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经的辉煌毁于一旦
在震惊世界的“8·23”菲律宾劫持案中,劫匪名叫罗兰多·门多萨,是前马尼拉警方机动巡逻部门的主管。1991年1月,他被吸收进菲律宾国家警察局,2005年8月升为高级督察。在他近30年的服役历程里,曾经共获得过包括国际青年基金会颁布的菲律宾年度十佳杰出青年警察、国家警察局效率奖等在内的17项荣誉。
拥有如此辉煌的从警历程,为何会沦为劫匪呢?这主要还源于两年前发生的一起普通案件。2008年4月,菲律宾厨师克里斯蒂安·克劳在停车时,被门多萨等数名警察以非法停车、无证驾驶和食用违禁药物为由,带到马尼拉地区警察机动巡逻总部。据称,门多萨等人曾经强迫事主吞食1小包冰毒,并敲诈2万比索。随后,门多萨因此事被投诉,停职90天,次年2月被开除。失去警察工作后的他一直声称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并努力寻求复职的可能,而绑架香港游客成为了门多萨“寻求公正”的最后一步。
案件回放:找不到菲警的技术含量
9:00
8月23日,门多萨登上香港某旅行团大巴宣布车上人员成为人质,其间甚至用了“对不起”一词。这个手持M16军用步枪,腰别匕首的绑架者不断要求乘客调整座位。事后有获救旅客回忆说,这名劫匪略显紧张,但他多次向游客表明, “我没有伤害你们的打算”,车内气氛逐渐缓和,甚至有人质拉开窗帘,向外张望。
10:00~12:00
7名人质先后获释。中午时分。门多萨提出复职及补偿他革职期间物质损失的两点要求。
14:00
马尼拉市一位副市长表态,可以考虑让劫匪复职。但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随后表示,总统府不会与劫匪谈判,这样会助长劫匪的嚣张气焰,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点评:官方谈判态度过于强硬、手段过于单一。这种时候不应该直接拒绝门多萨的要求,而应该尽量拖延时间,为接下来的行动创造机会,甚至可以假意答应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质才是最重要的,而菲律宾官方却置人质的安危于不顾,直接激怒了门多萨,使其得到回复后随即在车内鸣枪一声表示不满,情绪开始失控。
14:15
门多萨在大巴玻璃上陆续贴出字条,表示下午3时为最后期限;之后他又通过其弟喊话,最后期限又延长了30分钟。
18:20
警方承诺将重新调查门多萨被解职的案件,但门多萨要求立刻复职。其弟格雷戈利奥本是警方的谈判代表之一,但警方收缴了他的枪支。门多萨得知谈判人员已经将手枪交回给他弟弟是谎言之后,信任破裂,现场传出一声枪响,门多萨说,这一枪,以示警告。
点评:枪声响起后,警方并没有采取任何营救行动,突击行动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从而贻误了战机。门多萨开的第一枪,不仅表示了他对谈判结果的不满,而且预示着他将采取过激的行为。此时警方应立即采取行动,一方面下令早已待命的狙击手,抓住时机随时击毙劫匪;一方面积极与劫匪取得联系,改变谈判策略,尽量答应劫匪的要求,安抚他的情绪。还可以借谈判的机会将其制服,或将劫匪引到车头等狙击手容易观察到的位置,以将其击毙。
另一方面,警方的突击队应该随时做好强攻准备,在上述手段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一举攻入车内将劫匪击毙。
警方以格雷戈利奥可能是哥哥的同伙为理由,试图逮捕格雷戈利奥,但他的家人和他在现场抱成一团,以阻止警方带走格雷戈利奥,场面混乱。该画面被门多萨通过车内监视器看到,大巴内传出连串枪声。
点评:警方打出亲情牌。选择劫匪的弟弟作为谈判专家之一,却忽视了旅游车上的电视直播信号。此类劫持事件发生后,劫匪一般会渴望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警方可以利用车内的电视信号播放一些劫匪之前与家人、同事幸福生活的照片或者视频。而菲律宾警方却忽视了车内的监视器,甚至放出了劫匪弟弟及家人被捕的画面,这直接导致了劫匪失去理智,酿成最后的惨剧。
据说,门多萨曾愤怒地吼叫,这件事情只是我个人所为,为什么要拘捕我的弟弟。随后情绪激动的门多萨将领队谢廷骏推到车头,并用手铐铐在车门旁,并大声吼叫,最后5分钟,否则会杀人质。
点评:当劫匪将领队谢廷骏推到车头,宣称会杀人质的时候,警方没有任何回应,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显示出警方反应迟钝,缺乏应对方案。从劫匪愤怒的吼叫,警方应该立刻意识到,劫匪给的最后期限并不是恐吓,他即将杀害人质。在人质命悬一刻之时,警方更应该果断下令击毙劫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段最后期限中,菲律宾警方却仍然坚持着他的强硬态度,无所作为。随后劫匪开始枪杀人质。
在当时天已转黑的情况下,警方应该首先关闭车外的照明设施,让劫匪看不清外界情况,强攻突击队趁夜色悄悄潜伏到车下做好破窗和破门的准备,然后通过夜视仪确定劫匪位置,多名狙击手同时开枪射杀,最后突击队破窗、破门而入,确保将劫匪击毙,保障人质的安全。
19:21
被劫持的旅游车里突然传出了几声枪响,旅游车也在向前开动,警方立即开枪打爆车胎,随后车内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门多萨见当局仍无回应,射杀了谢廷骏,此时劫匪已经完全失去理智,开始枪杀人质。
点评:劫匪在最后期限已到后没有得到当局的任何回复,他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处境的危险,欲开走大巴,逃离现场。而警方打爆车胎让劫匪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气愤至极,遂开始枪杀人质发泄自己的愤怒并向警方旌压。警方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满足劫匪的条件,首先保证人质的安全。而不是贸然开枪打爆车胎,堵他的后路。
19:30
旅游车的司机趁乱逃脱,并且向警方声称车里面的人质已经全部死亡。
19:37
警方决定采取强攻。
点评:各个媒体都纷纷认为,警方是因为轻易采信了大巴司机的话,而鲁莽地下了强攻决定。但笔者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大巴司机确实看到了劫匪射杀人质,但是由于他处在极度惊吓的状态中,根本就不能确定车上的人质是不是已经全部死亡。而且,一旦车上的人质全部死亡,劫匪拿什么来要挟政府呢?但枪杀人质的举动已把警方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警方想要强攻,但又顾忌到车上其他人质的安全,无计可施,进退两难。这时,大巴司机的这句话正好给了警方强攻的理由,于是决定听信未经查证的假情报,进行强攻。强攻无疑让劫匪感到绝望,只能拼死一战。
警察开始强攻。他们包围旅游车,使用铁锤击打旅游车的门窗,希望寻找突破口,却迟迟无法推进。劫匪高声喊话,扬言已经枪杀了几名人质,如果警方继续行动,他将杀害所有人质。警方又继续进行了1个小时的强攻。
点评:强攻开始后,警方用平头铁锤砸窗,砸车门玻璃的铁锤还不慎掉入了车内;拖拽车门的绳索意外断掉;准备进入大巴车内的时候,却没有一架简易的梯子用来攀爬;专业破窗工具、拖拽车门工具、进入车内的梯子等设备一概缺失。砸窗户的特警也缺少经验,放弃钢化玻璃的脆弱边缘,一味砸窗户最坚固的中间部分;突入车辆时没有爆震弹、闪光弹,甚至连战术灯、探照灯都没有,仅依靠荧光棒照明;砸开车窗后举着防弹盾牌钻入的动作又十分迟缓,结果被劫匪的一阵扫射逼退。
另外,突入车内本应该采取多路进攻,多种手段进行,以扰乱劫匪的判断,抓住最佳时机直接将其击毙。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把1~2分钟内就该完成的强攻,拖了1个多小时,使解救过程中误伤人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菲律宾政府曾拨款专用于反劫制暴训练,但是在此次事件中,警方落后的装备和糟糕的技战术让人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们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队伍。
20:43
警方宣布击毙门多萨。11小时的对峙,以香港游客8死7伤的惨痛代价收场。
一错再错,终酿成悲剧
劫持事件发生后,劫匪数次露面,并且没有掩护,警方狙击手却全部放过,而狙击手之所以没有开枪,是因为没有得到击毙劫匪的命令。
警方给出的理由是:考虑到劫匪是原高级督察,曾经也获得过无数的荣誉,而且劫匪的儿子和弟弟也都在警队供职。并且起初也没有表现出要伤害人质的举动,认为劫匪还是理智的,所以寄希望于劫匪能够理智考虑问题,缴械投降。
可试问,理智的人能去劫持人质吗?如此强硬的态度又如何能使劫匪下得来台,主动缴械呢?政府既然没有制服劫匪的能力,又不打算答应劫匪的条件,为什么不下令狙击手击毙劫匪呢?这样既能保护人质的安全,减少不可控制的意外发生,对潜在的犯罪事件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慑。
菲律宾政府对劫匪的仁慈同时也是对我国香港同胞生命安全的轻视,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次枪杀事件,由于在错过了无数次解救机会之后,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
在震惊世界的“8·23”菲律宾劫持案中,劫匪名叫罗兰多·门多萨,是前马尼拉警方机动巡逻部门的主管。1991年1月,他被吸收进菲律宾国家警察局,2005年8月升为高级督察。在他近30年的服役历程里,曾经共获得过包括国际青年基金会颁布的菲律宾年度十佳杰出青年警察、国家警察局效率奖等在内的17项荣誉。
拥有如此辉煌的从警历程,为何会沦为劫匪呢?这主要还源于两年前发生的一起普通案件。2008年4月,菲律宾厨师克里斯蒂安·克劳在停车时,被门多萨等数名警察以非法停车、无证驾驶和食用违禁药物为由,带到马尼拉地区警察机动巡逻总部。据称,门多萨等人曾经强迫事主吞食1小包冰毒,并敲诈2万比索。随后,门多萨因此事被投诉,停职90天,次年2月被开除。失去警察工作后的他一直声称自己遭到了不公正的待遇,并努力寻求复职的可能,而绑架香港游客成为了门多萨“寻求公正”的最后一步。
案件回放:找不到菲警的技术含量
9:00
8月23日,门多萨登上香港某旅行团大巴宣布车上人员成为人质,其间甚至用了“对不起”一词。这个手持M16军用步枪,腰别匕首的绑架者不断要求乘客调整座位。事后有获救旅客回忆说,这名劫匪略显紧张,但他多次向游客表明, “我没有伤害你们的打算”,车内气氛逐渐缓和,甚至有人质拉开窗帘,向外张望。
10:00~12:00
7名人质先后获释。中午时分。门多萨提出复职及补偿他革职期间物质损失的两点要求。
14:00
马尼拉市一位副市长表态,可以考虑让劫匪复职。但菲律宾总统府发言人随后表示,总统府不会与劫匪谈判,这样会助长劫匪的嚣张气焰,谈判就此陷入僵局。
点评:官方谈判态度过于强硬、手段过于单一。这种时候不应该直接拒绝门多萨的要求,而应该尽量拖延时间,为接下来的行动创造机会,甚至可以假意答应他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人质才是最重要的,而菲律宾官方却置人质的安危于不顾,直接激怒了门多萨,使其得到回复后随即在车内鸣枪一声表示不满,情绪开始失控。
14:15
门多萨在大巴玻璃上陆续贴出字条,表示下午3时为最后期限;之后他又通过其弟喊话,最后期限又延长了30分钟。
18:20
警方承诺将重新调查门多萨被解职的案件,但门多萨要求立刻复职。其弟格雷戈利奥本是警方的谈判代表之一,但警方收缴了他的枪支。门多萨得知谈判人员已经将手枪交回给他弟弟是谎言之后,信任破裂,现场传出一声枪响,门多萨说,这一枪,以示警告。
点评:枪声响起后,警方并没有采取任何营救行动,突击行动也没有在第一时间展开,从而贻误了战机。门多萨开的第一枪,不仅表示了他对谈判结果的不满,而且预示着他将采取过激的行为。此时警方应立即采取行动,一方面下令早已待命的狙击手,抓住时机随时击毙劫匪;一方面积极与劫匪取得联系,改变谈判策略,尽量答应劫匪的要求,安抚他的情绪。还可以借谈判的机会将其制服,或将劫匪引到车头等狙击手容易观察到的位置,以将其击毙。
另一方面,警方的突击队应该随时做好强攻准备,在上述手段不能奏效的情况下,一举攻入车内将劫匪击毙。
警方以格雷戈利奥可能是哥哥的同伙为理由,试图逮捕格雷戈利奥,但他的家人和他在现场抱成一团,以阻止警方带走格雷戈利奥,场面混乱。该画面被门多萨通过车内监视器看到,大巴内传出连串枪声。
点评:警方打出亲情牌。选择劫匪的弟弟作为谈判专家之一,却忽视了旅游车上的电视直播信号。此类劫持事件发生后,劫匪一般会渴望了解到外界的情况,警方可以利用车内的电视信号播放一些劫匪之前与家人、同事幸福生活的照片或者视频。而菲律宾警方却忽视了车内的监视器,甚至放出了劫匪弟弟及家人被捕的画面,这直接导致了劫匪失去理智,酿成最后的惨剧。
据说,门多萨曾愤怒地吼叫,这件事情只是我个人所为,为什么要拘捕我的弟弟。随后情绪激动的门多萨将领队谢廷骏推到车头,并用手铐铐在车门旁,并大声吼叫,最后5分钟,否则会杀人质。
点评:当劫匪将领队谢廷骏推到车头,宣称会杀人质的时候,警方没有任何回应,也没有采取任何行动,这就显示出警方反应迟钝,缺乏应对方案。从劫匪愤怒的吼叫,警方应该立刻意识到,劫匪给的最后期限并不是恐吓,他即将杀害人质。在人质命悬一刻之时,警方更应该果断下令击毙劫匪,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在这段最后期限中,菲律宾警方却仍然坚持着他的强硬态度,无所作为。随后劫匪开始枪杀人质。
在当时天已转黑的情况下,警方应该首先关闭车外的照明设施,让劫匪看不清外界情况,强攻突击队趁夜色悄悄潜伏到车下做好破窗和破门的准备,然后通过夜视仪确定劫匪位置,多名狙击手同时开枪射杀,最后突击队破窗、破门而入,确保将劫匪击毙,保障人质的安全。
19:21
被劫持的旅游车里突然传出了几声枪响,旅游车也在向前开动,警方立即开枪打爆车胎,随后车内传来一阵激烈的枪声。门多萨见当局仍无回应,射杀了谢廷骏,此时劫匪已经完全失去理智,开始枪杀人质。
点评:劫匪在最后期限已到后没有得到当局的任何回复,他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处境的危险,欲开走大巴,逃离现场。而警方打爆车胎让劫匪感觉到已经无路可退、气愤至极,遂开始枪杀人质发泄自己的愤怒并向警方旌压。警方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应该尽量满足劫匪的条件,首先保证人质的安全。而不是贸然开枪打爆车胎,堵他的后路。
19:30
旅游车的司机趁乱逃脱,并且向警方声称车里面的人质已经全部死亡。
19:37
警方决定采取强攻。
点评:各个媒体都纷纷认为,警方是因为轻易采信了大巴司机的话,而鲁莽地下了强攻决定。但笔者却认为,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大巴司机确实看到了劫匪射杀人质,但是由于他处在极度惊吓的状态中,根本就不能确定车上的人质是不是已经全部死亡。而且,一旦车上的人质全部死亡,劫匪拿什么来要挟政府呢?但枪杀人质的举动已把警方逼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警方想要强攻,但又顾忌到车上其他人质的安全,无计可施,进退两难。这时,大巴司机的这句话正好给了警方强攻的理由,于是决定听信未经查证的假情报,进行强攻。强攻无疑让劫匪感到绝望,只能拼死一战。
警察开始强攻。他们包围旅游车,使用铁锤击打旅游车的门窗,希望寻找突破口,却迟迟无法推进。劫匪高声喊话,扬言已经枪杀了几名人质,如果警方继续行动,他将杀害所有人质。警方又继续进行了1个小时的强攻。
点评:强攻开始后,警方用平头铁锤砸窗,砸车门玻璃的铁锤还不慎掉入了车内;拖拽车门的绳索意外断掉;准备进入大巴车内的时候,却没有一架简易的梯子用来攀爬;专业破窗工具、拖拽车门工具、进入车内的梯子等设备一概缺失。砸窗户的特警也缺少经验,放弃钢化玻璃的脆弱边缘,一味砸窗户最坚固的中间部分;突入车辆时没有爆震弹、闪光弹,甚至连战术灯、探照灯都没有,仅依靠荧光棒照明;砸开车窗后举着防弹盾牌钻入的动作又十分迟缓,结果被劫匪的一阵扫射逼退。
另外,突入车内本应该采取多路进攻,多种手段进行,以扰乱劫匪的判断,抓住最佳时机直接将其击毙。而现实却恰恰相反。把1~2分钟内就该完成的强攻,拖了1个多小时,使解救过程中误伤人质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前曾有媒体报道称,菲律宾政府曾拨款专用于反劫制暴训练,但是在此次事件中,警方落后的装备和糟糕的技战术让人无论如何也看不出他们是经过专门训练的队伍。
20:43
警方宣布击毙门多萨。11小时的对峙,以香港游客8死7伤的惨痛代价收场。
一错再错,终酿成悲剧
劫持事件发生后,劫匪数次露面,并且没有掩护,警方狙击手却全部放过,而狙击手之所以没有开枪,是因为没有得到击毙劫匪的命令。
警方给出的理由是:考虑到劫匪是原高级督察,曾经也获得过无数的荣誉,而且劫匪的儿子和弟弟也都在警队供职。并且起初也没有表现出要伤害人质的举动,认为劫匪还是理智的,所以寄希望于劫匪能够理智考虑问题,缴械投降。
可试问,理智的人能去劫持人质吗?如此强硬的态度又如何能使劫匪下得来台,主动缴械呢?政府既然没有制服劫匪的能力,又不打算答应劫匪的条件,为什么不下令狙击手击毙劫匪呢?这样既能保护人质的安全,减少不可控制的意外发生,对潜在的犯罪事件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慑。
菲律宾政府对劫匪的仁慈同时也是对我国香港同胞生命安全的轻视,本来是可以避免的一次枪杀事件,由于在错过了无数次解救机会之后,最终酿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