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本文从提出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有效性提问的概念及内涵,有效性提问的意义,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若干策略这四方面来阐述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很多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若干策略
(一)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1.目的性
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目标,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启发性
启发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缺乏思考性的提问是一种无效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的突破口,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增加趣味性提问可以结合有关数学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寓提问于娱乐,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而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4.开放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提问应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时代性和正面教育的积极作用。用开放性问题提问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知识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1.在情境阶段提问
数学源于生活,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引发好奇心。在情境阶段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开运动会,邀请大家去当观众,多媒体出示一只可爱的小黄狗正绕正方形跑道奔跑着,一只活泼的小白狗正绕圆形跑道奔跑着。(正方形边长40米,圆形直径4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教师提问:“它们谁会最先跑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要求它们跑的路程有多远,实际就是求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有趣的情境拉回到思考的空间,教师先引导学生感知圆的周长,又让学生提出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2)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每个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要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课堂效率。
2.在新授阶段提问——导学
(1)把握新知的关键点。教学的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提问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小学数学的内容中,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不够持久。如教学“数对”的概念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 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 还可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2)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挖掘题目背后的含义, 扩充学生知识面, 促进学生多维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就要有目的地通过提问进行动态引导,力求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
3.在总结阶段提问——梳理
在总结阶段,教师的提问既要达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作用,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也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1)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完成归纳和总结。如教学《梯形的认识》课末,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能比较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点吗?用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能否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了所学的重点,巩固强化了新知。
(2)调动学生胃口,为下节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具有挑战性和拓展性的问题,注意联系后续的知识。在课末时,例如,在教授“年,月,日”时,教师可提:“小明和小丁同岁,小明已经过了12个生日,而小丁才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啊?”像这样的问题一出,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心理,极想学习下面的知识,持续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课堂的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師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小提问”创造“大智慧”!
参考文献:
[1]董晓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考试周刊,2010,(15).
[2]康春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10,(15).
[3]何捷.痛并快乐的磨课经历[J].教育科学论坛,2008,(06).
作者简介:
沈红红(1988—),女,浙江绍兴人,汉族,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与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性提问;策略
一、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过程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的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很多教师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因此,研究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二、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提问的若干策略
(一)精心酝酿提问内容
1.目的性
明确提问的目的,是课堂提问成败的先决条件。课堂提问的目的,应该服从总的教学目标,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2.启发性
启发性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缺乏思考性的提问是一种无效的学习行为。教师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的突破口,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增加趣味性提问可以结合有关数学和数学家的趣闻轶事、难题、游戏等,寓提问于娱乐,课前精心的预设,能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而一个适宜的问题往往能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轻松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4.开放性
在数学课堂上教师运用开放性的问题提问应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也应具有时代性和正面教育的积极作用。用开放性问题提问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去拓展,以达到对知识更深入的阐释和理解。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1.在情境阶段提问
数学源于生活,创设生动具体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1)引发好奇心。在情境阶段提问要能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比如, 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创设这样的一个问题情境: 森林里的小动物正在开运动会,邀请大家去当观众,多媒体出示一只可爱的小黄狗正绕正方形跑道奔跑着,一只活泼的小白狗正绕圆形跑道奔跑着。(正方形边长40米,圆形直径40米,跑步的速度相同)教师提问:“它们谁会最先跑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要求它们跑的路程有多远,实际就是求什么?”这两个问题让学生从有趣的情境拉回到思考的空间,教师先引导学生感知圆的周长,又让学生提出圆的周长与圆的什么有关, 也充分激活学生的思维。
(2)找准知识的连接点。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是十分紧密的,每个新知识是建立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要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因此,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促使学生主动建构,提高课堂效率。
2.在新授阶段提问——导学
(1)把握新知的关键点。教学的关键是指那些对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内容。提问只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其他问题才有可能迎刃而解。小学数学的内容中, 有些概念比较抽象,加之学生缺乏生活体验,所以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或记忆不够持久。如教学“数对”的概念时,在学生初步掌握了用数对表示点的位置的方法后, 教师可提问:“数对(2,3)和(3,2),表示的是同一点吗? 还可引导学生观察表示同一列或同一行的几个点的位置的数对,提问他们从中发现了什么? 以加深对数对概念的理解, 同时还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2)引领学生探究。新课程突出强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学生具体的探究活动来实现。在课堂中教师鼓励学生挖掘题目背后的含义, 扩充学生知识面, 促进学生多维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师就要有目的地通过提问进行动态引导,力求探究学习的最佳效果。
3.在总结阶段提问——梳理
在总结阶段,教师的提问既要达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作用,沟通前后知识的联系,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也有助于教师摸索教学规律,总结先进的教改经验。
(1)引导学生总结。教师用准确精炼的语言进行提纲挈领的归纳与总结,引导学生完成归纳和总结。如教学《梯形的认识》课末,教师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梳理知识:什么样的图形叫做梯形?梯形各部分的名称叫什么?你能比较梯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异同点吗?用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能否计算出梯形的面积呢?这几个问题帮助学生梳理了所学的重点,巩固强化了新知。
(2)调动学生胃口,为下节铺垫。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点难点进行回顾整理,总结具有挑战性和拓展性的问题,注意联系后续的知识。在课末时,例如,在教授“年,月,日”时,教师可提:“小明和小丁同岁,小明已经过了12个生日,而小丁才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啊?”像这样的问题一出,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探究心理,极想学习下面的知识,持续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热情。
课堂的有效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提,教師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实现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小提问”创造“大智慧”!
参考文献:
[1]董晓清.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提问[J].考试周刊,2010,(15).
[2]康春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提问的策略[J].考试周刊, 2010,(15).
[3]何捷.痛并快乐的磨课经历[J].教育科学论坛,2008,(06).
作者简介:
沈红红(1988—),女,浙江绍兴人,汉族,本科,小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数学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