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究性学习是实施新课标的重要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在促进学生情感交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作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学习活动。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探究做准备
问题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土壤,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相反,没有思维,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方法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培养。从特殊到一般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中探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如三角形的特点、二次函数、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正多边形和圆等,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只是从个别现象出发,而不是一开始就接触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个别中从探究到共性。从一般到特殊是引导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就是“一般”,通过这些定理或判定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因为学生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知识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如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帮助学生归纳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若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人~8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调控者,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效果。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可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会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深入学习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动力。有些初中生因为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没有继续学习动力与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学生学习放在优先位置,重视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比如,一些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还有相关的对称、旋转等数学知识。如果加以辅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想象的长方体,魔方就是正方体,故宫就是典型生活中的对称。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些生活化例子及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会有积极学习动力,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数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多方面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由于数学本身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二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接地刺激到学生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合作学习提升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正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这里我们同样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以“三角形”章节内容为例,三角形的学习为之后勾股定理学习做了铺垫,因此“三角形”这章内容属于基础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充分了解,需要组员的帮助。通过小组成员对三角形的探究加深自己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缺漏,争取赶上整个课堂进度。经过这个过程辅导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加深理解,而学生则可以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
关键词: 数学教学 探究能力 培养策略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观察他人探究到模仿他人探究再到独立自主探究,让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继承走向创造,由他律走向自律。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实现学生创新个性的充分发展,使学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一、树立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探究做准备
问题和思维有着密切的关系,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土壤,甚至可以说,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思维,相反,没有思维,问题意识也无法生成。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在方法引导下分析和解决问题,更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发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从特殊到一般和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培养。从特殊到一般是引导学生从特殊的、个别的事物中探究、归纳出事物具有的共性。如三角形的特点、二次函数、直角坐标系与点的位置、已知自变量的值求函数值、正多边形和圆等,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知识,只是从个别现象出发,而不是一开始就接触共性,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个个别中从探究到共性。从一般到特殊是引导学生以数学思想和方法研究和分析问题,初中数学中的概念和定理就是“一般”,通过这些定理或判定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如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后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就是从特殊到一般、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二、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针对不同学生进行不同层次教学。因为学生学识水平不同,掌握知识深浅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合理的教学方式,一般以讲授为主,辅以合作学习、研究学习等其他方式。讲授时可多提问,尽量照顾到好、中、差三种学生,教学中实行低起点、多归纳、勤练习、快反馈的课堂教学方法,评价学生回答问题和批改学生作业、考卷时,注意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激励性,如讲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帮助学生归纳出同位角找字母“F”,内错角找字母“N”,同旁内角找字母“I”,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若采用合作学习法,教师应本着“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分组,每组4人~8人,配好、中、差各两人,选定一名小组长,给组员分配任务,提问后尽量留时间让各组组员参加讨论,举手发言,也可提问,使每位组员都有机会发言,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意识。教师要做好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帮助者和教学调控者,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达到合作学习效果。如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以后,教师可设置三类题供学生选做:(1)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什么图形?(2)证明等边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形成几个菱形?(3)证明平行四边形四边中点的连线形成的图形是什么?各类学生经过努力或辅导,都能独立完成任务,体会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
三、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深入学习
没有兴趣,就谈不上学习动力。有些初中生因为缺少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而没有继续学习动力与信心。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把学生学习放在优先位置,重视对初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对于初中数学学习来说,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比如,一些立体图形及平面图形,还有相关的对称、旋转等数学知识。如果加以辅导,学生就不会觉得数学枯燥。对于数学教师来说,教室就是想象的长方体,魔方就是正方体,故宫就是典型生活中的对称。如果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些生活化例子及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的例子,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之后,就会有积极学习动力,主动学习,不断探究,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因此,在教学数学时,老师要根据学生这种心理特点,多方面挖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一是增强课堂趣味性,由于数学本身特点所限,理论性知识比较多,容易使学生形成数学是枯燥无味的认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数学课没有乐趣,只是学生还没有意识到罢了。课堂教学时,老师应为学生创设趣味性的情境,使学生在探究问题过程中逐渐喜欢上数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二是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现在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遍布很多学校,老师要积极运用科技成果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技术,更直接地刺激到学生听觉和视觉,利用视频演示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课堂气氛更活跃。因此,老师在日常教学中应该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通过形象的演示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发挥学生合作学习提升探究能力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正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只是流于形式,失去真正意义,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氛围。
这里我们同样以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以“三角形”章节内容为例,三角形的学习为之后勾股定理学习做了铺垫,因此“三角形”这章内容属于基础内容,需要学生认真掌握。但是由于个体差异和课堂时间有限性,教师不可能做到对每个学生的掌握程度充分了解,需要组员的帮助。通过小组成员对三角形的探究加深自己的学习,从而弥补课堂缺漏,争取赶上整个课堂进度。经过这个过程辅导的学生可以进一步对知识加深理解,而学生则可以解决遗留问题更好地学习。
参考文献:
[1]张维忠.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