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首先对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描述,揭示了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中存在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若干对策,期望对改善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能有一些启迪。
关键词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209-01
随着现代信息和医学的发展,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已成为医院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枢纽。医院卫生统计专业性较强,其质量的优劣,不仅代表着本单位的工作质量,而且影响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工作方针的可靠性。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广东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的卫生统计水平。目前,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专职卫生统计人员短缺。目前,吉林省专职医院卫生统计人员比较缺乏,多为新手。根据2009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吉林省执业助理医师57523人,执业医师50468人,注册护士41066人,药师7824人,技师4968人,并没有对医院的统计人员做出统计。实际上,医院卫生统计人员多由病案工作人员兼管或医务处的助理员兼管。
2) 单独的医院卫生统计机构缺乏。吉林省各医院大都重视医疗质量和疗效设备,而对于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存在一些偏见,没有认识到统计结果对于决策所起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是根据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率、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质量控制等指标分解到科室,没有单独的医院卫生统计机构。
3)卫生统计信息不灵通。吉林省大部分医院仍停留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阶段,多数医院的卫生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些数据,与本单位进行纵向比较,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横向的比较,尤其是同先进单位比较。同时,微机的先进性、 系统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使统计信息缺乏灵活性、时效性、适应性。
4)卫生统计软件利用不充分。吉林省各医疗机构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但不善于利用统计来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对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简单的软件来完成部分数据汇总、计算和表格自动生成。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采集量多而杂,手工汇总,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2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存在问题及分析
根据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可以发现导致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卫生统计制度不完善、卫生统计管理不科学。
1) 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吉林省一些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统计法律观念淡薄,不注意也不善于利用统计来指导工作。一些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由于新人员对统计业务不熟悉,对报表制度不了解,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彻,加上不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自身也不太注重加强统计知识的学习,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对统计工作存在应付心理。
2)卫生统计制度不完善。随着近几年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等不断出现。在这些新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严密科学的统计管理工作規范和制度,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没有对卫生统计工作设置专门人员,不能明确其职责。从调查情况来看,仅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建立了医疗信息工作制度,内容包括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病案管理制度等;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工作制度则几乎都未建立。
3)卫生统计管理不科学。吉林省的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信息统计由病案统计部门负责,而且从下至上单向运行,即由班、组到科室再到病案统计部门,病案统计部门汇总后再呈送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其它信息统计则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分管领导呈送和对外报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其一,缺少一个专门的部门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各种医学统计信息;其二,对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医学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其三,各大医院因存在竞争关系,非常重视相关医疗统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影响了统计信息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3改善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若干对策
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工作是整个吉林省卫生工作的基础,是制订各项卫生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统计工作。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卫生统计分析水平,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医院统计工作的领导。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领导应重视、发挥卫生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统计机构,设立专职的统计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于需要调动的统计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调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对卫生统计信息的认识,促其依法统计。要通过一些现实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使领导对医疗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认识更加具体。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统计职能部门的关系。
2)提高医院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提高医院统计人员的素质,就要合理地设置卫生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要明确各级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明确各岗位上的质量责任,强化全员信息意识。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要严格卫生人员管理制度,统计员应由持有大专以上专业文凭的人员担任。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医务人员晋升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对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并赋予统计人员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的医疗统计指标的权力。
3)完善医院卫生统计制度。吉林省医院必须完善卫生统计制度,建立严密科学的统计管理工作规范和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运作。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也是实现统计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应依据《统计法》及《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结合基层卫生统计工作制订相关的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及配套法规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强宣传和学习,使“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落到实处。坚决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努力创造卫生统计工作规范化的环境,用制度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4)提高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利用率。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要进行长远规划,充分利用计算机联网,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是信息的资源。信息是宏观决策、微观导向的依据。因此,建立信息网络,开展区域性合作,发挥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计算机联网为龙头,形成信息一微机一决策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统计质量,充分发挥微机作用,实现信息最优化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信息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卫生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医院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
5) 加强医院管理。根据吉林省医院卫生的实际情况,一是设立医疗卫生信息管理部门,要求其在充分考虑本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需要及政府统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部门要求的情况下,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工作制度及指标体系。二是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部门信息,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3)将医疗卫生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既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又满足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总之,吉林省医院统计人员在实施全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要变工作型管理为研究型管理,使医院卫生统计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孝明,李宝琴.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华临床医药.2003,4(l4).
[2]李瑞.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4.
[3]吴春艳.当前医疗卫生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4]张伟中.如何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J].中外医疗,2008,5.
关键词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22-0209-01
随着现代信息和医学的发展,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越来越被重视,已成为医院管理系统中最重要的信息交流枢纽。医院卫生统计专业性较强,其质量的优劣,不仅代表着本单位的工作质量,而且影响着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卫生工作方针的可靠性。因此,统计工作在医院管理中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更低于广东省、浙江省等发达省份的卫生统计水平。目前,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主要表现在:
1)专职卫生统计人员短缺。目前,吉林省专职医院卫生统计人员比较缺乏,多为新手。根据2009年吉林省统计年鉴显示,2008年吉林省执业助理医师57523人,执业医师50468人,注册护士41066人,药师7824人,技师4968人,并没有对医院的统计人员做出统计。实际上,医院卫生统计人员多由病案工作人员兼管或医务处的助理员兼管。
2) 单独的医院卫生统计机构缺乏。吉林省各医院大都重视医疗质量和疗效设备,而对于卫生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往往存在一些偏见,没有认识到统计结果对于决策所起的作用。目前大部分的医院都是根据总的质量管理目标,把床位周转次数、出入院人数、诊断符合率、平均住院率、无菌切口感染率、临床初诊与临床确诊符合率、手术前后诊断符合率质量控制等指标分解到科室,没有单独的医院卫生统计机构。
3)卫生统计信息不灵通。吉林省大部分医院仍停留在对数据的收集、整理阶段,多数医院的卫生统计工作,只是简单的收集一些数据,与本单位进行纵向比较,缺乏深入的分析和横向的比较,尤其是同先进单位比较。同时,微机的先进性、 系统性没有充分发挥出来,没有为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使统计信息缺乏灵活性、时效性、适应性。
4)卫生统计软件利用不充分。吉林省各医疗机构基本都配备了计算机,但不善于利用统计来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以手工为主,对计算机的应用只停留在上级部门下发的、现成简单的软件来完成部分数据汇总、计算和表格自动生成。而基层卫生事业单位统计数据的采集量多而杂,手工汇总,影响了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
2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存在问题及分析
根据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现状,可以发现导致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存在的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领导对统计工作不重视、卫生统计制度不完善、卫生统计管理不科学。
1) 领导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 。吉林省一些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统计法律观念淡薄,不注意也不善于利用统计来指导工作。一些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由于新人员对统计业务不熟悉,对报表制度不了解,对统计指标理解不透彻,加上不能熟练使用统计软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负责统计工作的人员自身也不太注重加强统计知识的学习,习惯于凭经验办事,对统计工作存在应付心理。
2)卫生统计制度不完善。随着近几年吉林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吉林省的医疗卫生机构的经营方式日益多样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私立医疗卫生机构等不断出现。在这些新成立的医疗卫生机构中,相当一部分医疗机构没有严密科学的统计管理工作規范和制度,不能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性、及时性和准确性,没有对卫生统计工作设置专门人员,不能明确其职责。从调查情况来看,仅有一些规模较大的医院建立了医疗信息工作制度,内容包括医疗登记、统计制度、病案管理制度等;而规模较小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信息工作制度则几乎都未建立。
3)卫生统计管理不科学。吉林省的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医学信息统计由病案统计部门负责,而且从下至上单向运行,即由班、组到科室再到病案统计部门,病案统计部门汇总后再呈送医疗卫生机构领导。其它信息统计则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分管领导呈送和对外报出。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以下弊端:其一,缺少一个专门的部门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医疗卫生机构需要的各种医学统计信息;其二,对医疗卫生机构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医学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其三,各大医院因存在竞争关系,非常重视相关医疗统计信息的保密工作,影响了统计信息的科学性和完整性。
3改善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的若干对策
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工作是整个吉林省卫生工作的基础,是制订各项卫生政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因此,要高度重视和加强卫生统计工作。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要提高卫生统计分析水平,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点:
1)加强医院统计工作的领导。随着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进步,领导应重视、发挥卫生统计工作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统计机构,设立专职的统计工作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对于需要调动的统计人员,必须经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调动。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机构领导的法制教育,切实提高领导对卫生统计信息的认识,促其依法统计。要通过一些现实案例的典型示范作用,使领导对医疗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的认识更加具体。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的要求理顺统计职能部门的关系。
2)提高医院统计人员的素质。要提高医院统计人员的素质,就要合理地设置卫生统计机构和配备统计人员。要明确各级统计人员的职责权利,明确各岗位上的质量责任,强化全员信息意识。要发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确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工作责任感。要严格卫生人员管理制度,统计员应由持有大专以上专业文凭的人员担任。必须进一步改革和完善医务人员晋升考核制度,对医务人员的考核、评价要建立严格、科学、规范的业绩评估制度,对各种考核评价指标的完成情况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客观评估,并赋予统计人员监督那些用于考核医务人员工作业绩的医疗统计指标的权力。
3)完善医院卫生统计制度。吉林省医院必须完善卫生统计制度,建立严密科学的统计管理工作规范和制度,确保统计数据的规范运作。统计数据的及时、准确、全面也是实现统计职能的前提条件,因此应依据《统计法》及《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结合基层卫生统计工作制订相关的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及配套法规文件,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并加强宣传和学习,使“依法治统计”、“依法兴统计”落到实处。坚决制止统计上弄虚作假行为,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努力创造卫生统计工作规范化的环境,用制度保证卫生信息化建设顺利进行。
4)提高计算机、统计软件的利用率。吉林省医院卫生统计工作要进行长远规划,充分利用计算机联网,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统计数据的收集分析不是固定不变的模式,而是综合运用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科学知识,是信息的资源。信息是宏观决策、微观导向的依据。因此,建立信息网络,开展区域性合作,发挥先进的技术设备,以计算机联网为龙头,形成信息一微机一决策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提高信息统计质量,充分发挥微机作用,实现信息最优化管理,建立健全一整套信息统计制度,逐步实现卫生统计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医院领导提供高质量的决策信息。
5) 加强医院管理。根据吉林省医院卫生的实际情况,一是设立医疗卫生信息管理部门,要求其在充分考虑本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管理需要及政府统计部门、医疗卫生机构主管部门要求的情况下,制定医疗卫生机构的统计工作制度及指标体系。二是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部门信息,以确保医疗卫生机构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3)将医疗卫生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既满足各个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又满足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总之,吉林省医院统计人员在实施全面卫生统计数据质量管理中,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要变工作型管理为研究型管理,使医院卫生统计质量在原有的基础上能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和完善,有利于充分发挥统计工作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关孝明,李宝琴.医院卫生统计工作的现状与建议[J].中华临床医药.2003,4(l4).
[2]李瑞.卫生统计与医院管理探析[J].中国新技术产品,2009,4.
[3]吴春艳.当前医疗卫生统计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9,2.
[4]张伟中.如何提高卫生统计数据质量[J].中外医疗,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