黄河流域居民生存问题;人大代表多次呼吁的“两江一水”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问题;陇东和中部一些地区农民仍喝不上干净饮用水问题;甘南、陇南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问题;遥感卫星观测不到市区的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一些区域重金属污染问题;荒漠化敏感区的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农牧民脱贫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限制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限制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提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甘肃是国家边疆安全的战略纵深区,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通道区,是生态保护的战略屏障区,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也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历史任务。为支持甘肃发展国务院2010年发布国办发〔2010〕2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甘肃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等指导意见,但诸多生态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逐一解决均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与政策的投入,需要多部门充分协调合作。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么多的复杂问题,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4.艰巨性
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其生态文明建设要探索我国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模式,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科学路径,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要探索西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与管理战略,探索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转型方面需要有跨越式的进步。只有在这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跨越式进步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总体上处在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又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总体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祁连山冰川、森林、甘南草原、湿地、陇南“两江一水”植被等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功能的保护与恢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综合治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的罗布泊,敦煌不成为第二个楼兰;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治理;青藏高原第一生态屏障建设;三大高原生物物种安全保障工程;国家级草地、天然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建设,每项工程任务都是事关全局的巨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 伍瑛.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J].生态经济,2000,(2):38-40.
[2] 胡娟.论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促进发展,,2007,(5):29-31.
[3] 孙彦泉.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3):7-10.
[4] 赵建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视野,2007,(7):32-34.
[5] 任建军.甘肃建设生态文明省探析,甘肃理论学刊2010,6:128-131.
[6] 石玉亭.将甘肃设为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试验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86-92.
[7] 张韬,邱守仁.论甘肃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06,22(11):1-3.
[8] 许振文.甘肃省生态安全分析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01) :32-34.
[9] 吴晓军.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报告选,2010,(11).
[10]张政民.建设甘肃生态文明省的思考,[J].发展论坛,2011(12),(1):86-92.
作者简介:魏怀升(1978—),主要从事数学、地理教学工作。
关键词:甘肃 生态文明 重要性 艰巨性
The Importance and Arduousness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i huai-sheng
( Gansu Province Jingtai Wufo middle school ,Jingtai , Gansu 730400 )
Abstract:Chines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on the prominent position of the national strategy,Gansu is an important ecological barrier and strategic channel in China's northwest region ,also Gansu i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in the overall situation of the national ecological security,it created the importance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the national strategy;Prevention of desertification in Gansu Province, the upper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and the Yangtze River water conservation forest protection, soil erosion on the Loess Plateau and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inland river basi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restoration and protection, creating a complexity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Gansu;It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s fragile and faces serious soil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over-grazing pasture, biodiversity loss, water scarcity, and many other ecological problems created of Gansu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urgency;The fragile ecological conditions such as drought and water shortage, the backward economic found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resource-dependent mode severely limit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various building measures, creating the arduous nature of thei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Keywords: Gansu,Ecological Civilization,Importance,Arduousness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十八大对建设生态文明做出了全面部署,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战略通道,多民族交汇融合地区,对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西北地区民族团结发展和边疆稳定,其生态文明建设具有不可替代重要性,而甘肃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条件复杂,生态问题严重造就了其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紧迫性和艰巨性。
1.重要性
甘肃是我国西北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在全国生态安全大局中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维护国家整体生态安全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甘肃地处青藏、黄土、蒙新三大高原交汇地带,位居长江、黄河上游,又是一个内陆河密集的省区,承担了我国主要江河源头水源保护、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要生态功能,对维护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直接影响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甘肃南部的甘南山地及绵延千余公里的祁连山,位于地球“第三级”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构筑了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第一门户和天然屏障。甘南山地是黄河重要水原涵养补给区,以占黄河流域4%的面积向黄河补水11.4%,是确保黄河流域环境安全的“中华水塔”和生态屏障;祁连山处在“冰源水库”和河川水系之间,以其独特的生态功能成为河西走廊生命之源,是甘、青、蒙三省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上千万人民生产生活的命脉;河西走廊几条内陆河将西北三大大沙漠合拢之势阻断,构成了西北乃至华北地区环境安全的生态屏障;陇中黄土高原区是我国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该区域流入黄河的泥沙量占黄河年输沙量的三分之一,严重影响了黄河下游地区生态、经济的健康发展;陇南山地“两江一水”流域(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作为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其水土流失关系到长江下游的生态安全,直接影响三峡水库的调度运行,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 在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方面,甘肃地处我国东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结合部,是内陆通往西部几乎所有省区和周边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的咽喉,是西部最重要的交通物流枢纽和文化交流要道,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的区位优势,是中东部联接西北、西南的枢纽,又是进入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和青藏民族地区及边疆地带的必经之路,是联接祖国内陆与西部边疆的战略要地,是维护祖国统一、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的战略纵深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及区域经济互补化的宏观态势下,甘肃承载着联通西部、建设西部、发展两部、维护两部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甘肃不仅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生产加工基地,也是我国重要的核工业、军事工业和航空航天基地。还是西部主要粮油和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甘肃建设生态文明,探求适合区域生态特点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对保持西部地区的繁荣昌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复杂性
甘肃东西长1655公里,南北宽530公里,跨越亚热带、暖温带、温带3个热量带,正好处于全国几大自然地区的交汇处,是全国唯一同时占有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三大自然区的省份。其地质构造复杂多变,地势起伏高差悬殊,区域分异明显,自然生态条件纷繁复杂。森林、草甸、草原、丘陵、山地、高原、平川、沙漠、绿洲、戈壁和冰川冻土等地貌交错分布,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陇南山地、祁连山地、河西走廊内陆河流域及走廊北山山地等分属黄河、长江、内陆河3个流域,生态环境复杂多样。各地气候差别大,年降水量从36.6毫米到734.9毫米,无霜期陇南河谷地带在280天左右,而甘南高原则只有140天。
干旱缺水,森林、草场、湿地退化,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沙漠化与水土流失,工业与农业环境污染,居民贫困等各种生态系统退化现象在甘肃均有发生。甘肃的生态文明建设既要节约水资源,在东部季风区治理严重的水土流失;还要在青藏高原区恢复草场湿地,抚育森林,提高水源涵养能力;还要在西北干旱区治理严重的沙漠化;还要解决重点城市的环境污染和民族地区居民脱贫致富的问题。这些问题既有影响生存的生态环境问题,还有影响发展的民族地区发展滞后问题和经济结构调整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简单的措施方法难以奏效,需要针对具体区域的生态问题,多层次、全方位、宽领域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内容与措施,既要宏观还要微观,既要有高度,还要有深度。实施规划内容要科学、全面、系统、细致。由于甘肃自然条件的复杂性和生态问题的复杂性,造就了甘肃生态文明建设的复杂性。
3.紧迫性
甘肃作为西北内陆省份,人与自然的矛盾非常突出,生态环境异常脆弱,生态问题十分严重,已经严重影响到国家的生态安全。温总理多年关注的甘肃四大生态环境问题(石羊河、黑河、民勤、敦煌生态恶化问题);众院士多次联名呼吁应进行抢救性保护的甘南重要水源补给区涵养水源功能退化问题;中日韩多次商谈应对的沙尘暴问题;受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祁连山冰川退化严重影响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河西内陆河流域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问题;被联合国关注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已严重影响黄河流域居民生存问题;人大代表多次呼吁的“两江一水”流域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森林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问题;陇东和中部一些地区农民仍喝不上干净饮用水问题;甘南、陇南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问题;遥感卫星观测不到市区的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一些区域重金属污染问题;荒漠化敏感区的土地沙化、草场退化问题;民族地区发展滞后农牧民脱贫问题。这些问题已严重限制了当地居民的正常生活和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成为限制生态文明建设的瓶颈问题,也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急需解决的战略问题。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国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甘肃省提出了“建设幸福美好新甘肃,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甘肃是国家边疆安全的战略纵深区,是经济发展的战略通道区,是生态保护的战略屏障区,也是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区。生态文明建设是甘肃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任务,也是事关国家生态安全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历史任务。为支持甘肃发展国务院2010年发布国办发〔2010〕29号文件《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就甘肃经济社会与生态建设明确提出了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实施措施等指导意见,但诸多生态问题与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逐一解决均需要较长时间和大量资金与政策的投入,需要多部门充分协调合作。要在不到十年的时间内解决好这么多的复杂问题,其紧迫性不言而喻。
4.艰巨性
甘肃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基础设施薄弱,瓶颈制约严重,产业竞争力不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其生态文明建设要探索我国生态脆弱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模式,探索西部欠发达地区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的科学路径,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领域需要取得突破性进展;还要探索西部欠发达省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利用与管理战略,探索西部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探索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在资源开发利用和社会经济转型方面需要有跨越式的进步。只有在这两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和跨越式进步才能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社会。
甘肃省目前的发展总体上处在一个两难境地:一方面严酷的自然条件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不发达的经济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矛盾显得尤为突出;另一方面加快发展又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近年来国家和甘肃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生态环境总体恶化的趋势总体得到了初步遏制,但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扭转,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任务还十分艰巨。祁连山冰川、森林、甘南草原、湿地、陇南“两江一水”植被等重要水源涵养、补给功能的保护与恢复;黄河流域甘肃段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综合治理;石羊河、黑河、疏勒河流域综合治理,确保民勤不成为第二的罗布泊,敦煌不成为第二个楼兰;黄土高原和陇南山地水土流失治理;青藏高原第一生态屏障建设;三大高原生物物种安全保障工程;国家级草地、天然林、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国家新能源基地建设等一系列生态工程的建设,每项工程任务都是事关全局的巨大工程,任务十分艰巨。
参考文献:
[1] 伍瑛.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征[J].生态经济,2000,(2):38-40.
[2] 胡娟.论生态文明建设[J].科技促进发展,,2007,(5):29-31.
[3] 孙彦泉.生态文明的科学技术观[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9,16(3):7-10.
[4] 赵建军.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和紧迫性,[J].理论视野,2007,(7):32-34.
[5] 任建军.甘肃建设生态文明省探析,甘肃理论学刊2010,6:128-131.
[6] 石玉亭.将甘肃设为西部大开发生态文明试验区,[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0,(1):86-92.
[7] 张韬,邱守仁.论甘肃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甘肃科技,2006,22(11):1-3.
[8] 许振文.甘肃省生态安全分析研究,[J].河西学院学报,2008(01) :32-34.
[9] 吴晓军.甘肃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共甘肃省委党校报告选,2010,(11).
[10]张政民.建设甘肃生态文明省的思考,[J].发展论坛,2011(12),(1):86-92.
作者简介:魏怀升(1978—),主要从事数学、地理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