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25-397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以不同教学方式呈现。同课异构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也存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本文是笔者对开展同课异构生物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尝试。
一、针对问题解决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问题解决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主题,力求通过同课异构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 “试卷讲评”的同课异构
试卷讲评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但有不少的教师没有正确看待讲评课,课前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有的教师拿着试卷逐题和学生对标准答案;有的讲评方式单一,读题、分析、答案全由教师讲述,学生被动听讲……针对试卷讲评课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试卷讲评”同课异构,探索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
教师1:针对答题中出现错误的类型进行试卷讲评。教师在改卷时统计错误率高的试题,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错误的主要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如:对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彻甚至错误,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势等,根据错误的类型进行分析讲评。
教師2:针对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进行试卷讲评。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分析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讲解解题思路,教会解题技巧,如运用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图解法等解答选择题,从材料或图表中获取有效的生物信息解答综合分析题等,并选择试卷中相关题目对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训练。
这两节试卷讲评课各有特点,通过同课异构的观摩和研讨,参研教师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性,并对试卷讲评的策略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针对问题的同课异构着眼于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要注意主题的选择,必须是教学中感到困惑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另外要重视课后的反思研讨,通过集体研讨,综合各人长处,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与障碍找到最佳解决方式。
二、针对专业引领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专业引领的同课异构一般由学科的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执教,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课堂驾驭能力,能为听课教师提供示范,通过同课异构发挥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听课教师获得有效的专业引领。
案例2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的同课异构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植物的生殖”一课中的探究活动,由于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很多,可做为实验对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如:枝条长、短的对比,老、嫩的对比,剪口部位或形状的对比,极性的逆、顺对比等,虽然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但需要的时间长,花费人力、精力多,所以很多教师上课时只是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讲解分析,并没有真正动手去尝试,因此选择这个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极具挑战性。
教师3: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教学主线,在师生回顾科学探究六个步骤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制定计划”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确定了实验变量后,进行对照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在“实施计划”环节,学生分成五个小组以紫背天葵为材料,分别就“扦插材料的成活需要光照吗?”“所取枝条的老、嫩对扦插的成活有影响吗?”“所取枝条的粗、细对扦插的成活有影响吗?”“枝条切口上平下斜、上斜下平,哪个容易成活?”“枝条正插、倒插哪个容易成活?”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实验设计。在“表达和交流环节”,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了各组的实验设计,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解决实验设计中的疑难,修正完善了实验设计。这节课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制定计划环节注重引导分析、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学生在实施计划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教师4:这是一节展示汇报课,侧重于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用PPT分别展示汇报各组实验探究成果。他们针对“带有顶部芽眼、不带芽眼、带侧芽眼的马铃薯块,哪种更容易成活?”“紫背天葵的扦插枝条处理成上平下斜、上斜下平、上平下平、上斜下斜,哪种更容易成活?”“栽蒜的深浅对蒜的生长有影响吗?”“光照对柳枝的扦插成活有影响吗?”“消毒过的迎春枝条扦插更容易成活吗?”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实验探究,用PPT展示了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整个过程,重点说明了在确定了变量后: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并将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拍摄下来,得出的结论极具说服力。教师适时点评穿插其中,即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又强调了探究实验的关键点。这节课的成功在于学生亲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实验过程中真实的现象和问题,因此课堂师生互动热烈,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并利用导学案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探究实验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如“关于如何扦插?”这一问题,导学案中就提出了丰富详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①插条插入的深度要多少?基质下面要有节吗? 基质上面和基质下面的叶片是如何处理的?其原因是什么?②要将插条的哪端插入基质中?如何防止插条插入基质的那端碰伤?③插条入土(或沙)后要充分与土壤(或沙)接触吗?怎么做?④扦插密度(插条间隔的距离)是多少?⑤插后要浇水吗?⑥如何遮荫?等等,学生在解答了这些问题后也获得了操作指导,避免了实验过程的盲目性。
这两节同课异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植物扦插的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让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真正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总之,“同课异构”是教研活动中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各显风采,各具特色,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
同课异构是指同一教学内容,由不同教师以不同教学方式呈现。同课异构是近年来较多采用的一种教研活动形式,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但也存在流于形式、缺乏针对性等问题。本文是笔者对开展同课异构生物学教研活动的思考与尝试。
一、针对问题解决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问题解决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是以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为主题,力求通过同课异构探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式和最有效的途径,从而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案例1 “试卷讲评”的同课异构
试卷讲评是以分析学生考试情况,纠正考试中存在的共性错误,弥补教学上的遗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能力的一种课型。但有不少的教师没有正确看待讲评课,课前不备课或备课不充分,上课时,有的教师拿着试卷逐题和学生对标准答案;有的讲评方式单一,读题、分析、答案全由教师讲述,学生被动听讲……针对试卷讲评课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试卷讲评”同课异构,探索试卷讲评课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提高试卷讲评的效率。
教师1:针对答题中出现错误的类型进行试卷讲评。教师在改卷时统计错误率高的试题,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对错误的主要类型进行归纳整理,如:对概念、原理理解不透彻甚至错误,审题时对题中的关键字、词、句的理解有误,思维定势等,根据错误的类型进行分析讲评。
教師2:针对解题的思路和技巧进行试卷讲评。教师引导学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分析所要考查的知识点,讲解解题思路,教会解题技巧,如运用直接法、排除法、推理法、图解法等解答选择题,从材料或图表中获取有效的生物信息解答综合分析题等,并选择试卷中相关题目对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训练。
这两节试卷讲评课各有特点,通过同课异构的观摩和研讨,参研教师充分认识到试卷讲评的重要性,并对试卷讲评的策略和方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由于针对问题的同课异构着眼于探求问题的解决方式,因此,要注意主题的选择,必须是教学中感到困惑而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典型性与代表性;另外要重视课后的反思研讨,通过集体研讨,综合各人长处,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与障碍找到最佳解决方式。
二、针对专业引领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针对专业引领的同课异构一般由学科的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执教,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先进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高超课堂驾驭能力,能为听课教师提供示范,通过同课异构发挥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的专业特长,使听课教师获得有效的专业引领。
案例2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的同课异构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植物的生殖”一课中的探究活动,由于影响扦插成活的因素很多,可做为实验对照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如:枝条长、短的对比,老、嫩的对比,剪口部位或形状的对比,极性的逆、顺对比等,虽然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来完成,但需要的时间长,花费人力、精力多,所以很多教师上课时只是根据课本提供的资料讲解分析,并没有真正动手去尝试,因此选择这个课题进行同课异构极具挑战性。
教师3:以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教学主线,在师生回顾科学探究六个步骤的基础上,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制定计划”环节,引导学生认识到在确定了实验变量后,进行对照实验设计时要注意控制单一变量。在“实施计划”环节,学生分成五个小组以紫背天葵为材料,分别就“扦插材料的成活需要光照吗?”“所取枝条的老、嫩对扦插的成活有影响吗?”“所取枝条的粗、细对扦插的成活有影响吗?”“枝条切口上平下斜、上斜下平,哪个容易成活?”“枝条正插、倒插哪个容易成活?”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实验设计。在“表达和交流环节”,采用小组汇报的形式展示了各组的实验设计,通过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解决实验设计中的疑难,修正完善了实验设计。这节课条理清晰、教学效果良好,主要是因为教师在制定计划环节注重引导分析、明确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因此学生在实施计划时目标明确、有条不紊。
教师4:这是一节展示汇报课,侧重于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的培养。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用PPT分别展示汇报各组实验探究成果。他们针对“带有顶部芽眼、不带芽眼、带侧芽眼的马铃薯块,哪种更容易成活?”“紫背天葵的扦插枝条处理成上平下斜、上斜下平、上平下平、上斜下斜,哪种更容易成活?”“栽蒜的深浅对蒜的生长有影响吗?”“光照对柳枝的扦插成活有影响吗?”“消毒过的迎春枝条扦插更容易成活吗?”等五个问题进行了历时一个多月的实验探究,用PPT展示了从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的整个过程,重点说明了在确定了变量后:如何设置对照实验?如何进行实验探究?并将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拍摄下来,得出的结论极具说服力。教师适时点评穿插其中,即解答了学生的困惑又强调了探究实验的关键点。这节课的成功在于学生亲历了整个探究的过程,展示了实验过程中真实的现象和问题,因此课堂师生互动热烈,思维活跃。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课前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准备工作,并利用导学案对学生将要进行的探究实验进行了细致的指导,如“关于如何扦插?”这一问题,导学案中就提出了丰富详实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回答,如:①插条插入的深度要多少?基质下面要有节吗? 基质上面和基质下面的叶片是如何处理的?其原因是什么?②要将插条的哪端插入基质中?如何防止插条插入基质的那端碰伤?③插条入土(或沙)后要充分与土壤(或沙)接触吗?怎么做?④扦插密度(插条间隔的距离)是多少?⑤插后要浇水吗?⑥如何遮荫?等等,学生在解答了这些问题后也获得了操作指导,避免了实验过程的盲目性。
这两节同课异构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植物扦插的一些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掌握了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对学生探究意识的形成、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让听课的教师对执教者的专业和敬业精神有了更多的感悟,真正起到了专业引领的作用。
总之,“同课异构”是教研活动中常用的形式之一,在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中教师精心研究课程标准及教材,潜心钻研教法和学法,各显风采,各具特色,让我们看到了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最终达到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教学水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