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基本要求
生产绿色农产品豆角,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规定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的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规定的要求。
2 产量构成指标
保苗密度为4500穴/667m2~4700穴/667m2,单穴产量0.54kg~0.56kg,目标产量2500kg/667m2。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
不与豆类作物重茬、迎茬,前茬以叶菜类、茄果类、葱蒜类等地块为宜。
3.2 施肥整地
翻地前,将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kg/667 m2~6000kg/667 m2尿素5kg~10kg /667 m2,磷酸二铵10kg~1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10kg/667m2,均匀撒于地面,翻耕深度25cm~30cm,耙细整平。
3.3 温室消毒
定植前1d密闭温室,熏蒸消毒,用30%百菌清烟雾剂200g/667 m2~300g/667 m2、5%虫螨克烟雾剂150/667m2~200g/667m2与锯末混合點燃密闭熏蒸24h,第二天打开风口,待气味散尽方可定植。
3.4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性强、长势好、产量高、耐储运、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
3.5 种子处理
种子要严格粒选,选择包衣种子。应晒种2d。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的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子剂,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6 播种
3.6.1 茬口安排
春夏茬栽培2月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进入始收期;秋冬茬栽培7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进入始收期。
3.6.2 播种方式
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宽窄行穴播,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穴距28cm~30cm,3粒/穴~5粒/穴,播深4cm~5cm,密度4500穴/667 m2~4700穴/667m2。
3.7 田间管理
3.7.1 查苗补种
苗出齐后,在第2片复叶出现前进行查苗补种,补种后浇窝水,以保成活。
3.7.2 中耕
出全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为5cm,两对真叶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为10cm。
3.7.3 引蔓
当植株长至5叶~6叶开始伸蔓时,及时吊绳引蔓。引蔓在晴天中午进行,防治茎叶折断。
3.7.4 温度
开花初期到结荚盛期,室内的气温白天保持25℃~30℃,夜间不低于15℃,荚盛期到拉秧,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0℃。
3.7.5 湿度
开花初期到结荚盛期,室内的温度保持在65%~75%;荚盛期到拉秧,室内的温度为70%左右。
3.7.6 光照
选择透光性能好的无滴膜;减少立柱等遮阴物;经常擦洗棚膜,保存膜面清洁;张挂反光幕;摘除老叶、调整植株,改善光照条件;人工补光。春提早栽培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延长采见光时间;秋延晚栽培秋季适当遮阳降温。
3.7.7 水肥
苗出齐后浇1次水,结合牙蔓浇1次抽蔓水,同时追尿素10kg/667 m2~15kg/667m2,然后控制肥水,进行蹲苗。现蕾后浇1次水,第一花序结荚后,每5d~7d浇1次,随水带肥,追复合肥5kg/667m2,盛果期减少水量,不易追肥。结荚中后期,叶面喷施0.01%~0.03%钼酸铵或0.3%磷酸二氢钾等。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菌核病、蚜虫、红蜘蛛等。
4.2 防治原则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培育壮苗;深翻细耕,高垄栽培;清洁田园,清除前茬植物病残体,及时摘除老、病、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销毁,消灭传染源。。
4.3.2 物理防治
4.3.2.1 用银灰色塑料条驱避蚜虫。
4.3.2.2 选用20cm×30cm的黄板诱杀有翅蚜,悬挂在植株上方20cm处,以悬挂30块/667 m2~35块/667 m2黄板为宜。
4.3.3 生物防治
保护瓢虫、食蚜蜂、草蛉等益虫,充分利用天敌控制蚜虫、叶螨为害。
4.3.4 药剂防治
4.3.4.1 锈病
发病初期,选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d~7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5d~7d停止用药。
4.3.4.2 菌核病
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d~7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5d~7d停止用药。
4.3.4.3 蚜虫
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用0.3%苦参碱内酯水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4.3.4.4 叶螨(红蜘蛛)
红蜘蛛点片发生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200倍液~25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5 采收
花谢后荚果饱满,籽粒初显露,荚果鲜嫩、色泽正常,即可采摘,间隔4d~5d采摘1次,注意不要损伤损伤花芽、花序。
生产绿色农产品豆角,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T 391规定的要求,农药使用应符合NY/T 393规定的要求,肥料使用应符合NY/T 394规定的要求。
2 产量构成指标
保苗密度为4500穴/667m2~4700穴/667m2,单穴产量0.54kg~0.56kg,目标产量2500kg/667m2。
3 栽培技术
3.1 选地
不与豆类作物重茬、迎茬,前茬以叶菜类、茄果类、葱蒜类等地块为宜。
3.2 施肥整地
翻地前,将腐熟优质有机肥5000kg/667 m2~6000kg/667 m2尿素5kg~10kg /667 m2,磷酸二铵10kg~15kg/667m2,硫酸钾5kg/667m2~10kg/667m2,均匀撒于地面,翻耕深度25cm~30cm,耙细整平。
3.3 温室消毒
定植前1d密闭温室,熏蒸消毒,用30%百菌清烟雾剂200g/667 m2~300g/667 m2、5%虫螨克烟雾剂150/667m2~200g/667m2与锯末混合點燃密闭熏蒸24h,第二天打开风口,待气味散尽方可定植。
3.4 品种选择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抗性强、长势好、产量高、耐储运、商品性好的早熟品种。
3.5 种子处理
种子要严格粒选,选择包衣种子。应晒种2d。用种子重量的0.3%的2.5%的咯菌腈(适乐时)悬浮种子剂,或用种子重量0.3%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
3.6 播种
3.6.1 茬口安排
春夏茬栽培2月下旬播种,5月上、中旬进入始收期;秋冬茬栽培7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进入始收期。
3.6.2 播种方式
采用直播方式进行宽窄行穴播,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穴距28cm~30cm,3粒/穴~5粒/穴,播深4cm~5cm,密度4500穴/667 m2~4700穴/667m2。
3.7 田间管理
3.7.1 查苗补种
苗出齐后,在第2片复叶出现前进行查苗补种,补种后浇窝水,以保成活。
3.7.2 中耕
出全苗后进行第1次中耕,深度为5cm,两对真叶进行第2次中耕,深度为10cm。
3.7.3 引蔓
当植株长至5叶~6叶开始伸蔓时,及时吊绳引蔓。引蔓在晴天中午进行,防治茎叶折断。
3.7.4 温度
开花初期到结荚盛期,室内的气温白天保持25℃~30℃,夜间不低于15℃,荚盛期到拉秧,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不低于10℃。
3.7.5 湿度
开花初期到结荚盛期,室内的温度保持在65%~75%;荚盛期到拉秧,室内的温度为70%左右。
3.7.6 光照
选择透光性能好的无滴膜;减少立柱等遮阴物;经常擦洗棚膜,保存膜面清洁;张挂反光幕;摘除老叶、调整植株,改善光照条件;人工补光。春提早栽培白天揭开保温覆盖物,延长采见光时间;秋延晚栽培秋季适当遮阳降温。
3.7.7 水肥
苗出齐后浇1次水,结合牙蔓浇1次抽蔓水,同时追尿素10kg/667 m2~15kg/667m2,然后控制肥水,进行蹲苗。现蕾后浇1次水,第一花序结荚后,每5d~7d浇1次,随水带肥,追复合肥5kg/667m2,盛果期减少水量,不易追肥。结荚中后期,叶面喷施0.01%~0.03%钼酸铵或0.3%磷酸二氢钾等。
4 主要病虫害防治
4.1 主要病虫害
主要病虫害有锈病、菌核病、蚜虫、红蜘蛛等。
4.2 防治原则
全面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牢固树立“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科学植保”的理念,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药剂防治为辅的无害化防控原则。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增施优质腐熟有机肥,培育壮苗;深翻细耕,高垄栽培;清洁田园,清除前茬植物病残体,及时摘除老、病、残叶及感病花序,剔除病果,集中深埋或销毁,消灭传染源。。
4.3.2 物理防治
4.3.2.1 用银灰色塑料条驱避蚜虫。
4.3.2.2 选用20cm×30cm的黄板诱杀有翅蚜,悬挂在植株上方20cm处,以悬挂30块/667 m2~35块/667 m2黄板为宜。
4.3.3 生物防治
保护瓢虫、食蚜蜂、草蛉等益虫,充分利用天敌控制蚜虫、叶螨为害。
4.3.4 药剂防治
4.3.4.1 锈病
发病初期,选用25%的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00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d~7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5d~7d停止用药。
4.3.4.2 菌核病
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扑海因)悬浮剂1000倍液,或40%菌核净(纹枯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5d~7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收前5d~7d停止用药。
4.3.4.3 蚜虫
百株蚜量达到500头时,用0.3%苦参碱内酯水剂1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600倍液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4.3.4.4 叶螨(红蜘蛛)
红蜘蛛点片发生时,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99%矿物油乳油200倍液~250倍液,或15%哒螨灵乳油2000倍液~3000倍液,或0.3%印楝素乳油500倍液~6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药剂交替使用,间隔7d~10d,每种药剂只使用1次,防治1次或2次。采摘前7d~10d停止用药。
5 采收
花谢后荚果饱满,籽粒初显露,荚果鲜嫩、色泽正常,即可采摘,间隔4d~5d采摘1次,注意不要损伤损伤花芽、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