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结缘金栗园
20世纪70年代初,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家与黎老家为邻。当年我住在金栗园四号,黎老住在福星居九号,两屋相隔甚近。
当时,黎老已贵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其挥写之青山绿水,气势清旷绝俗,千峰竞秀,烟云氤氲,瞩目咫尺,意在千里,是艺术界的权威,更是国家顶级画家,多幅画作已被国务院、人民大会堂、国家美术馆及政府机关收藏,饮誉中外。虽然黎老地位高,但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每月都会来我家做客几次,与家父畅谈。黎老不仅画技高超,对古典文学亦造诣颇深,记忆力超强,经常与家父就古诗文交谈甚欢,各抒己见,正因有此契机,我才有幸成为黎老的学生。
一个晚上,黎老如常到家中做客,而此时我正在灯下临摹《柳公权字帖》,黎老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学画?”因为黎老是长辈和熟人,他的突然发问使我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家父已及时代我表态:“小儿能跟您学画,求之不得,是小儿的福分。”我转过神来,当即向黎老表达了想学画的意愿,于是在我简陋的家里,有幸成为黎老的學生,开始走上学画之路。
那时,黎老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有时在他下班时,他会从挂在车把上的皮革公文包内取出一张在美院上课用的教学稿给我临摹,这当中有奇石、树林、云烟和流水等稿件,往往我临摹完就会把教学稿归还给黎老,同时,黎老亦会对我临摹作品加以提点。
在20世纪80年代中,黎老更将刚出版的《黎雄才山水画谱》一套三本成册签名赠予我,要我多多临摹,掌握当中技法。
艺术源于生活
1977年底,我响应国家号召到农场工作,这样学画的时间会减少。那时,黎老就跟我说:“先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解决了生活的问题,就能专心学画,不能心急。学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要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黎老的教诲让我至今刻骨铭心。
从农场回广州工作后,凭借我当年学到的无线电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所以黎老家里的大小电器产品在使用方面和发生故障的时候,都是由我来亲手解决维修的。由于黎老一直看着我成长,对我非常信任和爱护,有时在我学画或帮其工作之时,更会得到黎老的奖赏,通常是带去茶楼吃饭,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能上茶楼吃上好东西是一件十分珍贵并且开心的事情。而更为惊喜的是,在一次吃饭过程中,黎老突然取出一张墨宝送给我,使我感激万分,如获至宝,这张墨宝我一直珍藏保留至今。
在日常工作之余,我们坚持学画写字,从不间断。黎老更提醒我在外出工作之时,要多留意壮丽的山河,将美景印入脑海里,要画出大自然之美,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黎老自己也是一直坚持写生,用自身的言行来教导我,使我获益良多。
才华横溢教化四方学子
黎老虽然教学严格,但仍然对我们几个校外学生爱护有加。但黎老也有严肃认真的时候,曾记得有一次过农历春节之前,我和广州日报报社副刊部主编姚北全去探访黎老,当时各自也带了些礼品,黎老在客厅见到我们时非常开心,在交谈中得知我们备了礼而来,严肃地说:“你们是我多年认识的老熟人、老朋友了,钱要花在生活和学习上,送礼给我这没必要。”但我们认为总不能空着双手来探望恩师,显有点不知所措了,黎老见状又道:“我们都是吃米饭长大的,你们以后买一小袋大米来见我就可以了,我就十分高兴了。”从此以后,我就按黎老的意思,逢年过节我就会带上一小袋米去探望他,如遇上吃饭的时候,更有机会留在黎老家中吃上一顿,享受到姑姐(黎老亲妹妹,习惯性称呼)亲自主厨的美味菜肴。
黎老不仅关心学生,对动物亦很有爱心。黎老家那可爱的家猫就是例子。每逢黎老坐下,小猫就会窜到他身旁或依偎在他的身体上嬉戏,黎老眼中也满是宠爱。黎老画中的猫之所以活灵活现,都来自黎老对小猫生活习性的了如指掌和关爱。教导我们画动物之时,他也要求我们要做到了解其天性,掌握其神态和肢体动作规律,才可以画出其神韵和特点。黎老对生活细节观察入微的态度,这正是老一辈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对作品严谨求真的真实写照,才能创作出一幅幅传世佳作。
2001年12月,黎老因病逝世。我曾写下一副挽联——“才华横溢教化四方学子,雄心早定铸成一代宗师”,深切怀念黎老这位恩师。黎老逝世后,我们时常探望师母,汇报学画情况。在2011年黎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用15个月的时间,临摹了黎老在1956年完成,长达30多米,具有史诗般意义的巨作——《武汉防汛图》长卷,表达对黎老高义的敬意之情。
在临摹过程中,我曾将临本局部送到小洲村请师母谭明礼老师过目,师母边看边喃喃自语:“你下了很多功夫。”在我将离开的时候,师母取出一本《百年雄才》画册亲笔签名赠送给我,此时我感知到师母对我的肯定,同时亦是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将岭南画派继承好。
现在,虽然黎老和师母都已仙逝,但他们对后辈们的厚爱,让我没齿难忘。
20世纪70年代初,在机缘巧合之下我家与黎老家为邻。当年我住在金栗园四号,黎老住在福星居九号,两屋相隔甚近。
当时,黎老已贵为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其挥写之青山绿水,气势清旷绝俗,千峰竞秀,烟云氤氲,瞩目咫尺,意在千里,是艺术界的权威,更是国家顶级画家,多幅画作已被国务院、人民大会堂、国家美术馆及政府机关收藏,饮誉中外。虽然黎老地位高,但非常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他每月都会来我家做客几次,与家父畅谈。黎老不仅画技高超,对古典文学亦造诣颇深,记忆力超强,经常与家父就古诗文交谈甚欢,各抒己见,正因有此契机,我才有幸成为黎老的学生。
一个晚上,黎老如常到家中做客,而此时我正在灯下临摹《柳公权字帖》,黎老突然问我:“你想不想学画?”因为黎老是长辈和熟人,他的突然发问使我一时反应不过来。而家父已及时代我表态:“小儿能跟您学画,求之不得,是小儿的福分。”我转过神来,当即向黎老表达了想学画的意愿,于是在我简陋的家里,有幸成为黎老的學生,开始走上学画之路。
那时,黎老是骑自行车上下班的,有时在他下班时,他会从挂在车把上的皮革公文包内取出一张在美院上课用的教学稿给我临摹,这当中有奇石、树林、云烟和流水等稿件,往往我临摹完就会把教学稿归还给黎老,同时,黎老亦会对我临摹作品加以提点。
在20世纪80年代中,黎老更将刚出版的《黎雄才山水画谱》一套三本成册签名赠予我,要我多多临摹,掌握当中技法。
艺术源于生活
1977年底,我响应国家号召到农场工作,这样学画的时间会减少。那时,黎老就跟我说:“先参加工作,有了稳定的收入,解决了生活的问题,就能专心学画,不能心急。学画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要持之以恒,才能不断进步。”黎老的教诲让我至今刻骨铭心。
从农场回广州工作后,凭借我当年学到的无线电理论知识,同时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所以黎老家里的大小电器产品在使用方面和发生故障的时候,都是由我来亲手解决维修的。由于黎老一直看着我成长,对我非常信任和爱护,有时在我学画或帮其工作之时,更会得到黎老的奖赏,通常是带去茶楼吃饭,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能上茶楼吃上好东西是一件十分珍贵并且开心的事情。而更为惊喜的是,在一次吃饭过程中,黎老突然取出一张墨宝送给我,使我感激万分,如获至宝,这张墨宝我一直珍藏保留至今。
在日常工作之余,我们坚持学画写字,从不间断。黎老更提醒我在外出工作之时,要多留意壮丽的山河,将美景印入脑海里,要画出大自然之美,艺术源于生活,好的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黎老自己也是一直坚持写生,用自身的言行来教导我,使我获益良多。
才华横溢教化四方学子
黎老虽然教学严格,但仍然对我们几个校外学生爱护有加。但黎老也有严肃认真的时候,曾记得有一次过农历春节之前,我和广州日报报社副刊部主编姚北全去探访黎老,当时各自也带了些礼品,黎老在客厅见到我们时非常开心,在交谈中得知我们备了礼而来,严肃地说:“你们是我多年认识的老熟人、老朋友了,钱要花在生活和学习上,送礼给我这没必要。”但我们认为总不能空着双手来探望恩师,显有点不知所措了,黎老见状又道:“我们都是吃米饭长大的,你们以后买一小袋大米来见我就可以了,我就十分高兴了。”从此以后,我就按黎老的意思,逢年过节我就会带上一小袋米去探望他,如遇上吃饭的时候,更有机会留在黎老家中吃上一顿,享受到姑姐(黎老亲妹妹,习惯性称呼)亲自主厨的美味菜肴。
黎老不仅关心学生,对动物亦很有爱心。黎老家那可爱的家猫就是例子。每逢黎老坐下,小猫就会窜到他身旁或依偎在他的身体上嬉戏,黎老眼中也满是宠爱。黎老画中的猫之所以活灵活现,都来自黎老对小猫生活习性的了如指掌和关爱。教导我们画动物之时,他也要求我们要做到了解其天性,掌握其神态和肢体动作规律,才可以画出其神韵和特点。黎老对生活细节观察入微的态度,这正是老一辈艺术家对生活的热爱追求和对作品严谨求真的真实写照,才能创作出一幅幅传世佳作。
2001年12月,黎老因病逝世。我曾写下一副挽联——“才华横溢教化四方学子,雄心早定铸成一代宗师”,深切怀念黎老这位恩师。黎老逝世后,我们时常探望师母,汇报学画情况。在2011年黎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用15个月的时间,临摹了黎老在1956年完成,长达30多米,具有史诗般意义的巨作——《武汉防汛图》长卷,表达对黎老高义的敬意之情。
在临摹过程中,我曾将临本局部送到小洲村请师母谭明礼老师过目,师母边看边喃喃自语:“你下了很多功夫。”在我将离开的时候,师母取出一本《百年雄才》画册亲笔签名赠送给我,此时我感知到师母对我的肯定,同时亦是鼓励我要继续努力,将岭南画派继承好。
现在,虽然黎老和师母都已仙逝,但他们对后辈们的厚爱,让我没齿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