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期,德国向尼日利亚归还了一批古贝宁王国青铜器,这一消息在欧洲文博圈又掀起了一场关于文物归还的热烈讨论。近年西方开始主张将文物归还给原属国,并将这视为“普世价值”与“政治正确”。德国这一波“高风亮节”的操作,迅速引来各方点赞,同时也引发了一个问题,当年欧洲列强掠夺全球各地的文物是不是都应该回归原属国了? 然而事实是,西方在文物归还上,执行的却是双标操作,其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问题存在。
殖民者良心发现?
在德国表态之后,英国国内少数地方博物馆也迈出了积极步伐。阿伯丁大学近日就证实,它将在“几周内”归还一尊古贝宁国王半身青铜雕像。
负责接收德国所归还青铜器的尼日利亚艺术家、该国遗产修复信托基金会受托人维克托·埃希哈莫诺认为,德国此次开了个好头。“如果德国能够归还,任何其他保有古贝宁王国青铜器的欧洲国家都将失去道德立足点。”
这番话对于其他被掠夺文物的国家来说似乎同样适用,任何博物馆收藏当年掠夺而来的文物,都会失去道德的立足点。既然非洲国家的文物要归还,那么当年,中国、埃及、伊朗、伊拉克、希腊这些大批国宝流失海外的国家是不是都要把文物追回来?
可以想象,西方某些博物館开始瑟瑟发抖了。其实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他们心知肚明,自家老底有很大部分都是殖民时代从各个国家或偷或抢的,说白了都是不义之财。
“双标”操作还是逆势挣扎?
然而,在流失国外文物归还这桩事上,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德国、荷兰等博物馆近年越来越积极响应让掠夺文物回归原属国的潮流,但以英法为首的博物馆们仍然不轻易松口,归还非洲国家文物就说反思殖民时代的罪恶,但对于中国、希腊、埃及等国文物,又换了另一套说辞。
比如在今年3月,希腊向英国要求归还帕台农神庙雕塑,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甚至表示,他愿意把“从未离开过希腊”的重要文物借给伦敦,以换取2021年3月希腊庆祝独立200周年时在雅典展出这些石雕。
但大英博物馆却狡辩起来,他们承认1897年英国军事远征期间对古贝宁王国进行的破坏和掠夺,但同时“大英博物馆藏品的优势在于其广度和深度,能让数百万游客了解世界文化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推移相互联系——无论是通过贸易、移民、征服还是和平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在我的博物馆里,你能一站式看到全人类的文明精华,希腊的雕塑放在我这更合适。
这么妥妥的“双标”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双标的背后,其实是心虚的表现。以卢浮宫博物馆为例,内部就分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等,一旦这些文物都回归原属国,卢浮宫的馆藏会黯然失色,甚至一些馆会被搬空,这也是英法两国不肯轻易让自家文物回归的根本原因。
不仅不想回归,他们还想方设法为自己继续持有这些文物找出合法性来。
比如,从2018 年开始,大英博物馆还举办了系列讲座“收藏历史”,讲述部分馆藏文物是如何进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该系列讲座也试图向观众自证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并非都是“抢来的”。
甚至近期,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接受希腊媒体采访时作出了最新的“拒还”表态,坚称希腊的雕塑是“合法获得”,符合当时的法律。他的理由是,布鲁斯曾提供过一份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文件翻译件,上面声称拿走这些大理石是得到允许的。
但这种说法遭到学术界的一致批驳。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帕特玛里斯指出,翻译文件的原件在档案中根本找不到。
更可笑的是,大英博物馆称,只要希腊承认自己不是这些石雕的真正主人,它愿意考虑向希腊“借出”这些石雕。《芝加哥论坛报》评论文章指出:“这和偷车贼告诉你‘如果你承认这不是你的车,你就可以把它借回来’一样。”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曾公开表态,反对从英国“拿走任何雕像或其他类似物品”,并敦促英国的博物馆“保护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不要受那些吵吵闹闹的积极分子不断试图击垮英国的影响”。英国这般逆势而为,让众人无可奈何。
其路漫漫,归还无法一刀切
即使社会舆论支持文物归还、 原属国追索越来越猛烈、加上近年越来越多博物馆做出榜样,但让大英博物馆们归还文物,还是其路漫漫。
理性地分析一下,如果一刀切向原属国归还文物,还有可能激起更多、更复杂的新问题。
第一,让文物回归原属国,原属国是哪个都存在争议。比如,某个文物来自于一个已消失的古文明,那文物的归属有可能会引发多国争抢,是归属于该古国的起源地还是文物的出土地?这些都会引起纷争。在无法确认原属国的前提下,倒还不如维持现状。
第二,一个绕不开的沉重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些珍贵艺术品重返自己的“祖国”后能找到一个安全的“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差别远不只是缺钱和缺技术,还有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政治治理的失败。这些又如何确保珍贵文物回归后得到妥善保存?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上的操作难题。如果流入西方国有博物馆的文物还算好办,而落入私人博物馆的,只要持有者不卖账,不肯归还,我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西方国家的法律都严格地保护私有产权,即便政府也没有权力以任何理由没收合法的私人财产。所以,只要私人不愿意归还,流失的文物也无法追回。
因此,流失国外的文物要回归自己的原属国,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多国联合追索也收效甚微的原因。
当然,既然现在有博物馆可以迈出第一步,也总算看到希望,毕竟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把文物归还原属国是迟早的事。
而中国作为文物大国,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文物的保存力度,才能更坚定、更有底气地把国宝索要回来。但愿,我们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那些流逝国外的文物都能归回祖国。
(编辑/雷之焕)
殖民者良心发现?
在德国表态之后,英国国内少数地方博物馆也迈出了积极步伐。阿伯丁大学近日就证实,它将在“几周内”归还一尊古贝宁国王半身青铜雕像。
负责接收德国所归还青铜器的尼日利亚艺术家、该国遗产修复信托基金会受托人维克托·埃希哈莫诺认为,德国此次开了个好头。“如果德国能够归还,任何其他保有古贝宁王国青铜器的欧洲国家都将失去道德立足点。”
这番话对于其他被掠夺文物的国家来说似乎同样适用,任何博物馆收藏当年掠夺而来的文物,都会失去道德的立足点。既然非洲国家的文物要归还,那么当年,中国、埃及、伊朗、伊拉克、希腊这些大批国宝流失海外的国家是不是都要把文物追回来?
可以想象,西方某些博物館开始瑟瑟发抖了。其实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大都会博物馆等,他们心知肚明,自家老底有很大部分都是殖民时代从各个国家或偷或抢的,说白了都是不义之财。
“双标”操作还是逆势挣扎?
然而,在流失国外文物归还这桩事上,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虽然德国、荷兰等博物馆近年越来越积极响应让掠夺文物回归原属国的潮流,但以英法为首的博物馆们仍然不轻易松口,归还非洲国家文物就说反思殖民时代的罪恶,但对于中国、希腊、埃及等国文物,又换了另一套说辞。
比如在今年3月,希腊向英国要求归还帕台农神庙雕塑,希腊总理米佐塔基斯甚至表示,他愿意把“从未离开过希腊”的重要文物借给伦敦,以换取2021年3月希腊庆祝独立200周年时在雅典展出这些石雕。
但大英博物馆却狡辩起来,他们承认1897年英国军事远征期间对古贝宁王国进行的破坏和掠夺,但同时“大英博物馆藏品的优势在于其广度和深度,能让数百万游客了解世界文化以及它们如何随着时间推移相互联系——无论是通过贸易、移民、征服还是和平交流”。简单来说,就是在我的博物馆里,你能一站式看到全人类的文明精华,希腊的雕塑放在我这更合适。
这么妥妥的“双标”操作,实在令人费解。
双标的背后,其实是心虚的表现。以卢浮宫博物馆为例,内部就分东方艺术馆、古希腊及古罗马艺术馆、古埃及艺术馆等,一旦这些文物都回归原属国,卢浮宫的馆藏会黯然失色,甚至一些馆会被搬空,这也是英法两国不肯轻易让自家文物回归的根本原因。
不仅不想回归,他们还想方设法为自己继续持有这些文物找出合法性来。
比如,从2018 年开始,大英博物馆还举办了系列讲座“收藏历史”,讲述部分馆藏文物是如何进入大英博物馆收藏的。该系列讲座也试图向观众自证大英博物馆的馆藏并非都是“抢来的”。
甚至近期,英国首相约翰逊在接受希腊媒体采访时作出了最新的“拒还”表态,坚称希腊的雕塑是“合法获得”,符合当时的法律。他的理由是,布鲁斯曾提供过一份来自奥斯曼帝国的文件翻译件,上面声称拿走这些大理石是得到允许的。
但这种说法遭到学术界的一致批驳。雅典卫城博物馆馆长帕特玛里斯指出,翻译文件的原件在档案中根本找不到。
更可笑的是,大英博物馆称,只要希腊承认自己不是这些石雕的真正主人,它愿意考虑向希腊“借出”这些石雕。《芝加哥论坛报》评论文章指出:“这和偷车贼告诉你‘如果你承认这不是你的车,你就可以把它借回来’一样。”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英国文化大臣奥利弗·道登曾公开表态,反对从英国“拿走任何雕像或其他类似物品”,并敦促英国的博物馆“保护我们的文化和历史,不要受那些吵吵闹闹的积极分子不断试图击垮英国的影响”。英国这般逆势而为,让众人无可奈何。
其路漫漫,归还无法一刀切
即使社会舆论支持文物归还、 原属国追索越来越猛烈、加上近年越来越多博物馆做出榜样,但让大英博物馆们归还文物,还是其路漫漫。
理性地分析一下,如果一刀切向原属国归还文物,还有可能激起更多、更复杂的新问题。
第一,让文物回归原属国,原属国是哪个都存在争议。比如,某个文物来自于一个已消失的古文明,那文物的归属有可能会引发多国争抢,是归属于该古国的起源地还是文物的出土地?这些都会引起纷争。在无法确认原属国的前提下,倒还不如维持现状。
第二,一个绕不开的沉重问题是,如何确保这些珍贵艺术品重返自己的“祖国”后能找到一个安全的“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国家与欧洲国家的差别远不只是缺钱和缺技术,还有社会秩序的不稳定和政治治理的失败。这些又如何确保珍贵文物回归后得到妥善保存?
此外,还有一个“技术”上的操作难题。如果流入西方国有博物馆的文物还算好办,而落入私人博物馆的,只要持有者不卖账,不肯归还,我们也无可奈何,毕竟西方国家的法律都严格地保护私有产权,即便政府也没有权力以任何理由没收合法的私人财产。所以,只要私人不愿意归还,流失的文物也无法追回。
因此,流失国外的文物要回归自己的原属国,会面临诸多问题,这也是多年来多国联合追索也收效甚微的原因。
当然,既然现在有博物馆可以迈出第一步,也总算看到希望,毕竟这已经是大势所趋,把文物归还原属国是迟早的事。
而中国作为文物大国,我们也应该加强自身对文物的保存力度,才能更坚定、更有底气地把国宝索要回来。但愿,我们有生之年能亲眼目睹那些流逝国外的文物都能归回祖国。
(编辑/雷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