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好特殊学生教育工作,是教师承担的一项重要任务。职业学校内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特殊学生。教师只要能依据特殊学生的心理特征,灵活巧妙地对症下药,投入更多的爱心,使他们能自尊、自爱、自信和自立,教育工作就能收到良好效果。
一、教师要探索特殊学生行为的心理特点
1.贪玩,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基础差;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控制自己不良的思想行为,意志力较差。
2.自卑与自重共存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后,自卑心理产生并增强。他们有时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就会表现自己的能力,把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3.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
他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保持远离、回避、警惕的态度。
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
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同情、帮助和支持,他们便会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但常因不明是非而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生活和人生的态度。要转化特殊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对特殊学生的看法,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引诱学生诉说,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用理解和理智去面对。这就要求教育者能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进行沟通,他们会觉得受到尊重。反过来,他会尊重教师。
三、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不要急于求成
特殊学生的成因复杂,过程长久,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他们的教育需要一个耐心持久的过程。教师绝不能妄想通过一次或两次强攻,学生就彻底改变。在教育工作中,对典型个体的教育沟通并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使他们逐渐形成习惯,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教育工作管理方法灵活多变,以点带面
在教育工作中,要肯动脑筋,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特殊学生往往不是反面的唯一,不是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的个体,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哥们”,他们一般有相互攀比的心理。在处理某一个学生时,要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亲临班级、宿舍,调查走访,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作用,深挖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全面彻底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维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特殊学生有很强的个性,他们非常需要得到尊重,容不得自己所谓的威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削减。我们要接触他们,同时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的选择。只有体会到教师的善意,他们才会在反复与教师接触中逐渐去除戒心,向教师吐露心声,把教师当作知心人,乐于接受教师的劝导和影响。
4.善用集体观念管理特殊学生,重视集体效应
在集体生活中,特殊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教师不排斥、不孤立他们,是特殊学生得以转变的一个关键。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教育特殊学生的重要环境。倘若一个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和严明的纪律,师生、学生之间关系就会和谐融洽,集体成员就会奋发向上,那么个别特殊学生就会因受到良好集体气氛的感染约束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挖掘他們的闪光点,促使他们珍惜在集体中已取得的地位,保持他们在同学中已获得的声誉。这样会使他们找回自尊,增强自信,进而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教师要时刻燃起特殊学生自尊心的火种,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真正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
5.教师要诚信严格正直,以模范形象感化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既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诚信严格、正直高尚的道德模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教师要求学生按时上交作业,自己就要按时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迟到,教师上课就要按时到教室。教师的模范形象在转变特殊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是无穷的。
特殊学生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艰难、持久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爱心、耐心去影响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对特殊学生的看法,从内心接纳他们,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关注和期待,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特殊学生的工作做好了,全体学生就会得到共同发展,教育管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责任编辑 黄 晓)
一、教师要探索特殊学生行为的心理特点
1.贪玩,缺乏学习动机,缺乏意志力
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基础差;产生厌学心理,不能用正确的道德观念控制自己不良的思想行为,意志力较差。
2.自卑与自重共存
当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后,自卑心理产生并增强。他们有时为了满足个人的自尊,就会表现自己的能力,把违反纪律当成英雄行为,以此为资本炫耀自己,达到心理平衡。
3.用对立保护心中的疑惧
他们认为教师的教育是故意找麻烦,家长的教育是嫌弃他们,同学的帮助是嘲讽他们,从而保持远离、回避、警惕的态度。
4.感情用事,服软不服硬
一旦有人对他们表示理解、同情、帮助和支持,他们便会很快与这个人交上朋友,但常因不明是非而交上不三不四的朋友。
二、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
教师在不同观念支配下的教育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生活和人生的态度。要转化特殊学生,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改变对特殊学生的看法,协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自己,成为有完整人格的人。我们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引诱学生诉说,了解学生内心的真实想法,用理解和理智去面对。这就要求教育者能放下架子,以平等的姿态与学生交流,把学生当作成人一样进行沟通,他们会觉得受到尊重。反过来,他会尊重教师。
三、教师要实施科学有效的教育管理方法
1.端正态度,正确认识,不要急于求成
特殊学生的成因复杂,过程长久,可谓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对他们的教育需要一个耐心持久的过程。教师绝不能妄想通过一次或两次强攻,学生就彻底改变。在教育工作中,对典型个体的教育沟通并不是立竿见影一蹴而就的,而是反复抓、抓反复的过程,使他们逐渐形成习惯,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
2.教育工作管理方法灵活多变,以点带面
在教育工作中,要肯动脑筋,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特殊学生往往不是反面的唯一,不是游离于班集体之外的个体,他们通常有自己的“哥们”,他们一般有相互攀比的心理。在处理某一个学生时,要把全班学生组成一个有机整体,要亲临班级、宿舍,调查走访,充分发挥班干部的监督作用,深挖根源,做到标本兼治,以便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全面彻底地解决问题。
3.引导学生尊重他人,维护学生的自尊和人格
特殊学生有很强的个性,他们非常需要得到尊重,容不得自己所谓的威严在众目睽睽之下被削减。我们要接触他们,同时注意谈话的方式方法和地点的选择。只有体会到教师的善意,他们才会在反复与教师接触中逐渐去除戒心,向教师吐露心声,把教师当作知心人,乐于接受教师的劝导和影响。
4.善用集体观念管理特殊学生,重视集体效应
在集体生活中,特殊学生有很强的从众心理,教师不排斥、不孤立他们,是特殊学生得以转变的一个关键。一个良好的班集体,是教育特殊学生的重要环境。倘若一个班集体有共同的目标和严明的纪律,师生、学生之间关系就会和谐融洽,集体成员就会奋发向上,那么个别特殊学生就会因受到良好集体气氛的感染约束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教师要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挖掘他們的闪光点,促使他们珍惜在集体中已取得的地位,保持他们在同学中已获得的声誉。这样会使他们找回自尊,增强自信,进而积极向上,努力克服缺点。教师要时刻燃起特殊学生自尊心的火种,提高他们的集体荣誉感,真正树立班兴我荣,班衰我耻的思想。
5.教师要诚信严格正直,以模范形象感化学生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首先应该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教师既是科学知识的传播者,更是诚信严格、正直高尚的道德模范,在班级管理中,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教师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教师要求学生按时上交作业,自己就要按时认真批改作业,要求学生上课不准迟到,教师上课就要按时到教室。教师的模范形象在转变特殊学生中所起的作用是无穷的。
特殊学生的转变是一个复杂、艰难、持久的过程。教师要根据他们的具体情况,考虑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并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能操之过急。教师要凭借自己的爱心、耐心去影响和教育他们,使他们对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正确的认识。同时,教师要更新观念,改变对特殊学生的看法,从内心接纳他们,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关注和期待,对他们进行赏识教育,挖掘他们的潜能。特殊学生的工作做好了,全体学生就会得到共同发展,教育管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提高。
(责任编辑 黄 晓)