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是相互的老师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eax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学校,人们往往只重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育与被教育、教与学的关系,却很少关心学生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相互教育。其实,学生之间的交往是中学阶段不可忽视的教育环节。中学生阶段是人生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他们渴望同龄人之间交流,这是他们的心理需求。
  由于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和性成熟的开始,他们产生了“成人感”,想要追求人际交往中的平等独立,希望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人际关系,并在交往过程中寻觅浓厚与甜蜜的人间真情,拉近与别人的距离,获得那些切合自已的评价,从而体验到自尊和被尊重的喜悦。但是,他们常常在成人(父母、老师)那里受挫。
  由于片面追求升学率和望子成龙思想的影響,中学生无不面临着繁重的学习任务,老师和家长轮番地掠夺他们少得可怜的一点空余时间。怕耽误孩子做习题看书,一些家长还经常干涉、甚至拒绝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同学的交往。
  不少中学生不善交友,甚至连起码的社交礼仪都不懂。有的年纪轻轻,但心事重重,常感沉闷、寂寞难耐。孤独是我们最大的痛苦(中学生语)也是近年来校园里出走事件频繁、心理疾病骤增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提倡加强中学生的横向联系和交流,不仅十分重要,而且已经迫在眉睫。
  中学生之间正常交往,有利于编织起友谊的网络。中学生的时间绝大部分是在学校度过的,由于年龄相仿,心理特征相同,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感受、情感以及面临的问题、认识事物的角度、分析问题的方法等等,都具有相对一致性,彼此间更具有吸引力和共同语言,易于相互坦言和相互理解。通过正常友好的交往,中学生们可以得到切合自己或者高于自己的评价,自由随便地说出内心的一切烦恼、忧虑、恐惧、苦闷,而不必担心被嘲笑。因此,他们在轻松的交流中彼此获得了心灵的慰藉,解除了孤独心理,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和情感,编织友谊的网络。
  中学生之间的正常交往,有利于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的明确的课外集体活动中,活泼热烈的交往氛围可以使中学生们很敏感地意识到自己对他人依赖性以及自己具有帮助他人的义务,从而在了解同学、伙伴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在关心自己内心世界的同时也学会关心他人的内心世界。在群体活动中,中学生还会尽力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使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同时在同学中寻求榜样,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性格。
  中学生之间的交往、交流还是他们步入社会之前人际交往能力的一种先期锻炼。在这种锻炼中,学生会发现哪些行为是受欢迎,被社会所接受的;哪些是被拒绝的,哪些个性是被赞许的,哪些是被人厌恶的。取得与人交往的经验教训,从而学会理解和宽容,与人和谐相处,愉快协作,正确处理好个人与他人和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进入社会以后与人正常相处。所以,法国作家莫里哀说,学校里的同学是比父母更好的老师。
  由于先天智力的不同、个性上的差异,以及所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的不同,中学生素质必然是参差不齐的。又由于正处在青春期,他们阅历太浅,辨别是非良莠的能力差,因此很容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从而表现出极大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和父母对学生的交往要加以正确引导。
  为中学生创造交往环境。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特长,组织多种多样的团体(如文学社、学科兴趣小组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建设校园文化,为学生交往提供场所,创造条件。这样既能补充第一课堂的不足,又有利于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立体的教学环境,而且还能从客观上抵御不健康思想的滋生以及“灰色文化”“黄色文化”的侵蚀。
其他文献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而新制订的《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十个一级主题中的第一个。其主旨就是为了促进中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变过去的学生被动接受,机械训练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主动获取知识,并使学生体验科学过程与科学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探究学习是美国生物学家、课堂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施瓦布首倡的。它注重的是
期刊
一位老师正在批改一年级学生的美术作业,作业的内容是临摹教师在黑板上的范画——刺猬。  忽然老师的目光被一幅画吸引住了,那是一只画得很普通的刺猬,只是在刺猬的后面画了一串脚印,还歪歪扭扭地写了两个字——“向前”。  老师握笔的手顿了一下,写下了“95分+5分”。  作业发下去后,学生来问他:“老师,我得的是100分吗?”  “不是。”  “95分+5分不就是100吗?”  “哦,那你说100分意味着
期刊
我身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女孩,她活泼、直率、倔强、热情……    初识  学期中途,班上转来一名在英国长大的华裔女孩。  她就是Amy——一个活泼可爱、带有浓厚英国文化气息的小姑娘。第一次见到她,我便被她那白皙红润的皮肤和她那与众不同的气质所吸引,更被她那文雅秀气的外表所迷惑。后来我才发现,她其实是一个比我们班任何一个女孩都要活泼都要胆大的小姑娘。  她刚到我们班时,我和班上所有孩子一样,十分兴奋
期刊
垂钓,也许是人生中含义最深的动作。   垂钓,是人和鱼的对峙,是耐心和智慧的较量。钓鱼之乐,在满怀期望的等待,也在不可预知的悬念。   大多数持竿静候者,向往的是鱼儿上钩,但也有一些垂钓者,钓翁之意不在鱼,而在其他。   西周时候的姜太公,八十高龄,垂钓渭水,银须鹤发,引人注目。更可奇怪的是,他用的是直钩,没有鱼饵,且悬离水面三尺,如此钓鱼,看来只有“愿者上钩”了!小时候听姜太公钓鱼的故事,觉得匪
期刊
修正宪法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在公众之间传授知识,此法案建议把每个县划分成五六平方英里的若干个小区,成为分区。每个小区设立小学,教授读、写和算术。教师由分区供养,区内每个公民都有资格送自己的孩子上三年免费小学。三年后,如果愿意可以缴纳学费继续学习。这些小学由一个视察员监管,视察员负责每年选拔学校中天赋最好却因家境贫寒无力上学的孩子,把他们送入初级中学。预计各州会建立起20所这样的中学来教授希腊文、拉丁文
期刊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陶行知  季节与时间更迭,阳光与星光交替。“教书”需要缝制的光光彩彩;“育人”需要熨烫的仔仔细细。时光流逝,岁月悠悠,灿烂的晴空上书写着她的教育信念: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才。  二十年的教育生涯,二十年的班主任历程,八年的教导主任重担,她从未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始终如一地坚守在教育第一线。她以“一身正气,为人师表”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这种爱
期刊
《放牛班的春天》——这部票房达到4000万欧元的法国电影,已被法国政府选送参加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竞争,在若干题材沉重的电影中,这部影片轻松的风格一定会引起评委的关注,入围的可能性很高,但最后能否获奖还是未知数。  不管能不能在奥斯卡有所收获,它都足以成为中国电影人的生动教材:在好莱坞大投入大制作的反复围剿之下,这样一部没有大明星加盟,没有凶杀悬疑,也没有电脑特效的影片,仅仅讲述了一个关于师生关系的简
期刊
什么是有效教师?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有效教师?这需要多长时间?不管是年轻的还是年老的,每个教师都曾问过这些问题,它们看起来简单,但其实不然,因为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答案。虽然已经有了数十年的经验和研究,我们仍然很难给有效教师下一个定义,它仍然是教育界当前面临的最困难的任务之一。    什么是有效教师?    如果你生于一个世纪以前,回答“什么是有效教师?”这类问题一定会很简单:好教师就是一个好人——他是
期刊
有专家做了这样一个调查:发现目前中小学教师的无效劳动大约占50%。这一调查结果虽然有点夸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就是目前中小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其无效或低效教学的现象确实普遍存在。    什么是有效教学    课堂教学实际上可分为有效教学和无效教学。有效教学,不是看教师是否教得认真或是否讲完了课时教学内容,而是看课堂三维教学目标是否达到,看学生有没有真正学懂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学了没有收获
期刊
仔细想想,即是一个最优秀的学校,最优秀的班级也不可能没有生性顽劣,爱搬弄是非的学生(如果真的没有,也真是一种缺憾)。他们贪玩、逃学、打架、搞恶作剧等等不一而足,这些学生当然成了众矢之的(敌)。教育,看管这些学生成了班主任的重心工作。苦口婆心的说教、写检讨书、交学校处理、请家长和通告处分等方法递进使用,到头来还是老师感叹一声“百法难治”因而“放弃”。这种“放弃”意味着我们又为社会投入一个“残次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