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众所周知,思想品德课是理论性与综合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但理论枯燥抽象,很难调动和激发学生对思想品德课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于是严重抑制和影响了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让教师们觉得很不容易上好这一门课,。我结合多年的教学和自己的理解, 根据新课标理念,应用学科的相关知识,从以下四方面着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导入
导入新课是每节课的起始环节。能否用好“导入”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我先从该环节的设计入手,着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刻苦自励成才》一课时,我首先讲述《凿壁借光》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古时候一个叫匡衡的人是怎样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较好地导入了新课。
导入新课必须根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运用故事、游戏等方法围绕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也可以运用音响、图像、演示等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或列举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欲望”和“好奇”中集中注意力,更自觉投入学习,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明理
“明理”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对学生提高对道德的认识有实在意义。在教学《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我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找出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把明理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先是让学生明确“公共设施”的真实含义,说说“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接着介绍何静是怎样爱护“公共设施”的?最后提示同学,找找我们身边有哪些“公共设施”?议议我们应如何爱护它们?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共同学习”教学模式,创设人人参与的空间,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每小组4--5人)。在小组讨论中,给能力差的学生更多机会发言,让能力强的同学适时启发、诱导能力差的学生大胆发言,从而达到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这个目的。有时也可以有目的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正方和反方两大方阵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激烈辩论中明白事理,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理,我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典型事例,灵活运用对比、类比、迁移等方法.使道理浅显易懂,做到理中有情;有时又通过创设情境,令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明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还巧用板书,使道理具体化,给学生明理指明方向。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明理”环节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了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激情
“激情”环节,就是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打下情感基础。这一环节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与否。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以较重的笔墨突出情感因素,教材蕴涵着由衷的爱国情,依依的骨肉情,朴素的师生情,感人的友爱情,教学时,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理,并以课文中的道德观点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为下一节“导行”作准备。
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明理,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畅谈自己沐浴父爱、母爱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再由各组代表在组间交流,抒发父爱、母爱,激发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最后齐唱《妈妈的吻》这首歌,深化道德情感。
“激情”环节中还力求做到情通理通,富有真情实感,才能尽情发挥教育功能。
四、导行
“导行”环节,实质就是指导学生的行为,是思想品德课的归宿,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后环节。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语文课,它的每一节课都有一项或几项实践要求,也称导行要求。
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后,就要向学生明确具体地提出孝敬的要求:①离家或回家要主动跟父母打招呼;②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家务,尽量为父母排忧解难;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自治能力,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④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等。
学生明确了行为要求后,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行为训练。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小品表演;也可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密切家校联系,建立教育网络,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导行”环节要求教师把导行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然后作出正确的品德评价。
责任编辑龍建刚
一、导入
导入新课是每节课的起始环节。能否用好“导入”环节,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因此,我先从该环节的设计入手,着力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例如教学《刻苦自励成才》一课时,我首先讲述《凿壁借光》的故事,让学生感受到古时候一个叫匡衡的人是怎样通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较好地导入了新课。
导入新课必须根椐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实际,运用故事、游戏等方法围绕教材内容,提出疑问,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探求问题的欲望;也可以运用音响、图像、演示等方法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或列举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引起学生的注意,让学生在“欲望”和“好奇”中集中注意力,更自觉投入学习,为下一步的教学作好铺垫。
二、明理
“明理”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认真把握“明理”环节,对学生提高对道德的认识有实在意义。在教学《爱护公共设施》一课时,我深入把握教材的内涵,找出学生道德认识的结合点,把明理环节分为三个阶段进行。先是让学生明确“公共设施”的真实含义,说说“公共设施”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接着介绍何静是怎样爱护“公共设施”的?最后提示同学,找找我们身边有哪些“公共设施”?议议我们应如何爱护它们?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我运用“共同学习”教学模式,创设人人参与的空间,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每小组4--5人)。在小组讨论中,给能力差的学生更多机会发言,让能力强的同学适时启发、诱导能力差的学生大胆发言,从而达到教育是为了一切学生这个目的。有时也可以有目的选择教材内容,组织正方和反方两大方阵进行辩论,让学生在激烈辩论中明白事理,直到达成共识为止。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明理,我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典型事例,灵活运用对比、类比、迁移等方法.使道理浅显易懂,做到理中有情;有时又通过创设情境,令学生触景生情,以情明理;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还巧用板书,使道理具体化,给学生明理指明方向。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明理”环节的教育功能,从而提高了学生对道德认识的教学目的,为学生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打下比较扎实的基础。
三、激情
“激情”环节,就是在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良好行为习惯打下情感基础。这一环节直接影响思想品德课教学成功与否。
在中学思想品德课教材中,以较重的笔墨突出情感因素,教材蕴涵着由衷的爱国情,依依的骨肉情,朴素的师生情,感人的友爱情,教学时,我通过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明理,并以课文中的道德观点来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使道德情感伴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而产生,为下一节“导行”作准备。
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明理,然后组织学生在小组中畅谈自己沐浴父爱、母爱中感受最深的一件事,再由各组代表在组间交流,抒发父爱、母爱,激发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最后齐唱《妈妈的吻》这首歌,深化道德情感。
“激情”环节中还力求做到情通理通,富有真情实感,才能尽情发挥教育功能。
四、导行
“导行”环节,实质就是指导学生的行为,是思想品德课的归宿,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最后环节。
思想品德课不同于语文课,它的每一节课都有一项或几项实践要求,也称导行要求。
如教学《孝敬父母》一课时,在学生明白了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的道理,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道德情感后,就要向学生明确具体地提出孝敬的要求:①离家或回家要主动跟父母打招呼;②在生活上多关心、体贴父母,主动做家务,尽量为父母排忧解难;③不断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自治能力,生活节俭,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④虚心接受父母的教导等。
学生明确了行为要求后,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行为训练。例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以孝敬父母为主题的小品表演;也可把教学内容延伸到课外去,密切家校联系,建立教育网络,使教育取得最佳效果。
“导行”环节要求教师把导行落到实处,不流于形式,注重课内外的结合,然后作出正确的品德评价。
责任编辑龍建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