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习兴趣、深化学习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教学更加强调实验教学的不可替代性,只有重视物理实验教学,认真对待每个实验,遵循猜想、假设、实验探究、结果检验的实验探究过程,充分利用各种实验手段,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才能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目标。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所具有的特色教学手段,但它恰恰是目前中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几个年头,但是许多学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经历的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过程很多还是由教师口述完成,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较差,创新意识和实验联想能力较弱,实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日益重视独立思考,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今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以此促进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改变物理教学中一条腿走路的现状。
1.加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基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生要建立一个概念,要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到。所以物理的教学必须给学生以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演示实验正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实验意识,努力提高实验素养,摆正心态,做实验不是在演戏,不能以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来对待演示实验。教师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演示实验,例如在“压强”中增加用纸盒子承载砖头的实验等,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深化知识,这样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维都有事半功倍之效。演示实验的功能还在于可以利用实验解决教学中抽象疑难的问题,如光的反射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其实验效果生动直观,言简意赅;同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体现出的实验素养和实验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正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实验能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要尽量选择易于观察、现象明显、对比度较强的演示实验,采用可能的放大手段,使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果器材偏小,现象不清,就失去了演示的作用。另外要注意防止经常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这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容易给学生假的感觉。
2.勇于突破常规,提高课堂上实验仪器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一部分课程,可采用边实验边上课的教学形式,就是学生按二三人一组就坐,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去感知客观事实,去探索和获取相关知识。它要经历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强调由学生亲自操作。但它们只是穿插在课堂中的,对课堂学习起辅助作用的实验形式,它并不是贯穿于整节课,只是在必要时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充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物理规律的总结和掌握,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对于一些由老师演示而学生不能够观察清楚的,能见度不高的重点演示实验,如:凸透镜成像规律、马德堡半球实验、水的沸腾实验、天平的使用方法等;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都可以安排成学生的课堂小实验。这种实验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很详细系统地学习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独立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称为学生动手的演示实验。
3.加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组织与教学
分组实验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为实验探究课,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众多教师与学生仍延续课改之前的教学理念,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缺少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过程,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作为课时来完成,并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科学训练手段。这些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几年之后仍少有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中学物理的教材已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实验的原理及方法。例如九年级教材的实验探究课“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节,只安排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而对具体的方法并不列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想。但在使用新教材的几年中,据我观察,教师在教“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节时,通常仍会补充实验的电路图、实验原理给学生,并且会在学生实验之前把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都示范给学生看,学生探究的过程基本由教师包办了。教师强调的多是能够完成课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真正要改革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我们应该把握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学会应用物理原理,学会思考问题。在教授实验探究课时,可布置学生刘实验进行预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虽然学生做得可能不太好,但教师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因为从训练学生的能力的角度来看,是很有益的。实验时教师不要包场,让学生尽量能有最多的时间自己考虑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有些问题也不是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可以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解答。这样处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对一节课内容的掌握能达到比较好的程度。
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通常学生对实验都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自己完成。如:学完“浮力”知以后,学着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声音的传播”后制作土电话等。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有目的地组织课外实验让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形式多样,不受条件限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用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工具,当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时,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实验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恰当安排,不怕麻烦,勇于探索,适时训练,并善于分析学生操作技能学习时的心理因素,运用教育学原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
实验教学是物理作为一门实验性学科所具有的特色教学手段,但它恰恰是目前中学教学中最薄弱的环节。新课程教学改革虽然已经进行了几个年头,但是许多学校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展。新课程标准所要求学生经历的猜想、假设、实验探究过程很多还是由教师口述完成,学生的实验能力普遍较差,创新意识和实验联想能力较弱,实验探究能力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在日益重视独立思考,重视实验探究能力培养,重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的今天,实验教学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其地位越来越重要。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提出一些观点和看法,希望以此促进中学实验教学的发展,改变物理教学中一条腿走路的现状。
1.加强物理演示实验教学,极大限度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
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基本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学生要建立一个概念,要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通过认真的观察和思考才能得到。所以物理的教学必须给学生以足够的感性认识,而演示实验正是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感性知识的有力手段,也是归纳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引起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注意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师要自觉地加强自身的实验意识,努力提高实验素养,摆正心态,做实验不是在演戏,不能以可做可不做的态度来对待演示实验。教师除了重视做好每一个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要适当地增加一些课外演示实验,例如在“压强”中增加用纸盒子承载砖头的实验等,起到活跃课堂的作用。用演示实验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深化知识,这样对于激发求知欲,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开拓思维都有事半功倍之效。演示实验的功能还在于可以利用实验解决教学中抽象疑难的问题,如光的反射定律,阿基米德定律等,其实验效果生动直观,言简意赅;同时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体现出的实验素养和实验方法,对学生有一定的正而影响。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利用演示实验,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功能。为了实验能有较好的效果,我们要尽量选择易于观察、现象明显、对比度较强的演示实验,采用可能的放大手段,使全体学生都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实验现象。如果器材偏小,现象不清,就失去了演示的作用。另外要注意防止经常用计算机模拟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这并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容易给学生假的感觉。
2.勇于突破常规,提高课堂上实验仪器的有效利用率
对于一部分课程,可采用边实验边上课的教学形式,就是学生按二三人一组就坐,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它可以配合课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亲自做实验去感知客观事实,去探索和获取相关知识。它要经历过猜想、实验验证等过程,强调由学生亲自操作。但它们只是穿插在课堂中的,对课堂学习起辅助作用的实验形式,它并不是贯穿于整节课,只是在必要时让学生实验,让学生在脑中建立起充分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物理规律的总结和掌握,以增强学习的效果。对于一些由老师演示而学生不能够观察清楚的,能见度不高的重点演示实验,如:凸透镜成像规律、马德堡半球实验、水的沸腾实验、天平的使用方法等;或对于有些基本仪器的认识和使用,如:电流表、电压表、弹簧测力计,温度计、滑动变阻器等等,都可以安排成学生的课堂小实验。这种实验形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够很详细系统地学习实验原理和方法,培养独立动手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称为学生动手的演示实验。
3.加强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组织与教学
分组实验在新课程背景下体现为实验探究课,它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这也是物理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生学习要达到的目标。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于:众多教师与学生仍延续课改之前的教学理念,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充分的重视,缺少对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的训练,只重视实验结果而忽略实验过程,学生的探究实验只作为课时来完成,并不是把它作为一种科学训练手段。这些在新课程改革之前存在的问题在课程改革几年之后仍少有实质性的变化。实际上,中学物理的教材已经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尽量让学生能够自己思考实验的原理及方法。例如九年级教材的实验探究课“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节,只安排所要完成的实验内容,而对具体的方法并不列出,目的是让学生自己去想。但在使用新教材的几年中,据我观察,教师在教“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一节时,通常仍会补充实验的电路图、实验原理给学生,并且会在学生实验之前把操作过程和数据处理都示范给学生看,学生探究的过程基本由教师包办了。教师强调的多是能够完成课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实验的效果很不理想。所以,真正要改革的还是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我们应该把握新课程理念,重视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验探究过程中理解科学探究方法,学会应用物理原理,学会思考问题。在教授实验探究课时,可布置学生刘实验进行预习,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虽然学生做得可能不太好,但教师不要担心学生不会,因为从训练学生的能力的角度来看,是很有益的。实验时教师不要包场,让学生尽量能有最多的时间自己考虑实验方案,自己动手实验。有些问题也不是一节课能够解决的,可以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思考,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解答。这样处理,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学生对一节课内容的掌握能达到比较好的程度。
4.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验
通常学生对实验都有极大的兴趣,因此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课外小实验”,指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搜集一些简单的实验器材自己完成。如:学完“浮力”知以后,学着制作潜水艇模型;学完“声音的传播”后制作土电话等。还可组织学生进行课外实践活动,有目的地组织课外实验让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形式多样,不受条件限制,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创新意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学习兴趣都是非常有用的。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精彩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最有效的工具,当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时,学习成绩自然会提高,实验在这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实践证明,在实验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恰当安排,不怕麻烦,勇于探索,适时训练,并善于分析学生操作技能学习时的心理因素,运用教育学原理,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