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摄影作品市场方兴未艾

来源 :财富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c8947841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和国外相比,其差异性不如中国书画与西洋油画大。从价差十倍而艺术上绝无十倍之差,可见——中国当代艺术摄影,是有投资空间的。
  最近,与几个经营画廊的朋友聊天,问:“是否有兴趣经营中国当代摄影作品?”不少朋友持这样的态度——油画为上,中国书画次之,装置艺术等用来装点门面,以表示不落伍。至于摄影作品,“由于它在公众印象中的可复制性,以及其本身大多为写实作品,与现实主义油画在表现手法上重合,引不起藏家兴趣”。
  事实上,除了郎静山等早期摄影家的作品,作为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兼顾的物件,引起拍卖行的关注之外,当代摄影作品的市场,一直偏弱。虽有2006年纽约苏富比王庆松《跟我学》以318400美元成交的历史纪录,可其他作品的拍卖行情,就乏善可陈,最高不过百万港币。事实上,《跟我学》在2011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时,以20万到60万港币的起拍价再次入市,最终流拍。即使是市场上比较多见的郎静山作品,其成交价格也不高。比如香港苏富比2012春拍的郎静山《锦盒》,共5幅作品,总成交价437500港币。可谓名气大于价格。
  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当代艺术摄影作品能拍出300万美元的高价。比如辛迪·雪曼(Cindy Sherman)的《无题第96号》,在2011年5月纽约佳士得拍卖会上,拍得389.05万美元,比王庆松作品高十余倍。
  10倍,就是中国当代顶尖摄影艺术作品与国际最高价的价差。而其艺术价值本身,当无这么大的差距。无论从哪个方面比较——画幅、拍摄制作手段、表现手法、制作技法、艺术特色等,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和国外相比,其差异性都不如中国书画与西洋油画大。从价差十倍而艺术上绝无十倍之差,可见——中国当代艺术摄影,是有投资空间的。
  在中国艺术摄影市场波澜不惊之时,仍有人在不间断地摸索创新。比如光路社。3年来,上海的光路创意摄影社举办了“此处山与水”抽象摄影展、“辰山问春”创意摄影展,应邀参加上海第十届国际摄影艺术展览、中国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创作上呈现丰收之态。在最近于上海莫干山路50号爱普生影艺坊举办的《非常摄影》光路社作品展上,能看到风格多样,表现手法丰富的不同类型摄影作品。而艺术家、策展人、观众也畅谈了对中国当代艺术摄影市场的看法。这个市场的价值何在,对于未来的藏家、有兴趣者来说,确实值得探究。
  中外摄影市场差距20年
  在中国工艺美术学会设计分会摄影研究中心副主任周祖尧看来,中外摄影市场的差距是20年。当然,此20年之谓,不仅是从艺术摄影拍卖价格上考量出来的。周祖尧说:“欧美的艺术摄影,早已为千家万户所欣赏,而中国老百姓对艺术摄影的理解,还处在‘照片能印一千张一万张,不具有收藏价值’的阶段。”
  在展出开幕当天,对观众做的小调查中,可以了解到,大多数观众对何为艺术摄影,何为纪实摄影,并不明晰。大多数观众认为,一幅摄影作品的成功,在于按下快门的那一刻。这与法国摄影大师布勒松的理论,倒是“不谋而合”。可抓拍大师布勒松的理论,大多数时候指的是新闻纪实类摄影,而非全部摄影门类。固然每一幅摄影作品,都是通过镜头与快门相结合产生,可不同的摄影门类,不仅使用的摄影器材不同,对快门的掌握,也不尽相同,在风光类、构成类摄影中,往往需要使用慢门,曝光时间非常长,这时候,就不能说是决定性的瞬间了。称之为“决定性的一刻钟”‘“决定性的一小时”,可也。
  在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常务理事,光路创意摄影社社长管一明看来,国内能静下心来搞创作的摄影艺术家,还不够多,难以产生更多的有艺术价值的作品。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摄影家协会前副主席、上海哈苏沙龙会长杨信生更是直指国内不少作品,在洗印加工和制作上,与国外艺术家存在差距。杨信生说:“这样的差距,也许都是在细节上,但确实影响作品的艺术含金量。细节决定成败。就像两块玉,产地、成色,各方面都差不多,可一块有瑕疵,哪怕很小的一个瑕疵,而另一块没有瑕疵,你说价格相差会是多少?何况中国艺术摄影和国外艺术摄影,艺术家的‘产地’、‘成色’还不同。”
  看来,中外艺术摄影市场的差距,是由作者、作品和观众、买家的观念,双双造成的。目前来看,即使是国外较好的摄影作品,流入中国藏家之手的,也少之又少。
  创作收藏好时候
  虽然目前国内的艺术摄影市场尚未真正启动,可管一明对前景非常看好。管一明说:“首先,国内艺术摄影,在拍卖市场虽然建树尚不大,可在有些领域,市场已经启动。比如五星级宾馆的墙面补白,许多已经使用摄影作品。”
  管一明此话不假。比如2012年6月,在上海花园饭店3个楼层的客房内,就举办了上海城市艺术博览会,来自海内外的55家画廊在一个个客房中进行艺术品的展示和交易。其中就不乏小幅摄影作品。
  如果说,这只不过是临时性的摆放,相当于一次小型的拍卖会’那么,坐落在南京路步行街路口的66层高楼——世茂皇家艾美酒店,其进门就是一幅摄影作品:一位穿着泳装的妇女在海滩上休息。据酒店方透露,这是一位国际摄影师的作品。
  CCM创意总监王振宇,也是光路社的成员,他透露,目前五星级宾馆收藏摄影作品,甚至都有了偏好与口味,比如上海大多数宾馆,今年比较热衷于全抽象的摄影作品。
  另一个对艺术摄影有兴趣的,是高级商场。比如恒隆广场,去年就收了光路社16幅作品,在其中厅做展览。今年10月14日,恒隆将再次为其做展览。
  当然,对于摄影家来说,毕竟是创作者。比如管一明,早在1987年,系列抽象摄影作品《黑与白》,就参加了上海美术馆举办的天马摄影艺术沙龙十人联展;1992年,其系列作品《天歌》,就应邀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里海大学展出。杨信生早在1993年就在上海美术馆举办个展。光路社成立3年来,成员们潜心创作,更是参加了《上海 城市影像》中德文化交流展汉堡站展出、平遥国际影展等。而对于这些艺术家来说,如今缺乏的,是好的品牌开拓者。光路社成员大多表示:“我们只是创作者。当然希望有眼光的人,希望投资者帮助我们发展。我们也尝试摸索市场之路,希望得到惊喜。”   虽说在拍卖市场,暂时还没看到“曙光”,可由于商家的青眼,让摄影创作者有了更多创作热情。爱普生影艺坊副馆长杨柳女士也透露:“虽然本次展出是纯粹的艺术展,并不涉及到交易,可展出一个月时间里,前来询价的个人藏家,不下10人。”对于摄影家来说,当然是买家越多越好,可潜心创作的光路社成员,对摄影的可复制性,造成作品价格推不上去之说,保留有看法。他们认为,唯有好的作品,才是作品价值、价格的保障。对于人称“气死摄影家”的数码相机,从黑白胶片玩到彩色负片、反转片的管一明,甚至反倒是热情拥护有加。管一明说:“数码摄影在摄影界,是一个革命性的进步,使摄影人有了更多利器。比如这次展出的作品,有些是使用胶片,通过暗房制作,而有些,采用数码,采用电脑软件制作。有些,是胶片、暗房与数码、软件两相结合。可以说,目前摄影手段多样,是摄影创作的大好时候。”
  艺术摄影和绘画相通
  对于摄影作品价格难以推高,上海拍卖行的林一平总经理认为,也许与摄影作品的可复制性有关。比如一幅书画作品,或者油画作品,只有一件真品,其余的,你画得再像,也不是原作。如果是画家自己画的,可称之为习作、附品,而假若出自他人之手,得不到画家认可,则是伪作、赝品。可摄影作品,又如何区分原作和附品呢?
  当环球艺术品市场,早不再以纪实类油画为主流的时候,艺术品本身所反映的人间事态、艺术家的所思所想,有时候比艺术品本身更重要。而对于摄影作品可复制的问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丁和如此说道:“最近我去德国汉堡做交流,发现当地不少画廊在卖图片,也就是画家的有限印刷品。你说,这些有限印刷的绘画作品,和摄影有什么区别呢?”从光路社的作品来看,比如周祖尧的《上善若水》,其表现技法,与中国画的工笔山水,有得一拼。按管一明的说法:“摄影与绘画的界限没有了,摄影回归到美术上来,其绘画性、抽象性,其影调、节奏等,都与绘画相同。”艺术当然有相通之处,比如光路社成员中,不仅有单纯的摄影家,也有潘溯、陈忆风这样的画家,许德铭这样的诗人。他们平时独立创作,到聚会的时候,大家拿出个人风格强劲的作品,一起探讨,表现出较高的兴奋度与创作活力。比如陈逸风,就从贺兰山岩画中获得灵感,将线条与色彩重组如画。对于他们来说,手中的相机,事实上等于另一支画笔,用来拍心里所想,表现内心世界。
  正如2009年逝世的原《中国摄影家》杂志副总编张谦所说:“在我国,‘摄影界’和‘美术界’相互漠视老死不相往来,人们已习以为常。在国外,从摄影诞生之日到眼下的互联网时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始终是很热门的话题。”而目前来看,艺术摄影和绘画,在中国已经开始相通,共同成为影像艺术的组成部分,而其全新的艺术产品,其市场,正方兴未艾。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批评家希尔顿-克莱默于今年3月2日在缅因州的哈布思威尔逝世,他1928年出生于美国麻省的格洛斯特小镇,在1950年代介入美术批评以后,就卷入到了争论的旋涡中了,最早在1953年,克莱默在《党派评论》对哈罗德-罗森伯格把抽象表现主义作“行动绘画”的阐释结果予以反驳,这种反驳当然是站在格林伯格一边,说罗森伯格的行动绘画只是“通过将抽象表现主义绘画当成一种心理事件,其便否定了绘画艺术本身的美学功
期刊
以刀为武器行走江湖的勇士人称刀客。同样以刀为武器从事木刻版画的,不就是艺术家里的刀客?今年3月5日,2011中国当代艺术权力榜颁发了一个“艺术发现奖”给来自中央美院的“刀客”——版画系副教授康剑飞。康老师当时在台上发表获奖感言说:“我到40岁的时候终于被发现了!”台下的观众中,或许有人会觉得这是调侃与自嘲,而其实康剑飞本人完全没有在开玩笑,“要知道,体制内的画家能得到这个奖不容易,有种终于被承认的
期刊
很多人热衷拍卖现场角斗场般的亢奋气氛——你出价的同时参与了这场演出,你买到了东西,博得观众的阵阵掌声,与其说是艺术品本身不如说是“赢得”的快感让人心潮澎湃。但对没有表演欲和“舞台经验”的新藏家来说,拍卖会却令人头痛。  安逸地坐在办公室或家里,观看一场远在千里之外的拍卖会直播视频,只需鼠标点击出价,就可以左右拍卖现场的进程,不动声色地获得心仪的艺术品。告别拍卖会现场闷热而“血腥”的氛围,解除旅途奔
期刊
前一阵,好心人把我的几篇文章贴到网上,朋友打电话告知此事,也有媒体就文章中的观点要采访我。我上网一浏览,原来贴上网的都是我多年前的旧文。近年我一直刻意少参加会议、少接受采访、少写文章、少策划展览,因为很多年过去了,我发觉自己的见解、思考和能力并没有与时俱进,老调重弹有什么意思?旁人忙忙碌碌,动静不小,却是低层次重复。看清了这一点,我觉得与其做不好,不如不做,这点自我控制力还是有的。  当下社会,众
期刊
线上销售市场领军者1stdibs网站宣布成功收购英国艺术品及古董销售网站Online Gallerie,将223名顶级经销商纳入麾下。1stdibs网站已有11年历史,提供销售古董家具、设计品、珠宝、手表、复古时装、艺术品和房产的线上平台,旗下有来自7个国家的1700名经销商,月访问人次超过百万,2011年销售额达5亿美元。  若苹果商店里没有自己的APP,画廊老板已经不好意思和客户打招呼了。  
期刊
法国首富伯纳德·阿诺(Bernard Arnault)于2011年通过大胆的举措奠定了自己在时尚界不可动摇的一哥地位。他去年最大的新闻就是收购了罗马珠宝品牌宝格丽Bulgari。今年,阿诺的最大亮点恐怕要落到年底即将在巴黎开馆的路易·威登创意基金会美术馆。在这座期待了6年之久的美术馆揭开面纱之前,不妨回顾一下阿诺作为商人艺术收藏家的本领,看看他是如何通过商业手段来实现对艺术界的支持与影响的。  作
期刊
“水+墨”展览主要讨论水墨画的核心价值:即水墨如何在当代艺术中被提炼和更新,同时再次引发中西方文化交融过程中的种种议题。  在当代艺术批评领域,水墨话题的争论是最激烈的,也是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领域。2000年以后,水墨的争论已经从简单的传统与现代之争转化到更复杂的语境,创作也从要不要现代转到如何现代,艺术家和评论家也从简单的批判传统转到如何在批判中发展传统。在这样的背景下,上海宝山国际民间艺术博览
期刊
内地拍卖公司在香港做拍卖并非自今日始,但2012年10月7日却注定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品拍卖史上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中国嘉德在这一天通过其在当地注册的主体中国嘉德(香港)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香港首拍。这使近年来因“艺术香港”(Art Hongkong)艺博会而风生水起的香港再度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内地拍卖行今年秋天进军香港,巩固了其一度因来自北京的挑战而受到削弱的亚洲艺术市场交易中心的地位,对未来亚
期刊
“我觉得人的这一生可以说就是一场行为艺术。”  一般摄影家只是把照相机当做工具,一种创作的手段,对我而言照相机好像是自己的感觉器官,是我身体的一部分。摄影对我来说似乎是一种本能需求,好像渴了要喝水,困了要睡觉一样,不假思索拿起相机就拍了。很多人,包括专业的评论家和普通人都表示非常奇怪,我在发生车祸那样大的灾难之后,一睁眼就会想到拍自拍像,但实际上那一瞬间我并没有去想,也就是说在还没有想的时候就已经
期刊
用一顿饭局来比喻中国艺术品市场,很明显,我们经历了“清汤寡水、青菜豆腐加白饭”,经历了“四菜一汤”,经历了“全鸡全鸭”,经历了“鱼翅鲍鱼”,如今,又开始经历分餐制,考虑健康和成本的阶段,未来,或许会向营养角度更加靠拢。  北人“吃粤菜”,港人“吃京菜”  2012年秋,市场面临调整格局,但各大拍卖公司却各自出招,暗流涌动。  中国嘉德首先宣布到香港开分店,而且从宣布开分店,到第一次大型拍卖,时间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