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分析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comalul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宋词是继唐诗后又一独具特色的文体。李清照,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敏锐的观察,灵动的语言,成为宋词婉约派的代表。在她的词中,“花”意象繁多复杂,但目前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文试图从概念隐喻理论出发,探究李清照诗词中的花与花类的概念隐喻,揭示词人与花意象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宋词的隐喻研究提供新的参照。
  关键词:李清照;诗词;花;概念隐喻
  作者简介:丁丽(1990.9-),女,汉族,皖亳州人,东华大学硕士,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3
  引言:
  古希腊哲学家Aristotle从修辞的角度谈论隐喻是西方研究隐喻的开始。我国古代文论中对隐喻的常见性也多有论述。如《文则》所述:“《易》之有象,已尽其意;《诗》之有比,以达其情。文之作也,可无喻乎?”近代学者钱钟书先生也指出:“理绩义玄,说理陈义者取譬于近,假象于实,以为研几探微之津逮,释氏所谓权宜方便也。古今说理,比比皆然。”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修辞手段,而且是思维和认知方式。认知语言学家强调人类思维的隐喻性,即人类认识和理解事物是对事物进行概念化、范畴化的过程。隐喻是人类进行概念化或范畴化的重要工具。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精华,也是隐喻的重要载体。研究诗词中的隐喻,有助于我们深度了解诗人,词人的精神世界,进而更好地鉴赏诗词,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词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她感情细腻,刻画入微,擅长以“花”入诗,一生与“花”结下了不解之缘,“花”意象也成为她诗词中的重要意象,散发着不朽魅力。本文以李清照诗词中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特点,探究“花“隐喻的语言和文化特征。
  一、“花”与隐喻
  1.1 “花”的隐喻认知
  各民族相近的进化过程,奋斗历程以及相似的认知对象,促使人们对相同的事物有相似的认知。以“花”为例,即使存在于植物生命的一段时间,“花”仍然是植物留下的最深刻印记,内涵丰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花”有十九个语义项: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可供观赏的植物;形状像花朵的东西;烟花的一种;花纹;用花或花纹装饰的;颜色或种类错杂的;(眼睛)模糊迷乱;衣服磨损或要破没破的样子;用来迷惑人的,不真实或不真诚的;事业的精华;年轻漂亮的女子;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指棉花;指某些小的颗粒、块、滴等;指某些幼小动物;作战时受的外伤;人的姓。词典还收录了众多词条,通过分析这些词条可以发现:花与人,物或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
  “花”在隐喻形式上主要有形象隐喻和联想隐喻;形象隐喻是将“花”的外貌,状态的感知透射到一切与“花”相似的事物上,如:烟花,棉花,甚至还有一些伤病。联想隐喻以“花”所带来的情感体验为基础,透射到相似抽象事物上。
  1.2 “花类”的隐喻与认知
  人们不仅喜欢“花”这个上义词,而且也赋予其下义词如梅,菊,莲,兰等丰富的内涵。
  梅,格调高雅,凌寒而开,历代为文人墨客所追捧,乃是百花之首。咏梅诗歌中,或咏其一支独胜,或咏其神形俱佳,或咏其秀雅凝重。梅花具有不惧寒冷,独立早春,俊逸清朗的高贵品格。诗人,词人常以梅花自比,彰显自己的人生追求。菊,凌霜绽放,硕大清香,品貌独特,乃花中四君子之一。暮秋时节,百花零落,唯菊一枝独秀,冷傲高洁。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文人墨客将“菊”的形象与人的感情形成映射,表达出其孤高与傲俗。莲,亦称:荷,芙蓉,藕花,灵草等,产自池塘,花盛于夏,出淤泥而花不染。中国自古钟爱莲花,在宗教和文化传说中,我们总是能寻觅到它的踪迹,在宗教文化中更是赋予它丰富的内涵,如:观音菩萨与莲花坐台。在文人墨客的眼中,莲与他们乃同病相怜,惺惺相惜,莲的生长环境可映射到他们的生活环境中,冰清玉洁,卓尔不群的莲花也是文人精神世界的映照。兰,即:兰草,清香浓郁,悠远绵长,乃花中四君子之一。古有诗云:“梓为百木之王,牡丹为百花之王,葵为百蔬之长,松为百木之长,桂为百药之章,而兰则为百草之长。”兰,香气雅而纯,独立于山谷之中,乃山中之“幽香”。它有君子之风,飘逸潇洒,姿态高雅,无意与百花争艳斗芳,文人以“兰”隐喻自己的品格。
  二、李清照笔下的“花”与“花类”隐喻解读
  2.1李清照诗词中“花”的隐喻探究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婉约词派代表,语言委婉,感情饱满,是宋词中熠熠夺目的存在。在她构建的为数不多的意象体系中,“花”意象体系占据重要位置。生动的语言,细腻的笔调,她在诗篇中倾注自己一腔感情,为我们描绘一幅“百花图”,我们眼前浮现出“误入藕花深处”的青春少女,“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相思美妇,以及“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的老年之殇。词人勾勒出“花”的容颜,神情,气质,并将其映射到“人物”上:人的外貌,悲欢离合,相思愁苦,忧喜迁移,反之亦然。李清照笔下的“花”是美的,是自然界的精灵,同时也是她一生凄苦悲凉的象征,是她情感的寄托。
  1)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点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上阙买花。词人从卖花担上买来娇艳欲滴的鲜花,她手执鲜花,深情欣赏。“买得一枝春欲放”,“春”、可以指春色、春光、春意和春天,也可借指花儿。“泪点轻匀”写出了新折花儿的容态,它点点泪痕,忧愁满面。“泪”字,一般写人,描绘人的状态。词人却以“泪”写花,可见“人”为源域,而“花”为目标域。“人”的特征透过词人的心灵映射到花上,而又激起“人”的同情。“犹带彤霞晓露痕”,红色朝霞,晶莹露珠,落在花上,使得花儿色彩美艳,晶莹剔透,透露了词人爱花之情。
  下阕为戴花。“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上阕以花喻人,下阕则以人比花,词人新婚燕尔,买花赏玩,花儿的美让她对自己的美丽产生了疑惑。“奴面”与“花面”照应,将个人的容貌美丽映射到花儿上。全篇通过买花、赏花、戴花、比花,生动地表现了年轻词人天真、爱美的心情和好胜的脾性。   2)蝶恋花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
  这是词人南渡后,历经国恨家仇后的忧郁之作。上阕“永夜恹恹欢意少”开门见山,奠定了全词沉郁苍凉的基调,长夜漫漫,词人心情不佳,辗转反侧。“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词人一生钟爱花,但此时她却无意赏花,看到花儿,以往美好的青春记忆便会在眼前浮现。词人是不忍回忆过去,不愿看花,“花”象征着词人曾经快乐的生活。“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人似春将老”,“笑”字,一般是人开心时的心情传达,词人以人写花,将花进行拟人化的处理,赋予“花”人的感情,写出了深深的感伤之情。
  2.2 李清照诗词中“花类”的隐喻分析
  李清诗词中,“花”意象众多,如:梅花,菊花,海棠,荷花,桂花,丁香等。这些不同的“花”倾诉着她的心声,代表着她的人生态度和人生追求,也诉说着她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1)梅花。梅花是词人“花”意象系统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花,其词中出现梅花意象的多达十几首,约占全部作品的十分之三。词人在梅花中寄寓她的欢笑愁绪,营造一幅意境高远的梅花礼赞。而且不同时期,词人对梅花的感受也不尽相同。青春时期,她的活力,对生活的热爱,通过“青梅”展现在世人面前;已婚的她,沉浸在爱情之中,“一枝春欲放”勾勒了她的妩媚多情。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离世,她眼中的“梅”成为了凄凉悲苦的写照。梅,这一诗歌意象,实则成为了词人的化身,是词人抒怀达意的工具,是“人”这一始源域的最佳目标域。然后,无论生活几经辗转,有多少坎坷,词人都如梅花般独立于世,孤傲坚韧。如: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一首格调轻快的咏梅词。梅花,独自绽放于寒雪之中,素艳娇美,正是才华横溢豆蔻年华的词人。梅花不惧寒雪、独立坚强的个性,是词人美好人格的隐喻所在。词中不具体刻画梅花的形态,而是重点勾勒梅花的品格,这是词人不重外在,而看重内心的体现。“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将梅花不畏霜雪、点缀琼枝、预告春天品性传了出来。“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是词人独立不凡、卓然超群人格写照。
  2)海棠。海棠,花姿潇洒,花开似锦,素有“花中神仙”、“花贵妃”之称,象征着美丽,快乐,代表着妙龄女子。而词人眼中,海棠多处于风雨飘摇时期,寓意匆匆易逝的青春时光。如: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人因醉酒沉睡,醒来时却最关注海棠命运, 是否“依旧”。从认知隐喻的角度解读,海棠就是词人,是词人的容颜,海棠落花,春将尽,其实是词人在诉说容颜易老,青春流逝,应惜春惜花惜人。
  3)菊花。菊花是我国古典文化作品中的常用意象,同众多文人墨客一样,李清照也独爱以菊如诗。但不同于陶渊明的隐逸之菊,周敦颐的雅洁之菊,在李清照的词中,菊花不仅是隐逸高洁的君子,她还赋予菊女性的特质,纤细,清瘦,柔美,憔悴,凄苦,在一首首菊花词里中,词人依然分不清何为菊,何为己,菊花和词人相互映射,彼此交融。在人生的风风雨雨中,词人低诉着“人比黄花瘦”的相思,“满地黄花堆积”的凄凉。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是李清照南渡之后具有转折性的作品。金兵南侵,俘虏了北宋皇帝,北宋灭亡,词人经历了亡国之痛,而不久之后,她的丈夫因病离世,词人不得不饱尝流离颠沛之苦。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她和着血泪写下了千古绝唱的《声声慢》。菊花盛开在秋意正浓时,本就含着肃杀之气。词人曾也是爱菊之人,但此时也只能无意摘花,任由它枯萎凋落,这里菊花堆积,照应着词人憔悴,衬托她心内的悲苦。
  结语:
  李清照是我国著名的婉约派词人,她在自己的诗词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花”与“花类”意象,这些意象又不仅仅局限于本身,它们衬托出词人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从认知隐喻角度解读其诗词,有助于深层次挖掘词人的内心世界,了解这么伟大的女词人的精神世界,为诗词翻译研究做出贡献,为宋词在认知领域的研究提供一种可靠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Aristotle, Poetics[M]. Translated by Samuel Butler Homer. California: Orange Street Press, 1998.
  [2]Lakoff, George and Mark Johnson. Metaphors We Live By[M].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0.
  [3]束定芳. 隐喻学研究[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0.
  [4]古代汉语词典编写组. 古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9.
  [5]钱钟书. 管锥编[M]. 北京:三联书店, 2001.
  [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现代汉语词典[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7]许渊冲. 汉英对照宋词三百首[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8]诸葛忆兵. 李清照诗词选[M]. 北京:中华书局, 2005.
  [9]孙艳红.“易安咏花词中的女性审美意识探微”[J]. 吉林: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6(4): 66-68.
其他文献
目的:了解缺血性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PSCI)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探讨神经功能损害与梗死部位的关系,对卒中后痴呆做出早期预测,指导康复治疗。  方法:选取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
摘 要:以网络文化为背景的网络文学,相对于传统文学,在创作主体、创作模式、存在形式以及传播形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某种程度上讲网络文学是传统文学在网络上的延伸和突破。本文将对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研究。  关键词:网络文学;传统文学;语言;对比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6)-24-0-01  网络文学的出现有其历史的必然性,而
摘 要:文本细读法是文学理论中形式主义一派的一个重要的文本研究方法,它注重研究作品的语言、结构等特点,提倡从语言学、语义学的角度来关注文本,细读文本,相较于以作者、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批评研究方法理论而言,则开辟了一个新的角度和研究领域。本文则以汪曾祺的小说文本为研究对象,从对于语言特点进行细读分析的角度出发,对汪曾祺的文本特点作一浅析。  关键词:文本细读;语言;汪曾祺;小说  作者简介:晏朦朦(1
摘 要:作为国内首度实际尝试“公路小说”这一概念的第一本小说,韩寒的《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的出版可以说是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个事件,通过这部作品我们可以探析韩寒的公路小说的特点,结合其诞生的历史渊源和时代背景,分析韩寒创作的公路小说别具一格的艺术特色和耐人寻味的思想主题。  关键词:韩寒;公路小说;《1988: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铸剑》这篇小说原名为《眉间尺》,讲的是眉间尺为父莫邪报仇的故事,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描写了很多种意象,例如水的意象,火的意象等,虽然这些意象是单独的个体但是作者仍巧妙地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本文将从“火”与“水”的相溶,仇恨的相溶,剑与人的相溶等方面来探讨铸剑这篇小说中的意象群。  关键词:铸剑;融合;意象  作者简介:张镤月(1997.2-),女,汉族,辽宁省辽阳人,沈阳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
摘 要:启蒙话语中的现代小说将母亲置于现实世界的种种世俗的利害关系中,一方面,对“母亲”的传统文化角色进行解构,将其温情脉脉的几近无性别的面纱撕破,塑造出真性情的“世俗”的母亲人物谱系,还原其女人性的特质,从而颠覆了传统的母性文化规范,同时,又试图寻求更深层意义上的传统“母性”,将其作为理想的精神家园,寻找 “文化返乡”的途径。  关键词:母性神话;解构;诗性重构;人文关怀  作者简介:张笛声(1
摘 要:《衍波词》对女性的描写,很大程度上继承《花间》的手法,这是对“词为艳科”传统的肯定。同时王士禛对女性的描写,又有所突破,主要表现为注重神韵,讲究生香真色;对青春和爱情歌颂;对女性才华的赞赏及对不幸女性的同情。  关键词:衍波词;女性形象;突破  作者简介:廖爱凤(1989-),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4级研究生;王奕红(1991-),长沙理工大学文法学院中国语言文学专业14级
摘 要:作为我国不可多得的“短篇小说”的杰出作家。刘庆邦从登上文坛以来,著作颇丰,多种文学的奖项证明了他文学的造诣和深厚的写作功底。他的作品很“接地气”,同时耐人寻味,观赏性强。这离不开他在字句上的精雕细琢以及语言上的独特的诗意化个性特征。本文将全面分析刘庆邦小说的语言运用,深掘其作品的语言美。  关键词:刘庆邦;短篇小说;语言特色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